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真人真事!

  《火狐复仇记》
  我老家江西抚州,小时候住的那条巷子里,老人特别多,他们都很喜欢给小孩子讲故事,孩子们也特别爱听,我也是其中一个。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个狐仙复仇的故事。

  狐狸分很多种,赤狐(又叫火狐)算是最普通的品种,中国广袤大地上到处都有。它们在森林里,悄无声息的生活着。但有时狐狸也会有意无意误入人类的领地,偷食人类的粮食。

  在现在这个物产丰富的年代,粮食被动物偷吃了不算什么大事。但是在60年闹饥荒,到处饿死人的年代。如果你家仅剩的一些粮食被狐狸吃了,你会怎么样。

  我想结果只有一种,把狐狸打死,然后吃了。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60年代的抚州。

  传言有户人家姓刘,是个大户,家里十几口人,上有8旬老人,下有坠地婴孩。

  这样大的一个家庭,在闹饥荒的年代,可是个大麻烦。家里粮食有限,给老人吃不给小孩子吃,是不仁爱,给小孩子吃不给老人家吃,是不孝顺。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吃,那每个人都吃不饱,都要饿肚子,那一家子都没法活命。那谁活谁不活啊,当然是大家都要活。

  不知道是谁给刘老爷支了一招,说抚州的森林里有很多狐狸。但是狐狸狡猾,不好捕捉。

  刘老爷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是做风筝的,二儿子是做豆腐的,小儿子从小不学无术,但是很会做弩。

  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弩是什么东西。

  弩,是古代一种冷兵器,也叫十字弓。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但是它比弓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大,命中率更高,而且可以连射!

  所以,老刘把猎杀狐狸为食的任务就交给了小儿子。

  小儿子不但善于做弩,还善于用弩,是个杀戮好手。

  正常情况下,火狐白日睡觉,夜晚出来觅食。但是饥荒似乎也影响到了它们。竟然白天也出来活动。

  小儿子心中大喜,真是天助我也。

  嗖嗖一顿连射,三只火狐都接连躺下。

  多亏了小儿子的弩,一家每天还能吃上肉,虽然是狐狸肉,但是依然味美。

  很多邻里乡亲都闻声来求一些狐狸肉,刘老爷有时也会发发善心,给他们一点点。

  后来没过几天,就来了一个白胡子老头,他劝说老刘家不要再射杀狐狸,更不要以狐狸为食,狐狸是灵物,他们会想办法报仇的。

  老太爷不以为然,一切照旧。

  知道有天清早,刘老爷的媳妇到灶房准备做些粥饭,掀开米罐,差点没晕死过去。

  她看到了什么呢?

  她看到米缸里一粒米都没了,而且还有几只吃的撑死的火狐。

  后来又发现,灶房里所有的粮食,米啊,面啊,豆子啊,只要是能吃的,都被火狐吃光了。

  说起来也真蹊跷。这火狐偷吃就偷吃,为什么要把自己撑死呢!

  后来人都觉得那些火狐是来寻仇的,它们要把刘老爷家的粮食吃光,要把他们全家饿死。

  这下可把刘家上下老小气坏了,就这样刘家跟火狐结下了仇。

  刘老爷带领着三个儿子,发誓要把林子里的火狐都赶尽杀绝。

  一连几个月,父子四人耗在林子里不出来。等到他们出来时,几百条火狐就这么折在他们手里了。

  刘家没了粮食,火狐肉就是他们的粮食。但是顿顿都只吃狐狸肉时间久了也受不了。

  于是刘家就把狐狸皮整张或者裁开了去找人换粮食。

  火狐真的被他们斩尽杀绝的吗?

  我想未必,不然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又要做何解释?

