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祖籍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盖山郭宅村,在六个兄弟中居小,其五个哥哥依次为郭钦铮、郭钦暖、郭钦端、郭钦仁和郭钦宝。
20世纪初,除了长兄郭钦铮留在家乡开了一家叫“万安堂”的中药铺外,其余弟兄相继来到马来亚谋生。1909年,郭钦鉴只身来到马来亚柔佛州的新山。他当过店员,也开过咖啡店,为生活而四处奔波。当时,他的四哥郭钦仁已经在新山创办了一家“东升公司”,专营大米、大豆和糖的生意。由于郭钦仁身体状况欠佳,逐步把东升公司的经营和管理权交给郭钦鉴、郭钦端和郭鹤青(郭钦暖长子)三人,在他们的精心料理下,公司业务不断扩展。
1920年,郭钦鉴与来自家乡福州的郑格如结婚,先后生下了2个儿子,鹤举、鹤龄。
1924年10月6日,住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南端新山市的郭钦鉴又生一子,家人给取名为“鹤年”。
郭鹤年早年念宽柔华文小学及英文中学,后转入新加坡的莱佛士学院,在这儿他认识了一位对政治颇为热衷的同学,即日后成为“新加坡强人”的李光耀,马来西亚前总理拉扎克、总理侯赛因·奥恩等人都是该校的校友。
1942年,因日军南侵,郭鹤年未能完成大学教育。战后,郭鹤年便给经营白糖及米粮买卖生意的父亲做帮手。
郭鹤年的大哥郭鹤举(后右二)荣获马来西亚政府敕封(丹斯里勋衔),曾先后出任驻荷兰、丹麦等国大使,及后调任国家旅游部部长,2003年逝世,他的妻子谢碧莲(不要笑)是郭鹤年正妻谢鹤蓉的亲姐姐。郭碧莲于1983年8月逝世。
二哥郭鹤龄(后左一)天资聪敏,热衷公益,是马来西亚民主同盟成员,在一次英军剿共突袭中,被英军所杀。
1947年,年仅23岁的郭鹤年在新加坡自立门户,创办了他的第一家公司——利克务公司,主要经营的还是父辈的老本行——买卖米粮食糖。1965年,该公司改名为“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有关船务方面的生意。这成为了他的创业之始。据权威的英文杂志《财富》早年的报道,郭鹤年当年是以33333美元、折合马币约10万元开始创业的。
1948年,郭鹤年创立新公司的第二年,父亲郭钦鉴因长期操劳而病故。当时郭鹤年只24岁。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不希望由于丈夫的死,郭氏家族的事业便分崩离析。她对郭氏家族中的众兄弟提议集中各人所得遗产,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郭家经过开会,认为郭钦鉴的小儿子郭鹤年有做生意的天分,因此推荐他来管理公司。这样,不满26岁的的郭鹤年接过重担,成为家族“掌门人”。
郭鹤年的母亲郑格如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于1995年7月逝世。她对郭鹤年影响深远,是孝子郭鹤年最为尊敬的人之一,当年正是她的提议避免了郭氏分崩离析,从而促成了郭氏兄弟公司的诞生。晚年,她亲笔书写一句话告诫子孙,并把它镌刻在铜片上就给后世。这句话是
“子孙若如我,何必多留财;倘若不如我,留财有何用”。
说起来,郭家钦字辈南来新山,靠的是胼手胝足,艰苦创业,才创下第一份家业。有人分析郭家在几十年商战中屹立不倒,在于郭家钦字辈兄弟,不仅给后代留下一个殷实的家底和商业的网络,更重要的是留下同舟共济的兄弟情份。
1949年4月1日,郭兄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郭鹤年领衔的郭兄弟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的依然是米粮食糖类。
在郭鹤年创业初期,马来西亚的局势仍然处于动荡不安的时刻。这从英国殖民当局重返马来西亚,并于1948年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及曾与英军并肩作战的马来西亚抗日军从公开转入地下,走入丛林打游击便可见一斑。
