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红衣事件》1
看到这封短信后陈操起了哄,“哦,灵萱哦,你的老相好。”
“莫七里八里(方言,瞎扯的意思)”我说道,“这只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和周灵萱都毕业于武汉市某高中,事实上我们是同班同学。也不知为什么陈操从高中时代就怀疑我和她有什么,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我只不过顺路的骑单车载过她回家,而且也就几次而已。
“这,你看她被那个什么红衣杀手盯上了,你是不是要去英雄救美啊?”陈操笑着说,“这杀手是什么人啊,名字这么有个性。”
我看陈操一脸的嘻哈完全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拿出几张《都市报》过来,翻到了红衣杀手的版面让他看。
“5月7日凌时40分,武昌华中村47号湖北MS学院宿舍,一名女大学生被红衣杀手捅死后进行猥亵,并抢走其皮包。”
“5月9日凌晨一点三十分,武昌粮道街鼓架坡68号附近,一年轻女子在打完麻将后回家途中,被一男子刺伤,后该女子大声呼救,吓跑了该男子。”
“6月1日凌晨时20分,紫阳派出所辖区的津水闸11号,一位刚打完麻将回家的女子被刺七刀身亡。”
“6月3日凌晨2时许,紫阳派出所起义后街111号,一名年轻女子被劫杀。现场勘探发现。死者乳头被残忍的咬掉,胸部大腿以及下身都有明显的咬痕。”
“真是残忍”陈操下了判断,“可是为什么要叫那个变态红衣杀手呢?我没看到有他或者受害人穿红衣的报道啊?”
这个问题又弄得我一时语塞,我只好说道,“可能是民间的谣传吧。”
“子昂”陈操突然严肃了起来,“空穴来风啊。”(注:空穴来风的意思是有一定根据后下的判断)
“别扯了,和我去一趟武昌吧。”我说道。
我们乘坐608过江来到了武昌。这时的武昌已经不是那个武昌城了,她不仅仅指的是武昌区,也指的武汉市在江南地区的建成区。近年来武昌的建成区扩张的很快,很早就在建成区的面积上超过了汉口地区。尤其是光谷一带,简直是在不毛中崛起的一座新城。现在的武昌已经除了司门口外,又涌现出了街道口和鲁巷两个新的商业中心。
“子昂,你看街道口的变化好大啊。”陈操隔着玻璃向我说道,“我还以为这里都是种田的呢?”
陈操的这句话惹得全车人在观望,搞得我也蛮不好意思。我只好说道:“你以为这是七十年代啊。”谁知我的话音刚落,坐我前面的一个老头回过头来望着我说:“你今年多大啊?”
由于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我和陈操从小就几乎没怎么去过武昌。唯一的那么几次都是因为黄鹤楼或者司门口。后来陈操去了荆州读大学,而我则在武昌寒窗四载,我才发现原来武昌又是一番天地。陈操的祖父和我的祖父就是在九峰山认识的,我们从小对武昌的认识也就来源于那些黑白照片。
在70年代,街道口的确都是一片农田。以前的街道口在武昌城的外面,是一个叫做杏花村的小村落。因为通往杏花村的道路像一把钥匙所以也被称作“钥匙头”,村落的中心就被称为“街口头”,解放后改称“街道口”。
周灵萱的家就住在街道口,她的父母在外地,目前她一个人居住。
“好啦”下车后我说道,“我们上楼吧。”
声明(请转载也注明):本贴只是小说之言,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或者单位的名字以及相提到的事件皆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看到这封短信后陈操起了哄,“哦,灵萱哦,你的老相好。”
“莫七里八里(方言,瞎扯的意思)”我说道,“这只是我的一个好朋友”我和周灵萱都毕业于武汉市某高中,事实上我们是同班同学。也不知为什么陈操从高中时代就怀疑我和她有什么,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我只不过顺路的骑单车载过她回家,而且也就几次而已。
“这,你看她被那个什么红衣杀手盯上了,你是不是要去英雄救美啊?”陈操笑着说,“这杀手是什么人啊,名字这么有个性。”
我看陈操一脸的嘻哈完全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拿出几张《都市报》过来,翻到了红衣杀手的版面让他看。
“5月7日凌时40分,武昌华中村47号湖北MS学院宿舍,一名女大学生被红衣杀手捅死后进行猥亵,并抢走其皮包。”
“5月9日凌晨一点三十分,武昌粮道街鼓架坡68号附近,一年轻女子在打完麻将后回家途中,被一男子刺伤,后该女子大声呼救,吓跑了该男子。”
“6月1日凌晨时20分,紫阳派出所辖区的津水闸11号,一位刚打完麻将回家的女子被刺七刀身亡。”
“6月3日凌晨2时许,紫阳派出所起义后街111号,一名年轻女子被劫杀。现场勘探发现。死者乳头被残忍的咬掉,胸部大腿以及下身都有明显的咬痕。”
“真是残忍”陈操下了判断,“可是为什么要叫那个变态红衣杀手呢?我没看到有他或者受害人穿红衣的报道啊?”
这个问题又弄得我一时语塞,我只好说道,“可能是民间的谣传吧。”
“子昂”陈操突然严肃了起来,“空穴来风啊。”(注:空穴来风的意思是有一定根据后下的判断)
“别扯了,和我去一趟武昌吧。”我说道。
我们乘坐608过江来到了武昌。这时的武昌已经不是那个武昌城了,她不仅仅指的是武昌区,也指的武汉市在江南地区的建成区。近年来武昌的建成区扩张的很快,很早就在建成区的面积上超过了汉口地区。尤其是光谷一带,简直是在不毛中崛起的一座新城。现在的武昌已经除了司门口外,又涌现出了街道口和鲁巷两个新的商业中心。
“子昂,你看街道口的变化好大啊。”陈操隔着玻璃向我说道,“我还以为这里都是种田的呢?”
陈操的这句话惹得全车人在观望,搞得我也蛮不好意思。我只好说道:“你以为这是七十年代啊。”谁知我的话音刚落,坐我前面的一个老头回过头来望着我说:“你今年多大啊?”
由于武汉独特的地理环境,我和陈操从小就几乎没怎么去过武昌。唯一的那么几次都是因为黄鹤楼或者司门口。后来陈操去了荆州读大学,而我则在武昌寒窗四载,我才发现原来武昌又是一番天地。陈操的祖父和我的祖父就是在九峰山认识的,我们从小对武昌的认识也就来源于那些黑白照片。
在70年代,街道口的确都是一片农田。以前的街道口在武昌城的外面,是一个叫做杏花村的小村落。因为通往杏花村的道路像一把钥匙所以也被称作“钥匙头”,村落的中心就被称为“街口头”,解放后改称“街道口”。
周灵萱的家就住在街道口,她的父母在外地,目前她一个人居住。
“好啦”下车后我说道,“我们上楼吧。”
声明(请转载也注明):本贴只是小说之言,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或者单位的名字以及相提到的事件皆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