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一只黑猫 2860楼 2013-08-02 13:38:40
从凉凉到粉丝都喜欢自己打自己脸,既然凉凉都已经写出要“别在领口”你们能不能不贴上“头饰”两个字??你们绝壁是猴子请来的救兵……作为一个不吐槽会死星人,我决定注册这个破微博去瞅瞅到底都有些神马玩意的配图……
那个,能问问小书虫我搬过来这里算不算我歪楼啊???
-----------------------------
@吾是书童 2867楼 2013-08-02 13:51:35
我看不搬算了。好不好,算人家原创的。按说按网络礼节不该没授权就搬。再说找上门来也麻烦。
-----------------------------
@万卷小蠹 2873楼 2013-08-02 13:57:56
嗯,没授权就算了。
-----------------------------
@吾是书童 2875楼 2013-08-02 14:01:24
要不为了谨慎起见,小书虫申请一下删这几楼吧。
-----------------------------
小黑猫删图也行
@万卷小蠹 2877楼 2013-08-02 14:04:54
皇帝笑道:“朕正好有些饿了,陪朕一起用一点。”如懿取了银筷子出来,递到皇帝手中,笑道:“臣妾本想备四样点心,谁知宫里只备了三样现成的。这一味藕粉桂糖糕还是太后赏赐下来的,说皇上原爱吃这个。这两日不得空去寿康宫,所以赏赐给了臣妾,臣妾就正好借花献佛了。”
——这个不算错,真是根据民俗说一嘴:中国人就爱讲究“成双成对”,逢年过节点菜备菜一般都是双数。宫里备点心,备四样更合理。
皇帝夹了一......
-----------------------------
@吾是书童 2880楼 2013-08-02 14:08:50
酸酸甜甜是山楂糕。山药糕酸酸甜甜除非夹了山楂红果馅。
-----------------------------
是“玫瑰山楂馅”。
如懿谢过,打量着四周道:“皇上喜欢壁瓶,本可四时插花,人作花伴,取其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之效,只是如今点着龙涎香,反而不用花草好,以免乱了气味。”皇帝笑吟吟道:“朕也这样想。所以宁可空着,闲来观赏把玩,也是好的。”
——喜闻乐见抄百度百科时间,“四时插花,人作花伴,取其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出自《遵生八笺》。
如懿立起身,望着其中一尊瓶身道:“这个图案倒好,不比其他的吉祥图案,倒像个什么故事。”皇帝笑话她,“老莱子彩衣娱亲,这个你也忘了?”如懿望一眼书架,又见皇帝案上空着,便笑:“皇上素日常看的那本《二十四孝》,怎么如今不在身前了?”皇帝随口道:“大概是随手放哪里了,回头让王钦去找找。”
——要拿二十四孝来说事儿,引出太后搬家了。要是小四墙上的瓶子没这个故事怎么办?可惜不知道三希堂的瓶子都是什么图案。
如懿似是凝神想着什么,“皇上,臣妾记得《二十四孝》里第一篇是不是闵子骞单衣奉亲?”皇帝失笑,“你今儿是怎么了?《二十四孝》第一篇是虞舜孝感动天,第二篇才是闵子骞单衣奉亲。”如懿敛容道:“皇上心存孝道,自然记得清楚明白。《二十四孝》第一篇便是讲虞舜孝感动天,可见世人心中,总是百善孝为先,更以君王作为其中典范,宣扬孝道。皇上才登基,诸事忙乱,来不及走一趟后宫。”她沉吟片刻,“太后,还住在寿康宫里。”
——这槽都没法吐了……不说宫室的问题,皇上尊太后、请太后移宫,肯定是要下圣旨给内务府的。难道一定要皇上去把太后背到“慈宁宫”才叫真孝顺?
