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笑话]我那苦逼的看电视岁月(原创爆笑,持续更新)

  【序】不幸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你别无选择,假如能够选择,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时此地。----王小波
  【前言】我是一个正宗且贫乏的农村人。所谓正宗,是指像花剌子模(阿富汗)汗血宝马一样,祖祖辈辈没有在城市居住的基因,至少20代之内是没有的,这一点我看过家谱,绝对敢打赌。我爷爷道去过大城市济宁,这在村里甚至都成了新闻,至于这个城市有没有铁岭大,现在没有定论,因为我爷爷始终没去过铁岭。所谓贫乏,是指我居住的农村不像诗意的周庄,也不像如画的婺源,既没有青山,也没有秀水,我高中的时候有一个语文老师,教书都半个世纪了也没见过山,有人问怎么描写山的雄伟呢?答曰:照着粪堆来就行。当然,这是后话。
  我的家乡不大,但却是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黄河曾经从这儿流过,然后夺淮入海,现在只留下了黄河故道,不知道这算不算风景?我的村离县城甚至都有20公里的路,要去趟城里,早晨5点就得吃饭赶路。祖祖辈辈都面对着几亩田,伺候着几头猪,最后,自己也变成一片土,也变成一头猪。
  有了这些交代,各位才能更好的理解整体,不然,你又以为我在搞后现代文学。
  @一米暖阳光 2012-4-27 19:48:00
  沙发
  -----------------------------
  好久不见。
  【一切从电谈起】1926年,苏格兰人约翰.洛克.贝尔德发明了电视。但对我们村来讲,有电视的历史可不长,就像美国的历史,跟天朝比起来,简直不能称为历史。所以,对我们村来讲,大部分是没有电视的历史。甚至,是没有电的历史。在这里,有必要要先说一下电,因为有电,然后才有电视。
  能想象一下没电的日子吗?我记得那时候我刚上小学,那时候跟奶奶住在一起。
  没有月亮的日子,吃完晚饭(我们那里叫喝汤,日子穷,晚饭一般都不正儿八经吃)就剩一件事可做,那就是睡觉,因为大多数家庭不舍得点着蜡烛或者煤油灯聊天。冬天的时候,睡得更早,因为没有取暖设施,被窝成了温暖的所在。奶奶是裹脚的老太婆,晚上没有灯走路很不方便,我那时候练就了一手在漆黑的房间里找火柴的本领,等我点上蜡烛,奶奶才能走近房间。
  睡得早,自然就醒得早,特别是对小孩来讲。我通常凌晨3点来钟就睡不着了,早早的爬起来,围着村子转一遍,把上学的小朋友都叫起,组成一个大队,带头的点上火把,吵吵闹闹去上学。有时候,还觉得不过瘾,干脆绕道别的村,把同学也叫道一块,浩浩荡荡杀向学校。通常情况下,4个小时后,老师才悻悻的推着自行车到办公室。
  如果有月亮,那夜生活自然要丰富的多了。那时候的月亮格外亮,小朋友们可以聚在一起玩游戏,老鹰抓小鸡、捉迷藏、爬树,甚至还能跳绳,通常要玩到八九点钟大人会叫回家睡觉。夏天的时候,躺在凉席上在外边看星星,银河系清晰可见,运气好的话还可以看到彗星,许个愿。冬天的月亮更亮,晚上睡一觉起来,看到月亮照到院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披上一层银纱,很是漂亮。拉泡屎,回去接着睡觉。
  没电的日子,是快乐的,快乐的都忘记了时间,好像天天都在放假,一不小心就到了过年。
  