而在与郭鹤年关系深厚的二哥鹤龄死于英军围剿不久,商界的人不约而同地发现,那个在商场上有“拼命三郎”美称的郭鹤年,一夜之间不见踪影了?而且,一别就是5年。
那么,郭鹤年所去何方?若干年后,谜底揭开了:他去了英伦三岛。在英国的郭鹤年除了同家中联系外几乎割断了同马来西亚商业的一切联系。在英国期间,他不断的观察,思索,掌握了糖业运营的规律,并在1955年巫华印联盟组成新政府之后回到马来西亚。
回到马来西亚后,郭鹤年为郭氏事业的发展采取了两个重要步骤,一是在新山市创办明田(Mintien)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二是开始将事业重点放在糖业经营上。他配合马来亚联邦土地发展局,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立了马来西亚有史以来的第一所炼糖厂——马来西亚制糖公司。同时,他看准时机,迅速建立遍布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形成“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体制。几年间,他的糖业经营获得巨额利润和相当大的发展。1962年郭鹤年被人们誉为马来西亚“糖王”。
为了彻底改变马来西亚糖业依赖进口的落后面貌,1968年,郭鹤年向马来西亚政府租借位于玻璃市州约1.44万英亩的土地,开垦为种植园,种植甘蔗,并成立玻璃市种植有限公司,从事蔗糖的种植和提炼。马来西亚虽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适合甘蔗生长,但却主要种植稻米、胡椒、可可、烟草、腰果等经济作物,很少种植甘蔗。因此可以说,郭鹤年开创了马来西亚大规模种植甘蔗的先河。随着甘蔗面积的扩大,郭鹤年糖厂的产量迅速增长,使马来西亚迈出了糖业自给的第一步。
1970年,他抢在世界糖价上涨之前,收购了大批原糖,并投巨资于白糖期货贸易。随着糖价的上涨,他一举购进60万马元,震惊了国际糖交易市场。郭鹤年的郭氏兄弟公司不但掌握了大马糖业市场的80%,而且通过多边贸易,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150万吨左右,约占当时国际糖业市场的10%。年仅40出头的郭鹤年,又登上了 “亚洲糖王”的宝座。
郭鹤年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他于60年代在白糖业取得辉煌成就之后,一鼓作气地向其它众多领域进军,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如今他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成功,被称为国际商场上的“多面人”。
粮食及副食品加工业仍是郭氏兄弟公司的重要产业。它从泰国买米,卖给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从北美和澳大利亚输入小麦,运到属下的面粉厂加工。1962年,郭鹤年创建了联邦面粉厂,总部在吉隆坡,在巴生和新山拥有4个面粉厂。这些面粉厂的年产量约22万吨,占马来西亚面粉市场的45%。此外,他还在北马、吉隆坡、北海拥有糖厂,在巴生拥有食油厂和饲料厂。
早在1960年,郭鹤年就设立了马来西亚木板厂。马来西亚森林面积宽广,仅林业工人就达100多万人,优越的资源和劳动力条件为郭鹤年发展木材加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目前,他的木材厂已成为东南亚具有一定地位的大厂,产品的95%远销到欧美和东南亚各国。
