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818历史上真实的后妃宫斗,看完你就知道宫斗剧多扯淡了!!

  但是事实上,静皇贵妃对咸丰帝非常好,视同己出,一直精心抚育他。她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与咸丰帝一同上书房,从小感情非常融洽,就和同胞兄弟一样。
  道光帝快要死的时候,开始纠结两个儿子立谁为太子了。论才干,咸丰其实是远不如静皇贵妃的儿子恭亲王的,但是他偏偏是自己最爱的女人留下的儿子,又是嫡长子,这就是道光纠结的地方。
  道光皇帝的纠结世人皆知,静皇贵妃不可能没有察觉到,这个时候她身为两个儿子的母亲,随便弄弄唇舌、做点小动作,也许就不是咸丰继位了。但她还是没有。
  直到道光皇帝死了留下遗诏,破天荒的不仅写明立咸丰为太子,还写明了封恭亲王为亲王,足见这个皇帝一辈子没纠结清楚到底该立谁
  那么,咸丰皇帝继位以后,又是怎么对养母静皇贵妃的呢?
  据记载,“圆明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原名绮春园。咸丰的父亲道光曾在这里尊养继母恭慈皇太后。咸丰帝即位后,破格奉养仅为先帝侧室、同时又非自己生母的静皇贵太妃居绮春园,这是咸丰帝以道光帝侍奉孝和太后的方式来侍奉静皇贵太妃。据记载,皇贵太妃有病的时候,咸丰皇帝探病问安,无异于亲子,这些都是逾制报答皇贵太妃的抚育之恩的加倍孝顺之举。
  到了这样的地步,还有人yy咸丰皇帝肯定是对这个曾与他生母争宠的养母怀恨在心,才死活不封她为太后。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而是皇贵太妃根本没有资格封太后。
  历朝历代,封太后只有两种情形,一个是先帝的皇后,一个是现任皇帝的生母。静皇贵太妃既不是先帝的皇后,也不是现任皇帝的生母,只是养母,她根本没有资格当太后。同理甄嬛也没有╮(╯_╰)╭
  咸丰皇帝给不了养母太后的尊位,但他完全按照太后的规格来奉养养母,做的已经很到位了,足见当年静贵妃并没有苛待过咸丰
  那么,宫斗有没有呢?不是没有的。这个宫斗,就是从静皇贵妃变成了“康慈皇贵太妃”开始的。
  这位可怜的康慈太妃,她一辈子都输给了孝全成皇后。从入宫起她就没有孝全成皇后得宠,儿子也比孝全成皇后的儿子晚出生,一辈子都是皇贵妃没当过皇后,临了还不是皇太后,只是皇贵太妃!别忽略这之间的差距,这一点点差距意味着一个是妻一个是妾,一个是嫡一个是庶,真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哦~
  她明明做了皇后才该做的一切,尽到了一个皇后的责任,也享受到了皇后的待遇,却始终都有份无名,按照宫斗小说的思维,这康慈太妃估计要恨得眼睛流血七窍生烟,憋屈得恨不能自尽了~
  所谓宫斗是神马呢??下毒、打胎、上吊、要死要活?
  《祺祥故事》中,有关此事的记载如下:“会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视。一日,太妃寝未觉,上问安至,宫监将告,上摇手令勿惊。妃见床前影,以为恭王,即问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尽与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误,即呼‘额娘’。太妃觉焉,回面一视,仍向内卧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
  意思是:有一天,恭亲王请安完毕回去,太妃又入睡,还没醒,皇帝也来请安了,寿康宫中的太监想要通告太妃,皇帝摇手让他们不要惊动太妃。康慈太妃醒来见床前的影子,以为是恭亲王,就问道:“你怎么还在这里?我所有的都给你了!他的性情不定,不要生了嫌疑了。”皇帝知道她误会了,就叫“额娘”。太妃这才觉察到原来是皇帝,回头看了一眼,就向里睡去,不发一言。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慈太妃对养子和亲子的确是区别对待的,养子的确隔了肚皮。但她所做的,也只是让亲子避嫌,不要让皇帝起疑。而咸丰皇帝本身,经过这件事后虽然确实对弟弟恭亲王起了猜忌,却也并没有废了他,更没有要他的性命。
  康慈太妃死了以后,咸丰皇帝还是很哀恸的,他下旨追封康慈太妃为太后。但是康慈太后是不系道光帝谥,也就是不加道光帝谥号--“成皇帝”中的“成”字,不称“成皇后”,神位不祔太庙,强调这位“孝静皇后”和其它皇后是嫡庶有别,不能享受后代的香火,也不能得到宗室的承认。
  作为一个女人,这真是憋屈到了极点有木有??想了一辈子当“妻”,最后死了才给追封太后,而且还是半个太后,还在强调她本来是个妾,乐呵乐呵给追封的,并不是真正的嫡皇后。
  这件事也成了恭亲王的心病。后来,恭亲王之所以愿意与慈禧联手对付顾命大臣,就是因为慈禧给了恭亲王许诺,让他母亲当名正言顺的皇后、太后。
  当时,两宫皇太后于同治元年四月初八(1862年5月6日)以同治帝的名义发下诏书,为恭亲王的生母孝静皇后加谥“懿昭端惠”,系道光帝谥号“成”字。而且恭亲王借机改“辅佐”之“辅”字为“抚育”之“抚”字,美化孝静皇后不是“辅佐”而是“抚育”了咸丰帝,从而大大抬高了孝静的身份,这样谥号即被改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弼天抚圣成皇后”,同年九月初二(1862年10月24日),将孝静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
  至此,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才正式获得了道光帝皇后的地位,可以享受后代的香火。不容易啊有木有╮(╯_╰)╭
  总结:所谓的后宫争斗,远没有大家看到的那么精彩,更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简单。
  可以说皇家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凭感情就做出什么违背天理的事情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有天下臣民盯着看,皇帝照样不能为所欲为,想杀谁就杀谁。
  那么后宫中因为争宠而毒死嫔妃的事存在吗?楼主不敢说不存在,但是即便存在,也是小概率事件,比如说某个嫔妃实在太得宠,恃宠生娇为所欲为,皇帝正好是个脑残还任她胡来,那就没有办法了。大部分嫔妃实际上一没有这样的能力,二没有这样做的动机。
  因为政治斗争而下狠手的,这个倒是切切实实存在,但是即便存在,也不是下个毒就完事的。
  如果都按宫斗小说的思维,静贵妃一上来就应该先整死孝全成皇后,毕竟凭什么我连生三个儿子都只是个妃,而你特么一个儿子没生就当了皇贵妃??对了,我十三岁生的那个儿子肯定是你neng死了!
