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此时,我正躺在柔软的沙滩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海浪有节奏的拍打在沙滩上的声音在耳畔回响,伴随着清爽而潮湿的略带谈谈海腥味的海风,吹拂着我的头发及面颊,身体的每一处感觉都很舒服。
向远处望去,视野内一片碧水蓝天,海水和天空仿佛合为一体,都已分不清界限。远处的海水,在娇艳的阳光照耀下,像片片鱼鳞铺在水面上,海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一样不断地向岸边跳跃。
在我正前方不远处,小琳正在海边踏着浪花玩耍。她的长发在太阳的照耀下,呈现出浅浅的金色,脸上露出明媚的笑容,很迷人。
我和小琳已经在三个月前复婚了。
而我也在几天前得到了难得的假期。作为我们这段坎坷感情的纪念,也是对她和我结婚后一直也没有旅游过的补偿,我带着她来到了这里度假——新西兰的怀希基岛。
正是阿辉在信中曾经提到过的,陆小雪的母亲出国后曾在这座小岛上给她寄过信。
陆小雪说过,希望有机会能来这里寻找母亲。
不知是不是直觉带我来到这座小岛的,或许是为了寻找到什么,或许只是冥冥中的一种预感吧。
但不管怎么说,这里的风景确实很美。
我随手翻开身旁的一本书,这是昨天在岛上的一家旧书店里买的。书中内容主要是介绍这座美丽的小岛,里面图文并茂。
我默念着纸上的文字。
“怀希基岛,又名激流岛,是新西兰著名旅游胜地,在新西兰以北的奥克兰市。激流岛位于奥克兰东北17公里处,面积92平方公里,是新西兰的第二大岛。”
“激流岛人口较多,是新西兰人口第三多的岛屿。岛上长期居住人口约有八千人。大部分人生活在岛的西端。激流岛也是中国著名诗人顾城的故居。”
下面一段文字是关于顾城的。
“1993年10月8日,中国朦胧诗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顾城在新西兰激流岛与妻子谢烨发生争执,谢烨头部被顾城用斧头砍伤,抢救无效身亡。杀妻后,顾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事件震惊文坛内外,并引发了包括猜疑、谴责在内的巨大震动。顾城留下了大量的诗篇以及一本跟一位名叫李瑛的人密切相关的自传体小说《英儿》,该书内容涉及顾城和妻子谢烨与李瑛三人之间的关系。”
读到这里,我猛地直起身来。
我突然意识到,顾城是杀掉自己妻子然后上吊自杀,阿辉是杀掉恋人然后跳江自杀,他们的经历竟然如此一致。
这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还是仅仅是个巧合而已?
难道阿辉是顾城的狂热诗迷,所以才步入其后尘?
我拿出手机,打开网页搜索有关顾城的百科信息。
“顾城,一位近代中国诗人。在80年代末与太太谢烨、情人英儿远迁新西兰。他尝试抛弃了30多年的生活习惯,社会生活方式,群体活动规律,企图在彼邦享受与世无争,简单朴素,自我陶醉的生活。可是事与愿违,谢烨和英儿都先后背弃他。”
“严格来说,背弃他所幻想的世外桃源生活方式,使得顾城感觉到被出卖了。他不知道怎样活下去,不知道怎样适应现实生活,他在迷茫,失落,恐惧的情绪下砍死了太太谢烨,再而自毁了生命。留于世界的,只有一个五岁的孤儿。”
我看到页面下面还列有顾城的经典诗句。
“一切都明明白白,但我们仍匆匆错过,因为你相信命运,因为我怀疑生活。”
“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读着这些诗,我心中升起感慨。
这些如此优美的诗句让人难以想象是出自一位用极端方式杀死妻子后又自杀的诗人之手。人性真是令人难以琢磨啊。
我想起一句话,幸福都是相似的,但悲剧却各不相同。这背后的沉重与绝望除了当事人没有任何人能体会。更不能仅仅从行为上而武断定论。