皇帝扬了扬眉毛,“怎么?内务府不是再三请皇额娘去慈宁宫了吗?怎么还住着寿康宫?”如懿微微一笑,“照臣妾看,不是内务府办事不力,而是太后存心将这个表示孝道的机会留给皇上您了。”皇帝静了片刻,柔和笑容带一点疏懒意味,“朕也想让皇太后移居慈宁宫。可是……”如懿会意,示意宫人们退下。阁中只留了皇帝与如懿二人,皇帝方低低说:“可朕心里,总还是有道过不去的地方。”他的目光转向窗外,有些痴惘,“朕的亲生额娘……”
——我晕!敢情移宫这事不是皇帝下的旨,而是内务府自作主张……
如懿巴望地看着皇帝,按住了他的手,轻轻摇了摇头,坚定道:“皇上的亲生额娘,只有太后,就住在寿康宫,等着皇上请她移住慈宁宫。”
——只有“亲生子”,没有“亲生娘”!可以说“生身母亲”、“生母”、“亲娘”。皇帝说“亲额娘”就行。
皇帝的目光沉静若深水,“皇太后专宠多年,在朝中与宫中都颇有权势,若在正位慈宁宫,朕怕她会不会……”
——皇太后专宠多年,这一条就够可乐的了。后面还跟了句“在朝中与宫中都颇有权势”,后宫不得干政啊流娘娘,这不是你的大架空朝。拉出去用祖宗铁牌打!然后,第三击跟上,“正位慈宁宫”……楼主吐血中……
@万卷小蠹 2889楼 2013-08-02 14:23:31
如懿谢过,打量着四周道:“皇上喜欢壁瓶,本可四时插花,人作花伴,取其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之效,只是如今点着龙涎香,反而不用花草好,以免乱了气味。”皇帝笑吟吟道:“朕也这样想。所以宁可空着,闲来观赏把玩,也是好的。”
——喜闻乐见抄百度百科时间,“四时插花,人作花伴,取其清芬满床,卧之神爽意快”出自《遵生八笺》。
如懿立起身,望着其中一尊瓶身道:“这个图案倒好,不比其他的吉祥图案,倒......
-----------------------------
@吾是书童 2899楼 2013-08-02 14:32:09
黄桑常看二十四孝这本书?二十四孝是什么书?那是给孩童发蒙用的通俗简易读物。这黄桑的文化水准是在堪忧。
-----------------------------
本来就是啊,多大了还在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雾)
“会与不会,都不在于进不进慈宁宫,而在于皇上的魄力与才干。皇上心怀天下,胸中有万千韬略,何惧区区一女子。”
——这皇上不是小四!尼玛啊!这是一废物点心。
如懿定定地望着皇帝,“慈宁宫,只是皇太后名正言顺所居住的一个地方。”她反握住皇帝手,以自己手心的冰凉,慰他掌心的潮热,“皇上,委屈了太后的住所,天下臣民会指责您。而把太后送进了慈宁宫,是点醒了天下人,皇上以天下养太后,请她颐养天年。”
——太后本来就是“以天下养”!再说委屈了太后?寿康宫就是给太后修的!流娘娘拜托你写之前查查资料。
皇帝目光微沉,片刻,露了两分笑意,“那朕,就依你所说,尽心孝敬,请太后颐养天年,好生养息。”
——为了衬托女主聪明,皇上智商必须一降再降。
第10章 册封
这一日众人皆到皇后的长春宫中请安,富察氏命人赏了一箩红橘下来,含笑道:“皇上念着咱们后宫,江南进贡的红橘一到,就先挑了一箩送来,正好咱们也一起尝尝。”众人起身谢恩,“多谢皇后娘娘恩典。”
——红橘是冬天成熟的吧,小四的妃嫔册封是在九月廿四,时间对的上,特此表扬。流娘娘的时间能对上的实在太难得了。
皇后嘱了众人落座,看莲心和素心分了红橘,方慢慢道:“咱们这些姐妹,都是从前潜邸时便一起伺候皇上的,彼此知道性情。如今进了紫禁城做了皇上的人,一则规矩是定要守的,二则也别拘了往日的姐妹之情,彼此还是有说有笑才好。”
——本来就是皇上的人啊,什么叫“如今进了紫禁城做了皇上的人”?你们都是小四登基后才收的?
-----------------------------
@吾是书童 2914楼 2013-08-02 14:54:43
溥仪说他小时候很饿。太妃们的养生之道就是让他少吃。有一回遇见太妃家里送进宫的食盒,他掀开一只抢了一个酱肘子,太监们大惊失色,上来夺走了。好香一只肘子,到嘴就没了
-----------------------------
@驴耳卷心菜 2915楼 2013-08-02 15:00:48
不是吧?!!!这也惨了吧?
