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来说说这位懿安皇后郭氏,这女人她简直是个传奇!!!
作为唐宪宗嫡妻、唐穆宗生母,郭氏一生历经唐朝七代皇帝治世,其中五朝极尽尊贵,是所谓七朝五尊。简直是个牛掰后啊( ⊙ o ⊙ )!
从头开始说,郭氏最开始的身份不是太子妃,她是神马呢?是太子的长子的正妃。楼上有小伙伴yy太子娶的女人身份就可以不尊贵的,您可以歇歇了,但凡是皇族,娶老婆都不会随便捞一个来的。
你想想咱一个p民结婚爹妈还要挑三拣四呢,何况人家~\(≧▽≦)/~
那么郭皇后是神马出身呢??她是郭子仪的嫡亲孙女,郭暧与升平公主的长女。郭子仪大家知道,当时最最6逼的就是他了,升平公主大家想来也不陌生,《醉打金枝》看过吧?
升平公主的母亲也不是什么青楼名妓,她的母亲是崔贵妃,实际上是当时皇帝的原配,皇帝没有给她皇后的位置而已。
崔贵妃是谁?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的姐姐韩国夫人的女儿。
这一家子,个个都是显贵。
这位郭后,父亲这边是郭子仪、郭暧这样的旷世名臣,母亲这边是身份尊贵的升平公主,外祖母还是杨贵妃姐姐的女儿,总的来说就是出身灰常灰常高贵就完了~
楼上那位大段文字告诉楼主“宫斗死个人打个胎还不跟掐死小鸡子似的”那位童鞋,看了你的发言楼主真心不想继续更了,敢情我打这么多字都是白费,我现在把你穿越回去,你掐死几个皇后再回来吃晚饭吧
楼主想晒晒这番言论,应该也代表了绝大部分喷楼主的人的想法——
“后宫里一个皇帝若干个后妃,从根源来说,这些后妃都是竞争对手,大小老婆争恩宠,儿子也要争恩宠,还要竞争夺嫡,一旦失势,那可不是扣工资的事,那可能会带累整个亲族,所以后宫根本没有什么亲情友情可讲,完全是赤裸裸的利益冲突,但是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又有妇德大帽子压着,宫斗肯定不会那么幼稚弱智,但是要说没有宫斗,那就是太不了解人性了。任何女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儿子,绝不会手软。不要说我不害人就行了,只要是受宠的、或者生了儿子的,本身就是一种原罪,你不害人,不代表别人不会害你。与其被人干掉,不如早早防范,或者干掉别人。真正能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的,都是不受宠或者生不出孩子、只生女儿的,只要有儿子的,必定会为儿子谋出路,这是母亲的天性。
现代大家庭里面,婆媳妯娌大姑姐小姑子,还会因为谁多分了一套房子几万块钱撕的死去活来,原配打小三,私生子侵害了婚生子的利益,这种种矛盾的根源是什么?还不是利益?利益不仅仅就是钱财,还包括家庭地位、社会形象,所以想想过去宫斗,死个人打个胎还不跟掐死个小鸡子似的。”
然后楼主来一一分析一下——
1、一个皇帝有若干个妃子,但这些妃子不是今天的大房和小三,谁得宠谁就是老大。皇帝的后妃们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每个嫔妃该穿戴什么东西、该用多少奴仆,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越级叫做僭越。也就是你一个再得宠的贵人,也别想用皇后才配穿戴的东西,除非你不想活了。
2、母亲为儿子争,那也是争得起的母亲,才有资格为儿子争。比方说一个母亲自己出身名门,非常得宠,她离皇后只有一步之遥,她争一争儿子能当太子,那她争还情有可原。你一个小小的贵人、嫔,甚至妃,你拿什么跟皇后争?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是说着好玩的吗?你背后没人你还敢冒犯皇后,你那不是帮儿子争,是想害死你儿子。而且就算你争赢了,你把皇后的儿子neng死了,你以为你儿子当了皇帝你就可以翻身做主了,可惜你还是个妾,你还是要对人家正宫太后毕恭毕敬!另,清朝母亲和儿子的关系没那么亲密,不会让她们亲自教养的。
