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毛天天就是天天 2017-07-04 14:08:39
大宝,大宝,我有一个亲戚的女儿,自己读书成绩不好,读完书出来找工作,不是嫌太工资低,就是嫌工作累。没过多久就在家啃老,常常抱怨我亲戚不给她找工作,说别人家的爸妈都给找那么好的工作。我亲戚也养着她,前段时间开始打我亲戚(她妈妈),后来越打越频繁,现在每天都打她妈妈。所有的亲戚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劝也劝不住。
是不是应该给她找个心理医生,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寻找靠谱的心理辅导机构。哎。
-----------------------------
这不是心理毛病,这是惯出来的,病根不在她的心理,而在于她的父母。
@红豆芽绿豆芽 2017-07-04 08:03:06
大宝你好,一直关注你的帖子快一年了,我最近出了一些问题,希望你能帮我看看:4月份的时候我因为一些事情导致心情极度悲伤,之后断断续续出现了一些精神方面的问题,5月份时有两次,因为一些刺激导致情绪极度低落悲观,身边的人也不太理解我,觉得我太过脆弱,那段时间我感觉脑袋里有两个自己,一个说:你想干嘛干嘛,好像随时都会跳出身体做一些不可思议的事,一方面我也觉得自己这样不正常,努力的压制另一个自己,然后一边做正常人该做的事,那段时间感觉好累。之后便开始头晕、胀痛,特别是早上和傍晚时分情绪波动更大。之后我意识到问题,和我老公沟通过几次,之后情绪慢慢的要平复一些,但目前还是头晕及胀痛,特别是有情绪波动的时候,想问问大宝,这是抑郁症吗?我想去医院看看,但我这里属于18线小城市,估计都没有心理咨询这个科室,目前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我走出来?谢谢大宝
-----------------------------
分好和不好两种情况,好的情况是:只是你短期忧郁导致的精神紧张,问题不大。
坏的情况是,不能忽视,如果让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形成心理习惯的话,可能会导致心理两性化,也就是双重人格。
建议你不要紧张,顺其自然,多运动,多和外界接触,
这种问题往往是你想多了,紧张导致的,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坚持一段时间就好了。
小谢说到这里,好奇道:“老大,下水管道上没有发现印迹很正常啊,贾某不是顺着下水管道爬到了楼下然后再潜逃出小区吗,十楼以上当然没印迹了。”
“但关键是,十楼以下的下水管道和外墙上都没有任何印迹!”
“什么!这不可能!”小谢大吃一惊,瞬间一股凉意从脚底直达头顶,迅速笼罩了全身。
十楼以下的下水管道居然也没有印迹,那贾某是如何潜逃的?
要想不出房门从十楼下到楼底,有三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最简单最快捷,那就是跳下去,十楼足有三十米高,下面是水泥地,如果贾某活腻了,可以选择这个办法。
第二个办法就是顺着下水管道爬下去,这也是最安全最隐蔽的方法,下水管道镶嵌在一个凹进去的墙体中间,顺着下水管道爬下去又安全又不会被人发现,不过这样的话肯定会留下攀爬的痕迹,但现在张警官说没有任何发现!
第三个办法则是从十楼的窗户处吊一根绳子下去,要做到这一点有点麻烦,首先要准备一根粗大的绳子,或者是利用家中的工具比如衣服被套床单等制作成一根长达近三十米的“绳子”;其次窗户外面没有任何支撑物,即使有这样的绳子也只可能固定在某处,然后将绳子搭在外墙上,攀爬下去的过程中一定会踩踏或摩擦外墙留下痕迹;而且,为了防止攀爬过程绳子松动,固定处一定要紧,爬下去之后是没有办法取下绳子的。
张警官强调“十楼以下的下水管道和外墙上都没有任何印迹”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外墙上没有踩踏摩擦的痕迹屋内也没有发现残留的绳子,贾某是不可能用第三种办法逃脱的!
