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嬷嬷来讲几个关于“朋友”的故事。。。

下面这个故事,请原谅我用另外一种讲述方式,一是因为他实在是过于久远,二是因为这个故事里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不想被学习历史的同学骂我歪曲历史,所以就用一种戏说的方式来讲述吧。故事发生在明末清初,那个中国华夏民族的最后一个政权,在风雨中苦苦摇曳,做出自己最后一次挣扎的时候。
但是故事的开端要推溯到明万历三十四年。在这一年,大明王朝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重要的时期,对外没有什么重大的战事,对内也算是风调雨顺,没有灾荒。明神宗朱翊钧在九重朝阙内依旧是像他之前的那些列位大明天子一样,花天酒地,日夜作乐。但是明神宗没有想到,他们朱家的这个王朝的致命克星,却已经在遥远的陕西米脂,悄悄的诞生了。这一年,陕西米脂的李继迁寨的一户李姓人家出生了一个男婴,父母很是高兴,他们希望这个男孩能够鸿途大展,成为李家根基。于是他们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唤作李鸿基。这个男孩飞快的成长了起来,他从小习武,体魄健壮,喜好枪马棍棒。终于有一天,读了几天私塾,认了几个字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父母,说鸿基这名字太拗口,不好念,要换一个名字。父母问他,我儿,你想要个什么名字呢?孩子说,我以后要靠自己的本事成为国家栋梁,为咱们家光宗耀祖,我要取名自成。而三十年后,这个改名为李自成的孩子,推翻了他幼时一心想要报效的国家。
公元1628年,明思宗朱由检登基,号崇祯。刚刚登基的年轻帝王,雄心壮志,决心重振朝纲,一举坚决两百年来,所有大明王朝所积攒下来的弊病。让他们朱家永远成为这一片土地上的唯一主人。于是,崇祯元年,壮志酬筹的朱由检发布了一系列整顿官吏,节流开支的谕旨。他没有想到,这一系列的举措中,恰恰是有一条,毁掉了他们朱家的王朝,也害掉了自己的性命。
崇祯因为不满大明的驿站体系,下令废除全国三分之一的驿站。而同时,陕西某驿站,刚刚顶替自己死去的爹的位置没几年的驿卒李自成,因为不久前丢失了官府的公文,正好撞在了枪口上,丢掉了自己在驿站照顾马匹的官职,成为了大明当时的下岗职工。
丢掉了工作的李自成,垂头丧气回到了家中,没过几个月,没了经济来源换不起欠债的他,被同村的举人告到了县衙。当地县令准备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命大的李自成在同族兄弟的帮助下,越狱而逃。出逃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村寻仇,马上,村子里那个告他的举人被他用刀劈死。而回到家中的李自成发现自己在坐牢期间,老婆竟然和村里的人同奸。已经杀红了眼的李自成,一鼓作气,又劈死了自己的老婆和奸夫。身背数条人命的李自成,眼看是在家乡呆不下去了,就带着自己的亲侄子逃到了甘肃,换了个名字参了军。军中他积累战功,渐渐的成了一名军中把总。李自成的人生似乎又一次回归到了平静,但是不平凡的人就应该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再怎么样一帆风顺的平静,也都是暂时的。果然,不久之后,李自成因为上司欠响,此时在军中已小有威望的他,便带着自己的一帮兄弟,军中哗变,杀了自己的顶头上司,参将王国。然后李自成就踏上了一条长达十七年的反叛之路。
十七年里,李自成南征北战,大小战役几百场,身后的兄弟也从当初军中哗变的几十人,变成了这号称百万的起义大军。李自成有了自己的新名字:李闯王。当然,他还有了自己的另一个新称号:大顺皇帝。
这个时候,中国很多御用史学家都跳出来嚷嚷了,说是什么明朝政权腐朽不堪,才导致了民不聊生,兵乱连年。我们的历史课本里也是这样记载的。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些都是胡扯,你现在可以把你的历史课本扔进垃圾桶了,让我来告诉你历史的真相。
万历,崇祯,明朝的最后两任帝王,虽然不是什么千古明君,但也是勤勉政务,悲天悯民的善君。他们实行过的一系列政治变革是相当有远见和洞察力的。特别是崇祯,假设他没有赶上那千古难于的一段特殊时期,他无疑会成为历史上双只手就能数得着的明君,而非如今的这个亡国之君的可耻名号。而这个特殊时期,正是地质学上的小冰河时期。正是因为这一段人力不可抗拒的地球地质变换,使得当时以农业为基础的大明王朝连续数十年灾荒干旱,不少地方连续几年粮食欠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底下的老百姓吃不饱肚子,就算你有再好的法令法规,也就都显得一无用处了。所以李自成这种书本上因为政治需要褒奖为农民起义,而实际上就是一股走到哪抢到哪的土匪武装,迅速发展壮大。
汇聚了上百万想吃饱肚子的农家壮汉的大顺政权,在崇祯十六年,拒绝了明朝的招安册封,而举兵从西安出发,朝着京城的方向一路进攻。而此时,在京城的附近,也汇聚着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武装力量:大明军队。他们有铁甲,有利刃,有猛将谋臣,也同样拥有着号称百万的士兵数量和当时最先进的火器。
这原本是一场王者与王者之间的对决,但是结果却是大大出乎意料。大明军队一触即溃,短短几个月,李自成的军队就攻进了北京城,逼死了明朝最后的一位皇帝。也许把自己吊死在景山的朱由检,临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如此强大的明朝军队会这样不堪一击,为什么自己如此勤勉朝政,每日睡眠都不过才两三个时辰,却还是避免不了亡国之君的命运。
