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思维逻辑 是要有独立性的 因为要最大限度的 符合实战过程。 不然理论上貌似很合理 其实实战价值打了折扣了。
预测只是股市入门的标准 续 第二部 交易策略
不要去纠结 啥本质的问题。也就是只看实战的效果 不抬扛和口水。
600387 高点之后的下跌结构 数浪的都会晕。我告诉你一个方法 画有一条【对持线】。这条线的左边是A 右边是C 。那摩下跌ABC 的B哪去了呢?B就是A和C的连接部分呗
那摩A一条中心线 C一条中心线 ---之后你再看 豁然开朗了不?
不管是21的高点 还是18的高点 ----
明明是缠的一个中枢调整 你非要给数出来浪 不是自找麻烦嘛。也就是说神是固定的 而形是千变万化的 万变不离其宗。 离了宗 那就实战价值低了 甚至是没有实战价值了。
这就是所谓的理论的意义。 不然你实战咋都行 散漫的虚无了 全靠感觉?
为了增加稳定性 有时要刻意的在理论上 去人为的取舍。
当年有人说 【三段走完了 还有第四段---理论上有无数的段。 】还一副认定自己说出了 真理一样的样子。 他就不考虑实际意义了,根本连何为理论都不懂的人 才会这样来说。
理论是有自身规律的 独立于你对走势认知之外的。
比如走势形态 你可以说是在走【N】 也可以说是在走【M] 也可以说是在走【 之】---==== 理论本身 没有问题。
也没有完美的理论,但是有一个唯一的标准 那就是实战价值。比如【走势随机漫步】理论 就是扯淡了。 其实交易策略 就可以无视 把握走势的任何理论了。走势都是随机漫步的 那你还搞这个把握走势的 无需把握的理论干嘛呢 有病?
理论首先 是为了限定一个范围。可以无视事实 也可以遵循事实。
其最大的目标 是保障实践经验 最大限度的被保存下来 发挥最大可能的稳定性。
@隔山打熊 2014-12-31 13:23:15
代睡哥收徒,5万一位
-----------------------------
啥意思? 你来我这抢生意? 朋友 你这样不合行规哦。乞丐都有地盘的 都不随便的过界了----。 你亮出万儿吧 我接着-----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代睡哥收徒,5万一位
-----------------------------
啥意思? 你来我这抢生意? 朋友 你这样不合行规哦。乞丐都有地盘的 都不随便的过界了----。 你亮出万儿吧 我接着-----
沧海笑 滔滔两岸潮----
@cbzhao67 2014-12-31 23:57:17
楼主的话里太有料了. 楼主第一部那个贴子能给个链接吗? 我找不到啊. 谢谢啦.
同时祝楼主新年快乐, 发财.
-----------------------------
http://bbs.tianya.cn/post-stocks-1020953-1.shtml
谢谢。也祝你新年万事遂愿
楼主的话里太有料了. 楼主第一部那个贴子能给个链接吗? 我找不到啊. 谢谢啦.
同时祝楼主新年快乐, 发财.
-----------------------------
http://bbs.tianya.cn/post-stocks-1020953-1.shtml
谢谢。也祝你新年万事遂愿
@cengxi5819 2015-01-01 11:49:32
@无风有雪 6399楼 2014-12-28 16:38:00
看看前面有一个人是咋说【你说的每一个故事和经历都是在说做交易----】你觉得自己差多远呢?
—————————————————
我说的,但是后面说些游客与时事新闻偏离帖子标题了……
新年快乐!
-----------------------------
谢谢 也祝你新年快乐 心想事成。
@无风有雪 6399楼 2014-12-28 16:38:00
看看前面有一个人是咋说【你说的每一个故事和经历都是在说做交易----】你觉得自己差多远呢?
—————————————————
我说的,但是后面说些游客与时事新闻偏离帖子标题了……
新年快乐!
-----------------------------
谢谢 也祝你新年快乐 心想事成。
祝愿地球村的村民们 新年快乐
刚回来 城里人太多 不方便。一咬牙一跺脚 打的回来了。车费比平时高出10倍。
才看到 上海踩踏事件----悲剧。
当年做保镖的经历 我很了解拥挤的场面有多可怕。
人啊 越是拥挤 越能看出来 整体的素养。
当年有一次 几百人的大厅里 , 我早就盯着七八个年轻人 他们唯恐不乱的一副德行 --- 我抓住一个狂扇他十几个耳光----
@cengxi5819 2015-01-01 16:44:54
@无风有雪 6736楼 2014-12-30 14:11:00
没有把握 感到恐惧 就出来观望,错过任何的行情 也与你无关的。 那就是不是你的菜。
—————————————————
对,是恐惧!菜粕1505前波下跌2363做空看到2283,可到2313我就恐惧平仓了。再从2279到2253一个点没捞着,我出来观望,错过的行情与我无关。
此波上涨做多,不断降低成本做T,降到2212,可到2247又恐惧跑出来观望,这次后悔,出来再也没找到......