这三种可能都排除了,那么就剩下最后一种几乎不可能用到的办法:
贾某早就做好了随时潜逃的准备,他购买了一根电影里面才有的专业攀爬设备(比如那种电动抓钩,有渠道的能买到,但价格极高),从自家的窗户发射一根软索,将另外一端固定在小区的某处,使得窗户、楼底、软索另外一端形成一个三角形,再顺着软索滑落到楼下,这样才可以做到既不在外墙上留下痕迹,又可以在下到楼底后收回软索。
这种可能性极小,不过小谢曾经在一个金条失窃案件中遇到过,所以理论上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但爬软索可不是爬有墙体阻隔视线的下水管道,整个过程一定会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中,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到这点可能吗?贾某如果有这么专业,何必去为了一点小钱去卖烧烤,做个飞天大盗不是更好?
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小谢抱着一线希望提出了这个想法,却依旧被张警官无情否决了。
张警官说自己也想到了这一点,他刚才安排人手对贾某所住的房间和单元楼周围所有地方都进行了详细勘察,确定没有专业攀爬设备勾挂的痕迹。
贾某这个沉迷于赌博一事无成的浪荡子是怎么做到从十楼毫无痕迹下到楼底又离奇消失的?
能毫无痕迹下到楼底,又能毫无踪迹地消失不见,贾某是神仙还是妖怪?
“小谢,可能我们犯了一个大错误!”张警官沉声道:“你马上将当时的情况详细说给我听,一丝一毫也不要遗漏!”
辣椒炒肉盖码饭已经快凉了,小谢却顾不上吃,一边回忆一边将当时所有的细节都说给张警官听。
让我们随着小谢的讲述,将当时的情况重温一遍。
贾某所住的单元楼只有一个出口,现场布控的警员一共有三名。
分别是守在贾某对面房间的小谢,守在楼梯间的小李和另外一名守在楼下单元门口的警员。
冲进贾某所住的单身公寓没有发现贾某的踪迹,小谢焦急万分,她是亲眼看见贾某进屋的,贾某进屋后,小谢就进入了对面的出租房,通过猫眼一直监视着贾某的房门。
这一个多小时小谢的眼睛从来没有离开过猫眼,确保贾某没有出门,但贾某却离奇消失了,而卫生间的窗户是打开的,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贾某翻过卫生间窗户,顺着下水管爬到了楼下,再潜逃出小区。
小区通往外界的道路上都安装了监控,所以当时小谢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小区的监控室调取录像查看详情。
跑到楼下后,小谢想起贾某有可能翻越窗户爬到屋顶,等她们撤防后再偷偷下楼潜逃,于是让小李去调查录像,留守单元门的警员不动,而她上屋顶检查。
从楼梯间通往屋顶的通道被物业锁了起来,等物业拿钥匙过来又要耽误一段时间,急性子小谢准备按照贾某的攀爬路线爬上屋顶。
贾某所住的是十楼,公寓最高是十一楼,所以小谢自然是先去十一楼,从十一楼爬到屋顶要轻松快捷许多。
住在十一楼的是一对母子,小谢亮明身份之后,母子俩有点吃惊,但小谢没有时间和她们解释,径直从卫生间翻越过去顺着下水管道爬上了屋顶。
当时屋顶没有发现贾某的踪迹,唯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储水池,水池的盖子被打开,里面的水好像被注入了颜料,变成了深褐色,根本无法看清水里面藏着什么。
小谢找到了一根棍子,在水池里前后左右包括边边角角都搅合了一番。
水池面积只有十几个平方,小谢搅合的速度又很快,如果水池里面藏着人的话,这么一搅合肯定会探触到。
搅合了数分钟之后,没有任何发现,这时小谢接到了同事小李的通知,说已经在监控录像中发现了贾某的踪迹,于是她连忙原路返回,顺便询问了住在十一楼的母子俩之前是否听到什么奇怪的动静,母子俩说自己在客厅看电视,并没有注意到外墙的动静。
小谢赶到监控中心后,小李调出了几十分钟前的监控录像,果然发现了贾某穿着带帽大衣潜逃出小区的身影。
小谢刚刚说到这里,张警官厉声道:“小谢,马上将刚才那句话重复一遍!”