其实崇祯也应该瞑目了,毕竟人力不可抗天。这一切其实都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发生的,是不可逆转的天数。
大明的灭亡,其实仅仅是因为一场疾病导致的结果,那就是现在仍然让大家谈之色变的“黑死病”,也就是鼠疫。当时的大顺军队,数量再多,也不过是一群貌合神离的散兵游勇。天下精锐的数十万大明军队,凭借着城高墙厚,万万不会让这么一群只知道抢钱抢女人的乱民给打得落花流水。而是当时中国的北方,特别是京城一带,正在闹鼠疫。而北京城里正是重灾区,当时北京城里,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死于鼠疫,连大内深宫里都有了鼠疫的发生。据说民众因为无知和恐惧,以为鼠疫是什么邪神乱魔,于是自发得在深夜里到处敲击铜盆,想要驱邪避祸,吓走病魔。那个时候一入夜,整个京城就是一片敲锣砸盆的声音,声势之大,那啰音都传入了皇帝的寝殿。崇祯还下令御林军去宵禁,不许民众如此闹夜。但毫无功效,反而随着死的人越来越多,声响闹得也越发大起来了。但是后来这闹夜的情况却渐渐平息了,不是因为民众终于冷静下来,听从了朝廷的法令。而是因为京城里人都死得差不多了,活下来的那些也都病怏怏的,哪里还有力气去闹腾。
民间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同寝同食的军队里?这样的军队哪里还有什么纪律和战斗力可言?大顺军队正在借此时机,才横扫了已经是病入膏肓,减员不断的大明铁军。于是他们顺利的攻到北京城,而此时京城里的军队已经因为鼠疫减员了半数以上,余下的也大都是老弱病残,毫无反击之力。史书记载,大顺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京城的城楼上,每四五个城垛才有一个士兵把守,因为兵员的严重不足,崇祯更是把大内几千名没受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太监派到了城楼上去守城。这样的守城军队,岂有不败的道理?
进了城的李自成第一件事就是大肆搜刮金银珠宝,然后继续出兵北上,想要消灭北方的大明残余军队,再挥师南下,一统中原。但是很快他就败给了当时的大明山海关总督吴三桂,战败的李自成仓皇逃回京城,一怒之下,杀了吴三桂全家三十四口人。于是吴三桂就降了大清,开了山海关城门,放清兵入关,欲杀仇人李自成于刀下。
这个时候你可能就要问了,陈圆圆呢?冲冠一怒为红颜呢?阿珂的亲妈呢?那我只能说,你少看点小说吧。
在满清铁骑的步步紧逼之下,李自成迅速做了全军撤退,回西安的决定。对,你没有看错,李自成压根就没想去和满人打一场一绝雄雌。实际上并非是他不想,而是他不能。上面讲过了,李自成的顺利进京,全是拜鼠疫所赐。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鼠疫能让明军溃不成军,难道上百万大顺军就能免疫嘛?自然不能。
就在李自成和吴三桂激战的时候,鼠疫在大顺军中已经开始初现端倪,军心涣散的大顺军自然打不过一直在寒北没受到鼠疫困扰的吴三桂军。而当满人的骑兵打过来的时候,鼠疫已经在大顺军中大爆发了,李自成自知不可敌,于是果断下令撤退。后来的事情正如大家所知,大顺军队在吴三桂和清兵联手追击之下一路战败,最后李自成战死于湖北通城的九宫山。
也许你会奇怪,鼠疫为什么没有影响到清兵和吴三桂军呢?原因就是马匹。鼠疫主要是靠跳蚤来传播,是跳蚤在老鼠和人类之间传递了这一死亡率奇高的疾病。而跳蚤却有一个习性,就是他们不喜欢骡马身上的那股子异味。所以马匹之类很少受到跳蚤的骚扰。也正是因为如此,人人骑马的满清铁骑因为终日与马为伴,身上也沾染上了马匹的气味,被跳蚤所不喜,所以清兵才避免了与明军和大顺军一样的命运,侥幸没有染上鼠疫,却把深受鼠疫之苦的大顺军杀的干干净净。随后,不足十万的八旗骑兵,一路南下,攻城拔寨,彻底灭了大明。而南明军民也正是因为大顺军的散兵游寇的到来,被传播上了鼠疫,重蹈了京城禁卫军的道路。面对八旗军队和鼠疫的威胁,毫无抵抗之心,明军不是投降就是脱了军装化装成平民逃跑,拼死抵抗者甚少。
所以现在电视上有很多美化清兵作战能力的电视剧,什么多尔衮,皇太极的,说他们一个个神勇无比,八旗子弟更是个个英雄,杀的明军丢盔卸甲。实际上,如果不是有鼠疫帮村着,他们别说大顺军那百万大军,就连明军那残余的几十万军队,就凭满清那聚集全族男丁也区区不足十万的军队,怎么可能是对手。所以满人能够占我汉家江山,也实属侥幸。
我上面所说这多,只是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我是汉人,中华民族之伟大,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各方面一直是世界的最前沿。但却恰恰因为满人的无能统治,造成了我们整个民族近百年来,最惨痛的耻辱。我看不惯现在电视剧里所宣扬满人兵马得天下的那些大辫子戏,更不喜欢现在有一些满清余孽的大言不惭。我只是要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历史,满人的祖先并非那么牛逼无敌,而我们的先人也不是那么懦弱无能。
一切都是天数,非人力可及也。
对不住,原本我是要讲故事的,说着说着跑题了,实在是气不过现在这些没骨气的影视剧制作人。一片美化满清统治的阿谀奉承,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中华历史上最黑暗无能的统治,满清当之无愧应算是第一位。什么八旗铁骑,都是些战斗力不到五的残渣,从年羹尧平定西北到曾国藩剿灭太平军,那一次不是汉军旗出生入死,屡立战功?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不要小看了自己的老祖宗。就是这样。
故事以后补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