-----------------------------
【没有把握】这个前提 才是导致恐惧的原因,恐惧来自无知。
@无风有雪 6736楼 2014-12-30 14:11:00
没有把握 感到恐惧 就出来观望,错过任何的行情 也与你无关的。 那就是不是你的菜。
—————————————————
对,是恐惧!菜粕1505前波下跌2363做空看到2283,可到2313我就恐惧平仓了。再从2279到2253一个点没捞着,我出来观望,错过的行情与我无关。
此波上涨做多,不断降低成本做T,降到2212,可到2247又恐惧跑出来观望,这次后悔,出来再也没找到......
-----------------------------
【没有把握】这个前提 才是导致恐惧的原因,恐惧来自无知。
把握走势再牛逼 但是把握走势技术之外 的因素 同样的对实际操作重要。 不可抗力的把握走势技术之外的因素 特别是人的状态 很难保持长时间稳定。 那就是操作策略的意义所在了。==== 交易的成熟 不单单只是把握走势能力。 都做好了 才不会有恐惧。
有恐惧 就说明你还不成熟。就有导致你恐惧的原因 ----。说明你还有缺陷要解决。
比如疼痛感 是选择把痛感神经给割除掉 来消灭疼痛 还是找到产生疼痛的病灶 治愈病灶才是重要的 之后疼痛自然的会消失。所以疼痛感其实是好的自我保护 是高级生物才有的机制。 睡会选择前者去愚蠢的割除痛感神经啊? 可是明明就有很多人 这样忽悠和谬误。那些大谈佛道易儒的基本 都是选择了前者。
不在把握走势的技术上去寻求解决 也不在交易策略上去寻求解决 而是意淫通过战胜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来解决问题 其实就是选择了【割除痛感神经 来消除痛感】。
割除痛感神经 你确实没有疼痛的感觉了 但是你身体的病灶 依然还在 只是你感觉不到疼痛了而已。 你死的更快了-----
任何的思维逻辑 都只是一把工具,手艺人都很爱惜自己的工具 因为那是自己打磨出来的 甚至打磨到成为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的程度。 连工具都没有打磨出来的人 根本就不是一个手艺人。
一个手艺人 必定有一套自己长年打磨出来的工具,得心应手 和自己的肢体一样的。看着个就明白了 是真手艺人 还是个混子
就如一把刀 我自己的刀丢失了 我也不用别人的 我情愿空手----
不抬杠。 你的瓶颈我看的很明白---
和简单啊 你试试期货? 你做做外盘黄金?
那是我降低了阶段 下来了三层楼 所以你觉得 原来我和你是在同一层楼里罢了----
就如我从第一层楼 一步一步的上到了塔顶 那摩所有我走过的楼层里是啥情景 我当然知道了。你在哪个阶段 我当然一看 就知道了。而我如何的描述 你还没有见过的楼层里的情景 你也无法去想象----
真的比我高的人 我所说的他都知道 他也应该看出来 我在他以前走过的那个阶段。不然就不符合常理了。
比如你就无法 说出来 超出我认知范围的把握走势的境界出来的
比如12年 我常说 大盘只要有一周的持续上涨 就会有N的个股翻番 那摩啥样的个股会翻翻呢?-----
也就是说大盘走势和个股走势 到底是如何的契合的? 有没有便捷的途径 去快速的捕捉这种个股群体里的所有具体个体。 这要有一个基础 就是对走势的所有阶段 都要达到一定的认知。
停留在只知其然不知其之所以然的阶段 是做不到的。
N年的大盘跌势 和N年的涨势 其实都可以一样的逻辑 去把握的。无视任何的基本面 都一样没有妨碍的。 为啥呢? 因为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原本就没有本质的不同。
就如动和静一样
静其实就是动 动其实就是静
@无风有雪 2015-01-01 19:44:13
那是我降低了阶段 下来了三层楼 所以你觉得 原来我和你是在同一层楼里罢了----
-----------------------------
@tmxk1122 2015-01-01 19:53:13
因为你总是站在自己的楼上在说话,所以你总觉得别人在你楼下,其实本来就不在一个楼里。我前面说的也只是我的认知程度,没说我的实际把握走势的程度。好比你说你能扣篮,我就觉得没什么奇怪,因为没超过我的认知,但你说你能飞过篮板,那我就说你是吹牛,而我自己,可能篮筐都摸不到,明白这个意思了吧?至于什么做期货,做黄金,就是我刚才说的你认识狭隘的地方。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足够赚钱了,为什么要每样生意都尝试呢。......
