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受限下的经济危机和人类社会的热力学平衡: 技术大进步的停滞

  @adsp201 2015-05-06 13:07:21
  楼主,我想问一个问题:
  目前所谓的可控热核聚变都是利用氘氚反应,需要消耗锂元素,这样仅仅能维持几千年吧?很多人所谓的取之不竭能源指的是氘氘反应,但我听说这种反应太剧烈人类根本不可控。那是不是即使解决了可控聚变问题,也就是仅仅为工业社会续命几千年?
  -----------------------------
  人类文明到现在也才5000年,如果没有核聚变,现代工业文明估计维持不了200年。

  不需要氘氘反应,如果实现了可控氘氚反应,航天推进技术会有一个大跃进,太阳系会变成人类的矿产地。

  《回到未来2》30年:科幻预言半数成真
  2015年01月03日 08:28 信息时报 我有话说(5,121人参与) 收藏本文
  资料图:电影回到未来资料图:电影回到未来
  3D电影、可穿戴技术、可视电话……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 在1989年的科幻影片《回到未来2》中,马丁和小伙伴布朗博士乘坐时光汽车从1985年到2015年的未来世界,看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场景:飞行汽车、悬浮滑板……

  2015年终于来了,对于世界各地的影迷们来说,可能还有一个问题迫不及待想揭开——《回到未来2》中关于2015年的预言究竟实现了多少呢?文字 若初

  这些已经实现了

  引人注目的是,影片中有一些关于未来的预言精准到不可思议,如今都已经一件件实现了。

  1.

  可穿戴技术
  是不是觉得有点似曾相识?这不就是戴着谷歌眼镜的马丁坐着吃早餐的样子吗?这个高科技的产品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计算机眼罩,不过其实是可以接电话的眼镜。

  2.  3D电影 (转载者说明,其实也没有实现,电影里是裸眼3D,电影院需要带特制眼镜)

  这部科幻片预言:已经拍到第十九集的《大白鲨》电影是全息立体的。不用多说,如今3D电影通过全息摄影已经成为了现实。

  3.视频通话

  影片中,身处2015年的马丁和同事是通过视频通话交流的,跟我们现在的视频聊天、网络电话一样的,只是我们视频通话时屏幕没有那么大而已。

  4. 微波餐
  吃的方面,影片中有一幕是浓缩披萨在一个“水合器盘子”上放置12秒后就会变成一个正常大小、可以吃的披萨,这可以说就是早期的微波餐。

  这些没有实现

  虽然有不少预言实现了,不过《回到未来2》中的场景和发明还是有一些现在未能成为现实。

  1.  磁悬浮滑板

  影片中的“悬浮滑板”还没真正实现。不过,Hendo Hover开发了一款磁悬浮滑板,能够离地2.5cm左右。它在使用上和普通滑板差不多,只是目前还不是很稳定。不过Hendo Hover希望在滑板高手托尼·霍克的帮助下将磁悬浮滑板“带进百姓家”。

  2.  飞行汽车

  在新世纪,飞行汽车还是没能成为主流交通工具。不过,Terrafugia公司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展;斯洛伐克一家公司早在几个月前就发布了飞行汽车的蓝本——据信这个名叫Aeromobil 3.0飞行汽车一次可以飞行近700公里,现在正进行飞行测试。但是,这离飞行汽车的普及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3.  自动系鞋带的鞋子

  可以自动系鞋带的鞋子和可以自行烘干的衣服:看,不用手的!我们也希望2015年可以有。

  2011年,Nike复刻了《回到未来2》的鞋子,它没有自动系鞋带的功能,但配备了LED面板和自动充电电池。而在2015年,Nike真的打算发布一款拥有电动鞋带的鞋子。

  加拿大一个团队发明了PowerLace,能自动系鞋带。虽然现在常规市场上还不能买到这样的鞋子,不过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么方便省时的鞋子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自动烘干的服装也还没实现,虽然现在已经有一系列特殊的服装材料可以加快水蒸发的速度。

