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angledegree这位筒子的看法很有见地,不过有些想法和暹罗的实际情况出入比较大,楼猪解释一下:
首先,暹罗没有什么从母法,人家的贵族传承也是从父的,如果女性的身份也能向下传袭,镇宅兽到死都当不上公主。就是因为从父法,郑王比拉玛一世吃亏,同样有华血,他是父亲拉玛一世是母亲,当然暹罗人觉得拉玛一世更是自己人。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郑王的男丁被杀光了,女性后代包括生了外孙那些都幸免于难,说白了公主身份就是个安慰奖,对以后下一代毫无好处,郑王的外孙也只是他们暹罗爹的后代而已,所以能活下来
再者,郑王被篡位时候,是1782年前后,囚禁了整整一年
这个说法误差比较大,高棉和阿育陀耶确实是1781年先后谋反的,但是平乱持续了很长时间,史书上记载沛汕最早回到首都的时间都晚于1782年三月底,甚至可能是四月初,而且他平定了阿育陀耶暴动之后已经谋划叛乱了,拉玛一世和高棉的仗都没打完,结果拉玛一世不得不扔下打了一半的仗回来救驾。沛汕一向畏惧拉玛一世,他敢叛乱也是抓住对方忙于战事的空隙,郑王是1782年4月6日遇害的,如果沛汕是4月1日回到首都政变的,大家可以算算时间,沛汕叛乱后那几天,也就刚刚够拉玛一世从高棉那里赶回来,向大清求救这个想法嘛,完全是不可能,6天的时间从暹罗赶到帝都都不够,虽然边境有清军将领,没有圣旨谁敢出兵?拉玛一世处理郑王一事犯了很多错误,也是时间太仓促的原因
后来他们冒充郑王子嗣蒙骗大清,也跟政变的时间有关,大清那边根本都不知道这场短短的惊天之变,才会上当相信拉玛一世的假身份
难道不能请动当时的母国(好大喜功的乾隆过世于1795年)。当时,他完全没有派人向母国求助的想法吗?或者立国的时候,完全没有和母国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例如求娶一个宗室的庶女,再次一等,至少要让自己和当时清朝驻守在广西、暹罗边境的将领打好关系,万一出事,可以直接上达母国啊,如此不就有足够的资本和佛教派相争吗?
关于这一段,楼猪不赘述了,请大家度娘清缅战争,看一看当时高棉流域的史实,相信大家看后,都知道大清的态度,求娶皇女和请求援兵,从朝廷的态度来看就知道结果会怎样。虽然郑王是华人,楼猪也要说一句,郑王能复国的基础是大清牵制了面点绝大部分兵力,否则郑王能否复国成功还是未知数。面对耗费大清大量军力财力的面点,为了弱小很多的暹罗,乾隆爷除了袖手旁观它们互掐,很难想象第二种态度
这样一个靠军队起家的,将军权完全外放给拉玛一世,怎么想的?后来还将另外的军权放给沛汕,没想过作为君主要懂得制衡,用佛教派制衡功臣派?
郑王没有将军队给沛汕,当时只是出于平乱需要,要他率领部分军队镇压叛乱,沛汕能成功,主要是当时主力军队都跟随拉玛一世远征高棉去了,京畿空虚,他手里那点军队对付郑王的侍卫队还是有余的,但是拉玛一世带着大军回来他马上歇菜了。沛汕抓住郑王后一直没敢杀郑王,绝不是他不想,而是他不知道手握重兵的拉玛一世对郑王是怎么个态度,虽然人人都知道他们有心结,可是人家毕竟也有多年情谊在,他不杀郑王也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至于拉玛一世,楼猪得强调一下,不能因为郑王的华血就抹杀史实,拉玛一世是郑王江山的磐石,他不止是郑王的义弟,也是社稷的功臣,他没有广泛的支持篡位是不可能成功的
郑王在位十五年,拉玛一世先后为郑王出征十一次,先后四次击退暹罗死敌面点的进犯,保证了郑王复国的胜利果实,三次平息高棉的叛乱,甚至最后郑王被沛汕谋反时他也是从战场赶回来的,二次进攻老挝,第二次为暹罗找到了高棉流域人人梦想得到的镇国祥瑞玉佛,回京献给郑王,还有两次镇压地方叛乱,保证了国内局势的稳定
大家都看到了,郑王为什么给拉玛一世军权,真的收回军权,谁给郑王卖命?郑王十五年的江山,拉玛一世十一年中都在为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郑王真的为了江山杀了义弟,恐怕是此后他要被史书同声唾骂吧,他们之间僵持的局面就是为此。郑王知道杀了义弟于理不合,拉玛一世又时时担心自己功高盖主不肯交出兵权,当然要不是僧团从中推波助澜,他们也有不会兵戎相见的可能
不过拉玛一世为什么没算计两个侄子去做弑君的人啊,这样他在幕后不但可以保住名声,还可以来场“大义灭亲”,反正造反成功之后,也不可能留着那两个人过年,物尽其用不好嘛。
这个原因很简单,拉玛一世他弟弟福来,当时是暹罗仅次于郑王和拉玛一世的三号人物,拉玛一世的战功里有弟弟的巨大贡献,弟弟是他的左膀右臂,如此厉害的人物,怎么可能让拉玛一世拿自己儿子去顶缸,何况当时他们年纪不大。福来一直平安的当了20年前宫总管才去世,这时候拉玛一世自己也快入土了,终于抓住机会杀了两个侄儿,为自己儿子扫清隐患。以福来的能力,他万一死在他哥哥后面,又有不少儿子的情况下,宫里再上演一次喋血记也不是不可能
当时郑王想学母国灭佛运动,为什么在立国之前指挥军民击退了缅军大规模的入侵的时候,没有乘机将不臣服于自己的僧侣组织成军队抗击敌军,顺势可以消灭他们的有生力量呢?或者将故意引敌军,借敌人之手除之?