3、与其被人干掉,不如早早干掉别人?别特么扯淡了,你一个出身一般也没什么极端荣宠的小妃子,生了儿子也没人来干掉你,你对别人半点威胁都木有,别人闲得蛋疼来害死你,真以为害死一个皇子是吃饭一样简单?要花多少精力多少心血?你老老实实的别瞎搞,一般都能平安终老
4、以清史为例,站在孝静皇后和孝和皇后的立场,按你那思维她们多么“应该”害死自己的养子啊!她们都是傻白甜不动手吗?只能说明,第一害人绝不是你想得那么容易,第二就算害了人,她们也照样得不到她们想要的
接着说郭皇后,升平公主的长女,嫁给了太子的长子广陵郡王李纯为王妃。因为她身份高贵,得到了李纯的异宠,很快就生下了李纯的第三子李宥,即唐穆宗。后来又生一个女儿,是岐阳庄淑公主。
但是李纯继位以后,却坚决不立郭氏为皇后,只给郭氏贵妃的位置。群臣请求李纯立郭贵妃为皇后,他也不肯,理由竟然是后宫美女太多了,他怕郭贵妃当了皇后会不让自己宠爱那些美女。这当然是很扯淡的理由,史学家推测真实的原因是郭贵妃的家族实力太强大了,李纯不能不忌讳
一个出身如此显贵的女人却只能做贵妃,她的儿子还不能当太子,她会不会很憋屈?恐怕不光她很憋屈,她背后的郭家也憋屈得不行。郭家当时权倾朝野,“醉打金枝”的故事就从这里来的。
醉打金枝——
郭暧曾和升平公主夫妻发生口角,郭暧骂公主:"仗恃自己的父亲是皇帝就任意轻侮别人,我的父亲不是不能当皇帝,只是嫌弃,不愿当罢了。公主一听,感到受了莫大的委屈,生气地叫着,立即坐车奔向宫中,向父亲哭诉。代宗说:"这是你不知道了。确实如此,假使他要做皇帝,天下难道还是你家所有吗?"代宗因此流下眼泪。郭子仪知道这事以后,关住儿子,自己进宫向代宗请罪。代宗召见他,宽慰老亲家:"谚语说:'不痴不聋,当不了阿翁',孩子夫妻间的事,哪里值得听呢。"郭子仪父子临走,代宗还送了些礼物。郭子仪打了郭暧数十板就算结束了。
这则故事被民间流传开来,不管是真是假,足以证明郭家的势力有多么强大了。什么郭暧与公主发生口角,绝不是仅仅夫妻感情好这么简单。而皇帝对欺负自己女儿的驸马如此宽容,也不仅仅是因为他心胸宽广那么简单。
在这种情况下,才是真正的宫斗之始
元和四年,朝中众臣请求唐宪宗立太子,唐宪宗立了,但立的不是郭贵妃的儿子,而是他的庶出长子,纪美人的儿子李宁。
唐宪宗是不是傻瓜呢?当然不傻,他在历史上也是一位非常有政治手段的皇帝。综合看来,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位纪美人有多得宠,她是宫女出身,生了庶长子她依旧是个美人,而史书曾明写郭贵妃出身高贵,深得宪宗异宠。郭贵妃嫁给宪宗一年多就生子也是明证。综合来说,唐宪宗为什么不封皇后、不立嫡子,肯定有他自身的种种打算。
当然,郭贵妃也不是吃素的。元和六年,在距离被立为太子两年后,这位太子李宁就逝世了。接下来唐宪宗立的太子,就是郭贵妃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穆宗了
当时,在太子李宁死后,宫廷内外几乎都建议选立郭氏所生的皇三子李宥,但最受皇帝恩宠的宦官吐突承璀则建议应当按照次序立次子李恽。宪宗自己也有意立次子,但是李恽因为母氏地位卑贱难以在朝廷上得到支持,而郭氏一系在朝野上下的势力实在是太强大了。立三子宥的呼声占据了上风,宪宗也徒无奈何,只好请翰林学士崔群代次子恽起草了表示谦让的奏表,于元和七年(812年)七月下诏立李宥为太子,改名为李恒。十月,举行了册立大典。
其实宪宗心里对这位太子并不满意,吐突承璀揣度皇帝的心意,也一直没有放弃为李恽的经营。宪宗这次立储事件,为穆宗日后的登基埋下了祸根,也为自己留下了祸患。
元和八年(813年)十月,在刚刚册立新太子整一年的时候,拥立太子的朝廷官员又上表请求宪宗立郭氏为皇后。自玄宗以后,后宫活着被立为皇后的只有肃宗的张皇后,那是因为她在平叛的特殊时期有特殊的功劳,宪宗将郭氏册立为贵妃已经是后宫最尊贵的角色,宪宗以种种借口拒绝了此番动议。
此事以后,郭贵妃在朝野内外,广结党羽,包括宦官中的厉害角色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以及王守澄等人,他们暗中和吐突承璀等较量。
综上,这番斗争,与其说是郭贵妃与纪美人的宫斗,不如说是各个势力集团之间的博弈。
郭贵妃这样一个成功的女人,她的目光放在了前朝,勾结党羽,排除异己,这才是真正的腥风血雨,而不是整天与后宫那些女人们争风吃醋,互相打胎。
