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芋头 2015-12-29 22:02:45.037
周幽王的王后可是申国申候之女,还给他生了大儿子,遇到个民间送来的褒姒枕边吹吹风,还不都给废了。
卫宣公抢了自己儿子的老婆宣姜, 还听宣姜的把自己大儿子急子都给杀了。
晋献公听了骊姬的把自己的太子申生逼死了,另外俩儿子也给驱逐出境不说还派人暗杀。
说好的虎毒不食子呢?说好的国君不脑残呢?
反正真实后宫虽然不像这些剧这么脑残,但也绝对没啥爱情可说。
想要在后宫争一......
—————————————
这些都是什么年代的事?
夏商周是多么遥远的年代,遥远到司马迁都只能靠民间传说来臆断,何况今日的我们。那时候封建建制尚不齐全,究竟发生了什么今人根本没有办法定论。
看看那时候的故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亡国之君身边都被强行安插了一个挑拨离间的绝色美女,纣身边还有个狐狸精呢,这么巧吗?
真实的纣实际上也是个颇有作为的君主,你又信吗?
另,褒姒、宣姜、骊姬,亦是个例不是常态,否则为什么一个数百年的朝代,你就能找出这么一个例子?
最后,国君杀子未必证明国君脑残,他肯定是在种种证据(也有可能是伪造的证据但看起来很真)齐全的情况下确定了儿子严重威胁到自己了才动手,真有国君脑残到今天心情不好杀两个儿子玩玩?除非后人抹黑
@fj风景这边独好 2015-12-29 19:58:33.907
说到底就是古代的女人命运根本不由自己,很多只能靠命。有啥好争斗的,斗了很久前朝有点异动马上前功尽弃。。。
不过我觉得女人之间的小嫉妒小争斗应该是存在的,只是不会上升到杀人堕胎的地步。就像在一个单位里,很多同事之间也会因为各种矛盾耍个嘴皮子,大家背后说谁的坏话,看谁不顺眼但是因为这个人是老板的亲信我们也只能背后说说而已,有的地位低的可能会被地位高的欺负一下,但也不是天天搞这套。这些事值......
—————————————
你所说的“办公室女人看谁不爽随便耍嘴皮子”,在古代宫廷很可能是谋逆大罪,有句诗“鹦鹉前头不敢言”,想议论议论,鹦鹉在前头都不敢说,怕它出去学舌。
小小一个嫔妃,你怎么敢议论帝后?文革时候议论议论领导是什么结局?
也许背地里有,但没哪个傻瓜摆在明面上来。
皇后的位置,如果背后没有庞大的势力做支撑,这势力还得是皇帝想扶持而不是打击的势力,大部分进宫的秀女是想都不敢想的。皇后是国母,想想今天第一夫人们的地位?那时候皇后的威信,比今天的第一夫人还要高出一大截,她们是天子认证的国母。皇后过个生日是天下人的“千秋节”。
看过红楼梦的童鞋们知道,当时宫里随便死了个老太妃,贾府这样的人家全部需要戴孝,禁歌舞娶亲,是为“国孝”。何况当今的皇后贵妃,怎么可能说弄死就弄死。
电视里就那么几个贵人没事儿就大张旗鼓的往自己宫里一坐,议论皇帝的偏心薄情、皇后的懦弱无能、嫔妃的嚣张跋扈,简直了。真以为自己长得美天下就是你的了?你咋不上天呢
@琳琅Lily 2015-12-29 15:27:14.593
楼上那位大段文字告诉楼主“宫斗死个人打个胎还不跟掐死小鸡子似的”那位童鞋,看了你的发言楼主真心不想继续更了,敢情我打这么多字都是白费,我现在把你穿越回去,你掐死几个皇后再回来吃晚饭吧
—————————————
哎
还有,不光改立皇后难,有的童鞋说的改立太子也实在太特么容易了,我妈受宠我就能当太子了吗??你背后没有强大的支持者,当了太子就是等着送死的好嘛!你普通嫔妃动不了皇后动不了太子你还敢跟他们翻翘,这不是找死?
你知道皇帝为了宠妃之子废太子,那叫做“因宠失正”吗,天下言官喷死你,百姓骂死你!你要不要去和百姓解释一下我和我家小十六他妈是真爱,虽然小十六的妈是青楼名妓,但是她温柔贤淑吧啦吧啦!
刘强东告诉你章泽天单纯善良的时候你咋不信?别代入了女主就觉得真爱为大,皇帝痴情你就感动得要死要活,天下人咋那么不理解,他们是真爱啊!真来个痴情的皇帝统治你你也恨不得neng死他
这样我们再举个例证。
古代女人公然吃醋抵制老公买妾,应该来说其恶劣程度跟现代男人明目张胆的找小三有一比,甚至更严重,男权社会找小三不犯法,抵制买妾却是七出之条。
那么,现代男人,尤其是公众人物、政治人物,就算找小三只敢偷偷摸摸的找,谁敢随便明面上换老婆。古代女人就更是了,国母、皇帝的女人争宠吃醋、残害皇嗣,是多么恶劣的影响,多么重大的罪行?
