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之瘦马非马
梦蝶是一个很刻苦的人,我每一次看到他,他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读书,今天,我看到梦蝶的时候,他仍然在读书。
我问道:“看什么书呢?梦蝶。”
梦蝶说道:“在看马致远的小令。”
我凑过去看,梦蝶看的是马致远的那一首最著名的[越调]《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说道:“这一首小令的的确确的不错,我真心的欣赏,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行字,叙述一位漂泊的游子,在黄昏时刻,看着就要落山的夕阳,感觉自己的孤独的思考,一种悲,近而泣,再而痛。”
梦蝶笑眯眯的看着我说道:“继续。”
我说道:“仿佛是一幅画,所有的失意、痛苦、悲凉、孤独,只用一支画笔,像白描一样,简简单单的描述出来,夕阳西下,周围的景物是那样的荒凉,一个漂泊的游子,牵着一匹瘦马,孤独的走着,里面的意境如此的凄凉而真实,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萧萧凄凄,断肠人在天涯,真是无语哽咽,潸然而泪下,此情此境,景为情,情从境,勾勒出一个充满忧伤的游子,远离家乡漂泊的身影。”
梦蝶淡淡的笑了笑,然后一字一顿的说道:“理解的不错,深刻,但是,你错了,这个里面瘦马不是马,而是一个人,一个女人,这里面的主人公也不是一个游子,而是一个女人,一个被抛弃的女人。”
我听了梦蝶的一番话,惊讶的摇了摇头说道:“不,不是的,梦蝶,怎么可能是这样?”
梦蝶淡淡的说道:“这个瘦马,是有来历的,是一个专门的名词,白居易《有感》诗‘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句所指的瘦马,说得再直白一点儿,也就是指那些从小被收养的供人择为妾的年少妓女。”
梦蝶看着我的惊讶,继续说道:“瘦马是民间的一个专门词汇,就像是现在的屌丝,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人。就像是通奸,大家都知道是什么人在干一样。”
我惊讶的无以言表。
梦蝶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还有,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断肠是形容痛不欲生的痛苦,而乡愁的痛苦,还远远达不到断肠这个词的意境,如果这首词写的是游子,那么因为断肠,《天净沙》将是很平庸的一首小令。而瘦马,就能解释了。下面我详细的解释一下瘦马的意思。”
我说道:“洗耳恭听。”
梦蝶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还有,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三个字是什么意思?断肠是形容痛不欲生的痛苦,而乡愁的痛苦,还远远达不到断肠这个词的意境,如果这首词写的是游子,那么因为断肠,《天净沙》将是很平庸的一首小令。而瘦马,就能解释了。下面我详细的解释一下瘦马的意思。”
我说道:“洗耳恭听。”
梦蝶说道:“所谓的瘦马,是牙婆从贫寒人家买来年幼并且丽质天生的瘦弱女孩。就开始所谓的养瘦马,养,就是调教,只仅仅是形体瘦弱,还远远不够,瘦马的举止投足,一颦一笑,都必须严格符合豪商巨富们,也就是买家的审美趣味。譬如走路,要轻,不可发出响声;譬如眼神,要有含情脉脉地偷看的感觉。”
听着,听着,我渐渐的平静说道:“梦蝶这样一说,我好像想起来香港的电影里面,经常把女朋友叫着‘马子,’应该是这个缘故,是对女人的一种蔑视和侮辱。”
梦蝶说道:“是,的确是这样的,还是继续聊瘦马。下一步,就是要卖瘦马了,经过以上严格的训炼,优秀的瘦马就被养出来了,这样的瘦马卖得快,价钱也好。据有关书籍记载,最贵的要1500两银子,瘦马最出名的是在扬州,当时扬州城里,有数百人如同牲口贩子一样,做着瘦马买卖,这些人叫着牙婆。如果哪位商贾要买瘦马的消息一经传出,这些牙婆就会盯上买主,如同苍蝇附膻,撩扑不去。”
明朝张岱在《扬州瘦马》一文中的描写罢。
……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
曰:“姑娘拜客。” 下拜。
曰:“姑娘往上走。” 走。
曰:“姑娘转身。” 转身向明立,面出。
曰:“姑娘借手瞧瞧。” 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
曰:“姑娘瞧瞧相公。” 转眼偷觑,眼出。
曰:“姑娘几岁了?” 曰几岁,声出。
曰:“姑娘再走走。” 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
曰:‘姑娘请回。’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
……
张岱介绍了详细挑选,付费,送货上门的一系列过程,瘦马的脸,身体,声音等一一看遍,就这样,名扬天下的扬州美女,这样产生。”
听着,听着,我刚刚平静的心有开始激动了,我说道:“这是什么呀?竟然有这样的事情?那时候女人这样的买卖,和牲口都没有区别了。”
梦蝶摇了摇头说道:“不对,有时候女人还不如牲口,那时候,牲口是生产资料,农民会精心照顾的。而瘦马,这些苗条小美人卖为大富人家的宠妾、艳婢……运气好的,颜色未衰之前享尽富贵,运气不好的,被大户人家的正妻打死、抛弃等等。也有很多沦落为妓女,所以,马致远的这一首小令,是写一个被抛弃的女人,一个被称为‘瘦马’的女人,苍凉而悲呛的心境,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控诉。”
一个被抛弃的女人,一个所谓的瘦马,在夕阳下,梦已断,心已死,在孤独和哀怨之中走向了不归路。她的心已经死去,在风中,瘦马瘦弱的背影在落寞地走着,人间,世态炎凉甚,走着,那里还有自己的路?那里还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方向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自己死了,就解脱了。但是,在封建社会,对于死,人们是怀着无比的恐惧,那时候的宣传什么十八层地狱,如果是自杀,就要进十八层地狱,那传说中的一种种酷刑,是怎样的恐惧?
