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聊斋___讲点真事儿

  远远的就看见了大昭寺,金色的寺顶在高原的阳光下炫目而神秘!来自四方的人们熙熙攘攘的,有信仰或无信仰已不重要

  据说大昭寺是松赞干布当年为了迎娶文成公主而建的,实际上是松赞干布为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建的,小昭寺才是为了文成公主建的,当年松赞干布可是同时娶了这两个媳妇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年吐蕃王朝的强势,包括当时的唐朝,也是非常头疼。否则,大唐帝国也不会跟一个雪域小邦接亲。虽然文成公主只是一个宗室郡王的女儿。其实就是唐朝的无奈之举,用一个女人换来若干年的和平,包括后来进藏的金城公主,我非常喜欢的一个法国人说过一句话,和平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我喜欢这个法国人只因为他身材没有我高。哈哈哈

  大昭寺在吐蕃赞普朗达玛灭佛时一度成为苯教的屠宰场,当时的大昭寺遍地血污,仿佛人间地狱。直到后弘期佛教重新找回地位。

  我们穿过安检就进入了大昭寺广场,好多好多人,拍照的,转庙的,朝圣者匍匐在大昭寺前面的地上,虔诚的磕头,是那种全身平铺在地的等身长头,他们很多人都是自己带着一个垫子,两手各抓着一块小板子,以便于在地上滑过。藏民很好,经常看见藏民把自己的垫子借给旅行的人们。自己在地上磕头。

  大昭寺里面现在供奉着的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佛像。小昭寺里供奉的是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佛像。其实最早时正好相反。大昭寺最早供奉的是尼泊尔公主带来的佛像,后来是金城公主把12岁的等身佛像迎请到大昭寺,一直到现在。传说中释迦牟尼活着时弟子们苦苦哀求他才同意铸了三尊等身像,一个是尼泊尔的8岁等身佛像,一个是唐朝的12岁等身佛像,还有一尊25岁的等身佛像在印度。

  
  大昭寺在西藏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青海四川的藏民有很多都是一路磕头磕到大昭寺的。有贫穷的人也有富裕的人,但他们在朝圣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好多人千辛万苦来到大昭寺,把家中的财物捐献给寺庙,然后乞讨回去,有的人死在朝圣路上。他们认为是一生的荣耀,是我们这些内地人无法理解的,我们习惯了跟佛菩萨索取东西,不善于奉献,

  我在大昭寺外跟一个喇嘛聊过,他会汉语,我问他藏民都向佛菩萨求什么?他回答我,他们什么也不求,他们是来赎罪或感恩的,他们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神佛给的,你命里应该得的佛一定会给你,如果你活得很痛苦一定是自己做过罪过的事,等你修行够了就一定会幸福!所以一生都在赎罪跟积福

  我也跟着人们一起转庙,大昭寺周围就是著名的八廓街,各种工艺品,古董店琳琅满目,藏民们摇着转经筒,捻着佛珠,按顺时针围绕着大昭寺转庙,大昭寺外面两侧有一个巨大的转经筒,有喇嘛在边上诵经,偶尔敲一下法鼓,对面前转动的人群视若无物,边上有个大铜钵,人们捐的钱就随便扔在那里,早就满了,地上都是钱,人们匆匆的转经而过,换一批人进来,井然有序,我们俩也跟着人们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大昭寺门前,旁边就是唐蕃会盟碑,这个地方是接下去的若干天里我基本上必来的地方,我喜欢坐在这里发呆,对,就是发呆,我第一次觉得发呆非常享受,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中国的,外国的,男的,女的,老人跟孩子,还有流浪狗跟流浪猫,

  我看见了一个小男孩儿,六七岁的样子,就在大昭寺外跟着他老爸磕长头转庙。他老爸说他们从青海一路磕过来的,你无法想象的是他老爸只有一条腿。身上的破围裙磨得不行了,手里的两个木板下面包的是铁皮。磨得铮亮。额头上有个包,已经结了老茧。

  孩子跟普通孩子一样的好奇,打量着这个世界,脚上的鞋子已经露出了小小的脚趾头,我给他拍照的时候他天真的看着我,眼睛就像高原的天空一样湛蓝清澈!他的笑容像天使一样纯洁!

  他们接受人们的布施,却从不像行人乞讨,一切都是自然的,保持着一个朝圣者的尊严,每个布施的人也保持着对信仰者的尊重。

  我掏了五块钱给了小男孩儿,又让他看了我给他拍的照片,他居然亲了我一下,哥瞬间鼻子就酸了,哥受不了这样事儿,后来一直内心责备自己,应该多给孩子点钱的,可我知道我无法改变什么,我不是菩萨,也不是土豪,我只有感叹,不是说众生平等吗?他这个年纪应该快上学了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