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个大坑慢慢填,从逗比皇帝到海昏侯,江西刘贺墓葬可能引发剧情发转

  坑很大,由于在写另外一个帖子,所以这个帖子可能会超级龟速。
  欢迎对江西海昏侯墓葬感兴趣的朋友一起讨论。
  这个帖子想到哪说到哪,海昏侯墓葬的挖掘工作目前还在进行,想要有一些专业的结论估计会是几年以后的事情了。
  1 刘贺是谁

  汉朝有个很牛比的皇帝叫刘彻,也就是汉武帝。
  汉武帝干了很多事让后人印象深刻,比如把匈奴打得嗷嗷叫。
  汉武帝后来有个很逗比的孙子,也就是刘贺。

  汉武帝做过很多牛比的事情,但有一件事情个人一直觉得很不爽。
  汉武帝的晚年,太子刘据在“巫蛊之乱”时不受信任而起兵,失败后自杀,此处就不细表了。
  等到汉武帝去世以后,即位的汉昭帝是其少子,继位时年仅八岁。

  汉昭帝在位十三年,年仅二十一岁去世,并且还没有儿子。
  所以绕了一圈以后,刘贺一不小心就当上了皇帝,他是继汉武帝、汉昭帝之后西汉时期的第九位皇帝。
  说明:这个帖子也就是写着玩玩,个人的主要精力还是在另外一个帖子上。
  再加上有关海昏侯墓葬的考古结论一时半会肯定出不来,所以我们会一边关注,一边填坑。
  见谅。
  2 为什么会刘贺是逗比皇帝

  刘贺当皇帝期间被称为汉废帝,当然了现在说的最多的是海昏侯。
  一个皇帝到了现在被叫得最多的是侯而不是帝,你说逗比不逗比。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刘贺当皇帝也就当了二十七天,是整个西汉时期在位最短的黄帝,甚至在整个中华黄帝历史上那都是排得上号的,你说逗比不逗比。

  刘贺当上皇帝以后据说喜好敛财,二十七天之内征收敛财一千一百二十次,好歹之前也是二代昌邑王,明明是个富二代,搞得像个叫花子一样的,你都逗比不逗比。

  当然了,随着海昏侯墓葬的挖掘,我们会发现正史里面所记载的东西搞不好不是真的,有些可能是故意黑刘贺的,所以事情就有趣了。
  来几张图片先压压惊
  孔子屏风
  
  3 孔子屏风

  海昏侯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宝藏那是不要太多,即便单件上交国家奖励500块,总数加起来那都比中彩票要多不少。
  孔子屏风是本人第一件感到震惊的东西,比那些什么马蹄金什么的意义大了去了。

  孔子屏风以及大量与儒家有关典籍的出土表明刘贺好歹也是个文化人,或者至少假装得很有文化的样子,这跟正史里面记载的形象区别是很大的,也从某个角度证明正史其实也不一定可信。
  很有可能的是,政治斗争失败的刘贺后来被黑的很惨,所以才造就了他逗比的形象,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的分析。

  另外,孔子的身高其实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这个屏风对我们分析孔子到底有多高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当然,孔子又不是小四,他并不忌讳谈身高的问题,因为史记把他描述得太高,高到跟姚明做朋友的样子。

  还有,最震撼的一点。
  “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
  这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杀伤力非常大,说的是鲁昭公六年,孔子满三十岁,这等于是告诉了我们孔子是何年出身,关键是这跟目前流传的版本出入很大。

  子曰:你们真牛逼。
  这里提一点
  我个人的习惯是不太喜欢从野史中找依据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正史就一定可靠,很多时候正史的水分可能也很大。
  目前来看,海昏侯墓葬很有可能就说明了这样一种情况。
  4 霍光其人

  要说刘贺的话,就必须得提到霍光这个人。
  霍光是谁,他是传奇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兄弟,后来混得也不错,官至大司马大将军,霍去病则是大司马骠骑将军。
  西汉的大司马弄得很繁琐,在大司马后面还得加上一些其他的词缀,不过总体来说的话这两兄弟职务是相当高了,属于朝中前几位的人物。

  汉武帝临终前托孤,霍光是其中之一。
  汉昭帝去世后由于没有儿子,霍光便迎立了此时是昌邑王的刘贺即位,但是仅仅过了二十七天之后霍光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申请太后废了刘贺。

