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TYHJDW 回复日期:2010-1-26 9:25:00 1001#
期待中~~~~~~~~
如果楼主出书的话,一定要把书名贴出来,:)
如果出了一定贴出来
作者:毛钝 回复日期:2010-1-26 15:48:00 1005#
出书了记得在这里通知一声哦。最好告诉我们哪里能买到。
作者:北方001 回复日期:2010-1-26 15:51:00 1006#
写得不错,就是有点慢,要不你就出书吧,也快点,我买。
如果出了一定第一时间在这里公布,呵呵
“是噢,那一元呢?”
“你是会计师,你查呀。”
“我不是会计师,我查不出来。”
“会计的基本前提假设是什么。”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还有货币计量、会计分期。”
“记得蛮清楚的嘛,那会计主体是什么。”
“会计主体是……书上的概念不记得了。”
“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会计为谁记账,我们一般的会计主体是企业,我们为企业记账,还记得我跟你讲会计报表的右边是资金的来源,左边是资金的去向,左边肯定等于右边,不然的话,钱跑到哪去呢?”
“噢,我明白了,我现在是为那三个人记账,这三个人的投入的资金是27元,每个人只有9元,这27元去哪了,25元是住宿费,2元被服务生私吞了。钱根本就不差1元。”
“看来你还不是特别的笨。”
“可是我不明白你怎么突然给我讲这个呀。”
“考考你呀,看你对会计的基本前提理解了没有,那持续经营呢?”
“持续经营就是假设企业永远经营下去,如果不这样假设,而是怀疑他明天就要破产,那会计的游戏就没法玩下去了。”
“嗯,那货币计量呢?”
“那就更简单了,计量肯定要用钱来计啦,金钱虽然不是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但他却是一个无可替代的标准,因为你再也找不到一个比金钱更好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事物的价值了,这个世界上任何东西的价值都得用钱衡量,包括人。”
“典型的拜金主义者。”
“我不是拜金,你想一个人的价值不用钱衡量,难道用重量单位衡量?或者用长度单位来衡量,总不能说这个人200斤,那个人100斤,200斤的价值比100斤的大吧,又不是卖猪。”
“不错不错,对货币计量理解得很透彻,那会计分期呢。”
“会计分期就是把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成一个个期间了,像月份、季度、半年度、年度。”
“还有呢。”
“没呢?还有什么呀?”
“你说得怎么这么简单,怎么不像刚才发表货币计量那样长篇大论地论述呢?”
“这样啊,我觉得说收入总得要带个期间呀,这个月的收入是多少,今年的收入是多少,如果不说期间,单说收入100万,谁知道这收入是多还是少呀,说不定这一辈子的收入就100万了,费用支出也一样,不过说成本有时候好像还要还带个产品对不对?这个月甲产品的成本是多少,乙产品的成本是多少,或者说总成本是多少,总成本意味着所有产品的成本是多少”
“对,因为成本是有对象的耗费,费用是无对象的耗费,这就是他们的区别。而我们的费用主要跟期间有关,知道企业的期间费用有哪些吗?”
“知道,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不过我有时分不清他们的区别。” 我终于逮着机会请教了。
“这个好分呀,财务费用就是一般与银行有关,如利息、手续费,营业费用新准则中也叫销售费用,主要是跟销售产品有关的花费,如运输、装卸、广告还有销售机构中所有的费用,剩下的就是管理费用了,管理费用就是一个垃圾桶,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要的都计入管理费用。”
“那《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还有什么制造费用、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他们又是什么呢?”。
“制造费用与生产有关,一般是用来归集车间里发生的费用,我们知道生产一种产品,我们会直接投入原材料、人工,这种产品用的直接材料可以算出来、耗费的直接人工也可以算出来,但是生产这种产品还要电呀水呀,还要生产管理呀,这些费用是所有的产品一起花费的,却无法知道哪一种产品真正用了多少,因为一个企业不可能只生产一种产品,所以我们就先把这些产品共同发生的费用合计,全部记在制造费用里面,最后才按一定的标准分摊到每一种产品中去。”
“那按什么标准分摊呢?”