  4.  时空之旅

  穿越过去未来进行时空之旅,目前也还没有办法实现。

  5.  传真机遍布

  影片对于传真机的预言是给了它重大的使命,说传真机会在2015年普及。幸好没有……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发明《回到未来2》没有预料到,那就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这可以说是过去十年间最重要的技术突破。

  --------------------------------------
  大学时候看的盗版《回到未来》三部曲,现在想来,30年来,实现的都是和IT技术相关的产品,与能源动力相关的都没有实现。即使是IT技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也是进展不大。

  能源和动力技术的停滞已经很明显了。
  @少生砖家多养猪 2015-05-29 13:30:07
  @资水东流 1535楼 2015-05-29 13:07:00
  《回到未来2》30年:科幻预言半数成真
  2015年01月03日08:28信息时报我有话说(5,121人参与)收藏本文
  资料图:电影回到未来资料图:电影回到未来
  3D电影、可穿戴技术、可视电话……
  信息时报综合报道在1989年的科幻影片《回到未来2》中,马丁和小伙伴布朗博士乘坐时光汽车从1985年到2015年的未来世界,看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场景:飞行汽车、悬浮滑板……
  ......
  -----------------------------
  新能源汽车这个概念没20年就吹一次,总是不成气候,反应了内在的缺陷。
  网友@动力阿剑 把这个概念痛斥为捞补助的骗局。
  从另一个角度谈谈IT技术。

  经常有人把人类的科技知识结构比喻成一棵树:科技树。那么,什么才是科技树的主干?个人认为,最少在当前这个层次,有效能源的获取,转换,控制和利用是科技树的主干。
  很多人会愤愤不平地反驳道,媒体天天报导,现今的世界是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才是科技树的主干。的确,看上去,IT技术现在红红火火,新概念,新名词重出不穷。但很遗憾,IT技术只是科技树的一个比较大的分叉,而且,很有可能是让人类走入死胡同的一条分叉。

  拿进化树来对比一下。

  进化树在生物学中,用来表示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生物分类学家和进化论者根据各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把各类生物安置在有分枝的树状的图表上,简明地表示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在进化树上,昆虫纲属于节肢动物门,哺乳动物纲属于脊椎动物亚门。

  如果单纯从种类数量和形态数量上比较,昆虫毫无疑问占据压倒性优势,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最为成功的一类动物,种数占地球上整个生物物种的一半以上,占动物总种数的四分之三。目前经科学描述的昆虫种数已超过100万种。从干燥炎热的沙漠, 到冰天雪地的极地,它们在陆地上几乎无所不在。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blog-39377-224247.html

  另一方面,根据百度搜索结果,学界估计有5400种哺乳动物,相比昆虫种类的数量,简直是微乎其微。
  昆虫在进化的战术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衍生出庞大的种类数目,很多昆虫特有的生物结构,确保昆虫适应了陆地上的所有环境,形态更是千变万化。

  但从进化树的整体而言,昆虫无疑是失败的,进化树主干上注重进化的核心----大脑,而分杈上讲究种属的生存率。一旦走上歧途,再多的缤纷斑驳也掩盖不了一个苍白的事实,昆虫几亿年的演化,没有导致智慧性物种的出现,比如,蚂蚁和恐龙同时代,很早就过上了群居生活,但一亿年来,蚂蚁演化(不是进化)的结果还是蚂蚁,而人类已经崛起。