  霍光为什么要废刘贺,除了刘贺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不堪以外,我们得看看这哥们后来做了哪些事情。
  刘贺短暂即位被废之后,霍光等人拥立了刘据的孙子刘询,也就是汉宣帝,此时十七岁。
  汉宣帝即位后,霍光有严重摄政的嫌疑,他的名字此后也与商朝名臣伊尹联系在了一起。

  霍光的结局是什么呢?
  功高震主,满门抄斩。

  所以海昏侯墓葬的出土很有可能会为我们解释一段过去不为人知的秘密,刘贺短暂在位的背后也许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禅___静
  霍去病...
  5 所谓的细节

  “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
  汉书里面对刘贺上任以后是这样记载的,刘贺当皇帝27天,干了1127件没节操的事情,平均一天40多件。
  霍光说这样不好,于是让汉昭帝的老婆上官氏,也就是当时的皇太后把刘贺给废了,顺便还削了他的昌邑王。

  皇太后是谁?
  当时的皇太后是霍光的外孙女。
  刘贺这是高高兴兴的跑路当皇帝,爽了不到一个月回去连昌邑王都不如从前滋润了。

  再后来,汉宣帝搞定霍光后想起了刘贺,然后把他封到了豫章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江西南昌一带,这也是后来刘贺被称为海昏侯的原因。

  汉书中提到的事情太过夸张,尤其是列的数据都快赶上浮夸风时期了,所以后来反复被引用,说某某逗比皇帝一天做的逗比事情都有40多件,加起来能绕地球几圈。
  但是这些细节是霍光为了黑而黑,还是确有其事,仔细想想的话,那就有趣了。
  @禅___静 2015-12-29 14:36:33
  @o弘毅o 17楼 2015-12-29 14:29:00
  @禅___静
  霍去病...
  —————————————————
  →_→闲得发慌啊你!
  -----------------------------
  没有啊,刚好我发这个帖子里面提到了霍去病
  好吧,暂时先到这里了
  @apanapan 2015-12-29 15:18:28
  ??????????????什么啊,一个坑啊,没内容拉!
  -----------------------------
  会有的...
  只不过这个帖子会更的慢一些
  不过前面我也主动交代了的啊
  6 曹操也盗墓?

  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
  鬼吹灯,盗墓笔记的火爆,盗墓成为一个时髦话题。
  海昏侯墓葬与盗墓联系在一起,其实有很多原因,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相传曹操是个专业盗墓组织的黑头头,
  一路打仗一路盗墓,得来的宝贝充公作为军费。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简单说几点:
  一、曹操盗墓的事情正史上并没有明确交待,野史上的东西不能说完全空穴来风,但也不能全信;
  二、曹操据说搞了个七十二疑冢,这个也不好多评价,如果这事是真的话,说明曹操对当时的盗墓风气也是很头疼的;
  三、专家都说了,曹操墓中发现的小孩是小时候的曹操;
  四、汉代的墓葬事实上的确被盗得相当严重,绝大多数墓葬早就被掏空,包括海昏侯系列的夫人墓也未能幸免,甚至是海昏侯墓葬也差点就被盗,汉代墓葬缺乏规模庞大的墓葬样板,这也是目前学术界对海昏侯墓葬发掘这么鸡冻的原因;
  五、考古学的发掘是保护性的,是带学术性质的,是一件非常严肃的行为,拿来跟盗墓比那是关系到智商的大事。
  7 刘贺生平简历

  公元前92年,刘贺出生。
  公元前88年,一代昌邑王,刘贺老爹刘髆去世,刘贺小朋友成为二代昌邑王。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去世,霍光等拥立刘贺登基。
  公元前74年刘贺登基27天,霍光不支持刘贺,随后被废,回老家,汉宣帝登基。
  刘贺回老家后没多久,坏消息是,昌邑国被废除,刘贺的昌邑王不了了之,好消息是还没赶尽杀绝,给了刘贺汤沐邑二千户(简单理解的话,政治地位剥脱,经济上没彻底打压),惊喜是老爹一代昌邑王的家产没有充公,都给了刘贺。
  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厚葬。
  公元前66年,霍光家谋反的事情败露,霍家完蛋,霍光坟也被扒。
  公元前63年,汉宣帝表示“骨肉之亲粲而不殊”,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公元前62年,刘贺赴封地豫章,也就是现在的南昌一带。
  再后来,讨论了些不该讨论的话题,汉宣帝削去刘贺三千户食邑。
  公元前59年,刘贺去世。
  8 关于海昏侯

  刘贺当了27天皇帝,后来被成为汉废帝,通常情况下我们知道谥号都是在人死后给的,生前自己是不知道的。
  海昏侯是一种爵位,而不是什么谥号,这与汉废帝是有区别的,海昏二字具体是什么含义,现在不太好考究。
  尤其是这个昏字看起来总觉得贬义色彩很重,我们简单看看。