  刘老爷的三儿子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可是迟迟找不到老婆。

  刘老爷家很着急,还托同村的人去别的村问,后来干脆跨市寻亲。

  终于有天邻村的人给介绍了他家一个远方亲戚,姑娘是个外地人,长相平平,但说是个过日子的人,而且屁股大,能生孙子。人家姑娘也是老家闹饥荒才大老远来投奔亲戚的,要求不高,只要一天有两三顿饭吃就好。

  老刘家粮食虽然不多,但是布票存了不少,小儿子是他的心头肉,一定要尽力给儿子儿媳结婚的行头操办好。

  刘老爷家的火狐皮还剩不少。家里人就寻思着怎么用狐狸皮给新郎新娘的衣服做些装扮。

  当时恰逢寒冬。干脆直接给新人做了一对狐毛帽子和坎肩,穿在喜服外面,又漂亮又暖和。

  怪事就从洞房花烛夜的晚上开始了。

  都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大婚第一夜,新娘子就好像犯了羊癫疯一样,浑身抽搐,口吐白沫。

  吓坏了刘老爷一家,大半夜的出去找郎中,结果郎中还在半路上赶着呢,新媳妇就好了。

  新媳妇叫阿娟,她清醒后就用袖子把嘴边和下巴上的吐沫都擦干净,把头发整理好,就笑嘻嘻的对着大家说,“爹啊,娘啊,你们别担心了,我这是小时候落下的毛病,不过不经常发作,之前都好多年没发作了。”说着,又自顾自的摸摸自己羞红的脸蛋,说到,“可能是今天太高兴了吧。”然后又说了些安慰老人的体贴话,就送老人回屋了。

  刘老爷也不想耽误孩子们的洞房花烛夜,他还记等着抱孙子呢。

  第二天一早,阿娟就把一大家子的伙食给张罗好了。

  蒸了一大锅香喷喷的肉包子!

  我先剧透一下,包子里的肉,不是狐狸肉,也不是猪肉。

  刘老爷一家见了肉包子,本来还都喜气洋洋的,转脸就不高兴了。他们嫌阿娟浪费狐狸肉了,那些腌制过的狐狸肉是家里一年储备的肉量。刘老爷心里那个疼啊。

  结果,阿娟急忙给大家解释,“爹,俺没用家里的狐狸肉,俺是用俺娘留给俺的玉镯子换来的一点猪肉。我老家的亲人死的死,逃的逃,也没人给我置办什么嫁妆,我身上就那么一个值钱的东西,本想做陪嫁的,可是这饥荒闹的这么厉害,还不如拿它换些食物。我知道咱家很久没吃过猪肉了,这就算是我嫁进咱们刘家的一点心意吧。”说完,就赶紧张罗大伙坐下吃。

  老刘一家听过阿娟的话,都十分感动,而且他们家饭桌上两年都没见过猪肉了,连猪肉啥味道都忘的差不多了。

  一大家子吃的那叫一个香啊,不一会就把一锅包子吃完了。

  包子吃完了,刘老爷才反应过来,小儿子一直没露面。“阿娟,老三怎么没出来,这包子给他留了没啊!”

  “爹,三儿昨晚上累了一夜,这会估计还困着呢,让他再睡会吧,包子我给他留了四个。”

  刘老爷听儿子这么说,心里舒坦了。

  到了中午,刘老爷还不见三儿子起床,就准备喊儿媳妇去叫起来,可是喊了阿娟很多声,就是没人答应。

  刘老爷正纳闷呢,准备自己去叫,谁知道进了三儿子的房门,看到满屋子的血,连忙跑到床边一看,我的老天爷啊,床上躺着的我不是别人,就是他的心头肉,老三啊。

  可老三这时已死,而且死无全尸!

  除了头部是完好的,身上的肉都被割掉了,五脏六腑都被掏空了,基本只剩一副血淋淋的骨架。

  老三的死,可谓是让刘家雪上加霜。刘老爷受刺激傻了,刘老爷的母亲直接气死了,接着刘老爷的媳妇上吊自杀了。

  刘家三天之内死了三个人,还一个傻了。剩下老大老二和他们的家眷,家里人心惶惶。

  村里都传言,他们家得罪了狐仙,狐仙化作人行来复仇了,老三就是被狐狸变成的阿娟给残忍杀害了。

  刘家杀了狐仙那么多的狐子狐孙,狐仙直接让他们自己人吃自己人,狐仙发起狠来果然厉害!

  可是事情还没有结束。

  过了七天,刘家剩下的活人全部被勒死了,而且所有尸体都被挂在房梁上。

  更诡异的是,挂尸体的那个屋子里,摆满了椅子。

  椅子上坐的不是人!