  
  上学路上
  @mqhua123 2012-4-28 16:03:00
  老乡啊,俺梁山的。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客户端
  -----------------------------
  幸会,幸会
  【好歹有了电】在天朝,电一直是很紧俏的商品,就像总理的闺女一样,为稀有之物,虽然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但依旧可以富可敌国。就像现在,修了小浪底,修了三峡大坝,电依旧没像当年宣传的那样充足,甚至缺口越来越大。
  在天朝什么法最大?宪法,NO,那是写给联合国看的;刑法,NO,那是给老百姓准备的。哦,亲们,我现在告诉你,是领导的看法。想当年,领导人突然觉得农村有必要通电了,于是我们村就很快有了电。
  城里的人去装电线的时候,全村人都出动了,90岁的老太太也在闺女的掺扶下走出了自己呆了一辈子的小院,学校甚至为此放了一天假,有好事者拿出了过年没放完的鞭炮,只要有了亮,就点着庆祝。一切都因为,在历史上,村里就没发生过这么大的事。
  到了晚上的时候,终于有电了,等待了一天的孩子奔走相告,跑的小脸红扑扑的,脸上的汗珠甚至都没功夫擦。大人们都说好,这么个小灯泡就能照亮院子,可比煤油灯好多了,省的第二天早晨起来,两个鼻子孔都是黑东西。
  我盯着灯泡看,眼睛舍不得移开,直到大人把我拉开,说那样对眼睛不好。

  未完待续
  【有电的苦恼】对我们村来说,有电的感觉就像初恋,瞬间是甜蜜的,但以后的日子可是烦恼多多。
  领导可以解决农民有没有电的问题,但断不会解决什么时候有点。每天有电的时间都特别有规律,白天9点来钟来电,到下午五六点钟天刚黑的时候准时停电,也就是说总是在我们刚拉开电灯,准备吃晚饭,电就可耻的没有了。这就像小两口同房,前戏结束了,正准备真刀真枪,边上小孩却不失时机的哭起来….. 晚上9点多钟,大家都睡觉了,电却像幽灵一样来了,这时候,倒霉的还要从暖烘烘的被窝里爬起来,因为停电的时候忘了关灯。
  至于这样安排农村用电的原因,上边解释是晚上黄金时间是用电的高峰期,要优先保证县城用电。这样算下来,一年到头,有点的日子不过是春节那几天,因为城里的工厂大多停工了,电又用不完了,只好送给农村人。
  如此天天,送电停电,空负荷运行,电费自然非常高,我记得有一段时间电费都3块多一度。这对精打细算的农村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几个月下来,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撤了电,只有几个比较富裕的家庭还保留着电,就为了傍晚偶尔亮一下,标榜着自己比别人富裕。
  但,有了电,还是有了希望,这才有下边的些许琐碎文字。
  
  
  
  【第一台电视机的出现】哦,亲们,谈第一台电视机之前,楼主首先要给大家谈谈闯关东,这是必须的。
  闯关东甚至成了我们村的传统,所谓闯关东当然不是指去铁岭这样的大城市,而是去葫芦岛这样的县级市。那时候的青壮年总是到腊月28以后才从东北回家,戴个大皮帽子,扛个大皮箱,而过了正月初15就扛起行李卷出发,风尘仆仆,家,对他们来讲,就是一个旅馆而已。
  所谓的闯关东自然也没有好生意做,好一点的就大米换面挣点差价,差一点的就是要饭收破烂。东北的冬天很冷,他们也想回家,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但一家老小的生活费让他们义无反顾的留在东北。
  之所以要扯上闯关东,是因为我们村的第一台电视就是闯关东的人从东北带来的。那是快过年的时候,村里有个时髦的青年从东北回来,竟然还烫了头,这在我们村迅速成了新闻。更为爆炸的是,他竟然扛回来一个能看到人的黑匣子。这对吃饱了就知道躲在麦秸垛前边赛太阳的农村人来说,这甚至比发现了UFO还要轰动。
  那是一个12寸的黑白电视机,比农村当嫁妆的收音机大不了多少,但收音机只有声音,这个却能看见人。这可是划时代的意义。
  我记得放电视的时候,村里的小孩像约好了似的,几乎都去了,黑压压的把堂屋都快挤满了。电视是有人,一晃一晃的,间隔性的还要猛然扭曲变形,雪花点很多,大人开玩笑说:真是东北货,连雪花都带来了,可惜没有雪花啤酒。
  后来,受村里一个在城里教书先生的指导,在院子里装了一个大杆子,上边按了一个天线,这样才勉强受到一个较为清楚的台,CCTV1,但刮风的日子还是不能看,因为天线摇晃,电视信号就不稳,里面的人也就一蹦一蹦的。我老爷爷看了一回就不看了,他说看什么看,分不清是跳舞的还是说相声的。
  
