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大王的小说,令我。。。拜倒了。。。我混迹江湖十几年,还从来没见过勃大王这样的猛男——一个男人,鼠肚鸡肠、小人之心也就罢了,还敢于把自己这种鼠肚鸡肠和小人之心昭然天下,这才是。。。真的勇士啊!
勃大王这篇小说里若干含沙射影、恶毒攻击我就不说了,我唯一最想不通的就是:
“脸大”也是勃大王骂人的一种方式啊???
你骂这骂那骂完了实在没骂的了你叫人家明月“大脸史悦”???
勃大王您这什么操性啊???
。。。。。。
此时此刻,我只能,由衷地说一句:
勃大王木有小JJ。。。
——难怪叫“勃勃”,自我安慰。。。我吐。。。
至此,明月和勃大王大战,终于结束了。(勃大王那破小说根本没人理,也没引起什么大风波——我要不是为了去看看他能下作到什么地步,我都没兴趣去看他写些什么鸟。。。)
总结:
(1)明月是一个新颖的、勤奋的、成功的写手。
如果一定要纠缠到底存在不存在“炒作”,那我觉得,可能在签了出版社以后,会有一些炒作活动,但是我觉得这应该不是明月个人的行为,而是出版社的商业策略。
而明月在煮酒的百万点击率,我相信一定没有造假。——如果说点击率可以造假的话,那么《明朝那些事儿》的百万册销量又怎么造假?!出版商又不是傻B,他就算肯为你制造百万点击率,难道他还为你买下100万本书不成?!
话说回来,炒作这个事情,恐怕也不必当成洪水猛兽,就算明月炒作了,那也没什么罪大恶极的啊!
现在一个普通明星拍个电影首映前还要炒作造势呢,作家既然已经进入了市场,借鉴一下市场销售策略也未尝不可。。。我个人反对的只是恶性炒作。
而且明月的东西也值得一炒,如果我以前不逛天涯,根本不知道什么当年明月。而他炒红了以后,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好看的历史啊!——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文人假如肚里有货,也不妨放下架子,推销一下自己吧!
(2)勃大王的文章,我在明月事件之前,也看过一些(此事之后我就把他从我的阅读量中封杀了),坦率的说,作为历史科普书看,还是值得一看的。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说明月是“翻译官”的话,那勃大王一样也是“翻译官”,我也没见他有什么新观点、新发现啊,还不就是把古人的话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总结一下?!
勃大王一直指责明月对历史一知半解,问题是他自己也未必见得客观全面啊!他写的很多历史事件也有至今尚未定论的,他也只写他自己喜欢的那些结论,其他的提都不提,还用一种确定无疑的语气写出来,就好像他自己是上帝一样。。。
而且勃大王在写历史时,也常常带着一种“标新领异”的刻意倾向。——如果某个历史事件有很多说法,那他一定会选择最小众的那个说法来写!
这种思路说白了也就是“搏出位”,显得自己高深莫测、知众人之不知、察众人之未察而已。。。
当然,勃大王是很忌讳别人说他是“翻译官”的,他自己曾经反驳过,如下:
“所谓史书翻译问题,呵呵,不是我看不起尔等这几位,如果寡人不用深刻的功力把史书中真粹的细节给你们钩沉出来,详详细细注明现在的地点、人物、时间换算,我料定尔等根本不知道详详细细的历史内容。
时间方面不讲,古汉语的知识不讲,自隋唐一来那些少数民族人物的名字在各种史书中的不同汉语翻译就会让尔等发晕。
而且,历史的东西好多是死东西,如果不给尔等讲讲细节,开始就余秋雨那样大甩特甩词语或者文化发情或者是装大装逼,连“致仕”都认为是做官,尔等又怎能真正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有时候和小说一样,最吸引人的就是两个字:细节―――惊心动魄、勾人魂魄的、绕梁三日的细节。细节在哪里,就在于寡人的史籍钩沉里面,即尔等所谓的“翻译”古书的功夫里面。寡人不给你钩沉出来,GRANDSONS,光是宋史一书,古汉语五百万字,凭尔等的水平,看得完吗,看得懂吗?尔等知道吗?”
。。。。。。
勃大王这篇文字,别的我就不说了,我只是想说,一个人抱着这样差劲的心态,这么小家子气的心胸,还满身戾气,张口“寡人”闭口“尔等”还他娘的“grandson”。。。我们也就不难想象他对待历史和写作又会是什么态度了!
再加上勃大王那点点见不得人的人品——切,说真的,别说你也不过就是个二流写手,单凭你的所作所为,你丫就算下半辈子写出二十四史来本光头也坚决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