-----------------------------
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不想无谓的抬杠。 你就这样的去认定好了。
那是我降低了阶段 下来了三层楼 所以你觉得 原来我和你是在同一层楼里罢了----
-----------------------------
@tmxk1122 2015-01-01 19:53:13
因为你总是站在自己的楼上在说话,所以你总觉得别人在你楼下,其实本来就不在一个楼里。我前面说的也只是我的认知程度,没说我的实际把握走势的程度。好比你说你能扣篮,我就觉得没什么奇怪,因为没超过我的认知,但你说你能飞过篮板,那我就说你是吹牛,而我自己,可能篮筐都摸不到,明白这个意思了吧?至于什么做期货,做黄金,就是我刚才说的你认识狭隘的地方。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足够赚钱了,为什么要每样生意都尝试呢。......
-----------------------------
也没有任何的问题 不想无谓的抬杠。 你就这样的去认定好了。
这就是瓶颈。你可以说我不在乎啊 我愿意啊。对啊 当然没有问题了 你又没有妨碍别人。 我只是那你做个实际的例子 ,这才叫瓶颈。所以瓶颈是非常难于突破的。
凡是知道自己有问题 有不足的 都不是真正的瓶颈。只有自己认定没有问题的 才是真正的瓶颈。
【不再一个楼里】? 呵呵 做交易的都在 同一座塔里---没有人能例外的-----
就如人性 全人类都是一样的
@tmxk1122 2015-01-01 20:06:57
中国的大厨一把菜刀打天下,但你看看西方大厨的工具库,保准让你看花眼。
-----------------------------
中国的医生一个箱子背身上 ,你看看西医 一辆卡车都拉不完-----
中国的大厨一把菜刀打天下,但你看看西方大厨的工具库,保准让你看花眼。
-----------------------------
中国的医生一个箱子背身上 ,你看看西医 一辆卡车都拉不完-----
你就一把锤子 开个修车铺 我看看?
轮胎你都下不下来----呵呵
@无风有雪 2015-01-01 20:08:53
这就是瓶颈。你可以说我不在乎啊 我愿意啊。对啊 当然没有问题了 你又没有妨碍别人。 我只是那你做个实际的例子 ,这才叫瓶颈。所以瓶颈是非常难于突破的。
-----------------------------
你知道开啤酒 为啥不能用市面上的那些工具嘛? 因为瓶盖会变形,再二次使用就有痕迹了。 就可以看出是假啤酒了。 都是专用的工具,发给酒家 然后小弟小妹收集起来 有人去回收。-----你不知道罢了 所以啊 你愿意局限于自己的认知 没人在意的。
这就是瓶颈。你可以说我不在乎啊 我愿意啊。对啊 当然没有问题了 你又没有妨碍别人。 我只是那你做个实际的例子 ,这才叫瓶颈。所以瓶颈是非常难于突破的。
-----------------------------
你知道开啤酒 为啥不能用市面上的那些工具嘛? 因为瓶盖会变形,再二次使用就有痕迹了。 就可以看出是假啤酒了。 都是专用的工具,发给酒家 然后小弟小妹收集起来 有人去回收。-----你不知道罢了 所以啊 你愿意局限于自己的认知 没人在意的。
上海三得利啤酒 销量大幅的减少 但是市面上却相反----。我很快调查清楚了,加啤酒的销量比真货还大----。所以细节我都调查的清清楚楚。1元一瓶的低劣啤酒 翻装成3元一瓶的三得利啤酒。冰镇以后 很难喝出来区别的。
我是个长年不喝酒的人 包括啤酒。就因为要调查 一个夏天过后 ,和别人打赌 6种不同牌子的啤酒 我蒙上眼睛 ,品尝出来哪杯是哪个牌子的啤酒。咋样 我敬业吧。
@无风有雪 2015-01-01 19:44:13
那是我降低了阶段 下来了三层楼 所以你觉得 原来我和你是在同一层楼里罢了----
-----------------------------
@tmxk1122 2015-01-01 19:53:13
因为你总是站在自己的楼上在说话,所以你总觉得别人在你楼下,其实本来就不在一个楼里。我前面说的也只是我的认知程度,没说我的实际把握走势的程度。好比你说你能扣篮,我就觉得没什么奇怪,因为没超过我的认知,但你说你能飞过篮板,那我就说你是吹牛,而我自己,可能篮筐都摸不到,明白这个意思了吧?至于什么做期货,做黄金,就是我刚才说的你认识狭隘的地方。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足够赚钱了,为什么要每样生意都尝试呢。......