  
  @忧伤的二百五 2012-4-29 19:23:00
  楼主可以加上时间 这样更有层次感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
  好的
  【电视改变生活】我们村的老人有个口头禅:再丑的老婆,只要能生孩子就是好老婆。同样,再小的电视机,只要有人就是好电视机。
  第一台电视机的出现确实改变了村里人的生活。没有电视的日子,他们能躺在麦秸垛中晒上一整天的太阳;能坐在村头的石磙(压麦子的大石头,需用马来拉)上啦半天家长里短,起来的时候石磙都暖热了;能赶上几只羊去树林里吃落叶,早晨出去,傍晚回来;老头们甚至早晨5点多钟就起来扛个粪头子拾粪,晌午头才回来……..总之,生活节奏非常的慢,慢的都好像忘记了时间。这也难怪,村里压根就没有几家有表,他们已经习惯了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月亮,早晨听鸡叫来判断时间,即使有表,我想大多数人也是不认识的,再说那时候的国产表走准的不多,还不如没有的好。
  但有了电视看,一切都不一样了。我记得那一年的春节就格外的热闹,大多数人都早早吃了晚饭跑来看电视,有几个小孩连晚饭都不吃了,家里人叫了好几次,都不肯回去。小孩坐在最前边一排,妇女们在中间,男劳力就站在最后。人多的时候,屋外边都站着人,有的隔着窗户往里看。我敢打赌,绝对比现在的电影院要热闹。
  那时候,演《水浒》,二武松,鲁智深本来就受山东人欢迎,大家看的那叫一个投入,人人脸上都堆满了笑,在黑白电视机荧光的映射下显得那样的幸福与安逸。风,还是不失时机的给添乱,一阵风过来,室外天线就晃,电视就跟着跳。
  后来,聪明人想了个办法,索性用两个麻利人爬上屋顶,用手扶着天线。效果嘛,你还别说,大概是接地好了,电视机变得出奇的清楚。为了这难得的娱乐,大家也很自觉,轮换着去屋顶,也没听到任何人有怨言…..
  
  
  @任重道远321 2012-5-1 18:48:00
  你郓城的去济宁干什么去啊,不去菏泽,还以为遇到了老乡
  -----------------------------
  我不是郓城的,是单县
  @只为你baby 2012-5-1 19:55:00
  记得我们村通电的时候在放 乌龙山剿匪记
  有雪花了 又跑去转下天线杆 那边的人喊“好好好”就赶紧停~~哈哈
  -----------------------------
  哈哈,一块回忆。
  【哦,那伟大且该诅咒的电】电应该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了,也许没有之一。如果没有电,世界不会是这个样子,也许还是小国寡民的时代,不可能像现在一样动辄把地球母亲叫地球村。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也不会是这个样子,电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节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能想象一下没有电的生活吗?恐怕很多人都会因为没有电而变成废人。
  但在天朝,电却是社会不公平的最佳体现,因为他至始至终都只属于富人。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对小琳姐有意见,尽管她一会向我们炫耀自己的“能力”,一会要给我们建立道德档案,一会又大喷自己的奋斗史,但她只是不公平的现象,而不是原因。至于原因是什么,这不是本篇要讨论的问题。
  尽管我们把能开采的煤都挖完了,能截断的河都截完了,能吹的牛都吹完了(这个,小林姐的父亲知道),但无法改变全国性缺电的事实。但凡紧缺的东西,其分配都有一个规律,先保首都,其次是沿海大城市,再次是内地大城市,接着是地级市、小城市、小县城、乡镇,最后才是贫乏的农村。尽管发电的煤炭是农村的,发电的河流也是农村的,但成果是他们的。这是他们一贯的公平方式,就像农村人是种粮食的,但“三年自然灾害”(为什么要用引号,不解释,你懂得)期间饿死最多的却是农村人。
  尽管电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带来的发展,带来的工业化,带来的信息化,但给我们农村人带来的只有痛苦的回忆。作为动力电,农村人是不敢用的,因为它价格高的离谱。作为照明和看电视用电,也总是在黄金时间无情的离去。
  农村人的春节往往都格外的长,不出正月好像这个年就没过完一样,正月二十几还有串门走亲戚的。但城里人初八就上班了,初八过后,就开始例行停电了,晚7电停,9电再来。那几天,属于我们村的《水浒》还没演完,大家总是兴冲冲跑过去,看上半集,啪,停电了,漆黑一片,只有电视机由于余热还发出惨淡的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骂,各种难听的话都有,有的说管电的那人怎不不出事被车撞死,或者家里母亲死了,这样就不会掐着时间停电了。
  小孩没耐心,很快就跑回家了,接着走的是奶孩子的妇女,无精打采的老头老太,最后留下的都是些青壮年,他们总是家长里短的聊天,每天都是那几件事,耐心的等着电来。
  小孩们正看得精彩,一会也睡不着觉,索性就在大街上玩,隔几分钟就喊:来电了,来电了……然后骗的一个个老娘们跑出来去看电视。其实,真正等到九点以后不睡的小孩,几乎没有一个。
  哦。那伟大而该诅咒的电……
  