  IT技术的兴盛迷惑了很多人,IT技术所特有的噱头是新闻报导追逐的热门,导致很多生活在“比特世界”的人类,忘记了“原子世界”的真实性,极端点,即使人类实现了实时无限数据互连,人类也不可能靠数据生存,人类依旧需要能源和资源。正如彼得·蒂尔所说:“人不是信息,而是血肉之躯。我们作为物质性的存在,比作为信息性的存在更重要。所以,世界各地的照片不重要,如何以更廉价的方式到达那里更重要;发明癌症的治疗方法比发明癌症的诊断工具更重要。”
  比特世界里的一切突破都是在“模拟”,以便于创造、转换和重新安排那些已经存在的,或者永远不会存在的东西的虚拟映射,而“真实”世界的环境并没有发生如此深刻的变化。
  范式春梦中的地球工业文明:低熵体的困境和下一级技术台阶(技术大停滞的第三版)
  全文提纲如下
  前言
  1 文明和技术
  1.1 范式粗谈
  1.2 人类文明所经历的范式转换
  1.3 范式牢笼
  1.4 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的鸿沟
  1.4.1 科学的本质
  1.4.2 技术的核心
  1.4.3 从瓦特谈起:蒸汽机引发的正反馈
  1.4.4 需求不是救命稻草
  1.5 科技利益集团

  2 科技利益集团鼓吹的范式春梦:所谓的技术大爆炸
  2.1 渲染和洗脑
  2.2 论文和专利:天文数字后的荒谬
  2.3 比特世界和真实世界
  2.4 部分和整体


  3 范式春梦外的阴影
  3.1 人类面临的技术窘境
  3.2 众多的技术噱头
  3.3 博士民工和生物技术的挫折


  4 低熵体的困境和所面临的技术台阶
  4.1 从热力学第二定律谈起
  4.2 科技树的主干和分叉
  4.3 可控核聚变的难产
  4.4 冷静思考:未来不一定会更好

  5 台阶前的坑:人类社会的宿命
  5.1 大竞争环境的消失
  5.2 被全球化抹掉的差异性和人类社会的热力学平衡
  5.3 老龄化自锁

  6 台阶的本质:复杂度魔鬼
  6.1 技术演进中的复杂度变化
  6.2 技术革命的特点
  6.3 高复杂度带来的诸多恶果
  6.3.1 吾知也有涯和生死竞赛
  6.3.2 维护成本
  6.3.3 人类社会的反馈
  6.4 简单的数学推导

  7 寂静星空所隐含的恐怖前景
  7.1 大寂静和费米悖论
  7.2 宇宙大筛子
  7.3 可控核聚变可能是一根小火柴

  8 反思和总结
  8.1 复活节岛的悲剧
  8.2 冷静不代表悲观
  8.3 研发需要范式革命
  8.3.1 从中心极限定理和大数定律说起
  8.3.2 现行科研体制的弊端

  本文最初是即兴所写,后来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学习思索了不少观点。第二版是把第一版的叙述整理一下,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第二版网址如下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develop-1503114-1.shtml

  本文的若干观点其实在读博的时候就已经隐隐约约萌发,写过一些小文章,和若干同学有过争辩和交流,工作后,和海内外同事同学商讨过此类问题,不少人在自己领域都感觉到了相似的问题,曾经和不少网友一样怀疑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政府隐藏了若干高端科技,但08年危机后,已经快7年了,美国政府宁可改变统计方式来降低失业率数字,也没有推出革命性的创新,所以所谓的黑科技存在概率很小。后来在天涯随意浏览,看到一个帖子,心有所感,在天涯即兴而写,在和网友互动中,帖子越写越长。

  帖子被很多热心网友转发,有几位好友还反馈了若干转帖地址,没有预想到的是,本人被贴上了很多标签,看了前面的,给我贴上“五毛”,看了中间的,扣一顶“美分”帽子,看了后面的,骂我反科学,是宗教极端分子。除了贴标签外,若干网友的回帖给出了不少真知灼见,在这一年内,和学校诸多同事探讨辩论,关注了不少网友的反馈,越来越感觉到有一些观点需要更加详细地加以说明和拓展。

  由于是在网络发表,因此本文没有像学术论文那样严谨,但相关引用网址本人会尽量给出,另外,第一版和第二版中的很多网友回帖,思想深邃,富有洞察力,为了
  维护叙述风格的统一,他们的很多发言本人经过修改后,融入到本文之中,在此加以感谢。

