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藏-沉寂两千年墨家秘闻重见天日,解密身边最特殊的职业

  @淡疼的蛋 2016-05-13 13:43:00
  睡前来看看
  -----------------------------
  这是午睡?
  今天晚上8点更新
  @一麦香成 2016-05-13 17:46:00
  楼主,准备花多少天把故事讲完?
  -----------------------------
  尽快,争取狂讲,有时间都在码了。
  “尾巴被猫踩了?”徐星儿瞪我一眼。
  我小时候,爷爷经常跟我玩儿一个游戏,即使长大以后,有时他兴起,还会把门锁上跟我在书房玩儿上半天。爷爷把这叫“打仗棋”。一共有24张牌,每张都有不同的含义,徐星儿写的这12个,正是攻城的棋子名字,对应的还有12个是守城棋子。攻守不是绝对的,可以相互变换,攻城棋子也可以在特定模式下变成守城,再加上全局排兵布阵的调配,玩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当然也很好玩儿!我几乎全都是输的,只有长大以后,才偶尔赢过爷爷几次。看着徐星儿写下的字我心里骇然,恍惚之间终于明白了那位大哥说的,爷爷潜移默化把墨学知识放到我脑子里面的意思。但是我现在并不能相信任何人,所以当然不能告诉徐星儿这个秘密。
  “我惊讶你怎么能背下来这么多字儿的!多难写啊!”
  徐星儿意味深长的一笑,仿佛早就看破了我,却也不说。继续在大白纸上边画边讲。
  “墨子的《备城门》,你知道吧?在《墨子》第52篇。这是墨子研究城池攻防战术的最重要的一篇。临、钩、冲、梯、堙、水、穴、突、空洞、蚁傅、轒辒、轩车,分别的意思是筑山临攻、钩梯爬城、冲车攻城、云梯攻城、填塞城沟、决水淹城、隧道攻城、穿突城墙、城墙打洞、蚁密集爬城、使用四轮车还有轩车。”
  “那都是什么意思?”我惊讶地问,心想这听起来跟爷爷的“打仗牌”里面解释的意思并不完全一样啊。
  徐星儿白了我一眼,又做了一次更具体的解释。
  “临,是指攻者在城外,敌人所用高达数层楼的撞城车攻城;“钩”是钩引兵士上城的大钩梯。“冲”是从侧面攻城的“冲车。”云“梯”易懂,无须再释。“堙”,是积土为坡,主要似为填塞壕池。 “轒辒”据《通典》卷《兵十三》说的是“攻城战具,作四轮车,上以绳为脊,生牛皮蒙之,下可藏十人,填隍推之,直抵城下,可以攻掘,金火木石所不能败,谓之轒辒车。”“轩车”也是有掩盖的大车。“水”指灌水淹城。“空洞”是挖地道,并有利用鼓风设备通过管道烧艾烟熏敌人。“蚁傅”,是形容士兵密集攀登城墙的行动和搏斗。”
  “在墨子的《备城门》里,就这12个?”
  “嗯,怎么?”
  我心里琢磨着另外的那12个写在墨子的哪一篇了,还是根本哪里都没有?还有在爷爷的解释中,那“打仗牌”里的招数,几乎是完全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啊。
  “罗莫伏你到底想什么呢?”徐星儿看着我有些生气了,两只手插在腰上。我心想这母老虎不是要扑过来打我了吧,下意识退了一步,摇了摇脑袋。
  “我看不用学你这个了,没用!第一这是墨子他老人家在战国时代发明的,只适用于那时候攻守城池的情景,就算他的墨家机关城也出自那个时代,我们也根本不可能用你说的什么挖地沟,攻侧门的方式破城!所以说,就算你们真的发现了隐灵洞,我们真的碰上了墨家机关城,学这个根本也没鸟用!”

  ===========================================================

  《墨藏》吧 QQ群 116786247

  两天已变成大群^_^,高手云集,可加入讨论~~~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墨子既然想要把他的秘密守起来,那么他一定是把这东西隐藏的越深越好,毫无痕迹,怎么可能还教你破城的方法,还写在书里一代代传下去,他这不是脑袋有毛病么?怎么可能呢?你都能知道的,肯定不是能破城的方法。所以,还是那句话,学这个有鸟用!”
  @人生何以淡然 2016-05-13 17:37:00
  周末不知加更不
  -----------------------------
  加
  不会没了,一定有,别总说没了哈...........
  @鸿七龚 2016-05-14 07:44:00
  不会没了,一定有,别总说没了哈...........
  -----------------------------
  @一滴就醉2016 2016-05-14 08:51:00
  昨天更了1226个字。。。。。我的亲啊。。。我养肥了再来吧。。。太折磨人了
  -----------------------------
  艾玛,还有这么认真算字儿的,我今天争取更1万。你记得再算一下哈
  @u_111743522 2016-05-14 09:01:00
  楼主, 写的相当棒,顶一个
  -----------------------------
  群里200多人,这里水也不少,很多很好的回帖我也不能一一回复了。这里一并谢过大家~~~~

  另外,还是那句话,如果罗老先生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会很欣慰的,可惜一捧黄土两世相隔,他再也看不到自己曾经专研的墨学受到这么多人喜爱的局面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