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瓶装新酒,出墙变堕胎——开扒《如懿传》,流潋紫笔下的深井冰后宫

  中秋快乐~~~~~

  今天少更一些~~~~
  053 渔翁

  皇后想着,还是恢复了如常淡定的笑容:“臣妾只是为皇上着想。如今新年里,各宫都盼着皇上多去坐坐,譬如怡贵人、海常在和婉答应。”
  ——不是才腊八么,怎么就成了“新年里”?

  皇帝凝神片刻,笑道:“朕知道,无非是慧贵妃身子弱,朕多去看了她几次,皇后总不是吃醋吧?”
  ——这里我就当皇上是和皇后开玩笑,不过贵妃身子弱,皇上反而多翻了几次牌子,只能说皇上好重的口味。

  皇后盈盈望着皇帝的眼睛,直视着他:“臣妾是这样的人么?不过是想六宫雨露均沾而已。”皇帝扬了扬嘴角算是笑,撇开皇后的手道:“既然如此,朕去看看海兰,皇后就歇着吧。”
  ——“撇开皇后的手”啊,接下来是不是就要摔门而去了?

  皇后看着皇帝出去,脚下跟了两步,不知怎的,满腹心事,便化成唇边一缕轻郁的叹息。
  ——皇后不用送一送皇上?连“恭送皇上”之类的话都没有。
  @万卷小蠹 7840楼 2013-09-18 13:22:09
  中秋快乐~~~~~
  今天少更一些~~~~
  -----------------------------
  @吾是书童 7842楼 2013-09-18 13:28:34
  抓住月饼馅儿啃之
  -----------------------------
  抱住书童,回啃
  到了正月初一那一天合宫陛见,嫔妃们往慈宁宫参拜完毕,太后一身盛装,逗了几位皇子公主,也显得格外高兴。太后又指着大阿哥道:“旁人还好,三阿哥尤其养得胖嘟嘟的,怎么大阿哥倒见瘦了?”大阿哥的乳母忙道:“大阿哥年前一个月就一直没胃口,又贪玩,一个没看见就窜到雪地里去了,着了两场风寒。”
  ——皇子身边跟着的人真心不少,这都能“一个没看见”,下次这孩子就该掉井里了。

  太后脸色一沉:“阿哥再小也是主子,只有你们照顾不周的不是,怎么还会是阿哥的不是?下次再让哀家听见这句话,立刻拖出去杖刑!”那乳母忙讪讪地退下了。皇后见状,忙引了二阿哥和三公主去太后膝下陪着说笑了好一会儿,太后方转圜过来。
  ——太后说完这话,乳母竟然木有下跪认错,而是退下了……

  嫔妃们告退之后,太后便只留了皇帝和皇后往暖阁说话。
  ——皇上不用接受百官朝贺?皇后不用接见命妇?架空清朝还真清闲。
  福珈站在暖阁的小几边上,接过小宫女递来的香盒,亲自在银错铜錾莲瓣宝珠纹的熏炉里添了一匙檀香。她看着袅娜的烟雾在重重的锦纱帐间散开,便无声告退了下去。
  ——做旧的山寨香炉再次出场,作为一个次要道具,第二次出场要不要描写的这么详细?凑字呢吧!

  太后让了帝后坐下,笑道:“听说最近宫里出了不少事,皇后都还应付得过来么?”皇后安然笑道:“后宫的事,儿臣虽还觉得手生,但一切都还好。”太后的笑意在唇边微微一凝:“可是哀家怎么听说,皇后忙于应付,差点有所不及?由着她们闹完了咸福宫又闹养心殿,没个安生。”
  ——太后开始训儿媳妇了,这大过年的也不嫌添堵。而且什么叫“有所不及”?皇后比不上谁?太后么?