这一招不是天朝帝王常用的吗?收服敌军的时候,担心将来其心有异,往往派入最险恶的战场,一举两得,或者是让敌人干掉最大的对手,自己仁慈的名声也保住了。
这个真是想当然了,兔朝是兔朝,暹罗是暹罗,国情不同的地方差异大的难以想象。前面也有筒子问过为什么暹罗僧侣地位如此之高,楼猪也不明白暹罗的民族性,但是他们就是那么尊崇和尚,在他们心里佛祖比天大,高僧比国王大,你理解不理解,暹罗人都是宁可亡国也不允许灭佛
郑王跟僧团起冲突的原因,史书里含糊不详,有点胡言乱语的意思,虽然原因不知道,但是这是郑王走向毁灭的根源。暹罗的僧侣地位高到什么地步,之前的大城王朝灭亡就是好例子,面点的大军兵临城下,国王叶卡塔跪在地上求弟弟救自己和国家,乌通奔就是不答应,结果是叶卡塔含泪出门听天由命去了,贵为国王和亲兄,只要弟弟已经是僧人,也不敢强迫弟弟做任何事,郑王让僧侣去给他打仗,自己肯定先被军队杀掉,而且全国百姓还会拍手称快。
暹罗的僧侣地位高到如此地步,谁去跟僧团掐都是以卵击石,甚至×哥那种疯子,僧王当他面说他没国王当,他也只敢气得掏出枪来射穿天花板(后来又掏钱给人家修好了),暹罗的高僧那是连疯子都不能得罪的
照楼主给的资料,佛教派逼迫一世杀害郑王,甚至拉玛一世在他们的逼迫下,不得不暴郑王尸多日,以示和郑王派划清界限的决心,那么诅咒流传这么久,也就不奇怪了。郑王的忠心臣子,在三世的清洗努尔王子的运动里估计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儿孙估计也会慢慢忘记,但是佛教派多厉害啊,代代有人。个人认为,将郑王这句“十世而亡”的谣言流传出去,甚至流传了上百年,少说也有佛教派一半的功劳,这是他们用来约束拉玛一世以及一世后代的一大利器啊。“你敢灭佛,我就散播谣言,再来一次郑王事变,还能将大逆不道说成天意不可为。”多么聪明的招数。
拉玛一世确实是被僧团煽动杀害的郑王,可是曝尸这事儿是他自己的创意,跟僧团没关系,而且没有任何人知道他的脑回路,这个不能算在僧团账上。给郑王举行葬礼,要大肆款待僧团好吃好喝,给郑王祈福,然后诵经做法什么的还要另行收费,暹罗的僧侣是专门靠吃白事发财的,怎么可能鼓励曝尸这种绝自己财路的事儿,而且几年后给郑王风风光光做法事的正是这班撺掇杀害郑王的道貌岸然的货色
九世而斩的预言能传到现在,僧团确实暗搓搓地出力不小,不过不是为了吓唬谁。郑王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鲁莽,他在跟僧团的时候pk,扶植了一帮新兴僧头去对抗原有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人刚刚提升地位没两天,正想继续巴结郑王捞好处呢,拉玛一世就断了人家的高升之路,当然恨死却里克家族了,两百年里可劲儿散布九世而斩的预言,包括现在,支持大婶×哥老来子乃至他信的僧团也是拉帮结伙乌烟瘴气
年富力强的三世就因为不是正宫生的,就变得名不正言不顺,还有那一帮坑爹的僧侣保护王弟,制度不允许,力量不够大,有三十五个儿子又如何,临了还得把位置还给弟弟。这样一个国王指望他改革,适应时代潮流是不可能的吧。(明成祖看到都叹气了,怎么就不明白不服,打到服的道理呢。)
对三世的看法完全不对,三世不是庶子身份连累,而是被血统坑了一辈子,他妈是吕吕啊,而且还不是暹罗本土泰男的吕吕,外祖父是从腐国祖上远赴暹罗的逊尼派包头,这样的王子想上位真是只有篡位一条路,要想做出什么改革,还能让贵族僧团和虔诚的百姓同时心服,八成他要重新投胎换血,或者干脆把暹罗变成包头国。用武力?那恐怕他要把除了泰男的吕吕之外整个信佛的暹罗都要杀光才行