  而是之前被刘家打死的那些狐狸。

  这些尸体僵硬的狐狸,端端的坐在椅子上。

  好像嘴角微微上扬。
  聊斋志异之桃花姑娘
  话说平凉县有一个书生,姓董名渊字灏鹩。他父亲年轻时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利禄,可惜人到中年还只是个秀才。

  后来娶到一位厨娘,给他生了个儿子,也就是董渊。

  他父亲将自己的满腹经纶都传授给儿子,董渊三岁熟背唐诗,四岁能解宋词,七岁能作诗,十岁时舞文弄墨不在话下。

  时光荏苒,穿梭无间。一转眼董生已二八,是镇上最年轻的秀才了!

  董老爹一直盼着儿子能金榜题名,虽然早已病入膏肓却还挺着一口气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董生十八岁那年考取了状元。衣锦还乡时,得到的却是父亲大人仙逝的噩耗。

  匆匆办完父亲的丧事,董渊大人就到平凉县所属的乌津镇做知府去了。

  自董渊父亲仙逝后,董渊一直将母亲带在身旁。平日里董渊的吃喝拉撒也都是母亲照顾,董母倒不是贪懒,而是儿子早就过了婚配的年纪,自己迟迟抱不上孙子却也是惆怅之事。

  可董渊生来孤傲,对女人的品味也不一般,凡花俗脂都不入眼。媒婆们吃闭门羹吃多了,自然也就不再给他张罗。再后来全镇的人都知道董渊对妻子有名的挑剔,更有人传言他是“龙阳之癖”。

  这些闲言碎语,董渊都不理会。每天下了衙门后,都会在后花园独饮一壶清茶,自己吟诗作对,不亦乐乎,从未因男女情长困惑不解过。
  有一晚,月朗星稀,萧萧瑟瑟,董渊独自坐在院中赏月。满园的落叶引得他感慨,“枯叶知乎月冷,月冷奈何清秋,吾独立于月下,伴枯叶以解忧。”董渊话音刚落,就听见院外一声轻轻的叹息,“枯叶不知月冷,月冷无奈清秋,吾独身于月下,伴君欢笑伴君愁。”

  “院外何许人也?”董渊心里一惊。

  “三里桃园,徐鹤庭之女也。小女子路过此处,聆公子感慨,想劝解一番。唐突之处,还望见谅。”这声音绵软温顺,听得人心里一酥。

  “夜已深,不知可否请姑娘进院,一叙究竟。”董渊想看看桃花姑娘的庐山真面目。

  “夜已深,恐家中人久等不便。再叙。”

  董渊急忙朝院中的小门走去,再开门时,院外已是空荡一片,寂静无声。

  又过了几夜,董渊又在院中饮茶赏月,突然一阵幽幽的叩门声,“何人?”

  “三里桃园,徐氏也。今特登门致歉。”

  董渊闻声赶紧开门,两人在月下相谈甚欢。

  董渊给徐氏起了个别称,名曰桃花姑娘。徐氏很是喜爱。
  后来隔三岔五,桃花姑娘就要来拜访董渊,他们谈古论今,无话不谈,无话不投。

  这一切都被董母看在眼里。董母见桃花姑娘生的俊俏,又懂诗词歌赋,也算难得。于是就找来媒婆,想请媒婆去三里桃花提亲。

  谁知媒婆走破鞋底,也没找到三里桃花姓徐的人家。

  董母又托了几个媒婆,都无果而归。

  最后董母准备亲自出马。

  一日,桃花姑娘离去后,董母就叫上贴身的丫鬟,打着灯笼远远尾随着。

  到了三里桃花这个地方后,见桃花姑娘走进一片桃园,再跟进去时,就不见人影。

  董母和丫鬟都觉得十分蹊跷,于是第二天一早又过来查看。发现有颗桃树下,散落着一堆女儿家的衣裳。

  这衣裳正是桃花姑娘昨夜穿戴的衣裳,裙衫上绣着粉嫩的桃花瓣,还透着一股桃花香。

  眼前的一切,董母和丫鬟都看得逼真。

  丫鬟一惊一乍的,担心地给老夫人说,“莫不是狐狸精化成的人型吧!”

