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茬(9)
原著: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又见两三个妇人,都捧着大漆捧盒,进这边来等候。听得那边说了声"摆饭",渐渐的人才散出,只有伺候端菜的几个人。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二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带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唧咕了一会,方过这边屋里来。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找茬吧。虽然这段其实看得我很晕,一度晕到都不知道该从何找起。
第一条。
书里说,有两三妇人,捧着捧盒,进来这边等候。那边说声摆饭,渐渐的,人才散出。
很显然,妇人们在刘姥姥这边屋子,只是等着那边传唤摆饭。那边喊了摆饭,便一一过去伺候了。
书里又说,半日鸦雀不闻之后,有人抬了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仍旧满满是鱼肉,不过略动了一两样。
很显然,这是阿凤已经吃过了饭,只是吃的很少。
然后,周瑞家的才引了刘姥姥过去。
电视剧里,直接改成了妇人们把饭摆在了刘姥姥这里。
我就纳闷了。主子到那边屋子里喊摆饭,然后奴才们把饭摆在这边。这是个什么规矩?
更何况阿凤也根本没吃饭,周瑞家的就带刘姥姥过去了。
刘姥姥好大的面子啊,让个贾府的管家奶奶连口饭都不能吃,就要先去见她来?
何况后头还有管家娘子回话,贾蓉来借东西。。。阿凤竟然都是空着肚子应付过去的。
我倒不知道凤哥是哪里得罪了剧组,连顿饱饭这就都不让吃了?
第二条。
书里说,刘姥姥见阿凤,是看到凤姐“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
电视剧里的凤姐,斜歪着,倒也不知道是哪一门子的端端正正。
原来大家子的管家奶奶,见外人的时候,都是这么个没骨头的样子?
接着,书里说,凤姐手内拿着手炉,拨手炉里的灰。
活活画出一个少奶奶见穷亲戚时候漫不经心的架子。
到了电视剧里,居然变成了凤姐自己把手炉里的灰捡出来。
求求某些粉丝,千万别跟我说其实捡炉灰和拨弄炉灰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那你说,管家奶奶手里拿个茶盅,撇一撇茶沫子,和她自己动手去洗茶杯子,那能是一个概念么?
得,本来书里是摆的架子,到了电视剧里,就成了凤姐热爱劳动好榜样了。原来凤姐屋里,连个给她收拾手炉残灰的奴才都不衬了。
第三条。
书里说刘姥姥已经到了凤姐屋子里,因为没出声,凤姐只当没看见。
慢慢的拨弄炉灰,又抬身要茶,看见刘姥姥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不早说。
架子,样子,行事,一下子全出来了。
电视剧里倒好。
刘姥姥嘴里都说了:给姑奶奶请安。
凤哥还聋子似的。
时差5秒钟,她拿了茶马上准备喝茶的时候,不知道咋的突然看见了刘姥姥,还嗔着周瑞家的不早说。
(周瑞家的:泪奔,我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书里是压根没人出过声,所以凤姐可以怪到周瑞家的身上去。
电视剧里,人家刘姥姥都出声请安了,你自己听不见,你怪得着人家周瑞家的么?
好么,这个凤姐,不仅聋,原来还缺心眼来着。
给凤姐的饭,直接就摆到刘姥姥跟前了。也不知道这是神马规矩。

原著: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只听远远有人笑声,约有一二十妇人,衣裙窸窣,渐入堂屋,往那边屋内去了。又见两三个妇人,都捧着大漆捧盒,进这边来等候。听得那边说了声"摆饭",渐渐的人才散出,只有伺候端菜的几个人。半日鸦雀不闻之后,忽见二人抬了一张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碗盘森列,仍是满满的鱼肉在内,不过略动了几样。板儿一见了,便吵着要肉吃,刘姥姥一巴掌打了他去。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带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唧咕了一会,方过这边屋里来。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周瑞家的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找茬吧。虽然这段其实看得我很晕,一度晕到都不知道该从何找起。
第一条。
书里说,有两三妇人,捧着捧盒,进来这边等候。那边说声摆饭,渐渐的,人才散出。
很显然,妇人们在刘姥姥这边屋子,只是等着那边传唤摆饭。那边喊了摆饭,便一一过去伺候了。
书里又说,半日鸦雀不闻之后,有人抬了炕桌来,放在这边炕上,桌上仍旧满满是鱼肉,不过略动了一两样。
很显然,这是阿凤已经吃过了饭,只是吃的很少。
然后,周瑞家的才引了刘姥姥过去。
电视剧里,直接改成了妇人们把饭摆在了刘姥姥这里。
我就纳闷了。主子到那边屋子里喊摆饭,然后奴才们把饭摆在这边。这是个什么规矩?
更何况阿凤也根本没吃饭,周瑞家的就带刘姥姥过去了。
刘姥姥好大的面子啊,让个贾府的管家奶奶连口饭都不能吃,就要先去见她来?
何况后头还有管家娘子回话,贾蓉来借东西。。。阿凤竟然都是空着肚子应付过去的。
我倒不知道凤哥是哪里得罪了剧组,连顿饱饭这就都不让吃了?
第二条。
书里说,刘姥姥见阿凤,是看到凤姐“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
电视剧里的凤姐,斜歪着,倒也不知道是哪一门子的端端正正。
原来大家子的管家奶奶,见外人的时候,都是这么个没骨头的样子?
接着,书里说,凤姐手内拿着手炉,拨手炉里的灰。
活活画出一个少奶奶见穷亲戚时候漫不经心的架子。
到了电视剧里,居然变成了凤姐自己把手炉里的灰捡出来。
求求某些粉丝,千万别跟我说其实捡炉灰和拨弄炉灰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那你说,管家奶奶手里拿个茶盅,撇一撇茶沫子,和她自己动手去洗茶杯子,那能是一个概念么?
得,本来书里是摆的架子,到了电视剧里,就成了凤姐热爱劳动好榜样了。原来凤姐屋里,连个给她收拾手炉残灰的奴才都不衬了。
第三条。
书里说刘姥姥已经到了凤姐屋子里,因为没出声,凤姐只当没看见。
慢慢的拨弄炉灰,又抬身要茶,看见刘姥姥在地下站着,这才忙欲起身,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不早说。
架子,样子,行事,一下子全出来了。
电视剧里倒好。
刘姥姥嘴里都说了:给姑奶奶请安。
凤哥还聋子似的。
时差5秒钟,她拿了茶马上准备喝茶的时候,不知道咋的突然看见了刘姥姥,还嗔着周瑞家的不早说。
(周瑞家的:泪奔,我真是躺着也中枪啊。。。)
书里是压根没人出过声,所以凤姐可以怪到周瑞家的身上去。
电视剧里,人家刘姥姥都出声请安了,你自己听不见,你怪得着人家周瑞家的么?
好么,这个凤姐,不仅聋,原来还缺心眼来着。
给凤姐的饭,直接就摆到刘姥姥跟前了。也不知道这是神马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