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818天涯中有炒作嫌疑,至今尚未定论或者已经定论的热帖!!!!!!!!

  
  
  
  在上面所说的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们可怜的TYers已经快被吓死了,然而,恐怖片总是高潮迭起的,TYers总是最喜欢推理分析的。。。于是下一个阶段出现了。。。
  
  
  第二阶段: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黑弥撒”的个人秀,那么第二阶段就是各种其他人物闪亮登场、推波助澜的协同演出。
  
  (1)“很多的”
  
  在“黑弥撒”分析了分尸案以后,“很多的”也分析了一下“黑弥撒”,这位仁兄写了洋洋洒洒几千字的文章,我总结一下,要点如下:
  
  (a)楼猪(“黑弥撒”)的文章条理清楚,结构完整,标点严谨。——说明他稳重、深思熟虑、行事富有条理且力求完美。
      
  (b)文章注重细节,比如对于地名的列举、对于音乐类型的列举——说明他细致、很强观察力和记忆力。
      
  (c)楼猪反复强调,这只是“猜测”。以弗洛伊德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楼猪在潜意识当中希望有一种强烈的“隐瞒真实身份”的欲望。
  
  (d)楼猪对于“凶手”的人格描述,完全是正面的。例如“相貌端正,气质成熟稳重,性格内向,为人谦和,单身,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素质较高,喜欢听音乐,亦有可能爱好文学。”——说明在楼猪“假想”的凶手形象中,该凶手是“完美无瑕”的,没有任何“人性的负面”。
      
  (e)楼猪在文章后半段对于“凶手”的心理分析,采用了传统的弗洛伊德的童年经验理论,提出了“赎罪说”的心理动机、宗教(或其他信仰)意义、行为后果、情绪释放等。
    
  (f)最后几个小节的段落,每一段的内容都相对前面较短,叙事的节奏感和变化感更强烈了——这说明他情绪上可能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相比之前的稳重和深沉,这时的笔触更为活跃、激动,显示了他潜意识中的亢奋。
  
  (g)在流露主观想象之后,楼猪又恢复了平静。由此猜测他又回归了逻辑,所以之前的想象可能并非是“想象”,或许就是“事实”。
  
  (h)楼猪在文章最后说:“如果公安机关一直没有停止对此案的调查,也希望这些能够对他们的侦查工作提供一点点帮助。” 但是事实是,楼猪在过去的十几年都没提供什么帮助,现在突然提供帮助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挑衅。在“完美犯罪”的成功实现中,楼猪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高峰体验。
  
  (i)一般来说,对于犯罪行为的分析,所提出的“可能”必然是多样化的,因此才需要“排查”。但是从楼猪的陈述中,完全没有“可能性多样化”的倾向,有一种高度的自信。
  
  (j)楼猪非常着重于对于音乐爱好者的分析,并且指出“听这类音乐(摇滚乐或重金属甚至极端音乐)的人,恰恰多是那种比较内向,不爱说话,外表也很普通很低调的。”这么详细的解说,多半是因为他自己爱好吧。
  
  (k)黑弥撒是一种在弥撒后献祭动物以鼓励魔鬼的活动,多有撒旦崇拜。这与楼猪在之前音乐分析中的“死亡”、“哥特”相契合。
      
  结论:
  1、楼猪是凶手;
  2、结论1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也很自然;
  3、心理分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信息严重不充分的情况下,其实没什么好分析的,基本都是扯淡;
  4、我咋这么无聊?
    
  。。。。。。
  
  这下爽了,“很多的”比“黑弥撒”更像凶手。。。。。。
  
  
  
  
  
  
  (2)“WCAT666”出现了,他说:
  
  “为什么要切成1000多片?为什么要把内脏和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很多人问过这个问题。只能说你们想得太复杂了。
  
  很简单,因为享受啊,享受的就是这个过程。正如读最喜欢的小说,舍得一口气读完吗?正如吃最爱吃的雪菜肉丝面,舍得一口气吃饭吗?整个过程,那气味,带着一丝丝血腥,一丝丝凉风,有点点腥,还有点点甜。那灯光,因为前两天日光灯坏了一根还没有修好,只剩了一根,那一根用的时间也很久了,灯丝总是暗暗的。另外一根或许是接触不好,忽明忽暗的,总发出丝丝声,让每个手势都被放大了。虽然带来的阴影不那么方便操作,但是却增加了另一种快感。潮潮湿湿的地方,没有看时间,很久都没有戴表的习惯了。但是室外宁静和黑暗,偶尔晃过的人影,正是有点点的兴奋。
  
  一片片地切,没有戴手套,这样才最真实地感觉到整个过程。每一刀的力度,斜度都需要和肉质的状况紧密配合。因此永远没有最完美的那一刀。每一刀都差一点,因为每块肉,即使是同一个部位,也都因为组织结构,血液浓度,骨脉走势而不同。所以每一刀也不同,不能让血水喷出,不能让沫留在刀上,不能破坏了整体的经脉结构,否则,就再也不完美。每一刀下去,都有一些遗憾,因此总想在下一刀弥补。也不知过了多久,切了多久,只是越来越找到那种感觉,运力,手腕。不可抑制。眼睛已经不用再看,只是大脑里还在不断对比那浮现过若干次的情景。那个晚上的情景,一直紧紧抓住了这颗心。多少次梦中比较,分析,寻找最合适的位置与力度,寻找那种感觉。直到今时今日才是最清晰而深刻的感觉,一切都恰到好处。
  
  几个月前遇到她,当时却并没有在心中有清晰的考虑及计划,只是潜在的。或许不需要去考虑,但潜意识里,已经知道怎么去做。所有的一切,引导的只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如此完美,只能跟随。。。。。”
  
  。。。。。。
  
  如果说,“很多的”强于逻辑和分析的话,那么666则带着一种激情澎湃的快感和一种身临其境的细致。——与其说他在回答问题,不如说他在回忆往昔。。。
  
  而且666的很多段落都像咏叹调一样华丽流畅,就像一个心理变态的凶手在回顾和欣赏自己若干年前的杰作,那种对自己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这显然更符合我们对凶手的想象:一个敢把尸体切成1000多片、把人头煮熟的心理变态狂,一定就是666这样,并不把杀人分尸当犯罪和恐怖,而是当成一种颇具审美感的享受的!
  
  于是,666又比“很多的”更像凶手。。。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