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返家,东东的心情骤然间好转。自从首长遭贬谪闲赋在家以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原来官府中的那些阿谀小人也统统不见了踪影。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去年春天,小建的继父也离婚而去,哼,纯粹就是个吃白饭的势利眼。
这一天,东东跑了好多地方,直到晚上,终于买回来女儿最爱吃的三样京城老字号点心,隆福寺的奶油炸糕、稻香村的豌豆黄和清真白魁老号饭庄的蛤蟆吐蜜。
小建美滋滋的瞪大了眼睛,打今早姥爷表示支持自己辍学后,她的心情格外的舒畅,连大小姐的脾气也收敛了许多。
首长开了瓶茅台酒,也给小建斟上了一杯。
“爸爸,你怎么能允许她喝酒呢?”东东不满的嘟囔着。
“姥爷,我不会喝酒呀。”小建也诧异道。
首长对小建眨眨眼,悄声说道:“江湖一流高手不会饮酒会被武林中人耻笑的。”
小建听姥爷这么一说,于是就端起酒杯试着抿了一口,结果辣的直吐舌头,连连说:“不好喝。”
“小建,万事开头难,只要习惯了,你就会感觉到杯中之物的神奇魔力了。”首长则一本正经的说道。
“爸爸......”东东简直是怒不可遏。
“姥爷,有良哥也会喝酒呢。”小建回忆着与其相处的那段日子,脸上流露出自然的微笑。
“当然,饮酒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嘛。”首长呵呵笑着。
小建点点头,将杯中酒一股脑儿的全都灌进了嘴里,呛得直咳嗽,随即两颊泛上了红晕。
“来,陪姥爷接着喝。”首长哈哈大笑,又替她斟满了一杯。
这一老一少也不管孩子母亲如何加以反对,两人交杯换盏畅饮,聊得甚是投机。
东东则一赌气回房去了,她不明白,爸爸怎么会这样子教育孩子呢?简直同平日里判若两人。
“京城的东西真好吃。”小建抓起点心塞进口中,吃得啧啧有声。
“嗯,这‘豌豆黄’原为民间小吃,后传入宫廷,当年慈禧老佛爷就最爱这一口了,”首长仿佛心情格外的好,还顺嘴儿喊了嗓儿春季庙会上的小贩吆喝声,“嗳,这小枣儿豌豆黄儿,大块的来......”
小建“咯咯”的笑出声来。
“这奶油炸糕则是1900年庚子后,学洋人的玩意儿,加进去了奶油和香草,女孩儿们最喜欢吃了。”首长一仰脖儿,干了杯中酒。
小建抓过酒瓶,给姥爷倒满,一面问道:“那这‘蛤蟆吐蜜’呢?”
“‘蛤蟆吐蜜’是老北京小吃十三绝之一,其实就是豆馅烧饼。在烤制的过程中,烧饼边上自然开口露出紫红色的豆沙馅,好像一只蛤蟆似的,故而得名。”首长解释说。
“姥爷,你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小建醉眼惺忪的嗫嚅道。
“呵呵,江湖中人么,要什么都懂才行。”首长嘿嘿两声。
“我困了......”小建打着哈欠,伏在桌上慢慢的闭上了眼睛。
“呼噜噜......”费叔喉咙里发出了愉悦的怪异嗓音。
(豌豆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