小谢吃了一惊,心知张警官肯定发现了什么,连忙道:“我赶到监控中心后,小李就调取了几十分钟前的录像给我看,果然发现贾某穿着大衣潜逃出了小区……”
“不是这一句,是上一句!”
“我接到了小李的通知,说已经在监控录像中发现了贾某的踪迹,于是我原路返回,顺便问了下房间里的母子俩之前是否听到什么奇怪的动静,母子俩说自己在客厅看电视,并没有注意到外墙的动静……”
小谢刚说到这里,突然鸡皮疙瘩起了一身,她终于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完了……老大……”小谢惊慌失措道:“我犯大错误了!”
“还有补救的机会!”张警官严肃道:“我现在马上行动,你立即赶过来!”
小谢顾不上吃饭,拉上一旁口瞪目呆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的小马,迅速驱车前往张警官处和他汇合。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小谢知道,如果自己和张警官猜测正确的话,贾某一定还在“那个”地方,等自己赶到目的地,说不定贾某就已经被张警官擒获!
张警官从小谢的回忆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小谢也立即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连忙按照张警官的要求前往贾某有可能躲藏的地方汇合。
此时,张警官已经带上几名警员先行一步,对贾某可能躲藏的地方进行地毯式搜索。
阴险狡诈的贾某此次必将插翅难飞!
张警官是怎么意识到不对劲的?小谢之前那句话中有什么破绽?贾某躲藏的地方究竟在哪里?
这种种涉及到破案过程的极重要细节,我将给大家一一详细描述。
现在就让我们将时间回转到几个小时之前。
小谢从监控中发现贾某身穿带帽大衣逃跑出单元楼之后,就做了详细的布置,安排人守在了贾某有可能潜逃的路口,同时调取了各个路口的录像,最后将贾某潜逃的区域锁定在了一个公园的附近。
当时正是上班时间,公园里人烟稀少,山石树木众多,是个躲猫猫的好地方,贾某极有可能潜逃进了公园。
但警员们将整个公园搜了个底朝天,就连公园里那个小小的池塘也专门安排人潜入搜索了一番,却始终没有发现贾某的踪影,贾某在不久前还出现在附近的几个监控摄像头里,按理说这么短的时间不可能跑到其他地方,就算潜逃到其他地方也必然会被这闹市区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发现。
但诡异的是,所有地方都没有贾某的踪迹,他居然凭空消失了!
临时会议结束后,小谢前往医院处理鲍有为和付仁争执一事,而张警官则前往贾某消失的地点主持对贾某的搜索。
最有可能躲藏的公园没有贾某的踪迹,那么就有可能躲在附近的宾馆、网吧、酒店、居民楼等地方。
在张警官的主持下,任何贾某有可能潜藏的地方警员们都详细调查了一遍,却始终没有发现贾某的踪迹!
这个区域是闹市,不是深山老林万丈深渊,贾某要想凭空消失根本不可能,张警官意识到不对劲,便让小李(和小谢一同调查监控的警员)将所有的视频都集中起来,他亲自检查一遍。
在检查的过程中果然发现了一个问题:
无论是在小区监控中出现的贾某,还是在大马路上几处监控中出现的贾某,都穿了大衣并带上了帽子,而且只露出了小半边脸。
最关键的是,这小半边脸只模模糊糊有点像贾某,却无法看清到底是不是贾某本人!
小李说他当时问过小区监控室的保安,保安说他和贾某很熟悉,经常去贾某那里买烧烤吃,他可以确定是贾某本人,所以没有怀疑过视频中贾某的身份。
张警官马上赶回小区,询问保安怎么确认这是贾某本人的,保安的回答让小李也明白了自己很可能犯了一个大错误。
保安说:“身高体型和贾某一样,这件衣服也是贾某最常穿的那件,不是他还是谁啊?”
原来保安只是单纯从身高体型穿着来判断这是贾某!
保安做出这样的判断很正常,因为他不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但小李和张警官知道。
之前贾某一定是接到某个神秘人物通知才潜逃的,那么极有可能这个神秘人物会来到单元楼下接应贾某,这个神秘人物如果和贾某身高体型相仿的话,只需要让贾某从窗户处丢下他常穿的大衣,带上帽子假扮贾某大摇大摆地从小区走出去。
等走到公园的附近,他找一个没有监控的地方,将大衣脱下藏起来,回归本来的面目,再堂而皇之地离开那里,这样神不知鬼不觉,贾某就“逃离”了单元楼并消失得无影无踪!