-----------------------------
@吾是书童 2917楼 2013-08-02 15:06:06
真的,这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惨。溥仪的几个伯伯,都夭折了。那位醇亲王福晋太宠爱孩子,唯恐撑着,一只虾都要分三段吃。结果孩子死于营养不良。而且,那年代没什么儿童心理学。他生气哭啼,太监就把他关小房子里让他哭。叫万岁爷唱一唱败火。
-----------------------------
因为吃得太精细,容易吃多吧。太妃们年纪大消化不动倒是该少吃油腻,正在长身体的小皇上可就惨了。
晞月先站了起来,满面恭谨道:“皇后娘娘从前是臣妾们的姐姐和主子,如今更是天下之母。臣妾们不敢不心存恭敬。”
——“晞月先站了起来”,记号,看下一段。
皇后淡然笑道:“月妹妹言重了。本宫比你们虚长几岁,自然在教导之余,更要好好顾全你们。”晞月领着众人起来,“谢皇后娘娘隆恩。”
——不是都站起来了么?还能再起来?再起来就上房了。
如懿看着皇后与晞月一唱一和,只低了头慢慢剥着红橘把玩,面上略含了一缕笑,淡淡不语。
——这段就更有意思了,大家都站着谢恩,如懿凉坐着剥橘子。
@万卷小蠹 2921楼 2013-08-02 15:11:49
晞月先站了起来,满面恭谨道:“皇后娘娘从前是臣妾们的姐姐和主子,如今更是天下之母。臣妾们不敢不心存恭敬。”
——“晞月先站了起来”,记号,看下一段。
皇后淡然笑道:“月妹妹言重了。本宫比你们虚长几岁,自然在教导之余,更要好好顾全你们。”晞月领着众人起来,“谢皇后娘娘隆恩。”
——不是都站起来了么?还能再起来?再起来就上房了。
如懿看着皇后与晞月一唱一和,只低了头慢慢剥着红橘把玩......
-----------------------------
@牛婆婆 2924楼 2013-08-02 15:15:35
很怀疑,皇后与其它嫔妃之间会称姐论妹吗?太掉价了吧?尤其是皇后跟最低级的答应,也会姐妹相称吗?这地位相差说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
-----------------------------
皇后可以说,嫔妃要是这么说就是搞笑了。
皇后对晞月的应答甚是满意,含笑点了点头,“你们坐着吃些橘子好好聊聊吧,本宫有些乏了,先回寝殿歇息。”她停一停,环视众人,“皇上已经拟定了你们的位分,也各自安排了宫室与你们居住。如今皇太后已经先移居了慈宁宫。晌午旨意一下来,就各自搬过去住吧。为着这些日子替大行皇帝哭灵,挤在一块儿住也是为难了你们。”众人闻言一凛,哪有心思再坐,便纷纷告辞了。
——那么说这一天就是雍正十三年九月廿四,老四死了还不到一个月。
果然到了晌午,皇帝册定位分的旨意遍传六宫。如懿站在廊檐下逗着一双蓝羽鹦哥儿,只听着阿箬掰着指头嘟囔道:“立后大典之后,皇后已经挑了长春宫去住。长春长春,真是个好意头,只盼着皇上春恩长在呢。
——粽子姑娘又来掰指头了,我说姑娘,你几岁了……更可怕的是,长春宫就是“春恩长在”?还是闺房里那点事啊……
苏格格新添了三阿哥,封了纯嫔,住在钟粹宫。黄格格封了怡贵人,住在景阳宫,她倒挺高兴的。本来嘛,皇上也不是很宠爱她,给个贵人就不错了。
——小四的怡贵人不姓黄,姓柏,她也不可能住在住在景阳宫,景阳宫那会儿是清宫图书馆。说景阳宫住人的,估计都是让琼瑶奶奶的五阿哥给闹的。
金格格只封了嘉贵人,住在太极殿,她又不高兴又不敢说,只抱怨太极殿离皇上的养心殿太远。金格格一直以为自己的朝鲜宗室女的身份便觉得高人一等,眼下也只不过是个贵人,看她还有什么好神气的。”
——太极殿是清晚期改的名,那时候重新装修划归了长春宫,所以改叫“殿”。小四这年月,它应该叫启祥宫。这地方离养心殿太近了,往南边走走就到养心殿了。这都嫌远,金玉妍只能直接睡养心殿……
如懿取过鸟食撒在鹦哥儿跟前,“你说便说,背后议论人家做什么。”阿箬吐了吐舌头。“奴婢知道了。另外就是海兰格格了,皇上只封了她常在,也没说住哪个宫,大概位分不高,随便跟着哪个主位住着吧。倒是咱们和高福晋那里,还不知是什么旨意。”
——为啥到海兰这儿可以直呼其名?按前边的格式也该叫声“海格格”。说海兰位份不高不能做主位,前面的“贵人”难道就可以了?再说,海兰不能居一宫主位要跟着别人住,也要皇上下旨啊,不可能一句不说。
阿箬说着往门外看了看,不免有些焦灼,“太阳都快落山了,别的小主那儿都住进新殿去了,怎么咱们这儿还没圣旨来呢?”