-----------------------------
别忽悠了 没意思。 【我现实中认识的一个人,几年时间从十几万做到一千多万的,大概就是这个数字,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很惊人,他的方法很简单啊,每天尾盘买3只票,第二天平仓,周而复始。】
那是我降低了阶段 下来了三层楼 所以你觉得 原来我和你是在同一层楼里罢了----
-----------------------------
@tmxk1122 2015-01-01 19:53:13
因为你总是站在自己的楼上在说话,所以你总觉得别人在你楼下,其实本来就不在一个楼里。我前面说的也只是我的认知程度,没说我的实际把握走势的程度。好比你说你能扣篮,我就觉得没什么奇怪,因为没超过我的认知,但你说你能飞过篮板,那我就说你是吹牛,而我自己,可能篮筐都摸不到,明白这个意思了吧?至于什么做期货,做黄金,就是我刚才说的你认识狭隘的地方。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足够赚钱了,为什么要每样生意都尝试呢。......
-----------------------------
别忽悠了 没意思。 【我现实中认识的一个人,几年时间从十几万做到一千多万的,大概就是这个数字,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很惊人,他的方法很简单啊,每天尾盘买3只票,第二天平仓,周而复始。】
@无风有雪 2015-01-01 20:12:05
【不再一个楼里】? 呵呵 做交易的都在 同一座塔里---没有人能例外的-----
-----------------------------
@tmxk1122 2015-01-01 20:36:36
你这个结论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别人不说,就前面跟你说的那个08年9月份就预测登海种业必涨5倍的人,他技术极其稀松,也就是看看均线的水平,但企业基本面分析极牛叉。这类人在市场里能看懂的个股也许很有限,但真看懂了就是赚大钱。
-----------------------------
你明显都不知道 这个人到底是如何做出翻5倍的结论的。所以你所说的【他技术极其稀松,也就是看看均线的水平,但企业基本面分析极牛叉。】定论 其实很哪个啥的。
【不再一个楼里】? 呵呵 做交易的都在 同一座塔里---没有人能例外的-----
-----------------------------
@tmxk1122 2015-01-01 20:36:36
你这个结论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别人不说,就前面跟你说的那个08年9月份就预测登海种业必涨5倍的人,他技术极其稀松,也就是看看均线的水平,但企业基本面分析极牛叉。这类人在市场里能看懂的个股也许很有限,但真看懂了就是赚大钱。
-----------------------------
你明显都不知道 这个人到底是如何做出翻5倍的结论的。所以你所说的【他技术极其稀松,也就是看看均线的水平,但企业基本面分析极牛叉。】定论 其实很哪个啥的。
tmxk1122 你最大的思维问题 就在这里的。你无法摆脱一种既定事实的 真理一样的自我定论。 这是一种人格障碍。
这才是我说的 你的瓶颈所在。
我不是在说 你说的那些高手的真实性 而是说你的思维定式。
也许你永远 也不明白我在说啥的----所以啊 你就认定我是扯淡 我是在维护自己的虚荣好了。没有啥问题的-----。
@无风有雪 2015-01-01 19:44:13
那是我降低了阶段 下来了三层楼 所以你觉得 原来我和你是在同一层楼里罢了----
-----------------------------
@tmxk1122 2015-01-01 19:53:13
因为你总是站在自己的楼上在说话,所以你总觉得别人在你楼下,其实本来就不在一个楼里。我前面说的也只是我的认知程度,没说我的实际把握走势的程度。好比你说你能扣篮,我就觉得没什么奇怪,因为没超过我的认知,但你说你能飞过篮板,那我就说你是吹牛,而我自己,可能篮筐都摸不到,明白这个意思了吧?至于什么做期货,做黄金,就是我刚才说的你认识狭隘的地方。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足够赚钱了,为什么要每样生意都尝试呢。......
-----------------------------
@无风有雪 2015-01-01 20:40:26
别忽悠了 没意思。 【我现实中认识的一个人,几年时间从十几万做到一千多万的,大概就是这个数字,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很惊人,他的方法很简单啊,每天尾盘买3只票,第二天平仓,周而复始。】
-----------------------------
@tmxk1122 2015-01-01 20:45:56
哈哈,你说忽悠就忽悠吧,这个超出你的认知了。
-----------------------------
没有问题 就是超出我的认知了 好了。你就当做 我是装出一幅高姿态 来掩饰我自己好了。 到此为止 我不在回应你了。 谢谢你 我已经知道这种瓶颈的情况了。 再次谢谢你。 88
那是我降低了阶段 下来了三层楼 所以你觉得 原来我和你是在同一层楼里罢了----
-----------------------------
@tmxk1122 2015-01-01 19:53:13
因为你总是站在自己的楼上在说话,所以你总觉得别人在你楼下,其实本来就不在一个楼里。我前面说的也只是我的认知程度,没说我的实际把握走势的程度。好比你说你能扣篮,我就觉得没什么奇怪,因为没超过我的认知,但你说你能飞过篮板,那我就说你是吹牛,而我自己,可能篮筐都摸不到,明白这个意思了吧?至于什么做期货,做黄金,就是我刚才说的你认识狭隘的地方。做好自己的生意就足够赚钱了,为什么要每样生意都尝试呢。......