  老夫人倒是还淡定从容,“是不是狐妖,今晚便可见分晓!”

  董母不但聪明,也够大胆。

  又叫来家中几个伙计,一起守在这个桃花树旁。

  天渐渐暗下来了,老夫人怕打草惊蛇,让伙计们都把灯笼灭了。

  好在月光清朗,这桃园里有什么,也能分辨出一二。

  过一会,桃树下发出一阵阵“吱吱沙沙”的声音,大伙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那颗桃树,就在此刻,惊呆众人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沙沙声过去后,一只银狐不知从何冒出,还钻进了衣裳里,然后一片青烟,桃花姑娘就走出来了!

  “救命啊,来人啊,狐精出来害人啦!”一帮人一哄而散。

  那桃花姑娘在慌乱中,不知所踪。

  董母也被吓得病得不轻。
  可董渊怎么也不相信桃花姑娘是狐狸所变。久久不见桃花姑娘,竟还思念成疾。

  每日酩酊大醉,衙门的事情也提不起精神应付。

  再后来就日日画桃花姑娘的肖像,一遍一遍画。稍稍画错一点,就又从新开始。

  一夜,董渊酒醒,朦朦胧胧地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

  踉踉跄跄走到门前一望,一只棕红色的狐狸在跟自己说话。

  也不知是不是酒喝多了,影响了思绪,竟一把将小狐狸搂在怀中歪倒在床上睡觉去了。

  第二天醒来,怀中散落一身红棕色的毛,再看书案上,一行秀丽的笔迹:“劝君莫尝相思苦,待到来生报此恩。”

  董渊又伏案写道:“情丝如麻自难断,三里桃花再难开。”

  自次日后,董渊每日都会将桃花姑娘的画作挂于三里桃园。而后又在园中大喊,“桃花,为何不以真面目见我,你我之间虽人妖殊途,却也一直坦诚相待,请他人代传口信意义于何!若真心与我了断,就现身见我!”

  一阵青烟后,桃花姑娘走出来,两眼沾着泪花。旁边还跟着一个二七的小姑娘,那姑娘看董渊的眼神很是生气。

  董渊急忙上前,握着桃花细如花枝的手。“随我去吧,今生永再无别离!”

  “那你母亲大人怎么办,她能接受我吗?”桃花怏怏地问道。

  “你虽是狐,却从未有害人之心,又通达人情、识晓人礼,日后必定能够讨母亲欢心。”

  这时桃花身边的小姑娘开口了,“姐姐,你莫要上当,这世间的男子千千万,他们许下的诺言也是千千万,最终未能兑现其中的也是千千万。我看这个姓董的就是不是什么好人,你还是听爹爹的话,好生在洞里修炼吧!别为一个臭男人丢了自己修炼几百年的道行。”

  这个小姑娘就是那只红棕色毛的狐狸,她是桃花最小的妹妹,也是最要好的姐妹,她叫灵儿。

  灵儿又发话了,“而且我们说好了要一辈子在一起的,如果你真嫁到他家,那我岂不是也要跟你一起。可是,灵儿不喜欢他,灵儿不要姐姐跟他在一起。”

  董渊听到这可快急出毛病了,赶紧为自己辩解一番。

  可灵儿年纪小又倔强,董渊百般讨好都无用。
  最终灵儿松口,“你要是真爱我姐姐,就随我们回家去拜见爹爹大伯他们。你若是敢在我家仙灵牌位前下跪起誓,就算过了我这一关了,我便随姐姐嫁到你家去罢了!”