不错,男人多妻、女人吃醋,这都是天性。因为天性使然,所以我们不敢说它完全不存在,但它的存在是绝对受到严格杜绝和抵制的。
皇帝的女人吃醋,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为了女权和正义斗争,在古代那就是危害国家,真的是危害国家,因为你影响恶劣、断绝皇嗣,稍不留神还容易演变成极其惨烈血腥的政变。那么,又有几个女人敢明目张胆的挑战权威、危害国家呢
看到很多人为“华妃”争来吵去,楼主就来818这个历史上的年贵妃,看看她究竟是怎么回事
首先,历史上的年贵妃,也就是内什么“华妃”,她是非常非常得宠的,是真正的得宠。我们可以说年羹尧因她而更受雍正青眼,但绝不能说她是因年羹尧才被雍正宠信,那剧本搞的好像是她睡了雍正一样Y(^_^)Y
例证如下:
1、年妃本为王府侧福晋,雍正元年登基后,直接册封为贵妃,在宫中仅次于孝敬宪皇后。这也是她没有封号的原因,人家地位够尊崇了,根本不需要封号来把她跟别人区分开来了,宫里说贵妃就是她一个,就像皇后也没有封号是一样。
而比她资历长、有儿子的侧福晋李氏,仅被封为齐妃。齐妃可不是电视剧里的齐二妃,人家在历史上也曾非常得宠,在雍正初期几乎包圆了雍正的子女。
2、从年妃首次生育到她死,整整十年时间,后宫子女无旁出,也就是没有任何别的嫔妃为雍正诞育子女,就年妃一个人生了足足四个孩子。
你要说雍正待年妃没有感情,肿么可能呢,什么欢宜香更是无稽之谈
3、年贵妃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的确都早死了,但是绝不是什么雍正怕年羹尧造反故意弄死的。一则前面说了,那时候子女死亡率太高,不稀奇。二则年贵妃性情温柔敦厚,体弱多病,子女不易存活,这是雍正亲口说的。
但年贵妃的孩子,是非常非常得到雍正宠爱的。年贵妃的四个孩子,在她死的时候还剩下一个皇子福惠。雍正对此子十分之宠爱,甚过别的皇子。雍正六年,8岁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伤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当时年过18岁的弘历和弘昼连贝子都不是。后来乾隆追封福惠为亲王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
4、年贵妃死,年羹尧才获罪。年贵妃病笃,雍正为了她一再拖延处置年羹尧的时间。但是不可能不处置。
一般认为年贵妃之死,一则因为她体弱多病,恰好生小儿子的时候是康熙的大礼,她行礼受累产下死胎,大伤元气,二则因为听闻年羹尧之祸不远,心神震动。雍正无论怎么显示对贵妃的恩宠,也没有缓口不处置年羹尧。
但贵妃的死,对雍正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打击。雍正三年十一月,贵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年贵妃“不怿”请留,十一月十五日,雍正下旨将其封为皇贵妃。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上谕之外,《起居注》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
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十二月,雍正就赐死了年羹尧。
同样,历史上的齐妃也不是电视剧里的二妃。齐妃李氏十六岁嫁给雍正为侧福晋。此时雍正仅有妻妾四人。
在那时,齐妃应该是非常受宠的,甚至超过了年福晋。她侍奉雍正不过一年便怀有身孕,此后八年内相继诞下三子一女,而且在当时分别就是雍正的长子、次子、三子,足以见雍正有多喜欢她。后来齐妃的头两个儿子早死,只有老三活了下来。
齐妃的女儿和硕怀恪公主,是雍正唯一活到了成年的女儿。后来公主嫁给了纳喇·星德,23岁死掉了
雍正自己的女儿基本都早夭了,于是他开始收各种养女,基本都是他兄弟的女儿,封为公主,嫁给蒙古,比如和硕和惠公主,和硕端柔公主,和硕淑慎公主等等
雍正帝亲生四个女儿,夭折了三个女儿。唯一长大的女儿和硕怀恪公主(追封)序齿为大公主。
除了和硕怀恪公主外,雍正帝还收养了三个兄弟的女儿,就是著名的雍正帝三个养女,全部下嫁蒙古。她们是:
二公主 和硕淑慎公主(1708-1784)废太子理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雍正四年(1726)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观音保。
三公主 和硕端柔公主(1714-1754)庄恪亲王允禄第一女,母嫡福晋郭络罗氏。雍正八年(1730)下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
四公主 和硕和惠公主(1714-1731)怡贤亲王允祥第四女,母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八年(1729)下嫁喀尔喀博尔济吉特·多尔济塞布腾。
楼上有朋友说到“协理六宫”,楼主还真没怎么在正史中看到这种说法,是编出来的吧+_+
不知道你们说的“协理六宫”是怎么个协理法。
如果是指问安请礼,那是只有皇后能得到这样的待遇的,嫡庶分明。皇后活着且尚能理事的时候,那些国家典仪当然由皇后完成,一般不能妃子代劳。
然后如果是管事的,我能说管事的是太监吗?后宫重大事务是太监请示皇帝,皇帝做决定啊,一个贵妃能决定啥,封答应都是皇帝封。看到过以皇太后、皇帝名义下诏的,没看见以贵妃名义下诏的。除非皇后死了或者没有皇后的时候,贵妃差不多就是皇后,那还差不多。
好像有看到皇贵妃处理后宫庶务,像顺治宠妃董鄂氏,在皇后活着时就做了皇贵妃,因为她贤孝有才能,帮着皇后处理庶务。但貌似不是常态。
皇后活着的时候,出来一个贵妃“协理六宫”的情况,而且还是皇帝下旨赐协理六宫之权,楼主木有听说过,有朋友了解吗
电视剧里面贵妃看账本压缩开支什么的,楼主也没听说过。
一般来说,每个等级的嫔妃,分例的东西都是有规定的,祖宗定制连皇帝都不是说改就改的,何况一个妃子。
在有分例的情况下,供应给你多少就是多少,有专人记录,怎么会派个妃子来记账。
后宫封赏多半以皇太后、皇帝的名义。
说来说去,一个妃子把皇帝伺候好就完了,好像没有同时兼具宫廷女官的职能。
有的妃子所谓的权力大,是因为朝中有人、自身得宠,所以皇帝愿意听她们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