三世不是名不正言不顺,他是政治婚姻的产物,他娘1787年生了他,嫁过来时间还更早,这时候二世王后还没跟表哥勾搭呢。他这个长子,比王后夭折的儿子大十多岁,比后来的弟弟四世大二十岁。他娘原名玛丽亚姆,正宗包头,嫁过来才赐号丽妃,而且改信佛教。拉玛一世篡位后二三年,给太子娶了一位包头贵女为妻,明眼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吧。不过是人心不稳,用包头儿媳拉拢境内的包头而已
要说三世心里不平衡,倒是可以理解,二世的王后是半华血,搞出未婚先孕的丑闻,拉玛一世还不是照样让侄女进门,封为正牌儿媳。华血和吕吕,在暹罗人眼里就是天差地别。以前就说过,暹罗人的观念里,暹罗本土血统算原配,但是如果华人呢,那算是平妻,能跟大老婆两头大,其他亚洲国家过来的,只要信佛教还是有商量的,算个贵妾,至于黑白洋血和吕吕,那直接出局狗带吧
别以为三世不敢杀四世是什么好心,他不照样害死太子的两个儿子让太子妃受刺激早死,拉那烈王叔辅佐他多年,是拥戴他上位的中坚力量,只是回护了四世一句,照样被他杀害,可见三世的为人。他的好处是还有点自知之明,吕吕对暹罗人来说,比华血的郑王可怕太多了,不信佛不敬僧的人是魔鬼,三世终生没有立后,死后把王位还给弟弟,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后代,否则,以僧团和吕吕的不共戴天,他的所有后代肯定和郑王家族的命运一样
因为三世是以平定努尔王子叛乱后来被分为副王起家的,结果四世非但不吸取教训,还留个副王来坑儿子五世,怎么想的呢!
这不是坑儿子,这是保护儿子好么,当时的著名权臣希素里亚翁,他是暹罗历史上少数头衔极高的大贵族,说一句权可倾国不为过。太子才十五岁,希素里亚翁公爵真有点什么想法,前宫副王好歹是亲侄,还能对太子有几分骨肉之情
五世早年挣扎求存的事情,帖子前面已经说过了,希素里亚翁公爵权力之重,对太子的威胁之大也不赘述了,五世天生帝王,活生生用婚姻扭转了局面,不要以为娶妹为妻就很容易,五世拉拢比亚王妃之前,他是太子的时候就先娶了希素里亚翁公爵的亲孙女为妻,而且已经生下女儿,同时又答应立希素里亚翁公爵另一晚辈苏库曼玛拉喜为第四王后,要不是他宫里同时有希素里亚翁家的王后和妃子,想娶妹妹都娶不上。五世算是用婚姻同时制衡摄政王前宫副王和父王宠妃,不然也没法多年保全自己,活到亲政的时候
泰王室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共和派、军方、华商等等王室终结者,夹缝中求生存不是那么容易的。
华商不是王室的竞争对手,除了六世七世时代,华商跟王室勾搭的不要太欢,暹罗从拉玛一世时代后宫里就大把华人妃子,得宠的不要太多,颂妃她娘的祖先那位甚至混到88个妃子排名第一,仅次于三位御妹王后(宠爱甚至还有过之),也就排花的六世时期双方关系比较僵,现在大家都看见×哥的小五了,当然炳公公的金主谢家肯定也给大婶撑腰的
不然泰王仿照天朝,追封一下自己的父亲,将哥哥变成九世,自己变成十世,“十世而亡”的诅咒不就废了。
这是开玩笑了,暹罗的等级制度之森严,外人难以想象,玛希敦王子想被追封成国王,他儿子泰王可以直接下台。举个例子,八世虽然是国王,但他从来没举行过正式的加冕典礼,结果泰王战后归来给哥哥火葬的时候,跟军方政府直接吵起来,泰王满腔冤屈,想要给哥哥正式国王的丧葬规格,结果政府不答应,没加冕过的国王就不能享受加冕的待遇,最后泰王说好吧,那我们把丧事搁一搁,重新调查我哥哥的死因,这才让政府让步,八世享受到正式加冕过的国王的待遇。为了火化多用几根柴火都能吵起来,泰王想给他爹追封,他自己家的历代拉玛祖宗都能从骨灰坛里蹦出来揍死这忤逆犯上的小子
@橘子荔枝龙眼 2016-10-04 14:43:49
谢家给炳公公当了几十年的幕后金主,不知炳公公去后,谁来接替他.