  刘贺被封海昏侯之前,封地豫章郡辖区内已经有海昏这样的县,也就是说,海昏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地名,字面理解的话海昏侯可能就是封在海昏的侯,这样来看没有太多的贬义色彩。
  当然,海昏县与海昏侯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海昏县是行政编制,属于国家,海昏侯国是在在海昏县建立的侯国,刘贺的四千户食邑(后被削三千)供养他。
  事实上,海昏侯作为一个世袭的爵位,刘贺是第一代,一共延续了四代,从西汉跨越东汉。

  我们简单的结论是,不能从昏这个字来判定太多的感情色彩,换个角度,汉宣帝想贬低刘贺的话压根也不需要再给他封侯。
  另外,刘贺后期政治地位基本被剥夺,但好在老爹的财产还在,相当于一个超级大土豪,而且还是上面没人的那种。
  好吧,暂时先到这里
  @o弘毅o 2015-12-29 13:32:22
  2 为什么会刘贺是逗比皇帝
  刘贺当皇帝期间被称为汉废帝,当然了现在说的最多的是海昏侯。
  一个皇帝到了现在被叫得最多的是侯而不是帝,你说逗比不逗比。
  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刘贺当皇帝也就当了二十七天,是整个西汉时期在位最短的黄帝,甚至在整个中华黄帝 历史 上那都是排得上号的,你说逗比不逗比。
  刘贺当上皇帝以后据说喜好敛财,二十七天之内征收敛财一千一百二十次,好歹之前也是二代昌邑......
  -----------------------------
  @小市民李苏苏 2015-12-29 19:22:47
  海昏侯不疯狂敛财 现在能挖到那么多的金子吗?那都是留给后人的财富呀
  很多时候古时的宝物能流传下来 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些深埋在地底下的陪葬品
  -----------------------------
  往下看就知道了
  海昏侯后来压根就没疯狂敛财的机会...
  9 看点什么好

  老实说,随着海昏侯挖掘信息的不断公开,媒体今天报道发现了多少顿铜板,明天报道发现了多少金子,那都是很无趣的事情,海昏侯的发掘最有意义的事情可能在哪里呢?

  1、对考古学来说是一个范本,因为这是第一次文物保护与文物发掘同时进行的考古项目;而且在发掘前期就做了很多工作,连未来的展示都做了考虑。多学科,影像化,数字化等运用,为我国考古新方向。
  2、汉墓本身就少,能够如此完整的不多,实际上可以说是非常罕见。这是马王堆和南越王汉墓之后,国家文物局第三次派专家组进驻现场指导发掘工作,可见该墓葬的珍贵程度。
  3、很感谢大家对这个考古项目的关心。这个项目本周就要对内棺进行清理,这也意味着整个考古项目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明天专家组就将确定提取方案。预计本周就提取内棺文物,一月五日之前提取结束,完成主棺清理。内棺通过两次探测,发现里面有大量金器玉器,尸骨可能性不大,但是发现了泛白的纺织品痕迹。里面还有几个漆盒,而且可能装有金印。一切都是初步推测。要等最后开棺才知道。一月上旬就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墓主身份。


  以上部分来自某参与海昏侯墓葬挖掘工作的专家。

  --------------------------------------------------------------------
  就我个人来说,感兴趣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

  1、秦始皇一统后大面积焚烧历史典籍,一千多年前竹书纪年在某墓葬中被发现,08年清华简被整理公布,这些都是对先秦史料的极大补充完善,海昏侯墓葬有没有可能存在类似绝版的史料?
  当然了,目前来看,网上公布发现的竹简是三千多片,实际数量已经过万,但想要有这样的史料可能性已经不太大,不过竹简整理完后应该也会有向三星堆那样类似有价值的文献出现。
  2、会不会存在某种文物刷新现代人对汉朝以前技术等的认识,比如甲骨文被发现之前很多人说商朝根本不存在,比如越王勾践宝剑被发现前我们也不能确定春秋时期铸剑水平已经腻害到这种程度;
  3、会不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被发现,比如南浮电池啥的;
  4、霍光与刘贺之间的政治斗争内幕有没有被重新定义的可能,流传二千年的正史又有没有可能被定义为伪史。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我们没事聊几件刷新三观的文物吧。
  注:与海昏侯墓葬关系不大,不列序号。
  来,我们先上个杯子,大家猜猜超时卖几块?

