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米恩,斗米仇,人之天性。
面对面:梁希森:富豪的梦想

视频:http://news.cntv.cn/program/mianduimian/20100510/105151.shtml
文字:http://news.cctv.com/society/20061030/103867.shtml
山东省乐陵市黄夹镇的梁锥村,这个村原来是一个条件艰苦,生活贫困的村庄,但是从2001年开始村民们家家户户搬进了连排别墅,这让当地其它村的人羡慕不已,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些房子几乎是免费得到的,有人说这是天上掉下的馅饼,那么是谁扔下的馅饼呢?——这个人就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傻子”的梁希森。
梁希森在北京开发房地产短时间就赚到数亿元,他认为可以实施自己改造乡村的计划,但是当他回到村里具体操作的时候,村民们却并不买帐。由于当地农村多年形成的旧观念影响,原来在村里条件稍好的村民认为家家户户住上新房就显示不出自己的富裕,再加上村民们原来的住房面积大小不一,他们认为每家都住280平米的房子并不合理。于是部分村民不愿让出土地给梁希森建盖新房。
梁希森:我说,干脆你们超平米的这个我退你钱,你要有三百平方米,还有二百八十平方米,还差二十平方米,这二十平方米按一百块钱一平方米,我退你钱。
记者:你反过来你退他钱。
梁希森:对啊,我说不够的,你得交钱,一平米交一百块钱,行了吧?这样就都同意了,就这么办吧。
记者:没有人怀疑你的动机吗?梁老板送给我的不是一瓶酒啊,一条烟啊,是一幢房子啊。
梁希森:他就是依赖性特大,他觉得住这个房子是应当应分的,他现在就是这么一个习惯了。
梁锥村改造完成后,梁希森在2003年开始改造离梁锥村不远的台张村。施工队在给这个村建了400多米围墙后,部分村民提出了反对建房的意见,原因是梁希森给梁锥村建的围墙是三十七公分宽的三七墙,而给台张村建的却是比较窄的二十四公分的二四墙。村民们认为梁希森是在骗他们,梁希森改造新农村的计划又遇到了困难。
梁希森:我们一开始设计这个院墙我们这个村就是三七墙,这个三七墙我认为太浪费,这个红砖都是土地烧的,全弄成三七墙,这个浪费多大,这个院墙就是刮风不倒,能挡住人就行了。因为他那个院墙是二四墙,我搞二十米高的抗风柱。什么叫抗风柱?就是钢筋水泥浇铸起来的,你不浇铸他刮风会倒的,总的算起来这个浪费挺大,结果我想改成全二四墙,本身咱们农村和城市的院墙没有三七墙,都是二四墙的。
记者:那他们怎么看这个事呢?
梁希森:他们就是不懂啊,
记者: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所以他们不干,你也不干了。
梁希森:对,我全给拆了,院墙也全给拆了。
自己花钱为别人建房还面临如此遭遇,一气之下,梁希森决定暂时放弃改造台张村的计划。
梁希森改造新农村的计划步履艰难,尽管这样,他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2003年,他拿出7000多万元改造离梁锥村不远的许家村,为许家村186户农民建盖了216套连排别墅,每套面积240平米。
有的人一生过得很幸福,有的人却三餐不继,几乎朝不保夕,甚至多灾多难,大病小病不断。经典上说:“有感恩的心,便什么都有,没有感恩的心,便什么都没有”。
二十多年来,走遍全省各地,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可能的及时帮助。这些,几乎投入我们一家所有的积蓄和每年执行业务所得盈余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直到今天,我们大大小小仍然省吃俭用,希望能更有效地帮助更多的人。我们拜访过不少亟待救济的可怜贫户,发觉越苦的人,越没有感恩的心,甚至予取予求,认为伸手开口,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贫户,很让人灰心,但最凄惨的,也是这类不知感恩,又无情义的绝人。许多人都有个共识,最需要同情的人,时常是最不值得同情的人,这叫绝人走绝路,陷身绝境。
任何宗教都不希冀对方的知恩、感恩与报恩,可是,面对一个不知恩,也不知感恩与报恩的人,所有的拯救工作都是白费心血的无底洞,因为这种人永远是无法绝处逢生的悲剧人物。
我们只能救急,只能教导贫户们如何挣脱拮据的束缚,如何以自力来打开困局,而这些努力,都必须让这些人先打开内心深处产生最基本的感恩心,与知恩报恩的心。毕竟,天地有天地不变的定律:当一个人能有感恩的心,才能拥有他所想拥有的幸福,而一个不知恩、不知感恩与报恩的人,必然一无所剩,也一无所有。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
女诗人潘婷到云南贵州贫困山区扶贫,发现,很多穷人把才用了一年多的被子就扔掉了,她大惑不解,寻问原因,答曰,反正明年还会有人捐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