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四十,工薪阶层,不懂外语,移民海外买小农场过清淡生活

  @卧居长安
  谢谢这位朋友的好意和你提供的西中词汇,但请不要在本贴内穿插其它社区的广告。如果被人举报,本贴有可能面临被封的危险。当然,你也许是无心的,我也只是好意提醒。

  天涯版规很严,我已经亲眼看到本版的好几个热贴被封被删了。所以我也一直很小心不在贴子里写具体的人名,公司名,网址等信息。
  关于考驾照。

  如果你有国内的驾照,在这边是可以免路考的,但笔试要考(全西语),还要考一个反应力测试。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考驾照最好不要取巧,不要蒙混过关,不要想着给考官塞钱,不要图省事直接花钱买个驾照。

  驾照之所以要考,无论考理论还是实操,都关系到你的生命安全,稀里糊涂地上路,只会成为马路杀手。

  在国外开车更是如此,既使你在国内是个老司机,出了国,如果你不实实在在弄明白当地国的交通法规就急着开车上路,要么等着收罚单,要么易引发交通事故。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治疗,保险理赔等都是个大麻烦。

  也不要相信“本地交警一般不查中国人”或类似的传言。

  这边交警还是很负责的,我们在路上被停车检查过N次了,因为证照齐全,无违规记录,所以都是看过后很快挥手放行。
  老公打听到的结果是,外国人的笔试果然和本地人不一样,不在昆卡考,而是在附近的一个镇上。

  笔试全是西班牙语,但好在全是选择题。交通局的网站有摸拟题可下载,但要注意,模拟试题也分很多种,本国人和外国人考试的题目不同,我不知道是不是昆卡和基多,瓜亚基尔等其它地区的考试题也会有所不同。

  老公下载试题打印出来,又花了很长时间查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弄明白,有意思不明的地方,还特地找当地开车的朋友弄清楚了确切含义。又反复把模拟题做了N遍,这才跑去参加笔试。我记得他笔试成绩考得不错,当场就拿到了分,考过了!

  当然中间还有很多环节,去交通局填表,提交资料,去银行交钱,去某办验血型,去另一个考点考反应力测试……。语言不通的情况下,自己跑也是折腾了很久,好在跑了一圈下来,就完全弄清楚了。以至于后来我们的美国朋友考驾照,还是我们给指导的,哈哈哈哈。

  拿到驾照后很兴奋,和老外朋友一起喝咖啡时忍不住拿出来亮一亮,立刻收获一堆惊讶的表情。
  “哇,你们不会西语是怎么考到驾照的?太厉害了。”
  “我一直想考可不敢去考,好吧,你们给了我信心。”
  “光会英语行不行啊?”
  “有什么不行的,你没看他们光会中文也考下来了。”
  ……
  其实几乎所有老外在本国都有驾照,但在这边考驾照的不多,我问过他们原因,一是西语还没学好,担心考不过。二是觉得本地人开车太疯狂,有些害怕,不敢开。

  我心想,本地人开车疯狂?那你是没去过中国。N年前,楼主认识了一个加拿大的海归,他在加拿大开了五年车,初回深圳根本不敢上路,说是站在路上看了一会,感觉太可怕。
  说起来几句话就说完了,真去做的时候每一步都不容易。
  有些人可能在想,你们不是说不会西语吗?那倒底每一步怎么和人沟通呢?编故事吧?

  哈哈,楼主就拿反应力测试来举例说吧。比较啰嗦哈。

  考完笔试,工作人员体贴地给了老公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下一步要去办什么。

  在这边,只要你是合法办理手续,政府工作人员一般不会刻意刁难。如果你表示听不懂,很多情况下他还会主动想办法帮你。

  比如我补办身份证填完表要交钱,工作人员直接呼叫保安,带我去窗口,也不用说话,保安都帮说了,掏钱递过去就行了。

  再比如我们去政府办土地登记手续,进了一个办公室,他说不在这儿办,你去那边找XXX,我表示听不懂,工作人员干脆丢下手里的活,带我们七拐八拐找到登记处,还把情况替我们说明白了,后面就交上资料坐等就行了。