由于郭鹤年长期从事国际商品贸易,因此他很自然地将业务扩大到航运业。早在1947年创办的力务克公司(1965年后改称郭〈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就是以航运业及相关业务为主。1971年,他在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陈修德的邀请下,出面组建了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在总共2000万元资本中,政府占61%,郭鹤年占10%,其它的资金大部分由他多方筹措而来。郭鹤年曾任该公司的董事主席,为马来西亚本国航运业的发展及打破远东货运船队专利权的垄断做出了贡献。目前,马来西亚国际航运公司总吨位达140多万吨,运载量占全马远洋运输总量的1/5。此外,郭鹤年还在马来西亚拥有Pan船务公司,在新加坡拥有太平洋航运公司和Leo船务公司,在香港拥有凯利航运公司。其中太平洋航运公司是拥有30多家子公司的航运企业集团,也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运载干、散货物的运输公司,1990年营业额高达5400多万美元,纯利1800多万美元。
70年代初,郭鹤年开始发展房地产业。最早的产业投资是马来西亚的彩虹集团,该集团在新山拥有规模宏大的发展计划,包括建筑彩虹花园、柏龄花园住宅区及大型购物场所。1985年,该集团资本达6725万马元。郭鹤年拥有的其它产业公司包括新加坡的“Leo产业”、香港的“凯利产业”、菲律宾的“郭产业国际”等。
如果说白糖业构筑了郭鹤年企业王国的基石,那么“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堪称王冠上一颗闪亮的明珠。郭鹤年的酒店业务是70年代初从新加坡开始的。当时,他注意到旅游业将大有可为,而酒店业与旅游业息息相关。1971年,他在新加坡创建了第一间豪华酒店,取名“香格里拉”,在英文中是世外桃源的意思。这个极富浪漫色彩的悦耳的名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客人,也使得香格里拉酒店一鸣惊人,盈利甚丰。从此,郭鹤年在酒店业大举出击,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在马来西亚、泰国、香港、斐济、汉城、菲律宾和中国大陆建立了香格里拉酒店,并在马来西亚槟城建有沙洋酒店和康塔酒店。在郭鹤年的悉心培植下,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已成为一个跨国性的酒店网络。据统计,到1993年,该集团的酒店数量已达到22间,客房数一万多间,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酒店集团之一。目前仍有不少酒店在建设中。各国的香格里拉酒店都是国际公认一流的五星级酒店,不少在国际酒店业评比中获杰出优胜奖。事实上,“香格里拉”这个名字已经成为高贵、豪华、与众不同和优质服务的最佳保证。郭鹤年本人继“糖王”之后,又赢得了东南亚“酒店大王”的美誉。
除上述行业之外,郭鹤年还涉足金融、矿业、文化娱乐和电视广播等领域。创马来西亚土著银行的创办董事之一,并曾与马来西亚前财政部长达因·赛奴丁合作收购了一家在马来西亚的法国银行,并易名为“马法银行”。
经过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郭鹤年领导下的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已从一家单一经营米、糖的企业发展成为经营工业、种植业、矿业、航运、国际贸易、酒店业、房地产、金融等行业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属下公司遍布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尼、韩国、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斐济、中国大陆等五大洲众多国家和地区,其中23家公司的总部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现在,郭氏家族在五个国家的总共11家挂牌公司中拥有控股权或巨大投资,包括马来西亚的玻璃市种植公司、联邦面粉厂、拉曼锡矿、彩虹有限公司、马来西亚国际船务公司,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酒店、太平洋航运及GB控股,泰国的香格里拉酒店以及菲律宾的郭氏产业国际。