为什么?这样的无奈,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这个是命运的无奈,是时代的无奈,风中传来了幽怨的叹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梦蝶的陶渊明 2015-06-15 20:07:44
此刻,我对梦蝶口袋里的书产生了好奇,这个是什么佛家的经典?悟、空、净、三个字而已,就这样的神奇?幻幻真真,合合分分?
我想了想说道:“看看拾得的诗,你怎么解释?”
这个是拾得的诗:
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凡愚岂见知,丰干却相识。见时不可见,觅时何处觅。借问有何缘,却道无为力。
从来是拾得,不是偶然称。别无亲眷属,寒山是我兄。两人心相似,谁能徇俗情。若问年多少,黄河几度清。
......
-----------------------------
@邾华 2016-02-28 13:18:13
楼主写得有意思。拜会,慢读。周末好
-----------------------------
谢谢朋友支持
我想着那个女人,那个被称为瘦马的女人的境遇,无言无语。
(题外话,我还是觉得马致远的这个小令是写的游子,只是知道有瘦马这个名词,就这样的发挥了一下。)
梦蝶说道:“还是聊一聊马致远吧,马致远(约1250-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被尊称为曲状元。”
我说道:“马致远的戏剧,我读过《汉宫秋》(这个是王昭君的故事),和《青衫泪》(白居易的故事),真心佩服他的才华。”
梦蝶说道:“我也是浅浅的读过几篇,从他的散曲作品中,可以看到,马致远年轻时也曾经向很多的热血青年一样,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只是空有凌云壮志,报国无门,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才看透了人生的耻辱,归隐山林,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越调]清江引•野兴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我点了点头说道:“这个是归隐的乐趣,马致远的散曲都是这样的风格吗?”
梦蝶说道:“马致远很早就开始杂剧创作,他的作品见于着录的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他和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他的作品具有豪放而不失飘逸、沉郁且通脱。”
我说道:“我还是喜欢马致远那些散曲,短小,洗练。”
梦蝶说道:“马致远的散曲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人物形象鲜明等艺术特点,今存散曲约130多首,他的叹世之作也能挥洒淋漓地表达情性,他在元代散曲作家中,被看做是‘豪放’派的主将,他虽也有清婉的作品,但以疏宕宏放为主,他的语言熔诗词与口语为一炉,创造了曲的独特意境。”
@东海闲鸥 2016-03-02 10:07:55
又更啦,眼花缭乱
-----------------------------
舞文弄墨的更新慢,都是煮酒论史更新过的。
@o秦时月o 2016-03-02 19:55:51
支持文友,顶起
-----------------------------
谢谢支持
@梦蝶的陶渊明 2016-03-02 09:27:39
我想着那个女人,那个被称为瘦马的女人的境遇,无言无语。
(题外话,我还是觉得马致远的这个小令是写的游子,只是知道有瘦马这个名词,就这样的发挥了一下。)
.....
-----------------------------
@邾华 2016-03-05 08:58:15
瘦马之说,真的令人无言,以后若见西风,古道,不敢想瘦马了。梦蝶所言学习了。可怜断肠人。谢搂主。
下面一首请教梦蝶: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我觉得如果用现在的四川话唸起来,惹,遮,舌都与竭,绝,缺同韵,一韵到底。
宋词中也有这样现象,宋元时的官话究竟以何方方言为主呢?
谢谢,周末好。
-----------------------------
不要中了梦蝶的毒。梦蝶的文字并没有经过仔细的考证,也不想仔细研究正史。比如瘦马就是梦蝶知道这个词,然后推测。
朋友读梦蝶的文字,要用轻松的心情,梦蝶和朋友一样,只是喜欢文字的发烧友,唯一的不同就是梦蝶喜欢胡思乱想。
关于宋元时期的官话,我看的资料宋朝是以古代东京路为标准的,就是现在开封市以及开封市以东的区域,东京路的衙门名字叫开封府。那时候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东京西路是现在的洛阳市,衙门叫河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