也许,是我想多了,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关联,是我一直身不由己的陷在阿辉的案子中,不可自拔。
想想自己也真是可笑。
毕竟,离开西阳市已经六个月了。
夕阳逐渐西下,南半球的余晖映衬着晚霞,大块火红的云朵火非常壮美。
太阳快沉没的时候,又射出了更加绚丽的色彩,天空中的色彩快速变幻着。时而红时而淡蓝,同时夹杂着紫色。
眼前的景象简直就是一幅极美的油画。
太阳已经完全下沉了,天空中的余晖仍未散去,直到月亮升起才渐渐变淡,点点繁星已清晰可见。
我和小琳从海滩边顺山而上。
我看到这座小岛上有很多山丘,偶尔能看到几户人家隐秘在茂密的树林从中。毗邻海边,绿植繁茂,给人感觉很舒适。
没多久我们就走到了一条很繁华的商业街,这里特色店铺、酒吧,临街而立。
我们走进了一家名叫“爱之岛”的餐厅,是导游推荐说很值得去的,来激流岛旅游的人几乎都会去这家餐厅品尝美味,这里的美食和葡萄酒据说都是一流的。
我和小琳选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相视而坐。
我翻着菜单,上面都是口味独特的太平洋菜系,图片看上去很诱人。
我们选了一个传统双人套餐,服务员介绍说里面的海鲜拼盘是这里的招牌菜。
在烛光营造的浪漫气氛下品尝着美食,这顿烛光晚餐就像一场美梦。小琳也显得格外优雅迷人,我感觉佳肴再美也比不过她的温柔。
我又找回久违了的与她刚相识时热恋的感觉。
吃完正餐后,服务生将甜点端了上来,是精致小巧的冰激淋樱桃蛋糕。
我们一边吃着,一边聊着刚才哪道菜最好吃,边看着窗外正在卖力表演的街头艺人。
这几天,看了太多美景品尝了太多美食,突然而来的满满幸福感竟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有些不真实。我真的应该早点带她出来玩啊。
我们结账后准备离开。这时,那个为我们点餐的服务生走了过来,我看到他的手中拿着一个用牛皮纸包裹的东西。
“您好,先生,这是一位客人让我拿过来的,说是送给您的礼物。”他彬彬有礼的对我说。
“哦?送给我的?是哪个人呢?”我感到有些意外。
“他刚才已经离开了,是临走时交给我的。”
“好的,谢谢你。”我把服务生手里的东西接了过来。
“不客气,祝您愉快。”他微笑一下后便走开了。
我端详着这个奇怪的东西,用手掂了掂,还是有些分量的。心里很纳闷,在这个地方会是谁送我礼物呢?难道他认识我?
小琳也很好奇的看着我手里的东西,一副不解的模样。
我把外面包裹的牛皮纸一层一层的剥开,那个东西逐渐的露出了真容。
原来是一瓶酒。
我将它拎起来贴近眼前,仔细地端详着。
突然,我像弹簧一样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我急忙朝那个服务生喊道:“服务生!服务生!请过来一下!”
我的声音很大,周围的人都对我侧目。但我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
“先生,有什么可以帮您?”服务生闻声赶来,满脸疑惑。
“快告诉我!那个人往哪里走了?”
“您是说?那个人?”
“对!就是刚才送我礼物的人!”
“哦哦,他出了餐厅后,向左走了,那边有个停车场。”
“谢谢!小琳,你在这儿等我一下!”
说完我就冲了出去。
小琳被我的行为吓得目瞪口呆。她看着放在桌上的那瓶不知是何人送来的酒。
一瓶东川老黄酒。
我快步向停车场方向走去,同时眼睛迅速搜寻着街上每一辆正在移动的车子。
我异常地紧张,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着,甚至可以清楚的听到动脉里血液涌动的声音。
当我刚刚走到停车场的门口时,一辆黑色的SUV呼地冲了出来。
就在车与我擦身而过之际,我快速扫了一眼,透过前挡玻璃我看到一个男人。但只有短短不到一秒钟的时间,车就从我身旁呼啸而过,并向街的尽头绝尘而去。
我并没有看清车里人的模样,但感觉那个身影好像很熟悉。
不会是他吧!?
