奇案集(原创)

  经过上述分析调查范围被进一步缩小,通过对比、排除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顺利归案,可以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这里也劝告大家,千万别犯罪,只要犯罪就会在案件的现场发生物质交换,当你清除犯罪留下的痕迹时,你就会留下新的痕迹。
  
  经过上述分析调查范围被进一步缩小,通过对比、排除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顺利归案,可以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在这里也劝告大家,千万别犯罪,只要犯罪就会在案件的现场发生物质交换,当你清除犯罪留下的痕迹时,你就会留下新的痕迹。
  
  步法追踪技术
  步法追踪是刑侦技术人员根据罪犯遗留在现场上和来去路线上的足迹和步态特征,结合深入群众调查访问,利用罪犯来去在现场时所引起的自然环境物质变化的迹象,循迹追踪,寻找罪犯逃离现场后的方向,并进一步发现痕迹物证的侦查措施。
  
  研究依据
  依据足迹特点(如八字步等)与行走规律,这种特征是人在站立、行走时地面受力的位移运动,赤脚、着鞋袜的脚重压、磨擦,脚与地面的这种相互作用,引起形态变化。这种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其形态能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并可进行观察和测量。从脚印的轻重、步态、步幅、虚边、压力、带土等情况,即可分析出人的性别、职业、身材、习惯、年龄、身体特征等。
  一般原则
  粗糙的地面(草地、石块、砖块等)的痕迹体个面可塑性弱,不利于步法追踪,而稀释过度的粘土地面可塑性强,则有利于步法追踪。
  
  通俗解释
  人的身高大约是其脚印长度的7倍,另外步幅长度与身高也有一定关系,是1:7,一般情况下,成年人与脚印的比例是7:1,但未成年人与老年人不会是7:1,不过一般人脚的大小和手臂前臂的长度差不多,脚印越大,身高越高。脚印和身高的比大约是1:7。即脚印是1份,身高是7份。当然有例外,轰动全国的“白宝山案”就是,犯罪嫌疑人是小脚大个,一度干扰了侦破方向。
  脚印也可能与人的身高、体重、性别有关。总的来说没什么关系,但是大约有个1/7的概念,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脚印专家”根据脚印的大小,能够推测出罪犯的身高,这是符合科学的。科学家们测量了许多人的身高和脚印长度之后,得出了从脚印长度推算身高的公式:
  身高(厘米)=脚印长度(厘米)×6.876
  在泥地里,体重越重的人,脚印越深。“脚印专家”知道自己的体重,他在犯罪者脚印旁站了一下,把自己脚印深度与犯罪者脚印深度相比,可以估计出罪犯的体重,也就可以推测出罪犯的胖瘦了。
  根据一系列的脚印、足迹,可以大致判断罪犯的年龄:
  少年罪犯步子短,脚印瘦小,脚印之间的距离往往不规则,步行的路线往往弯曲。
  青年罪犯往往脚印大,步子跨得大,脚印之间的距离均匀,走直线。
  中年罪犯走路稳、慢,脚印间的距离变短。老年罪犯的步幅变得更短,足迹中脚后跟的压力比脚掌重。
  步伐很乱,脚印间距离不匀,说明罪犯可能精疲力尽,或者已经受了伤。
  脚印的后跟凹印很深,前掌浅,说明走路的人挺胸收腹,身子比较直。
  仔细研究罪犯的脚印,还能判断作案的时间。
  比如,午夜,下了一场雨。脚印上有许多麻点,说明是雨前留下的。麻点少而浅,说明是在雨快住了的时候留下的。脚印光滑,没有麻点,那无疑是雨后留下的。
  夏秋之夜,上半夜留下的脚印,上面往往有昆虫爬过的痕迹。下半夜留下的脚印,由于地面比较潮,泥土易碎裂,脚印的边缘往往不很清楚。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