  当然,孝全成皇后要不是傻白甜,她一当皇后就应该先整死静贵妃,尤其要毒死她的儿子,这样我儿子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哇哇哇~
  然后不好意思没毒死,静贵妃翻身做人生赢家了,我当然要毒死皇后留下来的遗孤啊,毒不死你,毒死你了我儿子就能当皇帝了哇哇哇~
  然后不好意思又没毒死,咸丰皇帝翻身当人生赢家了,朕现在要为母后和自己报仇了,整不死你太妃和弟弟啊哇哇哇~
  然后不好意思又没整死,咸丰死了轮到恭亲王当人生赢家了,我当然要把属于我的皇位和女人统统抢回来!
  然后清朝其实很早就可以绝种了。。。。
  楼上有筒子的比喻楼主觉得很到位。
  后宫嫔妃之间的关系,用同事来形容,绝对比用情敌来形容要妥当。不要拿你和你男朋友去比啦,连宫斗小说都知道那皇帝是君不是夫\(^o^)/~
  那么任何一个大公司,领导高层之间有没有争斗呢??当然有,不可能没有,明争暗斗是必须的,利益为大嘛。
  但是你见过哪个高层见面后天天撕逼说酸话,背后互相下药毒死对方的?他们的争斗是什么样的争斗,一般人恐怕想不到。
  别说现代杀人要死刑,古代毒死皇后难道不要死刑?
  另,皇后是傻白甜嘛等着你说毒就毒,那刺客们简直不要太容易,送一个女人入宫就可以毒死皇帝了
  宫斗小说里经常说什么“一个女人能活着在后宫生存下来就不容易”神马神马的,楼主想说如果真是这样那些亲贵大臣们把自己女儿打残了也不会送她进宫的好嘛~
  其实看看清史的记载,一个女人,哪怕她得过宠、生过儿子,只要她老实本分,不胡作非为,不卷入最高权力的斗争,最后结局都不错,寿终正寝
  就拿康熙九子夺嫡来举例吧,按说九子夺嫡斗争到这份上,这九只的妈最后都得死得惨吧??互相neng也该死得差不多了把???
  而事实上,首先皇长子胤禔的妈惠妃纳喇氏,后半生虽儿子获罪,但一直受到雍正皇帝的优养,终年七十多岁,属长寿善终。
  其次,老三胤祉的妈荣妃马佳氏,一生共生有五子一女,而其中只有皇子胤祉,皇女固伦荣宪公主长大成人,唯一活下来的儿子还被雍正整的惨,按理说荣妃也该跪了,但她也是寿终正寝。
  八阿哥的母亲良妃很早就病死了,这个不算。
  再就是宜妃了,最有名的那个,→_→生前相当得宠,可惜生了几个儿子都跟雍正不对盘,被雍正neng死。但宜妃自己呢?也是筹终正寝,享年有70多岁~
  雍正帝与他的兄弟们九子夺嫡是实打实的,但即令如此,这几个儿子的妈,除了自身短命的,最后都被雍正善养终老了。
  所以说,一个皇帝为了几句口角、一点争宠神马的就neng死自己爸爸的小老婆,neng死自己的亲兄弟,这个未免也太假了。
  讲真,楼主也很佩服后宫这些心大的女人们啊~
  假如我一辈子生了五个儿子,最后全部齐刷刷死光了,唯一活下来的内个还给新任皇帝neng死了,我特么没人折磨也给气死了啊O(≧口≦)O
  按照宫斗小说,这个女人应该找新皇帝拼命了把,反正你也要neng死我的,我还不如跟你同归于尽,就像内什么樊长使那样??。。。
  是多心大的女人才会看着儿子一个接一个的挂掉,然后自己安然活到70多岁w(゚Д゚)w
  对啦,荣妃马佳氏除了五个儿子,还有个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就是《康熙王朝》里面编造出来的那个蓝齐儿,下嫁漠南蒙古的那个。但是别人活得好好的,绝没有两军交战跑到阵前喊“别打了!”(⊙﹏⊙)b
  康熙王朝里面蓝齐儿出嫁蒙古委屈得要死要活,其实历史上,她的姑奶奶、姑姑、姐妹,嫁给蒙古的太多了,分明是顺理成章习以为常的事儿,纠结个咩啊~
  而且固伦荣宪公主嫁的这个蒙古人一点也不扎心,他是谁呢?他的亲祖母,就是固伦淑慧长公主。固伦淑慧长公主是孝庄皇后的亲生女儿,也就是顺治皇帝福临的亲姐姐。实际上,他与固伦荣宪公主还是表兄妹的关系。
  最后这个人也不是跟康熙打仗死的,恰恰相反,他是跟随康熙打仗的时候,死在军中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