-----------------------------
@无风有雪 2015-01-01 20:40:26
别忽悠了 没意思。 【我现实中认识的一个人,几年时间从十几万做到一千多万的,大概就是这个数字,记不太清楚了,反正很惊人,他的方法很简单啊,每天尾盘买3只票,第二天平仓,周而复始。】
-----------------------------
@tmxk1122 2015-01-01 20:45:56
哈哈,你说忽悠就忽悠吧,这个超出你的认知了。
-----------------------------
没有问题 就是超出我的认知了 好了。你就当做 我是装出一幅高姿态 来掩饰我自己好了。 到此为止 我不在回应你了。 谢谢你 我已经知道这种瓶颈的情况了。 再次谢谢你。 88
思维意识 是争论不出来结果的。
有资格开始 在思维意识上去突破或是不去突破 原本就是高手了。
所以首先自我认知一下 自己够那个资格不。这不是指责 而是基本的事实。 我就经常问自己 有这个资格吗?
很明显你就是 不明白你不明白的。 我回应你也只是对 别人或许有启发 而你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所以老是利用你 我也不想太过分了。 所以我不回应了。
很明显的 我以后退 你就是觉得我说的都对 我一往上说 你就立马只能虚无了----边界是断崖式的 无法过度。
就如3000米的高山 你正常的很,3001米立马就休克。没有过度的。一般都是有个模糊的 缺氧程度不同 身体反应不同的 到达极限的多度。可是你没有这这种过度。 我无能为力了。
就如3000米的高山 你正常的很,3001米立马就休克。没有过度的。一般都是有个模糊的 缺氧程度不同 身体反应不同的 到达极限的过度。可是你没有这这种过度。 我无能为力了。
@且酣高楼 2015-01-01 20:55:53
@无风有雪 511楼 2014-10-17 23:19:00
我在山上隐居时想过有鬼来就好了,狐仙也行-----
—————————————————
楼主有点意思了他们来了你好跟他们讲讲道理,探讨进而论证些些你的想法?
-----------------------------
呵呵。 其实是一种渴望,就是不想平庸的 一种激情---
@无风有雪 511楼 2014-10-17 23:19:00
我在山上隐居时想过有鬼来就好了,狐仙也行-----
—————————————————
楼主有点意思了他们来了你好跟他们讲讲道理,探讨进而论证些些你的想法?
-----------------------------
呵呵。 其实是一种渴望,就是不想平庸的 一种激情---
17万亿地方债何去何从?
2014年,在地方债风险困扰中国经济多年之后,中央政府希望通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举债融资权力及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建设(PPP模式),一举解决过去十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严重失衡危机。
以43号文为标志的顶层设计,看起来像一个腾笼换鸟、凤凰涅磐的故事。接下来,17万亿存量地方政府债务将面临一系列清理、甄别和整顿,清理完家底,打扫干净屋子后,地方政府才能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举债权,虽然这种权力还在中央的严格管控之下。过去十年,蓬勃兴起的上万家政府融资平台恐怕要告别历史了,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要么被关闭、要么自谋出路,总之,政府这个干爹没了。
我们关注的是17万亿存量债务如何甄别分类,未来利用政府发债融资和PPP模式能否应对存量债务到期兑付压力?答案是不确定的。
从政策效果上看,财政部正在变成地方政府和银行眼中的“第二发改委”。尽管赋予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权,但地方政府发债额度审核权被收归财政部了,这比掌管项目审批的发改委,权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楼继伟20年前就树立了财政分权式改革的学术思路,但集权仍然是此次财税改革的核心命题。中央政府通过授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和收缴以地方平台为主的融资权,两手并举之下,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被限制。
由债务人(财政部门)负责地方债清理、甄别工作,一改过去由债权人(银监部门)主导的地方债务分类整理的做法,金融体系此次完全靠边站。这也决定了这次债务清理必然难以得到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银行都在担忧,在财政部门主导之下,借着清理债务的机会,地方政府有可能乘机赖帐,无论银行、信托还是城投债投资者,地方债实质性坏账风险都在上升。2014年12月,先是常州14天宁债,后是乌鲁木齐“14乌国投债”,地方政府变脸之快,着实让城投债市场体验了一把黑色惊魂。不过,相信这仅仅是地方赖帐的一个预演,高潮或许将在不远的2015年到来。只要地方政府随便认定哪笔债务属于“违规融资”,那么一切责任的板子就要打在银行身上了。
在17万亿(截至2013年6月底审计口径)存量政府债务责任界定上,财政部的文件显示政府只愿意为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0.9万亿)”承担兜底责任。而剩余将近8万亿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和非政府债务,中央政府更多希望地方政府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解决后续融资难题。
相比发行地方政府债融资,中央政府更希望地方政府通过推广使用PPP模式来破解偿债压力和融资难题。PPP 模式被寄予厚望,但PPP也最易被地方政府异化为新的融资通道。政府比谁都清楚,腾笼换鸟只是个游戏,地方债危机的核心问题,谁来为过去买单,谁来未来掏钱! 仅仅依靠发行地方政府债无法应对即将到期的庞大的存量债务兑付压力、PPP模式也不足以满足当前庞大的基础设施在建项目融资。
换句话说,财政部将部分政府债务纳入政府债务口径和预算管理范围,只是解决城投债的偿债意愿问题,但并不涉及政府偿债能力问题,也就是说尽管逐步明确了债务如何分类、如何还的问题,但拿什么还这一核心问题并未触及。“土地财政”这一地方债务膨胀的孪生兄弟,更未涉及。
可以想象,未来地方政府一定会搞出名目繁多、真假混杂的PPP来替代现有的1万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甚至将原有平台当中的优质资产悄然剥离,注入新的PPP平台,摇身一变继续到市场上融资(原有的平台自动作废)。
博弈还在进行。从中央政府的角度分析,政府不希望债务清理甄别口径超出此前审计署认定的口径,然而,对于省级政府、特别是县市级政府而言,上报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尤其是被认定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越多越好,这样一来,将来存量债务将可以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掉。没有任何财税自主权的县市级政府的多报账的冲动更为直接。