“怎么分摊,那是成本核算的事,以后再告诉你。反正你先知道,制造费用与生产车间有关,与生产车间无关的耗费肯定不是制造费用”
作者:珠兰花开 回复日期:2010-1-27 9:59:00 1016#
作者:coco20091025 回复日期:2010-1-24 19:29:00 980#
作者:lisa1007 回复日期:2010-1-24 0:39:00 968#
楼主好,
有个问题想问下楼主,就是关于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交增值税的区别的问题
就是1.小规模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买卖
2.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买卖
3.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买卖
4.一般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买卖
(1)1.假设A与B都是小规模纳税人,A去税务局开的专用发票,(这个10000是不含税销售额)
A卖给了B(发票上标明10000的材料) A是卖家
A公司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0
相反就是 B向A买(发票上标明10000的材料) B是买家
B公司分录 借:材料 10300
贷:银行存款 10300
2.假设A与B都是小规模纳税人,A没去税务局开专用发票,(这个10000是含税销售额)
A卖给了B(发票上标明10000的材料) A是卖家
A公司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708.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91.3
相反就是 B向A买(发票上标明10000的材料) B是买家
B公司分录 借:材料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2)1.假设A是小规模纳税人,B是一般纳税人,A去税务局开的专用发票,同上
A卖给了B(发票上价值10000的材料) A是卖家
A公司分录 借: 银行存款 103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00
相反就是 B买了A(发票上价值10000的材料) B是买家
B公司分录 借:材料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00
贷:银行存款 10300
2.假设A是小规模纳税人,B是一般纳税人,A没去税务局开专用发票,同上
A卖给了B(发票上价值10000的材料) A是卖家
A公司分录 借: 银行存款 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9708.7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91.3
相反就是 B买了A(发票上价值10000的材料) B是买家
B公司分录 借:材料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3)假设A是一般纳税人,B是小规模纳税人
A卖给了B(发票上价值10000的材料) A是卖家
A公司分录 借: 银行存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相反就是 B买了A(发票上价值10000的材料) B是买家
B公司分录 借:材料 1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4)假设A与B都是一般纳税人
A卖给了B(发票上标明10000的材料) A是卖家
A公司分录 借: 银行存款 117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00
相反就是 B向A买(发票上标明10000的材料) B是买家
B公司分录 借:材料 1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700
贷:银行存款 11700
楼主在我看下写得有没有问题啊,我才学会计,有些是参照书来写的,没有做过实账。就比如A是小规模纳税人,他去税务局开票与不开票的情况,销售东西的情况,我上面列了出来,他去税务局开票,他的销售额10000,这个应该是不含税的吧,没有开票,销售10000,应该是含税销售额吧,我不知这样想对不,
你上面做的原理是正确的,不过,是否为含税销售额是由销售合同决定的,税务局代开增值税时,应该告诉他是不是含税金额,如是含税金额,则开票时倒算不含税金额:10000/(1+3%)=9708.74 税额291.26
楼主,第一种情况应该不会出现吧,小规模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在实际中应该不会互开增值税专用票的吧? 我没就经历过小规模纳税人代开票,不知道到底怎样进行的,所以这样想
你说的很对,第一种情况在现实中应该是不会出现的,我也没碰到过。
作者:珠兰花开 回复日期:2010-1-27 10:19:00 1017#
楼主,是不是小规模纳税人卖给一般纳税人货物的话含税价是10000,找税务代开票,发票价税合计是10000吗?
代开的增值税发票的税额是按照3%倒挤还是按照17%倒挤呢?
应该是按3%倒挤
作者:温柔一刀黑色 回复日期:2010-1-27 14:32:00 1021#
作者:coco20091025 回复日期:2009-11-21 14:53:00 234#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拥护,非常高兴我的讲解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另外,我想请大家帮我一个忙,我想找一些非会计专业但很想学会计的朋友做一个实验,就是怎样让一个没接触会计的人迅速掌握会计。由我辅导,从零开始学,当然是免费,因为,我现在在一家财务软件研发中心工作,现在我们有一个课题,就是对财务软件的易用性进行研究。所以我要知道怎样才能让人迅速掌握会计,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做我的实验对象,会计专业的我不要,我要非会计专业的,其次就是很想学会计的,态度很重要,如果不是很想学会计的话,我的方法再好,你再聪明也没用,那样的话,我看不出我的研究成果。
我现在就很想学!!!!!!!!