——各位娘娘搬家的速度真够快的,给搬家公司好评,五颗星~~
@万卷小蠹 2931楼 2013-08-02 15:33:36
果然到了晌午,皇帝册定位分的旨意遍传六宫。如懿站在廊檐下逗着一双蓝羽鹦哥儿,只听着阿箬掰着指头嘟囔道:“立后大典之后,皇后已经挑了长春宫去住。长春长春,真是个好意头,只盼着皇上春恩长在呢。
——粽子姑娘又来掰指头了,我说姑娘,你几岁了……更可怕的是,长春宫就是“春恩长在”?还是闺房里那点事啊……
-----------------------------
@瀚海银沙 2934楼 2013-08-02 15:48:02
整个吉林省都哭了……
-----------------------------
@吾是书童 2936楼 2013-08-02 16:00:51
丘处机老道也哭了
-----------------------------
小四也哭了,他还是“长春居士”呐,这么说成了淫棍了……
@小姑奶奶肉祖宗 2942楼 2013-08-02 16:15:53
这特么是满族人?这特么是乾隆皇帝??这什么跟什么就点心啊!!!大流写书之前能不能查查资料!乾隆吃点心应该上饽饽盒子!饽饽桌子!饽饽席面!!!!
满族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以及与汉族频繁交流,饮食习惯一方面与汉族有相似之处,如吃大米、小米、面食等等。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点,如喜吃甜食、过节时吃“艾吉格饽”(即饺子)等。还保留了饽饽、酸汤子、萨其玛、火锅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饽饽是满语,是......
-----------------------------
苏叶饽饽我超级喜欢啊,不混合,包馅也好吃。这个点儿提这个,略凶残……
如懿心里虽有些着急,却不便在阿箬面前流露出来,便拿给鹦鹉取食的小勺子搅着水。阿箬忙道:“小主,咱们的鹦鹉好干净,拿取食的勺子搅了水,它们就不喝那水了。”
——话说这个我不太懂,喂鸟不是用小米么?取小米的勺子能有多脏?
如懿正不耐烦,却见惢心领着传旨太监王钦并两位大臣进来。王钦打了个千儿道:“启禀小主,圣旨下。大学士礼部尚书三泰为正使,内阁学士岱奇为副使,行册封礼。”
——1.册封礼是乾隆二年的事儿,提前了;2.传旨太监还要打千?还“启禀小主”?他是替皇上来的,果然女主才是太上皇。
如懿忙忙低首跪下,院子里的人也跟着跪在后头。王钦取过圣旨,朗声念道:“朕惟教始宫闱,式重柔嘉之范,德昭珩佩,聿资翊赞之功。锡以纶言。光兹懿典,尔庶妃那拉氏,持躬淑慎,赋性安和,早著令仪,每恪恭而奉职勤修内则,恒谦顺以居心。兹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印封尔为娴妃。尔其祗膺巽命,荷庆泽于方来,。懋赞坤仪,衍鸿休于有永。钦哉。”
——有正副使,结果还是太监念圣旨,俩册封使站边上看。念的也不对,这是册文,不是圣旨。
@小姑奶奶肉祖宗 2953楼 2013-08-02 16:33:48
饽饽的花样有很多种,名字也很多,貌似满语发音的比较多,我小时候一到过年,我奶奶就炸各种面果子,还有做各种糕,还有碴子粥。
说到碴子粥,貌似清朝也不流行吃什么稀汤光水的姜丝粥,那是大流平时常吃的吧。
皇上应该是大碴子粥,小碴子粥,奶油拉拉(也是粥的一种),暑天可以有绿豆粥,过节可以有八宝粥,老年人喝点不用嚼的可以来个苞米面粥,鸭子肉粥等等,热粥上面再浇上混了蜂蜜的凉凉的粥果......
-----------------------------
@幽灵红樱草 2956楼 2013-08-02 16:39:55
饿了……全都没吃过但是好想尝尝啊泪目……!
流凉跟我一样南方人士,估计也是没见过正经老北京点心什么样,只好凭南方人的生活经验乱发挥吧。
-----------------------------
大碴子粥、小碴子粥都是玉米做的,区别在玉米打碎的颗粒大小不同,如果是粘玉米的,熬出来粘粘的,很香。
酸汤子是发酵的玉米面做的,水烧开,用一个类似裱花嘴的东西挤进锅里煮,煮熟了是比较粗的圆条。
萨其玛现在流传很广啦,徐福记神马的都有。不过我还是喜欢是满族传统口味的,硬的,有青红丝和芝麻。市面上那些太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