张警官马上召集警员重新调查所有监控,果然发现了一个形迹可疑的陌生男人,这个男人和贾某身高体型基本一致。
在贾某“潜逃”之前数分钟,陌生男子就进入了小区,之后就没有发现他的踪迹,也没有发现他离开过小区,但几十分钟之后,他却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了公园附近。
在他“消失”的这几十分钟里,正好和贾某潜逃出单元楼并抵到公园处离奇消失的时间完美契合!
现在可以确定,这个陌生男人才是穿着大衣的“贾某”,正是他穿着带帽大衣假扮贾某,骗过了所有人!
张警官随即安排人手对单元楼外墙和下水管道进行仔细勘察,没有发现任何攀爬的痕迹,贾某的房间里也没有任何绳子垂挂的痕迹,可以确认这次的判断是正确的:
贾某根本就没有下过楼,他只是单纯地将自己常穿的大衣从窗户处丢给了陌生男子!
小李此时的表情和小谢一样,懊恼万分道:“张队,我犯了一个大错误,你批评我吧,这么简单的伪装法我居然没有看出来。”
张警官道:“无妨,你们只是被保安那句无心的话给误导了,小谢那丫头鬼精鬼精的,不是一样也没看出来。”
小李闻言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张队,这个事情和谢姐无关,她当时在楼顶调查贾某的踪迹,我一个人在监控室调查监控,发现了贾某并和保安确认之后才叫谢姐下楼来,可以说她是被保安和我两个人一起误导了。”
张警官点了点道:“查案过程中出点纰漏在所难免,下次你细心点就是,眼下最重要的,是要找出贾某躲藏的地点。”
张警官的指示也说明了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贾某究竟去哪里了?
小李想到一个可能,惊呼出声道:“难道,贾某现在还在这个小区!?”
张警官点头道:“很有可能,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后,小区的保安都非常警觉,监控室有人二十四小时盯着,小区外面也有我们留守的警员,贾某此时一定不敢潜逃,他必然还在小区之中!”
“那贾某究竟躲在哪里?”小李万分疑惑,陷入了沉思。
小李和小谢同年,但却比小谢晚两年进警局,资历上属于小谢的晚辈,所以比小谢大上月份的他习惯叫小谢为“谢姐”。
小李这个人有个坏毛病,只要思考事情就喜欢絮絮叨叨,这次老毛病又犯了,他无视了站在一旁的张警官,自言自语道:“贾某没有攀爬外墙和下水管道,房间里也没有发现绳索,最大的可能就是他哪儿都没去,就躲在房间里,但我们仔细搜索过,房间根本没有贾某的踪迹,难道他偷偷出门躲到了楼梯间?不对啊,那个时候谢姐说她眼睛没有离开过房门,贾某一定没有出门!对了,会不会在我们进来的时候贾某就躲在门后面,等我们去搜索卫生间的时候他偷偷溜了出去?不对不对,我当时一个人去搜索卫生间,谢姐在搜索客厅,谢姐那么仔细的人,绝对不会忽略门后面有没有人……”
张警官看着絮絮叨叨进入忘我境界的小李哭笑不得,任他在那里婆婆妈妈,走到一旁拨通了小谢的电话。
小谢当时独自一人对屋顶进行了调查,张警官希望能从小谢的讲述中发现一些线索。
时间的巨轮在此时并轨,回到了上文中小谢吃饭时接到张警官电话的那一刻。
小谢详细地讲述了她调查遇到的情况,张警官一开始将关注点放在了屋顶的水池中。
省城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小区足有上千,但在楼底修建储水池的不多,本身这个水池就足够引起重视了。
而且水池中的水居然是深褐色的,按照小谢的描述仿佛是有人故意放颜料让池水变成褐色,这更加值得怀疑了,深颜色的水中是可以藏人的,贾某会不会躲在池水中?