这个到目前已经结束了。
作者:xumingyue1234 回复日期:2010-1-27 21:58:00 1023#
我实在是太佩服你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我看新会计准则什么的看得实在是头昏眼花也不明白。记不住也看不懂,看了你写的,真的觉得你写得实在是又实用又通俗,佩服你,赞一个!
谢谢你的赞美,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多多指教。
“那待摊费用、预提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又是怎么回事呢?”
“待摊费用是先支付再分摊,比如你这个1月份支付了这一个季度的网络费300元,这300元就是待摊费用,借:待摊费用300 贷:银行存款300,然后每个月分摊100元,网络费应计入管理费用中,借:管理费用100,贷:待摊费用 100,其实就相当于从待摊费用中转出来了,预提费用相反,先发生再统一支付,比如银行按季支付的利息300元,先1月,2月都是预提,借:财务费用 100,贷:预提费用 100,等到3月份一起交给银行,其实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是起了一个归集的作用。不过新会计准则下的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在经过指南的征求意见稿、草案、正式稿几次变化后,最终从财务报表和会计科目中彻底消失了,没有一点说明,不留一丝痕迹,简直可说杀之不见血。”
“消失了,这些费用怎么核算呀?”
“有两种观点,一是种是,待摊费用先支付相当于预付账款,那预提就相当于预收账款;另一种是,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科目还是可以用,只不过是不在报表上体现,即在报表上并入预付账款和预收账款。我们先不管这个问题,我们是小企业,按《小企业会计制度》上来,继续用就是喽。”
“那长期待摊费用呢?”
“长期待摊费用性质与待摊费用一样,只不过长期待摊费用期限大于1年(不包括1年),待摊费用的期限小于1年(包括1年),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主要是一些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或大修理支出,还有就是开办费。”
“开办费?”上面那些费用还刚刚有点眉目,又来了一个开办费
“开办费就是指企业筹建期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购建成本的汇兑损益和利息支出。说白了就是筹建期间发生的一些费用”
“筹建期是公司成立之前,对吗?”我想起了我那些日期在公司成立之前的单据,应该都是开办费吧。
“筹建期是指企业被批准筹建之日起至开始生产、经营(包括试生产、试营业)之日的期间,不过现在新准则中的开办费不计入长期待摊费用了,而一次性计入当期的管理费用。新税法所得税也允许一次性扣除了,所以你也可以不走长期待摊费用了,直接记管理费用了。”
“太好了,不走长期待摊费用了,走长期待摊费用还要摊销。”走是我们会计里的行话,走哪个科目其实就记哪个科目的意思,还有挂账,一般是往来账的时候用,往来账其实就是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这些有来有往的科目,天天和他们在一起,我也慢慢地耳濡目染了。
“那倒是,小企业的开办费又不多。其实除了上面的费用企业还有一个支出 。”
“什么支出?”
“与生产经营无关的、偶然的支出。”
“噢,是不是营业外支出呀。”
“对,像罚款呀,天灾人祸的都可以计入营业外支出。”
经过杜老师这么分析,我对企业的费用支出开始有点感觉了,后来我把他所说的归纳了一下,费用单据可按以下的逻辑分析整理。
营业外支出 罚款、天灾人祸等与生产经营无关的支出
制造费用 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归集
待摊费用 一次性支付几个月的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 一次性支付大于1年的费用,如固定资产改建支出
预提费用 几个月的费用最后统一一次性支付
这三个科目其实是过渡科目,他们都是通过摊销或预提计入期间费用
财务费用 与银行有关的
营业费用(销售费用) 与销售产品有关
管理费用 跟管理相关,其实就是垃圾桶,剩下的都为管理费用
开办费: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四条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期扣除。而新税法完全没有关于开办费税前扣除的表述,是否表明对开办费没有税前扣除限制?。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条规定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2008年4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在其网站上,权威解答了网友提出的新所得税法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所得税司副司长缪慧频在回答网友关于“开办费税前扣除”问题时,这样答复:“新税法不再将开办费列举为长期摊费用,与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的处理一致,即企业可以从生产经营当期一次性扣除。”
作者:珠兰花开 回复日期:2010-1-29 21:20:00 1053#
作者:coco20091025 回复日期:2010-1-27 21:59:00 1024#
作者:珠兰花开 回复日期:2010-1-27 10:19:00 1017#
楼主,是不是小规模纳税人卖给一般纳税人货物的话含税价是10000,找税务代开票,发票价税合计是10000吗?