现在问题来了,中央对地方说地方债实行不救助原则,省级对县市级说不救助不兜底,县长很愤怒。套用一句台词,当年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换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当年收税收权的时候,你们咋不吱声!
银政博弈则更为微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将剥离政府融资功能,银行公司类贷款的借款主体和交易对手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地方政府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债权债务调整的过程中,债权银行的信贷资产能否平稳转移?
只是金融体系还没充分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仍在抓住时间窗口进行最后一把豪赌。2014年末,无论银行还是信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所有融资通道突然被全部打开,金融体系抓紧窗口期疯狂做高规模的各种景象,大概也超出了此前财政部政策设计者的预期。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2014年,在地方债风险困扰中国经济多年之后,中央政府希望通过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举债融资权力及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公共建设(PPP模式),一举解决过去十年中央和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严重失衡危机。
以43号文为标志的顶层设计,看起来像一个腾笼换鸟、凤凰涅磐的故事。接下来,17万亿存量地方政府债务将面临一系列清理、甄别和整顿,清理完家底,打扫干净屋子后,地方政府才能获得他们梦寐以求的举债权,虽然这种权力还在中央的严格管控之下。过去十年,蓬勃兴起的上万家政府融资平台恐怕要告别历史了,在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后,要么被关闭、要么自谋出路,总之,政府这个干爹没了。
我们关注的是17万亿存量债务如何甄别分类,未来利用政府发债融资和PPP模式能否应对存量债务到期兑付压力?答案是不确定的。
从政策效果上看,财政部正在变成地方政府和银行眼中的“第二发改委”。尽管赋予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权,但地方政府发债额度审核权被收归财政部了,这比掌管项目审批的发改委,权力有过之而无不及。尽管楼继伟20年前就树立了财政分权式改革的学术思路,但集权仍然是此次财税改革的核心命题。中央政府通过授予地方政府举债权和收缴以地方平台为主的融资权,两手并举之下,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进一步被限制。
由债务人(财政部门)负责地方债清理、甄别工作,一改过去由债权人(银监部门)主导的地方债务分类整理的做法,金融体系此次完全靠边站。这也决定了这次债务清理必然难以得到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银行都在担忧,在财政部门主导之下,借着清理债务的机会,地方政府有可能乘机赖帐,无论银行、信托还是城投债投资者,地方债实质性坏账风险都在上升。2014年12月,先是常州14天宁债,后是乌鲁木齐“14乌国投债”,地方政府变脸之快,着实让城投债市场体验了一把黑色惊魂。不过,相信这仅仅是地方赖帐的一个预演,高潮或许将在不远的2015年到来。只要地方政府随便认定哪笔债务属于“违规融资”,那么一切责任的板子就要打在银行身上了。
在17万亿(截至2013年6月底审计口径)存量政府债务责任界定上,财政部的文件显示政府只愿意为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0.9万亿)”承担兜底责任。而剩余将近8万亿地方政府或有债务和非政府债务,中央政府更多希望地方政府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解决后续融资难题。
相比发行地方政府债融资,中央政府更希望地方政府通过推广使用PPP模式来破解偿债压力和融资难题。PPP 模式被寄予厚望,但PPP也最易被地方政府异化为新的融资通道。政府比谁都清楚,腾笼换鸟只是个游戏,地方债危机的核心问题,谁来为过去买单,谁来未来掏钱! 仅仅依靠发行地方政府债无法应对即将到期的庞大的存量债务兑付压力、PPP模式也不足以满足当前庞大的基础设施在建项目融资。
换句话说,财政部将部分政府债务纳入政府债务口径和预算管理范围,只是解决城投债的偿债意愿问题,但并不涉及政府偿债能力问题,也就是说尽管逐步明确了债务如何分类、如何还的问题,但拿什么还这一核心问题并未触及。“土地财政”这一地方债务膨胀的孪生兄弟,更未涉及。
可以想象,未来地方政府一定会搞出名目繁多、真假混杂的PPP来替代现有的1万家地方政府平台公司,甚至将原有平台当中的优质资产悄然剥离,注入新的PPP平台,摇身一变继续到市场上融资(原有的平台自动作废)。
博弈还在进行。从中央政府的角度分析,政府不希望债务清理甄别口径超出此前审计署认定的口径,然而,对于省级政府、特别是县市级政府而言,上报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尤其是被认定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越多越好,这样一来,将来存量债务将可以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解决掉。没有任何财税自主权的县市级政府的多报账的冲动更为直接。
现在问题来了,中央对地方说地方债实行不救助原则,省级对县市级说不救助不兜底,县长很愤怒。套用一句台词,当年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换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当年收税收权的时候,你们咋不吱声!
银政博弈则更为微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即将剥离政府融资功能,银行公司类贷款的借款主体和交易对手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地方政府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债权债务调整的过程中,债权银行的信贷资产能否平稳转移?
只是金融体系还没充分意识到形势的严峻,仍在抓住时间窗口进行最后一把豪赌。2014年末,无论银行还是信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所有融资通道突然被全部打开,金融体系抓紧窗口期疯狂做高规模的各种景象,大概也超出了此前财政部政策设计者的预期。