由于郭鹤年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中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及杰出贡献,在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共同举办的马来西亚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中,他名列榜首,被评为“最杰出企业家”,并被授予象征企业界最高荣誉的“金字塔奖”。该奖项只颁给在当地及国际上有非凡成就的企业家,郭鹤年获此殊誉,乃是众望所归,足见他在马来西亚企业界及社会中的地位和威望。
1992年,69岁的郭鹤年宣布退休。虽名为退休,仍在背后牢牢掌握着经营大权。如今,郭鹤年届92高龄,仍未指定接班人,这与郭家的后院起火有关。
郭孔丞,郭鹤年长子,1954年出生,英文名为Beau。他早年毕业于新山英文书院,后来就读于澳洲摩纳大学,为经济学学士。1976年,郭鹤丞加入郭氏集团,现任嘉里控股有限公司、嘉里贸易有限公司及郭兄弟有限公司董事长。
郭鹤丞原为名正言顺的“皇太子”,但在1980年代,因与与歌星邓丽君的一段情在家人反对下无疾而终,他大受打击,因忤逆父亲极为尊敬的祖母,并在后期的事业表现上一塌糊涂,与父亲关系也留下芥蒂。
关于郭大公子与邓丽君的情事,在此贴一段经邓家同意出版的《邓丽君画传》里面的内容,基本可以保证真实性:
与郭孔丞认识,是在与成龙结束之后,大约是1980年底,郭孔丞
比邓丽君大7岁,留着大胡子,外形很性格。媒体都以“马来西亚糖
王”称呼郭孔丞,但邓丽君似乎不太喜欢旁人将豪门公子和名歌星这
样两个名词连在一起,她说,“他父亲是某个财团的股东,他在那个
财团上班,根本不是什么糖王。”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郭家在东南亚华人中算是数一数二的富豪,所谓“某个财团”其实就是赫赫有名的“香格里拉集团”。当时郭鹤
年是香格里拉集团的总裁,郭孔丞是香格里拉集团的董事长,也是香
格里拉大酒店执行董事,可说是名门望族之后。
与郭孔丞相识,是由多次被传为媒人的何俐俐介绍的。1980年10
月,邓丽君在港举办个人演唱会后,何俐俐请了好几桌人吃饭,主要目的是想将钟表业少东潘迪臣介绍给邓丽君,于是将邓丽君的座位安排在潘迪臣和何俐俐的小叔赵世曾的中间。
实际上,因为潘迪臣的富商公子气,并不是邓喜欢的类型。反倒
是郭孔丞,他以诚恳的态度表达追求之意,又展现他在工作上的干练
的一面,让邓丽君完全消除印象中“富商公子=纨绔子弟”的疑虑。
郭孔丞与邓丽君的恋情进展神速,两人是在1981年10月28日晚上秘密订婚的。订婚宴很低调,除了双方家人,邓丽君的好友只有已嫁给香港富豪赵世光的何俐俐偕夫婿观礼。郭家与邓家彼此交换了信物,也积极挑选良辰吉日准备办完婚姻大事。
订婚之事因为没有公开宴客,知道的人很少,然而喜上眉梢的郭君还是不小心“露了馅”。因为订婚第二天,郭孔丞喜滋滋地掏出一千元港币给秘书,说是请吃喜饼用的,于是老板订婚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地被传了出来。
由于邓父身体不适,邓丽君在1982年1月20日匆匆自新加坡赶回台湾探望父亲,面对种种关于结婚大事的说法,邓丽君通通予以否认,但是亲口证实了她与郭孔丞交往的事实。她告诉媒体:“我和他才认识半年,终身大事不可能决定得那么匆促,目前我们还在观察的阶段。”一向对“情”事三缄其口的她,难得地公开两人交往的经过。