  大部分本地人都是非常友好的,路上走着也曾碰到不少陌生人直接和我们打招呼握手,说着:“中国人,朋友!”让人心情愉快。

  当然,获得对方友善的前提是,你首先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如果不会说当地语言,请首先带着友善的微笑,微笑是全球通用的语言,他表达着一个人的友好和善意。

  曾经遇到过一个在本地的华人,他说他刚来不久就学会了一句西语,还特地讲出来问我听不听得懂,我表示不懂。他得意地告诉我,这句话相当于CNM这种国骂,我说你好好的学它干嘛,他很吃惊地说:“当然要学了,其它的可以不会,但首先要学的就是这句,不然被当地人骂了都不知道,那不是亏大了,起码现在我可以回骂回去,让他们知道我不是好欺负的。”我无语。

  如果你带着满满的恶意来到一个国家,可能看到的就全是恶意。

  我宁可永远不学那句骂人的西语,我希望听懂的都是来自善意人群的问候。

  曾碰到过一个心直口快的本地人,会讲英语,他告诉我遇到我们之前,他是不大喜欢中国人的,问及原因,说是遇见过几个中国人,都是非常没有礼貌的,“他们从不用敬称,不用‘请’,即使得到了帮助,也从不说谢谢。”这就是他对中国人的印象。

  西班牙语里,第二人称分敬称和非敬称,相当于中国的“您”和“你”,一般熟悉的朋友间用非敬称,陌生人或关系不熟悉都要用敬称,而且特别喜欢用“请”这个单词。至于谢谢,则是挂在口边的话。

  刚来的时候,因为每天都得人帮助,所以Hola,Gracias(你好,谢谢)这两个单词我们每天都要说上个几十遍,也是最早记住的一批单词。

  我解释道:“也许是他们西语不好,一时忘记了。”
  他说:“不,他们会说西语,只是不习惯礼貌,而且,他们几乎从不微笑。”
  我们回家用电脑查纸条上的单词,还是不太看得懂,不是具体地址,似乎是要去驾校考试,但又没写驾校名称。

  我记得某次我们曾经在路上看到过一个驾校,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去了再说。

  驾校的人看了纸条就知道我们要办驾照,先是摇头,说不在这儿办,然后哇啦哇啦说了一大堆西语,可能是告诉我们去哪办吧,我和老公也听不懂,他于是又给我们写了个地址。

  在路边招了个的士,把纸条给他,的士司机表示他知道,上车把我们载到一个地址,还很好心地指着马路对面一个大门说,进去就是。

  进了大院,看到一大堆办公室也不知道是哪个,随便进了一个,碰到个很热情的办事员,看完纸条表示也不在这儿,看我们听不懂他的话,又把我们带出屋子,指着后面不远处一个地方说了一大堆。

  不管它了,先去了再说。

  又到了一个两层楼的办公楼,楼上楼下都有很多人在排队,看来差不多了。

  拿着纸条问一楼的保安,保安摇头,指指楼上。

  上楼一堆人排队,我随便找了个人问,只是把纸条递给他,问他在哪儿?

  他嘴里念着纸条上的字,周围一堆排队无聊的人全围上来看,七嘴八舌地讨论。(其实主要是外国人和本地人的流程,地点都不同。)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指着旁边的一栋小楼告诉我们,去那儿问问。

  结果去了那栋小楼,楼上楼下都没人。

  无奈之下再返回门口的办公室,另找了一个进去问,这回问到个醒事的工作人员,给我们写了另一个办公室的名称。原来根本不在这个大院里,从一开始驾校那儿指的路就是错的。估计那个驾校从没接待过外国人考驾照的情况,按本地人的流程指给我们了。