代开的增值税发票的税额是按照3%倒挤还是按照17%倒挤呢?
应该是按3%倒挤
那税务待开票时如果按3%倒挤,那么一般纳税人拿到票时也只能按照票上的税额抵扣咯?
就是说,小规模纳税人不管怎么开票,都是3%的销项税,一般纳税人也只能严格按照发票的税额做抵扣。
可是这样我就有个问题了:那么一般纳税人从农副产品的小规模纳税人那里采购,好像有规定是可以按照13%抵扣,可是进项发票又是3%的进项税额,那这里是怎么操作的呢?
不好意思,以前一直被这问题困扰,现在有机会就赶紧问了!
纳税人可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并依买价×13%计算抵扣税额。对于一般纳税人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进的农产品,可按取得的普通发票依买价×13%计算抵扣税额,不用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税务部门监制的农副产品收购凭证,一定要是监制的。
作者:菲菲阿sho 回复日期:2010-1-29 10:33:00 1048#
妹儿 我去年工学院毕业的 学财务管理。。。
现在在做销售会计 觉得没什么意思
不知道你们要不要实习生
我现在已经不在重庆,呵呵
作者:潇洒的科比 回复日期:2010-1-29 8:32:00 1045#
楼主加油呀,继续努力。写的再详细一些,还有就是一些插曲,看着就像小说一样,从头看到尾,感觉前面的比较有意思,后面的没那么多有趣的事情了。可能楼主真的是时间太紧了,没有时间好好回忆当初那些有意思的事情了。希望楼主再接再厉,静下心来好好回忆,这可是不小的一笔财富,就像回忆录一样,多好。不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还有生活!!
呵呵,你说得很对,我会继续努力
作者:聚了散了算了 回复日期:2010-1-31 14:15:00 1061#
银行存款明细账跟银行存款日记账有什么区别?一定要设银行存款明细账吗?谢谢
正确的应该是设置,但在实际中也有不设置的。如果设置的话,账目会更清晰些,你想日记账就是每天的流水账,不管你有几个银行。而银行明细账肯定是按银行账户分开后再逐一登记的。
作者:潇洒的科比 回复日期:2010-1-31 19:29:00 1063#
楼主呀,您不是说还要写一些日常业务的处理吗,还有excel的操作呢,计划好了没有呀,我把之前的都打印出来了,你每次更新一点我就打印一点,您还是努力一把,多写点吧。谢谢呀~~~O(∩_∩)O~
我一直在努力写,更新速度是有点慢,因为实在是有点忙,我现在恨不得一天有48个小时。
好了,我现在可以把那些单据整理起来了,那些日期在成立之前批准筹建之后的是开办费,我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就行了。
开办费:办公用品费88.50元、培训费2000元、差旅费1435元、印刷费600元、 注册登记费480元、人员工资3000元,验资费2500元,营业执照收据120元、 两张税务工本费60元、代码证工本费160元,是刻章费50元,合计10493.5元
营业外支出:罚款100元
待摊费用:一次性付季度电信网络费450元
财务费用:购买银行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的收据60元
营业费用:推销产品的宣传册1200元、买了一条招待的香烟400元、业务员的手机费300元、名片费60元。
管理费用:剩下的全是管理费用,即水费84.3元,电费350元、一次性付季度电信网络费450元、汽车加油费800元、过桥费127元、修理费1400元,一次性纸杯、笔、计算器等文具花费258元。
以上支出全是用现金支出的,现在我可以做分录了,明细科目自己设置。
借:营业外支出——罚款 100
贷:现金 100
借:待摊费用 450
贷:现金 450
当月摊销150元,网络费应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网络费 150
待摊费用 150
借:财务费用——支票 60
贷:现金 60