谈到婚姻,邓丽君的说法显得又期待、又怕受伤害。她表示:“
不过我坦白承认,这个人是我婚姻考虑的对象,因为我觉得他还值得
交往,他给我的感觉跟别人不一样。”
年届三十,已在歌坛奋斗十余年的邓丽君,觅得良人,也渴望定
下来,过正常的家庭生活。邓家双亲也很满意这位准女婿,全力支持
女儿嫁给郭孔丞。而且郭母罹患癌症,也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儿
子完成终身大事,因此经常催促着小两口。
一切似乎应该水到渠成的事,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手打下郭家事业基础的老祖母有了意见。
事情应该回溯到邓丽君与郭孔丞交往期间。相识后,郭君很快地
带邓丽君回家拜见长辈,由于邓丽君是名歌星,一踏进郭家,从管家、用人到司机,都兴奋地围上来要邓签名,闹哄哄地像是开了歌友会。
郭家是相当守旧的家庭,郭孔丞的祖母向来对艺人有偏见、眼见初到
家中的邓丽君抢尽风头,老祖母当场面露不悦。
小两口在积极挑选婚期之际,又特地回到新加坡与郭家长辈谈有关婚礼的细节,未料老祖母突然提出三个条件:一是要邓丽君将过去的历史交待清楚;二是嫁入郭家之后,立即退出演艺圈;三是断绝与娱乐圈朋友的来往。
邓丽君在决定嫁给郭孔丞后,曾经告诉家人,她已决定结婚后就要淡出、甚至可以考虑退出歌坛。但她也是个自主性与自尊心都很强的女孩。老奶奶的要求,对她来说是在侮辱她的工作。1982年底,邓丽君决定退婚,与郭孔丞就此分手。
郭邓婚事的破灭表面上看似乎是郭孔丞祖母反对,实际上是郭鹤年不满邓丽君台湾军方背景的身份,这对在80年代大举进军内地的郭氏集团关系微妙。事实上,郭鹤年的母亲极为疼爱他的长孙,每次见面都要摸摸他的脸,亲呢的叫胡须佬。
婚事告吹后,郭孔丞变成了一个十足的花心大萝卜。1986年,他与日本女子本田由美子结婚。由美子的父亲早逝胞兄又有精神病,她未做郭太前还是打工仔,只有中学程度,做过餐厅侍应、车厂展览推销,,有传因她貌似郭孔丞旧女友邓丽君才获垂青。由美子非常喜欢听邓丽君的歌曲,她的侧面与邓丽君非常相似。
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大女儿郭妙云已进入郭氏嘉里集团工作,儿子今年25岁。多年来数次传出两人离婚的消息,2009年,由美子还在出席一次活动时改回了日本本姓本田。不再冠夫姓的行动和朱玲玲如出一辙。因此,两人离婚的消息甚嚣尘上。虽然由美子对此极力否认,但郭孔丞不置可否,老爷郭鹤年也只是笑而不言。另外,两人已分居多年,上一次一起公开出席活动已经是1999年的慈善晚宴了,且由美子近年来经常带着男友Nicholars出现,即使没有离婚,也是名存实亡。
由美子
太子失宠,晚年郭鹤年改捧次子郭孔演上位。
生于1955年的郭孔演,2000年已任《南华早报》主席,2008年转任香格里拉主席,翌年兼任总执行长,同时沾手郭氏在泰国及马来西亚的上市公司,并代表父亲出任世交李国宝旗下东亚银行非执董。
熟悉郭家的基金经理表示,香格里拉是郭鹤年晚年最重视的生意,扩张得很快。
报道说,不过,郭孔演的表现却令父亲大失所望,因为香格里拉7月发出盈利警告,8月公布中期业绩,核心盈利大跌66%。
业绩公布前,郭孔演突然宣布“休假”,
中期业绩记者会上,执董钱满都承认郭孔演有“health issue”(健康问题)。
郭孔演
然而,有郭氏世交家族成员透露:“他压力太大,郭鹤年对他期望很大,大哥孔丞对他也不算支持。最终难顶压力,进医院,现在已出院休息。”处于风口浪尖正上位的郭孔演,因难顶压力入院,让大哥上演一幕“太子复辟”。
向来甚少动作的嘉里是上市公司,上个月突然大洗牌。
原为嘉里建设主席的大哥郭孔丞突然辞任,重返香格里拉(亚洲)做主席;4月开始离奇休假、原应于9月复工的胞弟郭孔演,则辞任主席位,转做非执董。
“表面看似风平浪静,但真正的战场,原来在香港鰂鱼涌嘉里中心顶楼、母公司嘉里集团的总部。”报道这么形容。