  皇后脸上一红:“臣妾年轻,料理后宫之事还无经验……”皇帝便道:“你没有经验,皇额娘却有。”他含着笑意看向太后,“皇额娘,后宫的事,还劳您多指点着。有您点拨,皇后又生性宽和贤惠,她会做得更好的。”太后道:“哀家有心颐养天年,放手什么都不管。可是皇后仿佛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后宫统共就这么几个人呢,你还安定不下来,真是要好好学着了。”
  ——黑吧黑吧,使劲儿黑。孝贤就这么差劲?再者说太后本该不管的,最多是提点着些儿。这位太后倒像是早就憋足了劲,就等着冲到第一线。
  皇后低着头,一眼望下去,只能看见发髻间几朵零星的绢花闪着,像没开到春天里的花骨朵,怯怯的,有些不知所措:“回皇额娘的话,儿臣明白了。”
  ——皇后的自称一会儿“臣妾”,一会儿“儿臣”。“没开到春天里的花骨朵”我看不懂。

  太后捻着手里的枷楠香木嵌金寿字数珠,慢悠悠道:“满宫里这么些人,除了宫人就是妃嫔,她们见了哀家,是自称奴婢自称臣妾的。唯独你和皇帝是不一样的,你们在哀家面前是‘儿臣’,既是孩儿,又是臣下。所以皇后,哀家疼你的心也更多了一分。”
  ——“枷楠香木嵌金寿字数珠”这是件正经东西,提出表扬。但是皇上皇后不是太后的臣下!太后你不要YY了。

  皇后恭谨道:“是。”太后微微闭眼,仿佛是嗅着殿内檀香沉郁的气味。那香味本是最静心的,可是皇后腔子里的一颗心却扑棱棱跳着,像被束着翅膀飞不起来的鸽子。她抬眼看着太后,她略显年轻却稳如磐石的面孔在袅袅升起的香烟间显得格外朦胧而渺远。
  ——“稳如磐石”是形容不可动摇,用来形容身影还差不多,形容脸,而且还是“略显年轻”的脸,实在是太别扭。

  好像小时候随着家里人去庙宇里参拜,那高大庄严的佛像,在鲜花簇拥、香烟缭绕之中,总是让人看不清它的模样,因而心生敬畏,不得不虔诚参拜。
  ——流娘娘对于佛像原来是“心生敬畏,不得不虔诚参拜”。我能说这个根本不叫“虔诚”吗!
  皇后一直对太后存了一分散漫之心,只为她知道,当日迁宫的风波,种种起因,不过是因为太后并非皇帝的生身母亲。
  ——流娘娘的甄嬛传又来了。这个对婆婆有“散漫之心”的,绝对不是孝贤。“并非皇帝的生身母亲”的,也不是孝圣宪……

  却从未想到,这样与世无争安居在慈宁宫的深宫老妇,会突然这样警醒,字字如锋刃挑拨着她的神经。
  ——太后上面的那些话,有这样的作用?我眼拙了。

  呵,她是失策了,她以为自己是六宫之主,却不承想,这个在紫禁城深苑朱壁里浸淫了数十年的妇人,才是真正的六宫之主。
  ——六宫之主必须是皇后。为什么到了如懿传,还是要烝母的节奏?
  太后的声音不高,却沉沉入耳:“哀家疼你,却也不能不教导你。皇后,你失之急切了。”
  ——太后,请说“操之过急”。

  皇后身上一凛,只觉得后颈里一凉,分明是有冷汗逼迫而出。这可是冬日啊,滴水成冰的冬日,她居然沁出了汗珠。她只得道:“臣妾恭听皇额娘教诲。”“你要节俭,哀家只有夸你,不能指摘你。可是皇后,你厉行节俭是不错,但也要顾着后宫和皇上的颜面。康雍盛世近乎百年,国库丰盈,百姓安居乐业。年节下命妇大臣们朝见的时候,不能看着他们心目中住在紫禁城里的高高在上的妃嫔主子们穿得还不如他们。臣民对咱们可以敬畏,可以崇拜,却不能有一丝轻慢之心。
  ——太后的话我先截一半,另一半等会再说。原来节俭是错的,再看理由,太后你神经病吧……上面穿得寒酸,下面就必须打补丁,新衣服撕烂了也得补!再者说皇后这分明是走复古风路线,不算寒酸。

  就譬如庙里的菩萨,没了金身,没了紫檀座,百姓们还能虔诚拜下去么?他们只会说,寒酸,太寒酸。”
  ——我又无语了,流娘娘脑子里都是些啥……别说是没有金身没有紫檀座(流娘娘你是想说莲台么?),菩萨就是倒了那也是菩萨!百姓们一样会拜,还会许愿“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呐!如果百姓拜的是金身,干脆供一大块金子好了。可笑。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