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怪谈——隐藏在历史身后的阴谋

  《刘歆生》1
  
  当我醒来的时候外面已经艳阳高照,我躺在自己的床上,身边还有我经常翻阅的杂志书籍。“怎么,这就是它们的世界吗?”我暗自道。
  这时门开了,走进来的是陈操,“你醒了?”
  “我怎么在这里啊?”我问道,“我不是应该在麦当劳和玉清喝咖啡吗?”
  “你还说,我醒了后就到处去找你,有个护士告诉我你去了亚贸的麦当劳。”陈操一脸的诚恳,“你趴在餐桌上睡着了,于是我就带你回来了。”
  “是这样的吗?”我拍了拍自己的头,感觉自己丧失了不少记忆。
  “别想了,工地上找我们过去,新的项目上马了。”陈操说道,“地址在东西湖区的白泉(和谐)。”
  “白泉?”我想了会,“哦,汉口首富刘歆生的故乡,也是武昌辛亥革命的领导者之一孙武的故乡。”
  “好啦,收拾收拾吧,我们下午就可以出发。”说着陈操就离开了房间。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感觉他的伤势已经大致复原了。我试着思考玉清之类的问题,可是伴随着思考的只有无边的头痛,所以我只好放弃。
  我们收拾好行李坐736来到了吴家山,在党校附近转乘了到白泉的小巴。大约半个小时左右我们就来到了目的地。
  工程很大,一个大型的开发公司要将白泉变成一个旅游度假胜地,我们的任务是还建,修筑一批整齐的3到5层民居。
  王工在工地门口迎接的我们,“你们记住了,没事千万别往睡虎山跑。”我知道睡虎山是武汉市三大公墓之一。
  “为什么?”陈操还是不出所料的问了一句。
  “前几天晚上我开车带着几个姑娘伢去山上玩,我们喝酒聊天好不快活。你知道吗这时突然来了个老婆婆叫我们下山,当时我还不知道那里是公墓,所以也没怎么在意。”王工继续说道,“妈的,那几个女的居然同时说有人在叫她们的名字,而我什么都没有听见。我带着她们马上开车离开,车子居然半路熄火了,我还是打电话到工地叫了十几个民工过去才安全归来。”
  “这是你们不对嘛。”我说道,“60年代的时候这里围垦,我祖父就见过这种事情。一个放牛的小孩骑在牛上唱歌,那牛踩到了地上的石碑,回去后睡了一觉那小孩就死了,你们猜怎么死的?”
  “怎么死的?”王工和陈操一起问道。
  “他的背上像被牛踩过一样,是被活活踩死的。”
  在活动板房里安顿好了以后王工又过来聊天,“这附近真邪门,还有一旁的陈年岗你们也别去。”
  我笑了笑说道,“在来之前我就知道了。”
  这句话出口后王工用疑惑的眼神望着我。
  “在围垦之前,东西湖才多少人,白泉才多少人。”我说道,“可是这里有武汉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还有规模巨大的景德寺,你们说说修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明显的不是为了香火,而是在镇住什么东西。”
  (注:景德寺建于唐代,教堂建于1840年)
  “王工啊。”我继续问道,“你知道刘歆生的后人住在哪儿吗,我想去看看。”
  刘歆生的名气太大,连王工都听说过,“不远,出工地往东南笔直走一公里有个村子,他的后人就住在那里面。”
  谢过了王工后我拉着陈操就出了工地。“你知道吗,武汉市的飞机场最早的选址不是在天河,而是在白泉。我听老一辈的说过,在勘探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所以放弃了这里。”
  之所以要找刘歆生的后人是因为从早上一起来我的脑海里就一直盘旋着刘歆生三个字。
  
  更新,我说过了要加速的,上午我一般都有事,所以一般更新都会从下午开始
  作者:罗尼2009 回复日期:2010-12-11 14:56:00
    还是喜欢楼主在前几页穿插的小片段的灵异事件,东湖磨山的啊,出租车的啊,不知道楼主以后会不会再加点类似的独立的故事。先支持下。
  