  
  这个杯子看起来跟你家喝牛奶的杯子的确差不多吧,
  但是人家是水晶做的,
  身价肯定要高不少吧。

  问题是呢,
  这个杯子2002年被国家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名单,
  握草。

  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杯子被断定是战国时期的,
  握了颗草。


  听说,大热天,战国水晶杯和冰镇可乐更配哦。
  海昏侯墓葬里面好像也有发现剑,我们上个神器。

  
  越王勾践的事迹我们在另外一个八春秋战国故事的帖子里面后面会提到,越国曾经的辉煌简直就是一个神话,而越王勾践宝剑的出土更是比神话还神话。

  勾践所在的春秋晚期是青铜技术的一个高峰,传说在这个事情存在一位铸剑高手欧冶子,干将、莫邪都是跟他打下手的水平,中国历来的十大名剑排行基本都是跟这三位,尤其是欧冶子有关。

  十大名剑一直未得到过正史以及考古学的支撑,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但是越王勾践宝剑的出土告诉我们,春秋时期的铸剑水平的确已经高到我们无法直视的水平。
  海昏侯墓葬之前,具有爆炸力的比如曾侯乙、马王堆以及三星堆等墓葬中的宝物我就不列了,网上资料很多,很多宝物的出土都是刷新三观的水平。
  来吧,开饭了


  
  记得八卦之前有个八文物的帖子里面介绍过这玩意。

  一个破饭盒有啥八的,
  这就跟前面那个牛奶杯一样,
  饭盒来自三国时期,
  那问题就严重了。



  -------------越窑青瓷方格盒
  好了,不多放了,再放就喧宾夺主了。
  10 王-帝-侯的转变过程

  如果对先秦以前,比如周朝的分封体制有一定了解的话理解起来就比较简单。

  秦朝时间较短,我们就不说了,这里简单对比下周朝和汉朝的分封体制的一些区别和特色。

  周朝成立时限于当时的各种条件,对整个中原地带的管理采用的是分封制,周朝天子自己管好自己的地盘,其他地盘全部划分给各个诸侯国,名义上土地是国家的,是周朝的,但实际上自主权还是在各诸侯国,诸侯国按时上贡。
  后来周王室越来越弱,大家都不甩他了,这样的分封制实际上就没什么卵用了。

  汉朝成立又也采取了分封制,王公贵族各自封国,国时推行郡县制,两者并行,诸侯国是和郡同一级的。
  后来发现这样搞问题很多,汉景帝便打压地方势力,进行了削藩,过程很激烈,但诸侯王的权力也逐渐被侵夺。

  刘贺的第一个阶段由户口本决定,他是诸侯国领导子女出身,第一步干的是王这样的位置。
  后来人事跳动,霍光推荐刘贺官升一级,成了皇帝。
  只是谁都没有预料这皇宫刘贺也就随便进去了下就出来了,结果履历上镀了层金,但原来王的岗位都丢了。

  再后来汉宣帝一看刘贺也翻不起浪来了,于是为他封了个侯。

  列侯在西汉是一种爵位,列侯封县、封地称国,也就是说列侯在级别上是不如王的,这个不用解释。

  不过列侯也不算太差,在当时整个的爵位体制里面算是最高的了,只是对于刘贺这样从高级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人来说有一定的落差。


  好了,暂时就到这里吧
  目前没选到什么特别惊喜的宝贝介绍
  晚点我们看看正史里面是怎么黑刘贺的

  一句话 脸都不要了
  来吧,我们随便说说黄金、铜板的话题
  先上图

  

  
  猜猜这些铜板值多少钱

  11 猜猜这些铜板值多少钱

  我们先说说铜板,目前公布的数据是近200万枚,重达10余吨。
  光是这二个数字就得吓尿无数人,不过很抱歉,这些铜板还真不值钱。

  海昏侯墓中发现的这些铜板叫五铢钱,是我国钱币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货币。
  五铢钱影响力大的同时也存在一个尴尬的问题,那就是存货量太多太多,文物身价高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稀缺性,所以即便是二千多年以前的东西,数量上去了价格就下来了。

  目前最普通的汉代五铢钱市场价格也就2块钱左右,也就是说这么大一堆五铢钱摆在你面前,其实也就跟刮了张彩票中头奖差不多的水平。

  更搞笑的是,这么大一摊子五铢钱被公布以后,市面上的五铢钱身价又跌了。

  好吧,好的消息是这些五铢钱还不是同一个版本的,还是有一些研究价值的,但是比起那些黄金什么的就差很多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