  再按新地址一路问一路找,起码问了七八个人,包括路人,保安,商店老板,学生……

  最后问的是一个大厦保安,我拿纸条给他,他摇头表示不知道,我正想说谢谢另找人问,他却叫来旁边的银行保安,银行保安也不知道,又跑到银行里叫出来一个长得很象大堂经理的中年人,中年人很好,他知道地方,但比划了半天,我表示听不懂,他就把我们叫进银行,坐在沙发上,拿出一张银行填单,翻到背面,画地图给我们看,还把周围有什么招牌,路边的什么标志全画了出来,真是细致啊。

  有了这个详细的指引,我们很快找到了地方,其实还真不远,但是很不起眼的一个小门,如果不知道的话,很可能会三过门口而不入。
  进去后,有两个女办事员,只会说西语。

  鸡同鸭讲了半天,大家都笑起来。

  最后她打电话给一个朋友,那个人会一点点英语,然后通过她朋友告诉我,有一个会英语的考官,但现在不在,她让我们明天上午再来。

  电话刚挂下一会儿,我们正准备走,她朋友又打过来,说是前面翻译的有点错,又重新说了一遍。

  不知道他们又怎么交流了一会儿,又说是让我们等等,看考官能不能赶回来。

  然后就坐在那儿等,大约等了一个小时吧,运气很好,考官回来了。

  有个会英语的好多了,老公进去考试,十分钟后,拿了张表出来,考试通过了!
  最近女儿学校事情比较多,先是她参加了校啦啦队,就是一群女孩子穿着短裙,摇着捧花蹦蹦蹦的那种,每天放学要和鼓乐队,竖琴队一起排练两个小时,为下个月的活动做准备。

  所以这几天都是下午三点才回来,今天还没吃完饭,另一个同学就来叫他,说一起去给镇上马路刷油漆,这个是学校集体活动,工作分派到每个班,上次还专门开了个家长会。所以女儿上周六周日也在忙着和同学一起清理掉旧油漆,每天下午回来还要去。到了刷新漆的流程,大人也有份,所以我今天下午也跟过去刷了一会油漆,你别说,我还真是第一次当油漆工。老公倒是老手了,所以他去帮忙调了调油漆。

  现在是下午六点,她们还在刷,估计要到天黑才收工,我先跑回来了,因为七点又要开家长会,说是商讨啦啦队服装的事情。

  明天上午八点还要去学校开会,看通知似乎是关乎毕业证的事项,因为下学期女儿就要上高中了。她说她是被校喇叭喊去拿通知的,就她一个,通知很正式,打印的,上面还有校长的签字,措辞非常客气礼貌。我说估计你是这个学校第一个拿到初中毕业证的外国学生吧,可以载入校史了。

  此外,她最近还有个表演,要用西班牙语演唱一首流行歌曲,和班上一个男生一起对唱。所以时不时地两人还要在家里排练,歌放了太多遍,现在连我都会哼唱了,虽然不记得歌词。

  最后,还要写作业。
  诶诶,是够辛苦的。
  不过我认为这些各式各样的经历对孩子大有好处。我不希望她做一个纯粹的书呆子,我希望她能早早融入本地社会中,多交朋友,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而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那点东西。
  @昏古起4 2015-05-29 18:49:49
  @南美移民 日记
  姐姐,看到你开女儿的出生证明那么麻烦的过程,我想请问,是不是可以在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叫医院开一份?
  我的宝宝年底出生,我们这2年是肯定要走的,避免到时候麻烦,是不是出生的时候一并开了更好?
  谢谢答复!
  -----------------------------
  关于出生证明,最近几年出生的孩子医院都会开给你的,必须要凭这个上户口。