但小谢接下来的讲述让张警官知道水池不是贾某躲藏的地点,一个被小谢忽略了的地方才是!
让张警官发现真相的是小谢最后的讲述:
小谢说:“我接到了小李的通知,说已经在监控录像中发现了贾某的踪迹,于是我原路返回,顺便问了下房间里的母子俩之前是否听到什么奇怪的动静,母子俩说自己在客厅看电视,并没有注意到外墙的动静……”
张警官的思维何等敏锐,他马上发现了这句话中有一个极大的漏洞!
小谢问的是“之前是否听到什么奇怪的动静。”
母子俩的回答却是“在客厅看电视,并没有注意到外墙的动静。”
小谢的问题中没有提到“外墙”两个字,她所说的奇怪动静有可能从任何方向传来,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来说,母子俩的回答应该是:“在客厅看电视,并没有注意到什么奇怪的动静”,但为什么母子俩的回答却是:没有注意到“外墙”的动静?
小谢没有提到过“外墙”两个字,是谁告诉母子俩“外墙”有动静的?
这个小细节让张警官意识到,母子俩很有可能在说假话,她们知道“外墙”曾经有过动静!
再结合当时的情况,所有的外墙墙面和下水管道都没有攀爬的痕迹,贾某想要通过窗户独自一人离开不可能不留下任何痕迹。
那就只剩下唯一一个可能,也是最大的可能:
母子俩,是帮助贾某潜逃的共犯!
整个贾某消失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按照张警官的推测应该是这样的:
贾某接到神秘人物电话之后,就等待陌生男子(可能就是打电话通知贾某的神秘人物本人)到小区接应他,陌生男子抵达之后,贾某从窗户处丢下常穿的带帽大衣给陌生男人,让陌生男子假扮他大摇大摆地走出小区。
与此同时,住在楼上的母子俩从自家卫生间的阳台处(十一楼)撘一根绳子之类的物体到贾某卫生间阳台处(十楼),贾某抓住绳子,母子俩一同用力将贾某拉上来,贾某只需搭把手攀附墙壁,无需费力踩踏攀爬,自然不会在外墙和下水管道上留下任何的印迹。
不久之后,小谢从母子俩的家中借道经过,翻过卫生间的窗户顺着下水管道爬上屋顶,屋顶调查一圈之后没有收获,小谢原路返回,顺口问了母子俩一句话:“之前是否听到什么奇怪的动静”。
母子俩惊慌之下,说出了“在客厅看电视,并没有注意到外墙的动静”这句有漏洞的话。
当时小谢接到小李的通知急着赶往监控室查看“有贾某动静”的录像,并没有在意这句话,后来一忙起来就完全忽略了。
一直到张警官让小谢重点复述这句话时,小谢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
当时的贾某,极有可能就躲藏在母子俩的家中!
前往屋顶调查的小谢,就和当时躲在母子俩房间某处的贾某,擦身而过!
小谢在回忆中提到过,进门的时候母子俩极为吃惊。
当时的她以为母子俩是因为有警察闯入而心理慌乱,这也是人之常情,却万万没想到母子俩极有可能是因为窝藏了贾某担心小谢发现而惊恐万分!
张警官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思很明确,贾某此时极有可能还躲藏在母子俩的家中,所谓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单元楼道和小区里面都有监控,贾某与其冒着极大危险潜逃出去,不如在母子俩的家中躲一段时间,等风头过去再出来重新做人!
事不宜迟,意识到这一点的张警官马上让小谢立即赶来小区和他汇合,并安排数名警员将单元楼包围起来,而他则带上小李冲到了十一楼。
贾某此刻一定还躲在母子俩的家中,区区单身公寓面积不过四十多平方,他这回可以算是插翅难飞!
张警官有信心,这次他的推断滴水不漏,几分钟之后,贾某必将束手就擒!
今天更新到这里,朋友们晚安!