我回到了餐厅,小琳看到我的神情,不安地问发生什么事情了。我低头沉思不语。
我叫来那名服务生,询问刚才那个客人的情况。
服务生告诉我,那个客人是亚裔面孔,听口音好像是中国人,他经常来这家餐厅光顾,是个老顾客了,和老板也认识了。
“你说是老顾客,他光顾这里有多久了?”我问到。
“有几个月了,大概是4个月吧,也可能是5个月。”服务生思索着回答。
“他通常都是什么时候来这里呢?”
“时间不固定,反正每个星期都会来,有时候一周只来一次,多的时候三次,基本都是晚餐时间。”
“他都是一个人来的吗?”
“是的,都是他自己一个人。”
“那个客人长得什么样子?请说具体些。” 我问他。
服务生回答说:“看上去大概三十多岁,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短发,留着小胡子。他穿着得很绅士,还经常给我小费。”
“他有多高?体型是什么样的?”
“额...身高大概175左右,身材不是很胖,应该说还有些瘦,脸也很有棱角。”
他说的那个人和我心里想的那个人的形象还是有些差距的。除了身高和年龄。
但是人总是会改变的。
“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哦,你刚才说,你们的老板和他认识?”
“是的。因为是老顾客嘛,老板见到他都会打招呼,有时候还会送一杯葡萄酒。”
“可不可以带我去见你们老板?”
“实在抱歉,老板今天去奥克兰采购去了,可能要明天才会回来。您有什么急事吗?看您很着急的样子。”
“哦,也不是很急。我只是想知道那个客人是不是我的一个老朋友,我们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面了。”
“嗯,那这样可以吗?您先留一个电话。老板回来后,我会让他跟您联系的。”
“也好。你们老板能联系到那个客人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不知他们互相留过电话没有,我们这里的老顾客有很多的。”
“这样啊......也许他们也并不是很熟悉吧。”
就算见到了餐厅老板,也不一定就能联系到那个人,而我也不可能天天在这里等着。再说,如果那个人真的是他的话,他应该再也不会在这里出现了。我心里说。
“啊,对了!我想起来了,上个月我们20周年店庆派对的时候,老板和好多当天来的老顾客合影,其中就有您要找的那个中国客人。只要看看那天的照片就可以确定是不是您的老朋友了!”服务生像发现新大陆似的望向我。
“是吗?那照片在哪里?请让我看看吧!”我感到很惊喜,急切的问。
“但是,照片都在老板办公室的电脑里,需要等他回来才能看的。”
“那这样,我留一个电子邮箱,等你的老板一回来就请他把照片发给我吧。我还有两天就回国了,所以请你一定尽快帮我转达。”
“好的,我会及时告诉他的。”服务生做出一个OK 的手势。
“非常感谢!”我伸出双手握住了他的手,用力的抖了抖。
我将电话号码和邮箱地址写在了便签纸上,递给了他。
我又从钱包里掏出100纽币当作小费塞给他,再次表示感谢后,和小琳离开了餐厅。
第十九章
中文频道正在播出的是一部关于动物与人类行为的纪录片《骗术的世界》。
画面中,一只外形和枯树叶一样的虫子,它将自己隐藏在树上,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令人难以发现。
旁白是著名的人类社会行为学家张教授,他正在讲述着大自然里这些神奇而惊叹的骗术。
“自然界里数昆虫的伪装技能最为高超,因为它们是食物链中的低端弱者,不欺骗就无法生存。有一种蝴蝶,它的翅膀上有着黄黑相间和老虎脸十分相似的图案,这种警告色让捕食者们望而生畏。除了吓唬敌人之外,还有的蝴蝶外形像一片枯树叶,有的螳螂像枯树枝,还有的蜘蛛像花瓣,呆在花朵上完全能以假乱真。而最出色的伪装高手要数变色龙了,它的皮肤可以在瞬间变换多种颜色,巧妙地把自己融入周围环境中。这些与环境融为一体的隐身术,无论是捕食还是防御被捕食,都是为了生存。也正是生存的需要才产生了欺骗。”
看着这些动物诡异的隐身术,让我有些不可思议,心中发出感叹:真是太奇妙了,不知道这样的变色是由大脑支配的呢?还是皮肤自然被环境感应的?
