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装新酒,出墙变堕胎——开扒《如懿传》,流潋紫笔下的深井冰后宫

  我回来啦~~~~先马一记,准备更新。
  因为连着两胎皇嗣出事,连太后亦被惊动,一时间层层关节查下去,雷厉风行,连怡贵人身边侍奉的宫人也一个没有放过,一一盘查。
  ——废话,怡贵人出了事自然是先查她身边的人。

  宫中大有草木皆兵之势,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人人自危,太重复了。

  连素日性子最张扬的嘉贵人也避在自己宫中,足不出户。
  ——呃……这样更可疑……

  慎刑司的精奇嬷嬷们最是做事做老了的,慎刑司的七十二样酷刑才用了一两样,便已有人受不住刑昏死过去,有了这样的筏子,再一一问下去便好办得多了。
  ——1.慎刑司没有精奇嬷嬷也没有七十二样酷刑。2.又见“筏子”,用法还是不对。“拿人作筏子”是故意找茬,用在这里算什么?
  怡贵人的孩子死后,皇帝也甚少过来安慰探视,即便来了也稍稍坐坐就走了,一心只放在了追查之上。倒是皇后顾念着主仆之情,虽然自己的二阿哥还在病中,倒也过来看望了几次。
  ——帝后的表现很好,皇上查出真凶就是给怡贵人报了仇,光来看她有什么用?皇后是后宫之主,来看怡贵人更是没什么可黑的。

  怡贵人醒来后一直痴痴呆呆的,茶饭不思,那一双曾经欢喜的眼睛,除了流泪,便再也不会别的了。
  ——眼睛的功能哪有那么多,还不如说“再没有别的情绪”。

  加之太医说她体内残余未清,每日还要服食定量的红花牛膝汤催落,对于体质孱弱的怡贵人,不啻于是另一重折磨。
  ——每日!我天啊……而且“牛膝汤”就行了,方子里没有红花。
  如懿和海兰一直守着她,防她寻了短见。她却只是向隅而泣,嘶哑着喉咙道:“娴妃娘娘放心,不查出是谁害了嫔妾的孩子,嫔妾是绝不会寻短见的。”
  ——清宫嫔妃是不可能自戕的,如懿和海兰做的都是无用功。“不查出是谁害了嫔妾的孩子,嫔妾是绝不会寻短见的”倒像是说一旦查出了凶手,怡贵人就会自杀。

  说到这句时,她几乎已经咬碎了牙齿:“嫔妾侍奉皇上这么多年才有了一个孩子,他是嫔妾唯一的期盼和希望。到底是谁?是谁这么容不下嫔妾的孩子!”
  ——怀孕四个月经常腹痛,怡贵人你先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吧。

  是谁要害孩子?连如懿自己也想不明白。她只能端过一碗燕窝粥,慢慢地喂着怡贵人,劝慰道:“吃一点东西,才有力气继续等下去,等你想要知道的事。”
  ——谁害的?就是如懿凉啊,用的菊花茶绿豆汤。
  一碗燕窝粥喂完的时候,却是皇后身边的赵一泰先来了。
  ——要不然该是谁要来?皇后?

  他道:“请娴妃娘娘和海贵人、怡贵人稍作准备,皇后娘娘请三位即刻往长春宫去。”如懿搁下手中的碗道:“什么事这么着急?怡贵人尚在静养,能不能……”赵一泰道:“皇后娘娘相请,自然是要事。何况事关怡贵人,还请怡贵人再累也要走一趟。”
  ——这不是累不累的问题,怡贵人坐小月子呢……还是说,这是为了突出皇后的残忍?

  话既如此,如懿便命人备下了轿辇,即刻往长春宫中去。待得入殿,皇帝与皇后正坐其上,各宫嫔妃皆已到场,连在雨花阁静修的玫贵人也随坐其中。三人入殿后一一参见,便各自按着位次坐下。皇后见怡贵人病弱难支,不免格外怜惜,道:“赵一泰,拿个鹅羽软垫给怡贵人垫着,让她坐得舒服些。”怡贵人忙颤巍巍谢过了,皇帝道:“你身上不好,安心坐着便是。”
  ——“鹅羽软垫”,我真心觉得这东西软不了,软的那是“绒”,不是“羽”。
  慧贵妃扬一扬手中的丝绢,慵倦道:“外头春光三月,正当杏娇莺啼之时,皇后娘娘不去御花园遍赏春光,怎么这么急召了臣妾等入长春宫呢?”
  ——贵妃你是不是疯了……帝后都在,还召集了所有后宫嫔妃,必然是有要事。贵妃的脑子被流娘娘吃了才会问出这种话。仪态神马的我不想说了……

  皇后一向端庄温和的面庞上不由得浮起几分愁苦之色:“自去冬以来,宫中皇嗣遭厄,悲声连连,本宫与皇上都忧烦不堪,春光再好,也无心细赏。今日急召妹妹们前来,是因为怡贵人胎死腹中之事已有了些眉目,须得找人来问一问。这既是后宫之事,自然应该是后宫人人都听着。”
  ——刚知道点眉目你们就把人都找来了?我还以为人证物证俱全了呐!拜托,大家都那么忙!