  本人最初提出技术革命的停滞,只是一种个人观点,并不强求大众认同,爱因斯坦说过,新观念无法驳倒持有旧观念的人,是通过新生一代更愿意接受新观念而最终战胜旧观念。本人相信,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结果。但在辩论中,本人深深地震惊于几种辩论思维:

  第1种反驳: 你在胡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技术大爆炸时代,怎么可能会出现技术革命的停滞?
  很多人把技术大爆炸当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真理,如果追问下去,你怎么知道现在是一个技术大爆炸时代?大部分人很茫然,是媒体报导的,是老师说的,是书上看到的,各种回答都有,少部分人会举例,你看100年前如何,现在如何,极少数人会引用历史上的案例,比如专利局长例子,比如比尔盖茨的例子,说明不能小看技术进步。
  曾经看到过一个“农场主假说”: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过去200年的技术飞跃,让人类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范式:技术会不停地快速发展下去。在过去几十年中,这种观念被媒体和科技利益集团不断渲染强化。很多人陷入了某种范式牢笼,根本没有考虑过,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技术大爆炸只是对有限岁月的一个简单总结,但在逻辑上,千万不能把技术大爆炸当成是自证的真理。只要看看工业革命前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人类历史上,文明停滞的时间远远超过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岁月。
  在后面还会详细阐述这种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什么缺陷。


  第2种反驳:误把科学当技术。
  科学本质上是认知的范式,而技术本质上是实践。
  很多网友会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说明1969年后,除了IT技术,其它领域一样有若干大进步,比如在和几个生物学博士辩论中,他们举了很多生物学上的新发现,但本人很震惊地发现,这些人不停地做实验和发表数据,但做的成果又很难转换到实际中。新闻报导中有很多生物技术的噱头,比如那个“饿死癌细胞”来治疗癌症,但实际稍微懂点理工科的人都明白,从牛顿提出第三运动定律,到阿波罗11号利用这个原理登月,中间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关数不胜数。从发现某种生物分子现象,到利用这种规律来治病,目前根本没有实现手段。生物学发表论文很容易,但相关人士就业超级艰难,本质上就是这个原因。若干生物学的大牛对本人猛喷,却忘记了生物学领域长期误导大众,把科学当成了技术,一直在画大饼。
  同样,很多搞天文学的人也犯了这个毛病。
  后面还会详细讨论这种现象,并对生物学的困境给出个人观点。


  第3种反驳:被IT技术炫花了眼。
  IT技术所特有的噱头是新闻报导追逐的热门,导致很多生活在“比特世界”的人类,忘记了“原子世界”的真实性,极端点,即使人类实现了实时无限数据互连,人类也不可能靠数据生存,人类依旧需要能源和资源。正如彼得·蒂尔所说:“人不是信息,而是血肉之躯。我们作为物质性的存在,比作为信息性的存在更重要。所以,世界各地的照片不重要,如何以更廉价的方式到达那里更重要;发明癌症的治疗方法比发明癌症的诊断工具更重要。”
  过去40年中,IT是唯一取得巨大飞跃的技术领域,深深影响了人类社会。很多人沉迷于手机电脑的翻新换代,怎么可能有技术停滞呢?在帖子后面,本人会表明,IT技术不是人类科技树的主干,只是一个比较大的分叉。即使在过去40年内成就惊人,IT技术在深度上也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


  第4种反驳:混淆了技术改进和技术革命,量变不一定能导致质变。
  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进步是指沿着一条技术道路对现有技术进行深入挖掘,或者是引入外部其他技术来进行外延扩展和改进。
  比如手机,从黑白屏到蓝屏,到彩屏,到触摸屏,信息沟通越来越方便,就是一系列典型的技术改进。
  电脑技术的更新换代,从单核到双核,从640K内存到4G内存,软件版本的升级,window95,windows 98,xp,win7,
  神舟一号,神舟二号,。。。。
  发动机材料的改进,
  等等,都是属于技术改进范畴。

