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感受秋天的包子,印象应该会很深刻。
9.30号晚,出了机场,她立刻感受秋高气爽,这种凉风飕飕的感觉对她陌生,于我而言是久违的亲切。
小家伙在爸爸怀里缩成一团,但小脑袋忙着转个不停,她在观赏妈妈家乡的夜景,似乎还很喜欢。
姥爷给她做了寡淡的肉末汤,放了一丢丢盐,碎成末的葱花还有蔬菜,一岁的小家伙能品尝的味道越来越丰富,她呼呼喝了两碗,饭量可观。
吃完饭,洗完澡,她躺在妈妈还是少女时做过无数场梦的床上,自己抱着奶瓶喝呀喝,眼睛骨碌碌转着,打量着看着陌生,但闻着熟悉的妈妈的房间。喝完奶,冲我一笑:妈妈~
夜晚,爸爸和妈妈在大床上说着悄悄话,小朋友安生地睡在一旁的婴儿床,姥姥姥爷睡在隔壁的主卧,一家人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十分祥和。
但是,半夜,小家伙忽然哭的停不下来,姥姥姥爷被惊醒,经验丰富的他们说,小家伙拉肚子了,得去医院看看。
他们担心小家伙是秋季腹泻,猛的来到北方不习惯。
半夜去了医院,急诊的大夫说,是的。
打了一针,哭的更加撕心裂肺,姥姥心疼的抹泪,念叨着:幸好只是拉肚子,没有呕吐,不然她得多难受。
作为妈妈,我尽管抱她抱的手酸,但还是咬牙坚持着。她身体不舒服,就更想让她心里好受些。
作为爸爸,他尽管对小家伙这种关键时刻还是只要妈妈的行为很无奈,但一直帮忙托着她的小身子,让她能睡的安稳,让我能抱的轻松些。
10.1号,下午。爷爷奶奶也来了,给小家伙买了好多吃穿玩的,看她拉了一夜瘦了不少,心疼的直想抱她,但她黏在我腿上,除了妈妈和爸爸,谁抱都不可以。
可是,那么多人关心她,我总能得了空跟着姥姥奶奶学学做一些清淡无油好消化的汤汤水水给她,谁知刚进了厨房,她爸爸在背后小声喊我,扭头看她,她居然拉着爸爸的手,一摇一晃走向我,笑眯眯的,兴奋极了。
我就知道,她会走路,只是不敢迈步!
一岁的小家伙不会说,但听得懂。爷爷逗她,要把她的饭吃了。小家伙一听,赶紧伸手护住自己的碗,太着急了,手手不小心伸到碗里。爷爷又说,不吃她的饭了。小家伙慢条斯理的松开碗,舔了舔沾了汤水的手指。味道好极了,她满意的“嗯嗯~”
姥姥说,她在拉肚子,虽然包着尿不湿很方便,但久了小屁屁会红的。可是,似乎没有别的选择。
执着的姥姥在小家伙便便后,灵机一动,开始教她:要便便就指指盆子点点头,不要上厕所就摆摆手摇摇头。
尽管作为父母,我们小家伙在我们心里眼里是很聪明,但对姥姥新教她的内容不抱太大希望她能够理解。
可是,我们忽略了一点,日常生活里,姥姥跟她相处的时间也很多,她了解她。姥姥会教她高兴就拍手手,要喝水就指指喝水的奶瓶,要喝奶就指指喝奶的奶瓶。
爸爸鼓励她自己吃东西,所以可以手抓的饭饭,她基本能自食其力吃到六分饱左右(比如烂软的米饭,面点等)我们问她,可以分享一口食物吗?大多情况下,她会捏着食物往我们嘴里塞。
她坐在我怀里发呆,我听见她小肚子里咕噜噜叫个不停。索性试试问她:你要便便吗?
她没有挣扎,于是抱她去便便。第一次尝试,配合十分默契!我以为这次是我误打误撞。
她拉肚子,很容易口渴,喝了一奶瓶水后,过了十分钟,我又试探她:要便便吗?
我又指了指她便便的盆子。
她摆摆手,表示拒绝。
大喜过望的我,拉来家人都试试她,发现她真的能对我们的话听得懂!尤其是有关她吃喝拉撒的事情!
我一直以为,是我们了解她的习惯,所以懂她的各种需求对应的语调,原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就悄悄的学着理解我们的意思。她也在学着懂我们。
放假以来,北方一直在下雨,天气不好,小家伙在家里很无聊,但也只能待在爸妈的怀里隔窗看雨,睡觉听雨。虽然偶尔闹闹小脾气,但没什么脾气是一块热乎乎香喷喷的馒头排遣不了的!
到今天,她好多了,精神劲儿也从第一天的霜打的茄子变得精神奕奕。尽管还不能放开肚皮吃吃喝喝,但胃口已经大大打开了,这让我们都很苦恼,想给她吃,但确实不能给她吃。她撒娇/撒泼地向我们要食物,憨态百出,表情多变。
我答应她,如果明天不下雨,我会给她穿上小棉袄,带她出去走走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
小朋友总算满意的趴在她爸爸怀里睡着了。
赶在今天结束前,祝大家中秋快乐,身体健康,每天开开心心!
感谢这一年多来大家的关注,也感谢大家对小朋友的喜欢。
我们江湖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