想看快点的可以去“天涯文学”微信公众号,回复“DNA”继续查看后面的内容~~~~
@菜小菜空心菜 2017-07-06 23:11:27
想要遗愿的链接,谢谢大宝
-----------------------------
更新到第十八章了。
http://book.tianya.cn/chapter-83171-9423917
张警官和小李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十一楼的母子俩家门口,按响了门铃后,小李侧脸将耳朵附在门上听着里面的动静。
“贾某躲藏在母子俩家中”只是张警官的猜测,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宜采取暴力手段,像电视中经常出现的那种警方暴力破门而入的镜头现实中其实并不多见,当然如果母子俩都在家中又拒不开门则另当别论。
小李朝张警官点了点头,示意屋里有动静,张警官又重新按响了门铃并做了个手势,按照正常的流程,两分钟后无人应答就必须采取暴力手段破门而入。
这两分钟的时间内也无需担心贾某会闻讯翻窗潜逃,单元楼下已经安排警员布控起来,贾某只要从窗户处一露头就会被发现。
这次没有出现任何其他状况,第二遍门铃响起不久,门内便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谁啊?”
“我们是公安局的,想向您了解一些事情。”张警官掏出证件,放在了猫眼处以证实自己的身份。
房门被打开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身高不到一米五,身形消瘦的女人。
女子年龄应该在四十岁左右,有可能患有喉部或者肺部疾病,站在那里不停地咳嗽。
张警官笑道:“您好,我是公安局的,姓张,这次来是想问下,今天下午您家里是不是有陌生人进来过。”
女子闻言略有些紧张道:“今天一天我都和儿子在家……咳咳……在家休息,下午有一个女警官来过……咳咳……好像是姓谢,她来了之后就从窗户爬过去,好像是要去屋顶查什么东西……咳咳……后来又爬回来,从房门出去了……咳咳……除了她之外,就没有其他人来过。
张警官向四周看了一眼后,朝小李使了个眼色,小李会意,连忙静悄悄地缓步靠近了卫生间。
小李在张警官麾下工作多年,早就养成了默契,看到张警官的眼神就秒懂了他的意思。
女子所住的单身公寓面积很小,只有四十个平方,除去公摊实际上只有三十多个平方,所以只分割了成了两个房间,客厅和卧室连成一体成一个大房间,卫生间则独立起来成一个小房间,女子说和儿子两人在家,现在大房间里却没有儿子的踪迹,张警官怀疑贾某正躲在卫生间,而且挟持了儿子作为人质!
女子所说的“今天一天都和儿子在家”似乎也在提示这一点,所以张警官朝小李使眼色,示意他暗中靠近卫生间准备伺机行动,而他则继续和女子对话,麻痹有可能躲在卫生间的贾某。
张警官继续询问女子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而小李则慢慢靠近了卫生间,这个时候,卫生间果然传来了一阵轻微的响动,似乎有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
女子正背对着小李聚精会神回答张警官的问题,没有注意到身后发生的一切,张警官却将小李的行动看得清清楚楚,卫生间里的异响也听到了,他的心瞬间悬了起来。
对于小李的身手张警官很是放心,女子家没有厨房,贾某手中有致命凶器(如刀具枪支等)的可能性也不大,但如果贾某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小李也会有很大的危险。
张警官一边询问着,一边将手悄悄放在腰间,衣服里面放着一把手枪,如果遇到危机,他会选择将罪犯击毙!