  董渊二话没说就一口答应了。

  然后,灵儿在他面前吹了一阵青烟,再睁开眼时,已经深处同穴之中。

  周围都是狐狸,再看看自己,也变成一身灰毛的狐狸了。

  整个洞穴顶部都覆盖着密密麻麻的藤条枝,藤条枝上挂着各种颜色的布条,有些布条上还画着符文。看似杂乱无章,其实是狐狸太祖部下的一个八卦七星阵,保狐子狐孙们平安。

  洞穴最里面的坡上躺着一个老狐狸,浑身黄咖色的皮毛,身下铺着一张虎皮。那老狐狸看到董渊来了,慢慢起身把头靠在身下虎皮的脑袋上,很是诡异。

  老狐狸捋了捋几寸长的胡须,似若游丝地说,“今日老夫就将这些狐子狐孙托付于你了,你可要好生替我照看他们。我命不久矣,待我归天后,你将我体内两颗銮丹取出,一颗藏于心内,一颗藏于腹中。这两颗銮丹是我几百年的修为所得,今日将它们赠予你,也算是对你的酬谢。这銮丹活本是狐辈增进发力的仙丹妙药,若是凡人误食责会血管爆裂而亡。唯有将死之人和刚死不久的人可食用,食用后可起死回生,长命百岁。你且好好利用之罢。”说完就闭眼升天了。

  只见那老狐狸的尸体迅速地干瘪,好像被日头晒了两三月的样子。最后一阵黄烟从尸体里飞出,老狐狸的皮毛都脱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皱巴巴的皮了。

  董渊不忘老狐狸的交代,跑到它身边,用爪子把老狐狸的肚子剖开,将那两颗銮丹取出。

  那銮丹并不像术士练的金丹,而是像肉丸子一样的圆疙瘩,表面糙糙的,还有类似血管的红色纹理。

  更稀奇的是,那红色的像血管一样的东西,又好似一只会动的活生生的虫子,在那肉疙瘩里面攒动游走。

  董渊正准备把那两颗銮丹含在口中,突然漆黑一片,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再醒来时,已恢复人形。手中还紧紧攥着那两颗銮丹。床边坐着桃花和灵儿,“你都睡了一天一夜了,肚子该饿了吧!我让灵儿去给你弄点吃的。”桃花说完就把灵儿推向灶房。

  董渊准备把梦境给桃花说一遍,桃花似有通心术,“你不用说了,梦里都是真的。我家爹爹确是归西了,今后我们一大家子都要靠你保护了。那两颗銮丹你一定好生放着,日后一定会有大用。”

  “可是,我怕母亲还是容不得你们啊!”董渊作难。

  “董郎切莫慌张,我已想好对策。你继续做你的知府,我们都化身为其他人,这样就可以瞒天过海了。你就放心吧。”桃花满脸的笑容,一点都不像刚失去父亲的伤心人。

  董渊也顾不上这么多了,全听桃花的安排。

  果然没多久,之前的知府就被调离到别的地方,董渊又被重新任用了。董母又成了知府的母亲,万人敬仰的老太太。而桃花的一大家子就伪装成家里的佣人和衙门的差人。

  桃花和灵儿就是老太太的贴身丫鬟。

  两个机灵鬼每天把老太太逗得是合不拢嘴,直不起腰。

  老太太觉得这两丫鬟长得漂亮,懂事又机灵,决定把两个丫鬟都许给董渊。

  董渊和桃花两情相悦,老太太的举动,让三人都陷入困扰。

  但是老太太坚持要这样,最后三人为了顾全大局只得顺应老人家的意思。

  事情也就是从董渊娶了这两房妻妾开始起了变化。都说日久生情,话不假。灵儿做了小妾,一来二去,时间久了也竟对“姐夫”生出情愫,而董渊也慢慢觉得灵儿俏皮可爱,刚好和桃花的温婉大气形成互补和对比。

  英雄难过美人关。皇帝都能为了美人舍弃江山,董渊又有何不同呢!

  只是难为了桃花,一边是痴痴爱着的情郎,一边是自己最疼爱的妹妹。是能安慰自己,这是亲上加亲的好事情。

  又过了半年光景,两房的肚子都不见隆起,老太太又开始发愁。她哪知道两个儿媳都是狐狸变的,那狐狸怎么能和人生出孩子呢?