  其实这种独立的故事一开始被很多人反对过。
  《刘歆生》2
  
  “大都督创建了民国,而我则创建了汉口。”
   ——刘歆生
  “刘歆生很有钱吗?”走在路上陈操就在问我,“他有钱到什么地步?”
  “你说我们的这个开发商有钱吧,他不过是批了远离市区的一小块土地,就是我们眼中的人上人,而当年的刘歆生则拥有汉口市区的一大半土地,你说有不有钱。”我说道,“洋人搞了个洋商跑马场,上面挂了个牌字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刘歆生一气之下搞了个华商跑马场上面写着,洋人与狗不得入内,你说衫(方言,厉害的意思)不衫。”
  刘歆生的后人一大部分都远走海外,只有一小部分还留在白泉繁衍,我们走到村子后找人问了问就知道了他后人的具体地址,他的后人叫做刘方远,今年快70岁了。当年叱咤汉口的刘歆生,现在的后人居然在家乡务农。
  我们到他家时发现还有记者在访问,这记者做的题目是《百年武汉》。
  “你看我们这么大个武汉市都没有一本专门介绍武汉的杂志。”我对记者说道,“你们这个《百年武汉》都要在党报上连载。”
  “是啊,要是有一本专门介绍武汉吃喝玩乐文化历史的杂志该多好啊。”陈操也调侃道。
  那记者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道,“你们说的非常好,我回去后一定向上面反映。”也不记得过了多久我收到了一本杂志,是《大武汉》的创刊号,上面还有那个记者的签名,里面的内容和陈操当年所说的一摸一样。
  大约晚饭时间,记者离开了白泉返回了市区。我们留了下来和刘方远一起吃晚饭,我们吃的是白泉的名菜,版疼烧藕。版疼是音,我记得刘方远说过,版疼是鸭子和鹅的后代。
  “您家小时候去过中山公园吧?”我随口问道。
  谁知老人听后一脸的严肃,“最好以后莫克(方言,不要去)。我叔叔(刘歆生)当年修建西园的时候挖出了东西。”
  “什么东西?”我和陈操同时问道。
  “当年的富裕人家都会挖一些密室,你们晓得撒,兵荒马乱的好躲一些。我叔叔的密室就在西园,工人们往下挖了大概十几米,就都不敢再挖了。”老头似乎很享受给我们讲故事的过程,他喝了口酒又抽了口烟才说道,“因为他们听见地下有声音,地下似乎有人在说话。”
  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那年是我和陈操一起在咸宁的时候。工人们也是突然停了工说里面有东西,我走了进去把耳朵贴在最深处的石壁上,里面果然有人在讲话。这件事情直接导致我们所修的公路绕了一个大圈避开了那座山。
  “工人们虽然害怕可是架不住我叔叔有钱啊。”老头显然在追思当年汉口刘家的辉煌,“他们继续往下挖,然后就再也没有人上来过,只要是下去的人都不会再上来。”
  “不久之后你叔叔就把西园送人了对吗?”这段历史我还是很清楚的。
  老头子点了点头。
  “你们白泉这里修这么多宗教建筑干什么啊?”陈操永远都是那么的直接。
  那老头听闻后十分的紧张,站起来仔细的检查了门窗然后坐下跟我们说,“地下有魔鬼。”说着还拿着十字架比划了一下。在白泉很多人自清代开始就信奉天主教,他们占了居民的大部分。
  “你们等下回去的时候千万不要走陈年岗那条路。”老头显然不想再多说,摆出了送客的姿势。
  我们出了老头家后,发现这里根本就没有路灯,才九点不到的样子四周便一遍漆黑,我们一时之间甚至忘记了从那条路回去。
  “走这里吧。”陈操说道。
  我们拿着手机向一团漆黑走了过去。
  
  作者:yu26du 回复日期:2010-12-11 16:50:00
    我就在柏泉上班…………
    楼主,柏泉的柏应该要加个木字旁的说…………
    终于更新了…………
  
  我知道啊,但是和谐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