  
  
  @975668041 2012-5-2 10:01:00
  回复第85楼(作者:@飘过红尘 于 2012-05-02 01:51)
  跟楼主的情形差不多。现在我家的那台凯歌黑白的还能看呢。。。20多年了
  [本帖发自天涯社区手机……
  ==========
  我考 这么强 你最近看过?......
  -----------------------------
  老黑白电视机在农村确实还有
  @娇云 2012-5-2 11:19:00
  记不得第一部看的电视,影响中我们村通电挺晚的
  放西游记那会我家还没有电视,总是趴在人家窗口上看(人太多了,挤不进去)那时候挺开心的,呵呵
  -----------------------------
  不在于看什么,只要有感觉就好
  
  【那些随电视而产生的绰号】那时候虽然也搞计划生育,但远没有到现在“你违法生孩子,我依法拆房子”这种高压程度。所以,每家有2个或以上孩子还是比较正常的,有一个小孩的家庭反而显得不正常,当然,我邻居家前后生了13个小孩,也属于不正常的。
  小孩多了,就跟小猫小狗没什么区别了,有的家长没文化,连名字都懒得起,随便叫二狗蛋、大娃娃、三杆子之类的称呼,一点想象力都没有。我有个儿时的伙伴,到结婚那天才有的大名,因为没有大名没法登记,才起了个大名叫陈福多,但村里每一个人知道,还是叫他“大嘴叉子”。有的妯娌之间为了赌气,你生个闺女叫“二妮子”(嫂子的绰号),那我生个闺女就叫“三妮子”(弟媳妇的绰号)。
  但有了电视,人们的想象力才真正激发出来了,那绰号起的,一个比一个高雅,一个比一个形象。《水浒》还没演完,一百单八将好像都有主了,排行老二的叫二武松,胳膊上刻字的叫九纹龙,爱算计的叫吴用,大胡子叫李逵,姓孙的媳妇叫孙二娘,长得矮的叫武大郎,“武大郎”的儿子自然就依次是武二郎武三郎……只有一个潘金莲没有人叫,因为农村人认为不守妇道,叫谁谁给吵架。后来实在没办法了,就把村里的老母猪叫了潘金莲,而唯一的种猪也就成了西门庆。
  后来,几乎每一个热播的电视剧都会产生一些形象的绰号,比如演封神榜的时候,一个人呲牙,大家都叫他姜呲牙(姜子牙),尽管在演水浒的那段时间他叫吴用,但一个人有几个绰号也属于正常的事。还有一个爱打扮的青年叫“小马哥‘,以至于后来大家都忘了他的真名,都当爷爷了还是小马哥。这,当然都是后话。
相关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