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乱世枭雄 (5)
3月17日星期一,贝尔斯登股票在2美元的收购协议价左右开盘,之后却开始神秘地上涨,星期二竟达到了每股8美元!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这太不合常理了。网上一些“聪明人”发帖嘲笑购买贝尔斯登股票的“傻瓜”们:花8美元买将被2美元收购的东西,难道不是傻瓜吗?
假聪明人只看眼前,真聪明人棋能算到数招之后。被协议“定为”2美元的贝尔斯登股票就是真聪明人发财的好机会。开始我也没搞懂,打了一圈电话收集消息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又是一场博弈,各方在花钱买投票权!
这桩并购能否最终定案,要看双方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摩根大通那边不是问题,贝尔斯登这边就很难说,各方都有极大的利害关系。贝尔斯登的股票固然只值几亿美元了,但它还有面额数百亿美元的债券在投资者手中,如果并购案通过,这些债券就有了信用保证,如果通不过,贝尔斯登可能破产,债券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本金损失!为保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安全,花点小钱买投票权算什么呢?何况市场上还有手持大量贝尔斯登信用违约保险(CDS)的投机者,他们当然希望贝尔斯登破产,决不能让投票权落到这些人手中!价值区区数亿美元的股票却掌握着数百亿美元债券和无数衍生品的生杀大权,难怪利益各方竞相抢购!真正精明的投资者算到这一步,即便没有利害关系也会进来炒一把,所以贝尔斯登股票大涨!
一星期后,迫于市场压力,也为了平息持有大量股票的贝尔斯登员工的愤怒,摩根大通宣布将收购价提高到每股10美元。做为新协议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立刻获得了39.5%的贝尔斯登股权,并得到握有大量股票的贝尔斯登董事会成员支持并购的承诺,这等于确保了并购案可以顺利通过。这一轮关于投票权的博弈结束,“曹操”小损,不过他能趁火打劫以十几亿美元的总价拿下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也算成就了一段华尔街拍案惊奇。
*
围绕贝尔斯登的生死时速终于落幕,美联储与摩根大通挽狂澜于既倒,金融市场又恢复了暂时的平静。然而仔细思之,贝尔斯登事件的结局相当耐人寻味:股票投资者几乎赔了个精光,而债权投资者竟得以全身而退。次贷这么大的事情,仅仅是股票投资者受点损失就能了局吗?
不妨和2000年的互联网危机做个对比。高科技公司的资本结构基本都是股权,出了事股东赔光也就过去了,对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充其量只有间接影响。而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则是一场巨大的债权危机,我们可以简单估算一下,美国居民房贷总额在10万亿美元左右,而用做抵押的房产价值在几年前的牛市顶峰一般也不超过贷款额的130%,现在房价大跌,还款违约率飚升,问题房贷的潜在信用损失可能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如果再加上经济衰退导致的其他信贷损失,整个金融体系中积累的“窟窿”估计已达数万亿美元之巨。如此之大的亏损由谁来埋单?华尔街五大投行加上主要商业银行的股票总市值也不过万亿美元左右,看来仅是股东赔钱远远不够,债权人也很可能要受点损失了。
“债权人受损失”是件不得了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银行破产。美联储能救一个贝尔斯登,未必还能救第二个、第三个,华尔街即将面临生死大劫!
乱世的血雨腥风就要开始了。
3月17日星期一,贝尔斯登股票在2美元的收购协议价左右开盘,之后却开始神秘地上涨,星期二竟达到了每股8美元!很多人都感到奇怪,这太不合常理了。网上一些“聪明人”发帖嘲笑购买贝尔斯登股票的“傻瓜”们:花8美元买将被2美元收购的东西,难道不是傻瓜吗?
假聪明人只看眼前,真聪明人棋能算到数招之后。被协议“定为”2美元的贝尔斯登股票就是真聪明人发财的好机会。开始我也没搞懂,打了一圈电话收集消息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又是一场博弈,各方在花钱买投票权!
这桩并购能否最终定案,要看双方股东大会的表决结果。摩根大通那边不是问题,贝尔斯登这边就很难说,各方都有极大的利害关系。贝尔斯登的股票固然只值几亿美元了,但它还有面额数百亿美元的债券在投资者手中,如果并购案通过,这些债券就有了信用保证,如果通不过,贝尔斯登可能破产,债券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本金损失!为保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安全,花点小钱买投票权算什么呢?何况市场上还有手持大量贝尔斯登信用违约保险(CDS)的投机者,他们当然希望贝尔斯登破产,决不能让投票权落到这些人手中!价值区区数亿美元的股票却掌握着数百亿美元债券和无数衍生品的生杀大权,难怪利益各方竞相抢购!真正精明的投资者算到这一步,即便没有利害关系也会进来炒一把,所以贝尔斯登股票大涨!
一星期后,迫于市场压力,也为了平息持有大量股票的贝尔斯登员工的愤怒,摩根大通宣布将收购价提高到每股10美元。做为新协议的一部分,摩根大通立刻获得了39.5%的贝尔斯登股权,并得到握有大量股票的贝尔斯登董事会成员支持并购的承诺,这等于确保了并购案可以顺利通过。这一轮关于投票权的博弈结束,“曹操”小损,不过他能趁火打劫以十几亿美元的总价拿下五大投行之一的贝尔斯登,也算成就了一段华尔街拍案惊奇。
*
围绕贝尔斯登的生死时速终于落幕,美联储与摩根大通挽狂澜于既倒,金融市场又恢复了暂时的平静。然而仔细思之,贝尔斯登事件的结局相当耐人寻味:股票投资者几乎赔了个精光,而债权投资者竟得以全身而退。次贷这么大的事情,仅仅是股票投资者受点损失就能了局吗?
不妨和2000年的互联网危机做个对比。高科技公司的资本结构基本都是股权,出了事股东赔光也就过去了,对银行业和实体经济充其量只有间接影响。而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则是一场巨大的债权危机,我们可以简单估算一下,美国居民房贷总额在10万亿美元左右,而用做抵押的房产价值在几年前的牛市顶峰一般也不超过贷款额的130%,现在房价大跌,还款违约率飚升,问题房贷的潜在信用损失可能已经超过一万亿美元,如果再加上经济衰退导致的其他信贷损失,整个金融体系中积累的“窟窿”估计已达数万亿美元之巨。如此之大的亏损由谁来埋单?华尔街五大投行加上主要商业银行的股票总市值也不过万亿美元左右,看来仅是股东赔钱远远不够,债权人也很可能要受点损失了。
“债权人受损失”是件不得了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银行破产。美联储能救一个贝尔斯登,未必还能救第二个、第三个,华尔街即将面临生死大劫!
乱世的血雨腥风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