-----------------------------
素拉育,王室里是大婶,将来帕公主跟谢家能处的好的话接班
@橘子荔枝龙眼 2016-10-04 20:17:29
唉,宗教国家就是如此.像中华一样世俗政权把宗教削得老老实实的国家寥寥无几.郑王也许是看着母国历史,也想拼一把,谁知国情不同.这样说起来县城家这方面倒是可圈可点,二世县长连僧王都毒死,三世县长也一度把宗教集团打压得成那样,要不是县长爹和县长奶奶母子俩借宗教集团力量弑君父被拿捏住了把柄,县城在宗教方面不至于倒退成那样.
-----------------------------
县长奶奶能把宗教集团拉过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藏人小妾是黄教,而且本人极度虔诚,喇嘛教的各派系之间撕×的程度也绝对是你死我活,本来县城的宗教集团就不满意国王宠爱其他教派的女子,县长奶奶再借机吓唬几句,谎称县长爷爷将来要扶植黄教灭本土喇嘛们,喇嘛庙肯定吓得要死,铁心帮忙县长奶奶弑君另立
@橘子荔枝龙眼 2016-10-05 21:28:31
原来也是LL颂提的手下.第一军和第二军斗得那么激烈,第三军第四军有站队吗?
湄公河那事当时看了很多报道,很多知道点暹罗内情的都说跟第三军的上层离不开干系.碍于国际关系中国只能抓捕糯康团伙,不好动背后黑手,当时外界舆论纷纷都说跟暹罗军方脱不开干系,暹罗军方连忙撇清说如果暹罗军人真有参与一定会严惩,不知有没有下文.估计巴育巴威他们也不好真的追查到底.这样不等于跟第三军撕破脸么.
好像湄公......
-----------------------------
不是跟第三军破脸,是跟亲鹰派开撕,这事儿背后要说没有鹰酱的魔爪在里面作祟谁信?第二军的老大们都是他信提拔上来的,他们根基才几年,正面刚绝对要吃亏,第三军因为是混编的,成分比第一军第二军复杂多了,派系林立,很难说到底是哪一边
至于第四军,不是不得志和没根基的,谁会长年驻扎在泰男那鬼地方流血送命,他们站队不站队的真没多少意义
@屁股好有弹性啊 2016-10-06 12:08:08
泰国华人真的有那么心向中国吗?跟我在知乎上看到的不一样,泰国最有影响力最大的2个电视台都在”泰国华人“手里,他们报道都是中国负面新闻,后来调查出是虚假新闻,也没见他们出来澄清。
-----------------------------
很正常,暹罗的华人又不都是大陆去的,也有ww和坡县等地移民过去的,ww那些人逢兔必踩,甚至大婶朱拉蓬这些亲兔的都要暗搓搓骂两句,坡县之前说过,收买大量带路党,不遗余力破坏暹罗与胖兔的关系,兔朝的传媒里也到处是他们的水军,暹罗的媒体各种倾向都有,出现负面甚至反花情绪一点不奇怪
@橘子荔枝龙眼 2016-10-06 22:17:48
看前面的丽妃她好像是光头?还是后面出家了?
-----------------------------
没出家,那时候暹罗的贵女就是这种发型,跟秃子差不多,连五世他妈都这样,所以国王与我那电影简直胡演,王族女性的发型首先就不对。一直到五世访问欧洲之前,她们的头发都是短发,后来五世经过文明的“洗礼”,从欧洲带回大把洋装大玻璃给女眷们,王族女性才开始花枝招展华服玻璃长发统统走起
@橘子荔枝龙眼 2016-10-06 22:34:56
却克里王朝一开始就带着华血,一世的娘,四世的外公都是华人.
不是看不起华人血统,是因为当时六七世排HUA,华人血统有点敏感.看不起她主要是因为她出身贫寒,还是孤女.暹罗是一个很封建的国家,等级制度还是很森严的.如果王太后是华商富豪家的大小姐有背景,受到的责难也会少很多.
-----------------------------
不是歧视华血,主要是歧视穷,从小父母双亡,靠亲戚接济才没有饿死,拿了奖学金才有书读,也不会红唇姐那样的“才艺”啥的,立刻成了所有贵女的公敌。要是今天谢家那样富可敌国的华商家出来的,大把人上赶着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