  怡贵人神色一紧,忙问道:“皇后娘娘所说的眉目,是知道害臣妾孩儿的人是谁了么?”皇后温言道:“怡贵人,少安毋躁。此事关系甚大,本宫与皇上也只是略略知道点眉目罢了。至于事情是否如此,大家都来听一听便是。”
  ——这时候皇上不用来的,皇后主持就行了。而且“本宫与皇上”要换一下顺序。
  皇帝道:“皇后既然查出了点眉目,有话便说吧。”皇后看一眼身边的赵一泰,赵一泰击掌两下,便见许太医与赵太医一同进来。
  ——依然还是不说话……不过没有扬脸~~

  皇后沉声道:“众人都知道怡贵人身罹不幸,龙胎死于腹中,乃是受了水银的毒害。本宫却百思不得其解,怡贵人房中并无水银朱砂,娴妃和海贵人对怡贵人的饮食起居也格外小心,照理说是不会出事的。欲查其事,必寻其源,臣妾让人翻查了怡贵人房中的器物,才发现了这些东西。”
  ——“本宫”是对众人,“臣妾”是对皇上。要么统一,要么描写的时候分清楚。不能混用。

  皇后扬一扬脸,莲心捧着一个紫铜盘子,上面放着一对雕银花红烛并一些烧碎了的炭灰。皇帝取过那对红烛看了一看,疑道:“不过是寻常的红烛,怎么了?”
  ——啊!还是扬脸了!“雕银花红烛”是什么工艺?而且“炭灰”也不能说“碎”,难道还有“完整”的炭灰?
  @水月芷惜 15066楼 2014-01-09 16:45:50
  慧贵妃扬一扬手中的丝绢,慵倦道:“外头春光三月,正当杏娇莺啼之时,皇后娘娘不去御花园遍赏春光,怎么这么急召了臣妾等入长春宫呢?”
  慧妈妈倚在门口,扬一扬手上的帕子,慵懒道:“外头春光三月,杏花盛开,黄莺儿成双成对。大爷不来我这怡红院遍赏春光,怎么这么急着要去官府应卯呢?”
  这样改是不是合理多了?
  -----------------------------
  点32个赞!
  皇后微微摇头,伸手将其中一根拗断了,道:“请皇上细看,这蜡烛有否不同?”
  ——皇后凉凉,有些事是可以让下人去做的。

  皇帝对着日色一看:“虽然是红烛,但里头掺了一些红色的碎粒,可是内务府如今所用的东西越来越不当心了?居然用这样的红烛。”
  ——内务府再次哭晕。

  皇后又道:“皇上细看这些炭灰。如今也是三月末,宫中只有延禧宫的怡贵人因为怕冷,还用着炭盆。这是她阁中所用的红箩炭烧下来炭灰,颜色灰白。可是细看下去,却有异状。”皇后用护甲轻轻拨弄其间,却见炭灰上沾了些许银色物事,还有一些朱红色的粉末,若不细辨,实在是难以察觉。
  ——1.来人啊!给皇后拿根树棍!一国的皇后拿护甲拨弄炭灰也不嫌脏!2.灰白的炭灰里有银色的东西看不出来我可以理解,朱红的粉末看不出?你们集体挂眼科门诊吧,团购说不定有折扣。
  皇后抬一抬手,示意莲心端给众人都看看,众人暗暗诧异,却又实在不知道是何物。
  ——“莲心端给众人都看看”是“莲心端给众人、众人都看看”,去掉“都”字会好一些。

  皇后道:“这些都是怡贵人宫中所用的东西,请太医瞧一瞧,这蜡烛里头和炭灰里的,是什么好东西?”赵太医掰开蜡烛,用手指捻了捻细闻,许太医亦翻看了炭灰里头的物事,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道:“回禀皇上皇后,这里头的东西都是朱砂。”
  ——你们一个人看了一样东西,为什么要说“都”?

  赵太医道:“朱砂遇高热会析出水银,水银遇见热便会化作无色无臭之气弥散开来,让人不知不觉中吸入。这炭灰里烧剩下的朱红粉末,定是有人将少许朱砂混入红箩炭中,等到烧尽,也不容易发觉。”
  ——朱砂不是随便烧一烧就变成水银的啊!就算是,水银遇热变成了气体,整个延禧宫都要中毒的。至少怡贵人身边伺候的人跑不了。为何只有怡贵人一个人倒霉?
  皇后冷笑一声:“这还不算老辣的,皇上且看那红烛,雕了银花装饰,即便烧出朱红和银色的粉末,也会让人以为是烛泪和银花融化后的样子,根本难以察觉。”
  ——见了个“银”字,就以为是银子了?蜡烛上的金色银色花纹都是画上去的,不是真银子好么!烛泪也不可能是粉末状的!这么个漏洞百出都快赶上渔网的计谋真的能用么能用么……

  慧贵妃秀眉微蹙,啧啧道:“拼上了这样的心思去害怡贵人,哪里还有不成的。这个人还真是心思狠毒。”
  ——贵妃,要说话就说话吧,“啧啧”什么的是小区老大妈聚堆儿聊八卦的状态。

  皇帝道:“既然如此,那么怡贵人阁中的宫人都会有不适之状,怎么只有怡贵人身体不适?”玫贵人握着绢子的手瑟瑟发抖,颤声道:“宫人伺候都是轮班入内的,而怡贵人身在其中,几乎每日不离,当然深受其害。”
  ——别扯了,这么剧毒的东西,吸点儿就行了,不致命也会有症状。又不是慢性毒药。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