元和十四年底,宪宗因为服用方士柳泌的丹药身体恶化,吐突承璀也就加紧了改立李恽的谋划。太子李恒十分紧张,曾经问计于他的舅舅、郭氏的哥哥郭钊,时为司农卿的郭钊嘱咐他,一定要尽“孝谨”之心,不要考虑其他的事。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着宪宗死了。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二十七日,宪宗暴死,梁守谦、王守澄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吐突承璀和皇次子李恽被这突如其来的政变杀了个措手不及,一起被送上了黄泉路。
穆宗位居储君期间的惶恐不安,随着成功登基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对扶植自己登基的一干人等给予了不同的赏赐,特别是把生母郭贵妃册立为皇太后,以报答她多年来的辛苦经营。与此相对照,他对父皇的亲信和宠臣则分别处以杀罚贬斥。正是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好了,上面说到,郭贵妃这个时候苦尽甘来了,她当上了皇太后,儿子是太子,她的母家权倾朝野,应该说是人生赢家了。但是与她有旧怨的嫔妃们和她们的儿子,只要没有卷入政治斗争,她照样没有把她们怎么样。
不幸的是,唐穆宗于长庆四年就去世了,才当了四年的皇帝。
当时,宫中有人替郭氏谋划临朝称制,郭氏发怒说:“要我仿效武则天吗?如今太子年虽幼小,仍可选择德高望重之臣为之辅佐,我何必参预外廷事务呢!”那个时候的女人有着夫权至上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武则天是她们眼中的叛逆,把她们与武则天相较是很耻辱的一件事。
于是随后唐穆宗的太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郭后成为太皇太后。
郭氏的宫斗生涯到这里还是没有结束,但依旧不是说酸话跟打胎。说好的当了太后就是人生赢家呢??
话说这个唐敬宗,也就是郭氏的亲孙子,当了三年皇帝就遭宦官杀害,内外震惊,宦官拥立绛王李悟监国,不久便加害李悟。
这个时候,是郭氏当机立断,下诏迎立唐敬宗之弟江王李昂继位,是为唐文宗。唐文宗也是郭氏的亲孙子,所以郭氏依旧是太皇太后。
唐文宗继位,尊生母萧氏(贞献皇后)为皇太后,加上太皇太后郭氏、他哥哥唐敬宗生母皇太后王氏(恭僖皇后),宫中现在共有三位太后了,故称“三宫太后”。
唐文宗性情恭谨孝顺,侍奉郭氏极有礼貌,凡珍馐嘉果以及四方进贡的奇巧之物,必定先行进献宗庙、三宫太后之后,方才自己享用。
不幸的是,唐文宗也死的很早,没当几年皇帝就挂了,其弟颍王李炎继位,是为唐武宗。这个人还是郭后的亲孙子,所以郭后依然是太皇太后。
当时宫中为分辨三宫太后,因此称唐敬宗生母王氏为义安太后,唐文宗生母萧氏为积庆太后,郭氏仍称太皇太后,而且三宫太后仍继续受到唐武宗孝养。
而太皇太后郭氏,依旧是权威,唐武宗非常听这位皇祖母的话,对她很是尊重。郭氏的两个儿媳妇义安太后和积庆太后,对郭后也是非常的尊重
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郭后可以松口气了??漏漏漏!!!!
说起来郭后也是杯具,(>﹏<)自己的亲儿砸当了皇帝,没几年挂了,自己的三个亲孙子当了皇帝,也特么没几年都挂了。。
死来死去,宫中已经没有郭后嫡系的皇子皇孙了,但光王李忱的势力却越来越强大
这个光王,也就是后来的宣宗,他是谁呢?他不是郭后孙子辈的,他是郭后老公的庶子。他的母亲郑氏,当年是郭后的侍女,而且。。。与郭后有夙怨。也就是说,新皇帝的妈跟郭后是仇人。
但宣宗继位后,照旧得奉养郭后,不是说按宫斗小说,我随便编个理由就可以为我妈报仇。虽然郑氏也当了太后,但郭后的地位依旧是宫中最尊崇的。
但是郭后自己,却过不去了。前朝郭家的势力被削弱,而后宫中郑太后与自己是旧仇,宣宗对郭后的奉养自然也就不可能像之前那么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