  但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不是还有那两颗銮丹么。老狐狸生前说了,狐狸吃了銮丹能增进发力,那说不定就能和烦人生出孩子呢。那不还有白素贞和许仙的神话在那摆着呢嘛。

  结果,灵儿这个丫头就懂了这门歪心思。趁董渊不备,偷吃了一颗銮丹。

  也神了,没过多久竟然还真的怀上了孩子。

  老太太和董渊的那个高兴啊,恨不得昭告全县他们家得孙了。

  可桃花呢,先不说她的伤心和失落,她就百思不得其解,灵儿怎么会生出孩子?她不知道灵儿偷食了一颗銮丹。

  她猜想灵儿是不是练了什么邪书,或者还残害了一些人的性命。

  她去找灵儿对峙,可灵儿不敢说出实情,也不愿承认姐姐的猜想。姐妹两从此以后起了隔阂,再也不像从前。

  可老太太和董渊都被快要降生的新生命吸引着,根本没有发觉她们姐妹间的生疏和矛盾。

  随着董家大少爷的降生,灵儿和桃花的地位也慢慢悬殊。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董渊越来越不爱去桃花那里。

  桃花日渐消瘦,意志消沉,她想不出原因,怎么就变成今天这个局面。董郎变了,灵儿也变了。

  不过好在老太太还算公道,念在桃花是正妻,平日里又孝顺,而且识大体,比起灵儿成熟稳重许多,还是老太太心中的接班人。

  自从灵儿生子后,老太太似完成了最后的心愿,整个人一下子垮了下来。每日嘴里都念叨,“快到时辰喽,该去找我家老爷子喽。”

  可是董渊和母亲,母子情深,心照不宣。董渊买来各种补品给母亲进补,可惜还是无用功。

  终于在一个秋冬之交的夜晚,董母大病,一病不起。

  董渊痛苦惆怅,向灵儿倾诉,灵儿却不以为然地说:“生老病死是凡人都要经历的事情”。他又跑到桃花哪里倾诉,桃花提醒他,“不是还有爹爹死前的两颗銮丹么,可起死回生!”

  董渊把要动用銮丹的事情说给了灵儿,灵儿自知自己偷吃了一颗理亏,所以百般阻挠董渊。

  董渊很是费解,灵儿就编出各种理由,可还是没有劝阻成功。

  为了不让东窗事发,灵儿决定让桃花替自己背黑锅。就谎称自己之前一直阻扰是因为桃花把銮丹偷吃了一颗,她为了保护姐姐才出此下策,并劝董渊不要怪罪姐姐。

  这一下可气坏了董渊,二话没说就去找桃花质问。

  桃花完全被蒙在鼓里,也是百口莫辩。最后直接默不作声,任凭董渊奚落责骂。

  后来灵儿带着另一颗銮丹过来,说是别耽误了救母亲大人,这才把董渊叫走。

  说起这銮丹到底如何让人起死回生,灵儿所了解的只是她们爹爹死前留下的那几句话。

  董渊让灵儿试着作法,灵儿把一颗銮丹放进董母口中,然后运气作法,想让銮丹的精华散布到董母身体的经脉和穴位。

  可是,并不奏效,灵儿累得满头大汗,董母还是一动不动,而且渐渐气息全无。

  眼看董母就要归去西方极乐,灵儿赶快让人去叫桃花,想凭借两个人的法力再试一下。

  谁知下人到桃花房中时,已人去楼空,桃花不知所踪。

  董渊认为桃花内疚自责而逃,耽误了救人的吉时,心中大怒。

  其实,桃花不是逃走的。董渊和灵儿走后,桃花终于想清楚事情的真相,她也不怪灵儿,毕竟是为董家传宗接代的大事,自己不能亲自做,妹妹做也是一样的。她走是为了救董母,因为她知道銮丹救人必须两颗一起用。

  可是銮丹被灵儿偷吃了一颗,哪里还有呢?!

  除非……

  桃花已经下定决心。

  她要牺牲自己,让自己成就那另外一颗銮丹。

  銮丹一旦从体内拿出,要么是仙逝的时候,要么就是成仙的时候,要么就是永不回人形的时候。

  可是,桃花的道行没有父亲深,不牺牲自己生命恐怕很难从体内聚敛出一颗可以起死回生的仙丹。

  结果可想而知。

  桃花在仙逝前就安排好了人在一旁守候待命。

  后来这个人把銮丹送到董府,并亲自送到董渊手上,也带来了桃花的遗言,“愿君一世安好。”

  董渊,如梦初醒。大悲。

  董母起死回生后,董渊感念桃花的恩德,起誓下一世还做书生,等桃花来扣门。

  
  楼主平时抽出时间写故事也蛮拚的,大家有时间就到楼主的小店里淘一淘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