(稿件版权归凤凰财经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2014年12月中国制造业PMI回落至50.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上升外,其余各分项指数均有所回落。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3.5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之内。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12月PMI指数继续回落,但降幅收窄,表明工业增长仍呈下行状态,但势头趋缓。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回升,反映企业去库存活动开始减少;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反映出口增速提高,外需拉动作用有所增强;结合消费与投资走势分析,预计未来市场需求总体趋稳。综合判断,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由降转稳的过程中。”
生产指数为52.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高于50%,为54.6%;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49.9%和44.3%。
新订单指数为50.4%,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为52.7%;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7.7%和43.5%。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1%,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5.3%-49.9%之间。
积压订单指数为43.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的积压订单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1.3%-44.8%之间。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8%,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4.6%-48.7%之间。
采购量指数为50.1%,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采购量指数高于50%,为52.1%;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7.8%和43.9%。
进口指数为47.8%,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进口指数高于50%,为50.8%;大型和中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8.4%和45.1%。
购进价格指数为43.2%,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购进价格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2.0%-45.7%之间。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5%,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3.4%-48.4%之间。
从业人员指数为48.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7.2%-48.4%之间。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9%,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位于50.0%;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9.8%和49.3%。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8.7%,较上月下降3.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50%,为50.3%;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6.6%和44.2%。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说明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自2013年1月起,调查样本从原来的820家扩充到3000家。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2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2.46%],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4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12个分项指数来看,同上月相比,除新出口订单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上升外,其余各分项指数均有所回落。其中,购进价格指数回落1.5个百分点,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回落3.5个百分点;其余指数降幅均在1个百分点之内。
特约分析师张立群认为:“12月PMI指数继续回落,但降幅收窄,表明工业增长仍呈下行状态,但势头趋缓。产成品库存指数、进口指数回升,反映企业去库存活动开始减少;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反映出口增速提高,外需拉动作用有所增强;结合消费与投资走势分析,预计未来市场需求总体趋稳。综合判断,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由降转稳的过程中。”
生产指数为52.2%,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高于50%,为54.6%;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49.9%和44.3%。
新订单指数为50.4%,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的新订单指数高于50%,为52.7%;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7.7%和43.5%。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9.1%,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5.3%-49.9%之间。
积压订单指数为43.8%,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的积压订单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1.3%-44.8%之间。