“动物对环境的条件反射最终进化成了护身符,而人类的条件反射却能够影响人的行为举止,甚至形成人格。”
“人类终归来自动物,他们秉承了动物适应环境的本能。而人类一旦进入社会之后,就会学习适应社会的技能,从而产生了所谓的社会行为学。例如欺骗、说谎、奉承、拍马、狡诈等等,人类世界的骗术令其他物种望尘莫及。人类已将条件反射的生理行为进化成见机行事的行为学,其表现手段就是欺骗。既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
“虽然动物捕食的伎俩五花八门,但是人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作出的欺诈手段更是登峰造极,是动物捕食技巧的进化。捕食技巧也好,欺骗行为也罢,都是一样的动机,只不过是人类用自己的感情色彩涂抹在同一个行为上的不同表述而已。”
哎呀,这部纪录片真是太棒了!不仅仅展现了自然界存在的神奇现象,更通过动物的生存本能行为延展到了人类的社会行为学。我心中发出阵阵感慨。
说的太对了,生存的需要产生了欺骗,人类的欺骗行为就是动物生存技巧的进化,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自身利益。
我再次想起那句话:“人们很讨厌别人欺骗自己,却很喜欢自己欺骗自己。”
岛上一座四星酒店的房间里,我正背靠着床头看着墙上的电视屏幕。身旁的妻子睡梦正酣。
现在是南半球时间凌晨4点36分,天已渐渐发亮,但我依然没有半点困意。
我的脑子里不自觉的开始思索一些事情。
翌日上午,外面已艳阳高照,小琳和游伴们早就出去散步了。而我还赖在床上,昨晚一夜失眠,大概清晨时才昏昏睡去。
快到中午时,放在床边的手机震了一下,我拿起手机,睡眼惺忪地看着屏幕。
是刚刚接收到一条新邮件的提醒通知。
我立刻坐了起来,揉了揉眼睛,点开了那封邮件。
打开邮件后,我看到里面写着:“您好,非常感谢您光临爱之岛餐厅,我的同事告诉了我关于您的事情,这可能是您需要的照片,但我并没有彼得的联系方式,祝您能早日找到老朋友。”最后的署名是:爱之岛的约翰德普。
附件是一张图片,我点开它。酒店的无线网络信号不是很好,图片由上到下一帧一帧地加载着,逐渐地显示出完整的画面。
大约一分钟后,一张两人合影的照片在我眼前展现出来。
照片右下角显示的拍摄时间是上个月18号的晚上,背景正是昨晚去过的那家餐厅。两个人中,左边的人是一个留着大胡子大腹便便的白人老外,他应该就是爱之岛餐厅的老板。在他旁边也就是右边的人是一个黄种男人,看上去大概三十多岁,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短发,留着小胡子,面庞清瘦。这个男人正在对着镜头微笑。
看到他的那一刻,我眯着的双眼陡然睁大,睡意全无。
照片上的男人正是阿辉。
虽然他改变了发型,留起了胡子,也瘦了很多,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那张有些木纳的脸,小小的眼睛,八字眉,和他身上那一种熟悉的孤独感,让我马上便确定就是他本人。唯一不同的是,他的脸上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不是那种逢场作戏或勉强无奈的苦笑,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带着幸福的笑。
阿辉还活着!!!
虽然和心中预料到的答案一样,但他还活着的事实摆在面前时,仍然令我感到非常惊讶。但同时又觉得心中好像有块石头落了下来。
毕竟,他,阿辉,我的老朋友,真的没有死。
我望向桌上的那瓶东川老黄酒,心中一时无法平静。
这瓶酒果然是他送的。
他在信中曾说过:“愿赌服输,只是欠你的那瓶东川老黄酒可能没机会请你喝了。”
这下,他终于兑现了当时的诺言。如果我抓到了真凶,他就会请我喝东川老黄酒。
原来他逃到了这座小岛上,还一直在等着我。那封信中提到了这座小岛也许就是故意给我的暗示,他相信早晚有一天我会来到这里的。
沉寂了片刻,我再次看着那张照片。
一个理性的声音告诉我,这是一名法外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