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血拼苏宁,下午血战合同。
哎~~~!星期一啊,就是这么黑暗。
姐今天没时间跟大家唠嗑了。
我来打卡,证明我上班了。
听说今天公司要搞点活动会个餐,洒家决定中午就开始禁食。
晚上多吃点,以弥补我昨天切了一上午回锅肉的痛苦。
我有时再想,为啥电视里房地产公司、小白领、高管们啥的,都那么风光呢?
一身名牌,外加高跟鞋和真皮包、动不动还尼玛夏天脖子上围个爱马仕丝巾,冬天大衣里穿个夏奈尔超短裙?
我咋就这么悲催,切五花回锅肉?为啥啊?
@儿子大名就叫劳动
知道这贴,但没有儿子,就不看这贴,所以才追到去年的今天。先穿越过来留个脚印,证明我有儿子了。。。。。
——————————————————————————————————
现在回个复还真麻烦。
我把你抓出来是为了问你,你不会真让儿子叫劳动吧?
这么写实?
我想起我很早很早以前认识的一个女的,瘦瘦小小,一对儿大眼睛,名字竟然叫:王享福。
我说你这名谁给你起的?这么含蓄有文化?
她说是他爸给起的,他们家三个孩子,每个名字里都带个“福”字。
你姐叫啥福?我姐叫王幸福。
你弟呢?我弟叫王有福。
太含蓄了!
糖桂花嘀哩膏
每次看到桂花,都会想起做甜点用的糖桂花。
小时候物质匮乏,在买肉都要凭票的年代,小城市商店里卖的零食远远没有大上海那么丰富。
所以老爷子有时就会从上海带些原料回来,自己做。
有一年带了一包琼脂,我没见过,问他这是干嘛用的?
老爷子说是做嘀哩膏用的。
拿个小锅,烧锅开水,把泡软的琼脂放进去慢慢煮化,放些冰糖。
小铲子边煮边搅,煮至粘稠,然后把煮好的琼脂浆倒到饭盒里。
那个饭盒,还是当年通用的,老式长方铝饭盒。
估计八十年代以前的人都有印象。
放凉后,琼脂就凝成果冻那样的透明凉粉。
倒出来切成一小方一小方,放到瓷碗里,加半碗凉开水,嘀哩膏就做好了。
最后,在碗中间点一勺黄澄澄的糖桂花。
现在再回头想起这个东西,可能也没啥好吃的,可是当年,自己怎么就吃得那么香呢?
时光如白驹过隙,几十年过去,那一勺糖桂花依然印象深刻。
嘀哩膏是我记得的发音,搜索了一下,好像官方都说的是地栗膏。
我也不清楚哪一种才算正确,上海人出来说一下吧。
杏仁豆腐
其实就是加了牛奶和杏仁粉的升级版嘀哩膏
前面是谁问种水晶来的?
我是在taobao4m志达专卖店买的,买的时候不知道还有别家也在卖,太贵,66元。
后来一看,别人家才几块,最多也就三十来块,气得吐血。
这玩意儿,要看操作得当不,操作不好,多贵的都种不出来,自己斟酌吧。
前四天一定不能晃动。
现在开始望天,等着全体出去活动。
biu~~~~~~~~~~~~~!
我哪儿不回复了?我不是才看到么。
小树他姥姥给做了个小米枕头的,小树也是不爱睡,后来就没睡头型了,爱咋咋地吧,现在也很鼓,但是鼓得还挺好看。
话说我们boss老公小时候大概就睡过头型,现在剃个秃子,后脑勺扁扁的,也不好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