小李是个聪明人,他并没有徒手去打开虚掩的卫生间门,而是顺手从角落里拿了一把扫帚,用扫帚的一头慢慢推开门,这样就算有突发状况,也完全来得及反应。
门一寸一寸被推开,张警官的心也一阵一阵缩紧,刑警是最危险的警种,曝光率最小、危险性却最大,虽然这几年没有出现什么重大事故,但危险性却始终存在,小谢亲生父亲老谢牺牲的惨烈场面至今都印在张警官脑海里,十余年来始终挥之不去。
从小李靠近卫生间到他用扫帚推开门整个过程实际上只有短短几分钟,但现场的紧张气氛却似乎过去了一个世纪,只有女子还浑然未觉地一边咳嗽一边回答张警官的问题。
卫生间的门终于被小李用扫帚推开了,张警官的脸上渗出了汗珠,手也探入了腰间搭在手枪的保险上,神经高度集中准备应对任何突发事件。
但此时发生的一幕却完全出乎张警官意料之外:
小李推开虚掩着的卫生间门之后,傻愣愣地看着里面一动不动,良久,他转头朝张警官露出一脸的苦笑。
张警官顾不上再在女子面前作戏,三部并作两步走到了卫生间,便看到了让他哭笑不得的一幕。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正蹲在厕所里拉大号,他老人家一只手拿着一本书另一只手扯了一张纸准备擦屁股,看到小李和张警官两个盯着他,小男孩彻底傻眼了,屁股都忘记擦,那浓烈的异味熏得张警官有点喘不过气来。
女子紧跟着张警官走过来,满脸红晕道:“两位警官不好意思,我这孩子就这臭毛病……咳咳……每次上厕所都不关门,还喜欢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我怎么教他都教不听……咳咳……”
张警官和小李对视一眼,都露出苦笑,难怪女子的儿子没有露面,然来还只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那个异常的响动想必是他不小心将书掉到地上发出的声音。
张警官忽然想到什么,交待小李呆在房间里不动,自己径直冲到了卫生间里,从窗户处探出头观察了一下,旁边不远处就是下水管道,上面有明显攀爬的痕迹,应该是不久之前小谢从这里攀爬到楼顶时留下来的。
张警官又将视线转向窗户下方的外墙,并伸手摸了一把,外墙上有厚厚一层灰,这样一摸就有了明显的痕迹,显然之前根本没有人触碰过这里。
窗户外面楼下站立着一位警员,正是刚才安排好监视单元楼的警员之一,他朝张警官挥了挥手,示意这段时间没有任何异像出现。
一股凉意袭上张警官的心头。
如果小谢在这里的话就会发现,遇到再大的事情从来都是冷静非常的张警官,脸上居然出现了一丝慌乱!
单元楼的外墙显然没有任何人攀爬的痕迹,之前张警官的猜测是,母子俩合力从卫生间窗户处将贾某从十楼拉上了十一楼,贾某无需攀爬,所以才能不在外墙上留下任何的痕迹,但眼下的一切证明了,这个情况根本不可能发生。
母子俩一个身材瘦弱咳嗽不止,一个还是乳臭未干的小屁孩,根本不可能将一个百余斤重的大男人从十楼拉上十一楼!
小谢在讲述中并没有提到母子俩的外貌和年龄,结果张警官的理解也随之产生了误差,差之毫厘便谬以千里。
那贾某是如何进入母子俩房间的?
难道自己判断错误,贾某并没有躲藏在这里?
这个小公寓一共两个房间,卫生间一目了然,不可能有贾某的藏身之处,刚才楼下的警员也示意没有任何人从窗户爬出去,如果贾某躲藏在这里的话,只有可能躲藏在大房间。
张警官顾不上再对女子进行试探,马上对大房间进行全面搜查。
大房间值得关注的只有床底下和一个大衣柜,但调查后没有发现贾某的踪迹,就连屋顶的吊柜、卫生间的滚筒洗衣机这种地方张警官都没有放过,却始终没有发现贾某的踪迹!
张警官脸色越来越沉,母子俩房间的门外走廊里就有监控,警员们调查过所有录像,整个下午除了小谢之外就没有其他人进出母子俩的房间,外墙和下水管道又没有任何攀爬的痕迹,如果贾某当时躲在母子家中的话,之后的那数小时绝对没可能有机会逃出去,难道自己真的判断错误了?