曾经失势的郭鹤年长子郭孔丞,突然接替正休假的胞弟郭孔演,出任香格里拉(亚洲)主席。然而戏肉才刚刚开始,皆因父亲郭鹤年心中的真命天子另有其人。
根据上市通告,郭孔丞现为母公司嘉里集团副主席兼董事总经理,可说是一人之下。
但报道说,仍手握大权的郭鹤年,另有盘算。
郭鹤年是在战后 50 年代初期结的婚,妻子谢碧蓉(Joyce.Margerete)和谢鹤年的大嫂谢碧莲是亲姐妹,两人的家庭是郭家的世交。生有两男三女:郭孔丞、郭孔寅、郭敏光、郭璇光、郭绮光。 不幸的是,郭太太天不假年,于 70 年代末英年早逝,这使得郭鹤年非常伤心。
后来在飞机上,郭鹤年认识了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中小姐何宝莲。 何宝莲常陪郭鹤年出席一些社交场合,两人相亲相爱,在 外人看来,他们也是天作之合。婚后郭鹤年又添儿女三人:郭孔华、郭惠光、郭燕光。
郭鹤年、何宝莲
“熟悉郭家的人表示,郭鹤年最疼二房的3个子女,尤其是幼子郭孔华,每天带在身边,到处去见世交。”
《》指与父亲同住香港深水湾大宅的郭孔华,虽在上市公司无任何职位,但其实是父亲助理,两人办公室就在隔壁,凡事都由父亲亲自指导。
而毕业于名校哈佛的二房长女郭惠光,性格高傲,是二房子女中最早参与家族生意的。
二房长女郭惠光生于1977年,2004年出任《南华早报》执董,2009至2012年曾任董事总经理及总执行长。
《》引述消息人士的话声称:“郭惠光喜欢控制人,很多《南早》的人都不喜欢她。”
《南华早报》2月再次因公众持股量不足而停牌,至今仍未有解决方案,备受市场非议。但不减郭惠光的受宠程度。
《》报道说,除郭孔丞及郭孔演外,郭氏二房的3名弟妹,也每天准时上班,包括任《南华早报》执董的郭惠光及初出茅庐的幼女郭燕光。
样子俊俏的二房幼子郭孔华,则经常伴随父亲出入。
继室子女迅速上位,皆因长房所出的孔丞、孔演两兄弟内讧白热化,互拖后脚,令郭鹤年不得不重新布局。
根据《南华早报》2013年报,去年底,郭惠光在母公司嘉里集团的权益为3.22%,但今年中已大增至11.87%。
同一时期,太子郭孔丞所占权益,仅由13.52%微升至13.63%。可见郭鹤年对二房子女的重视程度,急速攀升。
另外,郭鹤年在上海有第三房,已是富豪界公开的秘密,传闻三房子女年纪尚幼,郭鹤年经常飞往探望。
不过,郭家的事情并不仅仅是长房二房的角力。郭鹤年的千亿王国,基本上是家族生意,郭鹤年是总司令,率领各房子侄共同打理,令形势变得极之复杂。
报道指郭氏家族内,除郭鹤年一房外,势力较大的是大伯郭鹤举的两名儿子郭孔辅及郭孔錀,2人曾前后出任香格里拉执董及主席,郭孔錀更曾任嘉里建设主席。
当年,两兄弟权势甚至高于郭鹤年的亲生儿子。
“由于集团内子侄众多,个个都有权,令公司政令变化多端。”
后来,郭鹤年陆续安排2名儿子进入上市公司,取代侄儿。
但在嘉里集团的数间控股公司内,董事及股东名单上,仍有大量家族成员的名字及公司。
报道说,郭氏第三代孔字辈中,表现最出色的是掌管新加坡上市的家族旗舰丰益国际的郭孔丰,郭鹤年曾公开赞赏这名侄儿,指他是众子侄中最聪明的。
郭孔丰(63岁)一手建立丰益集团,2006年,郭鹤年注入马来西亚棕油业务,成为股东。
丰益现成为全球最大的棕油生产商,亦是中国最大的食油供应商,市值近1300亿元。
根据年报,丰益去年盈利逾100亿元,几乎是嘉里在香港3间上市公司的总和。
熟悉郭家的基金经理说:“郭氏家族会议上,有叔父提过郭孔丰是更好的接班人。”
郭鹤年以92岁的高龄仍然奔走于第一线,郭氏家族和嘉里集团的命运仍然扑朔迷离。
@沧海一粟miss 1789楼 2015-06-25 12:42:00
郭氏家族不好看,可能是不狗血吧
—————————————————
狗血还得看棒子,华人再闹也不会太出格的,棒子一个个下手忒狠!
@非常桔子 1791楼 2015-06-25 12:47:00
跟楼主离得好近!求合影*^_^*
—————————————————
茄子
然而又到大家的投票时间了,接下来是新加坡群像还是印度小清新(有帅哥)?或者还是棒子撕逼大战过过瘾?(霓虹太低调需要时间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