  我女儿出生时就有出生证明,但文中跑断腿开的是“出生公证”,这是两样东西。

  出生证明是医院开的,出生公证是公证处开的。

  移民需要办理的是出生公证。
  @whxxty 2015-05-29 10:03:06
  @南美移民 日记 2023楼 2015-03-07 21:57:00
  签证拿到,心里顿时踏实了,刚好春节临近,一家人回去和亲人告别,这次我们特意多做停留,在老家呆了一个多月。
  老人们肯定是不理解的,跑那么远干嘛?深圳不是挺好的吗?房子也有,孩子学习也好,过几年考个好大学也不成问题,然后就和他们一样,安稳稳等着孩子结婚抱孙子了。这么大年纪了,何苦再折腾?再不济回老家来,家里有吃有住。……
  就像我们和下一......
  -----------------------------
  那时已经辞职了,不辞职哪有时间一趟趟跑到各处办证明和陪伴家人。
  @喵小小小小咪 2015-05-29 01:05:59
  跟了这帖子很长时间,突然觉得这帖子和楼主都那么亲切,每次更新就跑来看看,楼主不要弃楼啊
  佩服楼主一家人的勇气,小农村一定要好好经营,然后再跟我们分享点种植和饲养方面的经历和心得就好啦,我也想在退休后买块属于自己世世代代的田地。
  最后祝福楼主一家,在南美幸福生活!
  -----------------------------
  谢谢祝福,也祝你全家幸福!
  楼主和老公以前都是坐办公室的,从没摸过农活,现在还真是从零开始学习,吃了不少苦头,犯了不少错误,却也乐在其中。
  老公说,自从当农民后,脸也黑了,手也粗了,肚子上的肉少了,饭量却大了……
  @whxxty 2015-05-29 09:56:02
  @南美移民 日记 2019楼 2015-03-07 21:37:00
  过了一个月,我忍不住发信给律师询问情况,他回复,还没消息,请耐心等待。
  又过了不到一周,律师忽然来信,恭喜你,批文下来了,现在你可以去厄瓜多尔领事馆拿签证了。
  我欣喜若狂,怕两地工作上交接上有延迟,特地又等了几天,打电话到领事馆询问,对方问了名字,过了一会回复,没查到。
  那一刻,心情又跌到了谷底,这是哪里又出了什么问题啊?
  再......
  -----------------------------
  是啊,很多事情没办法,运气不好,碰上了就是碰上了,但好在最终都顺利解决了。如果在中间任意一步失去信心,可能就不会有今天了。
  大家好,楼主好几天没来了,放心,楼主并没有弃楼,只是有时候偷懒,有时候忙着其它事情。
  谢谢楼上各位的回复,也谢谢大家帮顶贴,不过我今天没多少时间,所以先发几张图片,下次再来一一回复。
  两个多月过去了,楼主养的小鸡已经快长成大鸡了,现在有几只已经在学着打鸣了,希望下个月能有下蛋的鸡,这样就可以吃上自己的鸡蛋了。

  养这批鸡我们收获了不少经验,也得到很多欢乐!

  首先,不认识品种,也看不出公母,就是有一天,偶尔在路上碰上了就乱买了几十只,后来才发现上了个当,这批鸡很可能是养鸡场挑下蛋鸡挑剩下的,因为我以为40多只鸡应该一半一半有20只公20只母吧,没想到,现在放眼望去,全是一群整天活泼好动,没事就竖着毛打架的小公鸡。

  之前鸡场发过一次小疫病,死了两三只鸡,还被洋葱玩死了一只,死的全是母鸡,本来母鸡就少,这下更少了。希望至少还能剩下那么两三只下蛋鸡,这样下一次我就可以自己孵小鸡了。

  收获嘛,当然是增加了不少养殖经验,小鸡也帮农场吃了不少虫子,功劳大大的。

  最主要是收获了不少快乐,这批鸡简直是太萌了。有几只跟宠物似的,跟着你屁股后面走,咕咕地叫,你不理它它就叨你裤脚,抓它也不跑,随便抱,抱在怀里一动不动,抱半小时都可以。每天早上一开笼,有几只鸡根本不吃鸡粮,飞奔着去吃虫子,还有几只喜欢卖萌的,没事就跑到楼上,找到大门溜进厨房,跟着主人咕咕叫要求开小灶。你抱住它,它就看着你,一双黑眼睛亮晶晶的,一点也不惊慌。