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8%,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产成品库存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4.6%-48.7%之间。
采购量指数为50.1%,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采购量指数高于50%,为52.1%;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7.8%和43.9%。
进口指数为47.8%,较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进口指数高于50%,为50.8%;大型和中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8.4%和45.1%。
购进价格指数为43.2%,较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购进价格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2.0%-45.7%之间。
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5%,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3.4%-48.4%之间。
从业人员指数为48.1%,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小型企业的从业人员指数均低于50%,指数在47.2%-48.4%之间。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49.9%,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位于50.0%;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9.8%和49.3%。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8.7%,较上月下降3.5个百分点。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高于50%,为50.3%;中型和小型企业低于50%,指数分别为46.6%和44.2%。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说明
1.主要指标解释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具有较强的预测、预警作用。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2.调查范围
涉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制造业的31个行业大类。自2013年1月起,调查样本从原来的820家扩充到3000家。
3.调查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采用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以制造业行业大类为层,行业样本量按其增加值占全部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分配,层内样本使用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比例的概率抽取。
本调查由国家统计局直属调查队具体组织实施,利用国家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对企业采购经理进行月度问卷调查。
4.计算方法
制造业采购经理调查问卷涉及生产量、新订单、出口订货、现有订货、产成品库存、采购量、进口、购进价格、原材料库存、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生产经营活动预期等12个问题。对每个问题分别计算扩散指数,即正向回答的企业个数百分比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比的一半。
PMI是一个综合指数[2.46%],由5个扩散指数(分类指数)加权计算而成。5个分类指数及其权数是依据其对经济的先行影响程度确定的。具体包括:新订单指数,权数为30%;生产指数,权数为25%;从业人员指数,权数为20%;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权数为15%;原材料库存指数,权数为10%。其中,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逆指数,在合成PMI综合指数时进行反向运算。
5.季节调整
采购经理调查是一项月度调查,受季节因素影响,数据波动较大。现发布的PMI综合指数和各分类指数均为经季节调整后的数据。
@无风有雪 153楼 2014-10-16 17:25:05
新手的策略我觉得 就应该是从最小的周期 开始磨练。原因很简单,你做大周期 所谓的中长线 一个月三五次进出 我一天200次进出,谁积累的快速? 要知道大周期和小周期没有本质的区别【某些方面而言】,区别的方面日后 再说,线专注于一点突破。盘口功夫是基础哦。那些所谓的无需天天盯盘的高论 不适合你的 人家已经是高人 你咋比得呢。这是时间自由 而又已经踏入这个艰辛无比的行当的新手而言的。
-----------------------------
@无风有雪 2014-10-16 18:11:47
不要被那些高手误导 所谓的长线是金 不是你现在要去关注的问题。不同阶段的交易者 有不同的感悟 你只能是一头雾水 不知道该相信谁了。随着你自己的不断进步 原来的高手 就不断的减少了。 把握走势最基本的几个概念 只有很少的部分 是短线和长线游区别,绝大部分 没有区别的。就如无数的更小的一个结构 组成了无限更大的同样结构模式的结构。 如果不是这样的逻辑体系 那就是方向不对。没有啥角度不同 逻辑不通的扯淡说法 。......
-----------------------------
1
新手的策略我觉得 就应该是从最小的周期 开始磨练。原因很简单,你做大周期 所谓的中长线 一个月三五次进出 我一天200次进出,谁积累的快速? 要知道大周期和小周期没有本质的区别【某些方面而言】,区别的方面日后 再说,线专注于一点突破。盘口功夫是基础哦。那些所谓的无需天天盯盘的高论 不适合你的 人家已经是高人 你咋比得呢。这是时间自由 而又已经踏入这个艰辛无比的行当的新手而言的。
-----------------------------
@无风有雪 2014-10-16 18:11:47
不要被那些高手误导 所谓的长线是金 不是你现在要去关注的问题。不同阶段的交易者 有不同的感悟 你只能是一头雾水 不知道该相信谁了。随着你自己的不断进步 原来的高手 就不断的减少了。 把握走势最基本的几个概念 只有很少的部分 是短线和长线游区别,绝大部分 没有区别的。就如无数的更小的一个结构 组成了无限更大的同样结构模式的结构。 如果不是这样的逻辑体系 那就是方向不对。没有啥角度不同 逻辑不通的扯淡说法 。......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