  技术革命是技术范式完全发生变革的结果。从技术轨道来看,单个技术系统的革命实质上是从一种技术系统的发展轨道跳跃到另一种技术系统发展轨道上去,因此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不连续的重大事件。
  技术革命和技术进步不同,意味着一种划时代的新技术的发明,及其所导致的“根本性创新”的出现。
  所谓根本性创新,是指那种能够导致投资高潮、产业结构发生变革的技术创新。
  当人力、畜力、水力、风力等构成的动力系统的发展走到了尽头时,人类发明蒸汽机动力,跨越了数千年来横亘在人类文明前的技术台阶。
  当蒸汽机动力系统的发展走到了尽头时,内燃机动力技术系统是一场革命。
  当机械式计算系统的发展走到了尽头时,人们便发明了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实现了计算技术的革命。

  由于国内马列主义教育的长期熏陶, 很多人都熟悉一句话,量变导致质变。乍一看,这句话很合理,与日常一些生活经验相吻合。很多人把这句话用在科技进步中,认为技术进步最终会导致技术革命质变,人类社会现在一样处于技术积累中。但实际上,这句话在技术领域适用面很窄。很多情况下反而是质变引领量变。
  可以举一个例子:
  瓦特改进蒸汽机后,整个19世纪,蒸汽机一直在改进,更安全,效率更高,蒸汽机的改进会引起若干附带技术的完善,但如果一直遵循蒸汽机的原理,加热水来产生动力,这样的动力系统存在极限,推重比太低,人类永远也无法推动飞机上天。直到内燃机这个革命性的能量转换器出现,才有可能造出飞机。在内燃机出现后,一系列的技术改进,最终导致了火箭的出现。

  技术上的质变,往往指的是技术革命,只有开辟一条全新的技术道路,才能真正的促进技术大进步,跨越技术台阶。

  同事劝戒,第三版中的1.5和8.3这两节最好不要贴出,毕竟本人还要在这个体系中混饭吃,不能开地图炮,得罪太多的人。第二版中有一些简单阐述,有兴趣者可以去看看。
  @u_102522513 2015-06-05 13:19:38
  停滞派喜欢吹嘘中国模式,包括那个所谓的大停滞论的提出者,更是把中国吹上了天。
  事实是中国模式不过是对西方科技的规模复制,创新能力一般,中国通过压低产品质量的方式低价倾积累原始资本,目前看来对于世界科技贡献不高。如果科技真的停滞,中国是不会大繁荣的而是面临其他国家更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的竞争,最终因为自身的一些缺陷加上西方的产业回流而陷入大衰退中和日本一样失去几十年。
  停滞派的认知往......
  -----------------------------
  唯有呵呵。
  @u_102522513 2015-06-05 13:19:38
  停滞派喜欢吹嘘中国模式,包括那个所谓的大停滞论的提出者,更是把中国吹上了天。
  事实是中国模式不过是对西方科技的规模复制,创新能力一般,中国通过压低产品质量的方式低价倾积累原始资本,目前看来对于世界科技贡献不高。如果科技真的停滞,中国是不会大繁荣的而是面临其他国家更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的竞争,最终因为自身的一些缺陷加上西方的产业回流而陷入大衰退中和日本一样失去几十年。
  停滞派的认知往......
  -----------------------------
  @资水东流 2015-06-05 13:27:27
  唯有呵呵。
  -----------------------------
  @u_102522513 2015-06-05 14:04:37
  你倒是提出一个网罗所有领域的全面爆炸的科技革命呢?
  -----------------------------
  再次把前面发言贴下:
  爱因斯坦说过,新观念无法驳倒持有旧观念的人,是通过新生一代更愿意接受新观念而最终战胜旧观念。

  到1945年原子弹爆炸的时候,还有科学家不愿意接受相对论,本文的观点本来就不能通过数学来证明,叙述风格更偏向文科,因此不奢求每一个看贴的人都赞同。能够引起十分之一的看帖者稍微思考下就够了。
  本人相信,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结果。

  第三版网址
  范式春梦中的地球工业文明:低熵体的困境和下一级技术台阶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develop-2042060-1.shtml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