  但是一旦天快黑了,你再靠近它们,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东西在眼前晃,它也看不太清,先使劲叨一口再说,咬住就不放,有些厉害的鸡能把手叨出血来,后来我们晚上捉鸡都要戴厚厚的线手套,但还是害怕他们那张尖嘴。我们有时玩笑说,这要是狐狸晚上敢来偷鸡,还不得被一群鸡给叨死。

  我现在发愁的是以后不舍得杀来吃掉,可全是公鸡,不吃掉的话,那还不整天打群架。它们打架时间挺长的,两只鸡怒目而视,我见过最长的持续一分钟之久,有时候,两只鸡打架,其它一群鸡还会跑过来围观,真够八卦的。

  每次去农场,看到一群小鸡拍着翅膀连跑带飞地簇拥过来,脚前脚后地跟着,真有种养了一大群孩子的感觉。

  

  这是老公自己做的鸡笼,理工科的完美主义者,连个鸡笼都做得这么规规矩矩。

  问起本地人,鸡笼?鸡笼是什么?
  就是鸡的家,鸡晚上睡觉的地方。
  鸡睡觉?鸡晚上睡觉不都是在树上吗?我们这里的鸡从来不用鸡笼。

  问起本地人,牛棚?牛棚是什么?
  就是牛的家,牛睡觉的地方。
  牛睡觉?牛睡觉不都是在野外吗?我们这里的牛从来不用牛棚,都睡在野地里。

  
  再来张小鸡的。虽然长大了,还是习惯叫他们小鸡。

  
  在小鸡,小狗,虫子,蚂蚁的全面围攻下,硕果仅存的一根独苗。

  
  老公做的墨斗盒,这玩意我还真没用过,再默默地吐槽一句,理工男。

  
  为了怕小鸡啄吃,小时候我给它套了个网,这样才幸免于难,得以长大。

  这边的小鸡光吃虫子不吃草,青菜也不吃,萝卜苗也不吃,可能是因为草太多,吃腻了。

  但是偏偏我种的菜苗,刚出小嫩芽的时候,它们没事就上去叨一叨,够不着的地方,飞也飞上去吃。

  至于洋葱,冲上去大屁股一坐,我的菜苗就找不到了。

  
  辛苦了半个月,把杂草拔掉,荆棘砍掉,树根铲除,再挖好排水沟,四面围上围网,我们小菜园终于初现雏形。

  上面那张是之前杂草丛生的样子(还能看到小鸡在里面捉虫吃),下面那张是我们平整好的菜园子。

  变化大吧!

  
  哈哈哈,好玩吧。

  老公搭好了苗圃,我就顺手撒了把种子,然后第三天,它们就钻出来了。

  那两块写着字的牌牌也是老公做的,当然不止两块,估计至少有20块,写着各种菜名和标识,用油漆刷的。

  下次我决定在农场门口立一块大大的“限速30公里”的交通指示牌,哈哈,你还别笑,我有个邻居就是这么干的,我第一次去他农场玩,看到他立的牌子笑坏了,不光有“限速30公里”,还有“双向车道”,……

  



  最后上两张,发完睡觉。

  这边的两种典型食物:香蕉,木薯(两样都是农场产出的),这里的香蕉不光是做水果,很多时候是当搭配大米的主粮吃的,用油煎一煎。和土豆一样,品种多到令人发指,我至今也分不清楚。

  至于木薯,和红薯有点象,但远不如红薯好吃,我试了试,煎和煮的味道都很一般,也许以后能琢磨出好吃点的做法。

  另一碗是牛骨胡萝卜汤,加了点本地香菜(和国内香菜不同)。

  以前有个笑话,说南美人饿了就去树林里摘一串香蕉,吃饱了就去踢球,不种地不赚钱,健康幸福,无忧无虑。

  我们上次在农场随手摘了两挂香蕉,还不是最大串的那种,我数了一下,每挂有一百来根。然后,人也吃,狗也吃,鸡也吃,两串香蕉吃完,鸡狗人都吃腻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