借:营业费用——广告费 1200
——业务招待费 400
——话费 300
——名片费 60
贷:现金 1960
借:管理费用——开办费 10493.5
——水电费 434.3
——车耗费 927
——修理费 1400
——办公费 258
贷:现金 13512.8
我终于搞定了,把这些分录填到记账凭证上,然后把对应的单据粘贴好附在后面,今天的任务算是完成了,就这么几笔分录竟然用了一天,菜鸟啊。
出纳天生老板娘
昨天晚上逛到很晚,人累得像是散了骨架似的,早上一进办公室就看见自己桌上有个文件袋,打开一看是一张借款单和一张收据,金额8万,签名刘生。我马上想起来了,是上次老板抽资了8万,为了平账,他父亲签了个借款单和现金收据,老板签了名,并盖上了单位的公章,做得还像模像样的。我连忙拿出账簿和凭证把这笔账做了,
借:其他应收款——刘生 80000
贷:现金 80000
做完过后,我又编了个企业员工借款制度,
公司员工暂借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为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益,减少资金占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范围
暂借款是指因特殊用途的临时性借款,包括: 1. 差旅费借款; 2. 零星购物借款; 3. 其他临时性借款。
第三章 借款程序
1. 需借支差旅费时,应填写请款单,注明预借金额;
2. 须经老板审核,批准方可支款;
3. 到财务部领款;
4. 财务部以请款单为借款依据、报销差旅费为审核依据。
怎么样,你看我编的员工借款管理办法是不是也像模像样的,企业看起来是不是制度完善,管理是不是也很规范。在事务所混了半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这世界上无所谓假账,之所以查出来是假账,那是因为他的各种手续不完全,漏洞百出,世上不存在真正的假账,只有被揭穿、被披露出来的才能定义为“假账”。我记得在一家咨询公司审计的时候,在装订好的会计凭证中竟然有一张发票是买高压锅的,让人哭笑不得,你想一个咨询公司,又没有职工食堂 ,买高压锅干什么呢?发票上的业务事实与公司的经营范围明显不符。经查询得知,这张发票是职工拿来冲账的。为了逃避个人所得税,这家公司在发放工资的时候,一部分计入工资账,一部分让职工拿发票来报销。听说,后来税务稽查人员顺藤摸瓜,最终查清这个公司偷逃税款20多万,最后公司除了补交税款外,还被罚了款,这叫偷鸡不成反蚀了把米。
其实这种假账到处都是,但是也没必要假到这种程度,让别人想装聋作哑都不行,就算你的税务公关做得再好,这也说不过去呀。所以就算是假账也要把他当真账来做。会计人员如果缺乏这个最基本的原则,假账做出来后,而假账的支持性原始凭证、单据、合同等等资料都懒得去伪造,或者伪造得不像,就很容易查出来,这些做假账的会计除了缺乏专业技术同时也缺乏假账职业道德,不仅害了老板也害了自己。当然最好是不做假账,其实我们会计都不想做假账,做假账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却整天担惊受怕的,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会计就这命,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我们赚的是卖白菜的钱,操的却是卖白粉的心。
想到这里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老板,让他赶快把这笔钱还上,如果拖得太久,也很容易让人怀疑。如果到是实在是还不上,借钱也要把它还上,大不了,再找另一个朋友再借出去。
我把凭证做好后,开始登记现金日记账,并且试算了一下现金的余额,现金成-16082.8元。天啦,现金都成负数了。我才想起,取出来的80000元被“员工”借走了,而发生才费用全都是从老板兜里掏的,并不是企业支付的,我连忙拿起电话打给刘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