小李此时也脸色发白,意识到张警官可能判断失误,这是小李从警数年来,第一次看到张警官在对一个案子的判断上出现了这么大的偏差。
正在这个时候,门外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小李定睛一看,正是气喘吁吁的小谢。
和张警官通完电话后短短不到半小时小谢就赶到了这里,估计又使用了闯红灯的特权。
小谢看到张警官满脸慎重的神色,意识到不妙,连忙将小李拉到门外询问,小李一五一十将情况讲了出来。
小谢也颇为吃惊,走进房间正准备说什么,张警官朝她使了个眼色,对站在一旁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女子道:“不好意思,打搅了,我们要了解的情况都清楚了,多谢您的配合。”
女子连忙表示这是应该的,客客气气将三人送了出去。
张警官没有急着坐电梯,而是走楼梯下到了十楼,来到了走廊的尽头死死地盯着摄像头,那锐利的眼神仿佛可以将摄像头融化。
这种租住户多的公寓楼里小偷也多,所以物业特意给每层楼的通道里都装了摄像头,这倒是省去了查案的很多麻烦,但恰恰是这个摄像头,见证了贾某离奇消失的整个过程。
小谢是亲眼见到贾某进入他所住房间才布控的,监控录像也明明白白记录了这一点,当时贾某可没有穿带帽大衣,面目看得一清二楚,可以确认是贾某本人没错。
那之后贾某就没有出过房门,窗户外面墙壁和下水管道也没有任何攀爬踩踏的痕迹,唯一有可能就是被楼上的母子俩拉上去,但现在这唯一的可能也完全排除了。
贾某难道真的长上翅膀飞走了?
小区里可能有警方追捕的嫌疑犯潜入一事已经传开了,所有住户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楼道里死一般的寂静。
小谢和小李看着张警官的背影有点恍惚,连“老大”都看不透贾某离奇消失一事的真相,这事件实在太过诡异了!
“张队……”小李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打破了这股难熬的寂静,吞吞吐吐道:“会不会是……贾某事先准备了降落伞,他利用降落伞跳了下去,然后逃走了,实际上那个穿着带帽大衣的就是他本人?”
小谢很是鄙视地看着小李道:“亏你想得出,从十楼跳下去,伞还没打开就摔死了,就算他运气好侥幸成功了,那么大的降落伞他能藏在哪里?”
“那难道,是摄像头被贾某做了手脚?”小李犹豫道,他看到张警官一直盯着摄像头,所以才有此一说。
小谢闻言看向张警官,这倒是有可能,如果事先录好视频,那么视频里面放的内容有可能发现不了贾某的踪迹。
张警官却没有答话,只是摇了摇头,背着双手在寂静的走廊里来回跺着方步。
熟悉张警官的两人都知道,此刻最好不要说话,“张老大”已经进入了“名侦探模式”。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张警官的步子也越来越慢。
终于,张警官停了下来,露出恍然的神色,小谢心头一喜,知道张警官必然发现了什么。
张警官没有说话,迅速又从十楼上到十一楼,小谢和小李连忙跟了过去。
很快,张警官便停在一个房间的门口,这个房间正是刚才已经仔细检查过的,母子俩的房间!
再次见到张警官三人,女子很是吃惊,问张警官等人几次三番来是什么意思?
小谢也极为疑惑,这里不是检查过了吗?难道房间里还有不知道的夹层或者暗格?
张警官却不和女子解释,而是直接冲到卫生间,爬出窗户顺着下水管道攀上了屋顶!
小谢和小李对视了一眼,一个留下来守在房间,一个跟着张警官爬了上去。
几分钟之后,小谢和张警官就站在了楼顶的储水池旁边。
张警官在水池中走了一圈,看到了一根长胶皮管,这根胶皮管一头搭在水池里一头接在水池边的一个水龙头上,很显然是以前用来注水的。
小谢之前来的时候也发现了,所以她怀疑过贾某是不是躲在池子底下,利用这根管子呼吸,不过这根管子的另外一头接在了水龙头上,水龙头接在铁质水管上,里面肯定有水,属于一个封闭的空间,不可能用来做呼吸装置。
为了以防万一,当时她找了根能探到底部的长棍子在水池里一顿搅合,水池很小,这样迅速地每个角落都搅动,就算躲着一条稍大的鱼说不定都能被小谢搅合出来,更别说水池里躲着一个人了。
小谢看向水池,深褐色的水面很是平静,除了伸到水池中的胶皮管和池边一些青苔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打眼的物体。
这时候,张警官行动了!
他走到了水龙头前,敲击了几下管子,发出“嘣嘣”的声音,他随即将管子用力一把扯下,用手死死地抵住那一头,不留一点空隙。
数分钟之后,原本连水纹都没有的水池里突然出现了异样的动静!
一个湿漉漉的人影,从水池里挣扎着游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