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拾起摆在地图一侧的细长木棍,在地图上,以燕京城为出发点,慢慢画着出一条依山的弧线,“第一条路线,我军沿古北岭一线,从北部路线突进,匈奴多是骑兵,不擅山岭作战,如果遇袭,我军步军可以依山与敌人一战,依此路线行进,如果顺利,我军可在十五日内抵达滦州,但山岭亦是莫测之地,行路较难,若匈奴人事先埋伏,倒是个麻烦事。”
非常事件处置记录,我是时空的穿梭者
“第二条路线,”龙一在燕京城和滦州之间画了一条直线,“在平原直线前进,直抵滦州,约十天之内可达,是三条路线中最短之路,路也好走,但风险亦最大,据探马回报,此次破城匈奴军队数量不明,但有迹象显示,有万余精锐骑兵在滦州附近徘徊。我军虽有飞鹰军,但骑军数量不多,共为七千,此条行军路线无城池可依托,无险可守,而匈奴骑兵来去如风,于平原之上,战力倍增,若我军在平原之上与匈奴对战,则我军耗损将大增。”
今天上链
匈奴骑兵甲天下,在平原之上,可以将其作战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汉人军队则是擅长步战,步军居多,与匈奴骑兵在平原上对阵,非常吃亏。汉廷当年在北疆大败,六十万大军被十万匈奴骑兵杀得尸横遍野,固然有主帅无能之故,汉军与匈奴骑兵的战力差距亦是重要原因。
登临与匈奴骑兵正面硬战过,知晓其战力强悍,他随马老三出城,曾近距离观察过龙家精锐军队,除了与马老三穿着同样军铠的飞鹰军,其余军士,即便是骑兵,亦与匈奴骑兵之彪悍有差距。而据马老三介绍,飞鹰骑军精锐中的精锐,人数并不多,只有四千人。
马老三还说,这一次攻打滦州,为了确保胜利,节度使调拨三千飞鹰军随军出征,也算是下了血本。
登临轻轻一叹,汉人军队缺的不是精锐骑兵,而是勇气和必胜的信念啊。在荒原之中,他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在燕京城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士兵,谈及匈奴骑兵时,均有发自骨子里的畏惧,十年前的北疆大败,白骨之原的累累白骨,变成了汉人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就如现在,龙思思等人制定行军方略,所考虑种种,固然是对风险的预估和评判,何尝不是汉人军队骨子中不自信和缺乏强军之心所致。
“第三条行军路线,”龙一的指挥棒在燕京城的南端划过一条弧线,经过若干城池,最后至滦州,“经过咱们的金州、龙泉、甘州等城,以这些城池为依托,向滦州进军,若如此,不但可以从各城获得粮草与人马,还能与各城联合,抗击匈奴,是最为稳妥的路线,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耗时最长,从燕京到达滦州,需要二十余日可达。”
登临微微摇头,这条行军路线歪歪扭扭,途径各城,不像是解决危难的行军,倒像是观光旅游,若是从此条路线进攻,所耗费的时间,够匈奴骑兵跑燕京城一个来回的,不知多少百姓要遭受屠戮。
决战之路
风险与收益向来是相依相伴的,收益越大风险则越大,三条行军路线中,第二条行军路线无疑最有效,援军越快抵达滦州,不但胜算越大,而且扼制匈奴人扩张和劫掠的功效越明显,另一方面,此条行军路线的风险也越大,极有可能在平原之上遭遇匈奴骑兵。
风险与收益向来是相依相伴的,收益越大风险则越大,三条行军路线中,第二条行军路线无疑最有效,援军越快抵达滦州,不但胜算越大,而且扼制匈奴人扩张和劫掠的功效越明显,另一方面,此条行军路线的风险也越大,极有可能在平原之上遭遇匈奴骑兵。
五万汉军对一万匈奴骑兵,人数虽然占优,但五万汉军中有四万余是机动力差的步兵,如果真与一万匈奴骑兵在平原之上对战,以龙家军屹立北疆练出来的战力,倒不至于惨败,可即便战胜,折算肯定不小。此外,匈奴骑兵来去如风,凭借五万精锐,全歼骑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平原之上,若是不能全歼匈奴骑兵,行军途中又被其纠缠,则救援滦州的计划将被严重阻隔,如果再被匈奴骑兵截断补给,围而不歼,则五万大军危亦。
答案似乎不言而喻,沿着古北岭行军,可以依托山岭,抵御匈奴骑兵,如果匈奴人埋伏于某处山岭,也不是啥要命的事,失去骑兵冲锋力的匈奴骑兵,就如没牙的老虎,汉军并不畏惧。如此,就可以如期抵达滦州,耗费些时间与胜率相较于效果,是可以接受的。
“登临君,你有何高见?”龙思思看向登临,其实,在登临进来之前,她已经和诸将进行过了推演和分析,刚才又和龙一再次讨论一番,心中已有倾向性意见,优劣权衡之下,沿古北岭行军应是最佳选择。
然而,答案真是如此吗?
龙思思之所以问登临,一来龙一和龙清钧都开口问计了,自己还端着,就显得有些失礼,二来登临勇武和才情俱是上佳,但军略尚未展现过,需要考量一下。
龙思思之所以问登临,一来龙一和龙清钧都开口问计了,自己还端着,就显得有些失礼,二来登临勇武和才情俱是上佳,但军略尚未展现过,需要考量一下。
龙思思注视着登临,登临创造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给她以极大的震撼,眼前这个看上去年岁比自己还小的少年就如迷一般,每一次与他想见,都会有新的发现,令自己对他有全新的定义,尤其是他那双清澈的眸子,似乎能照见人的心灵。
龙思思智谋绝顶,龙家能在北疆有如此局面,她居功至伟,所以,她心性高傲,蔑视天下男子,可自从遇见登临后,登临所思所做,均胜她一筹,亦激起了龙思思的好强之心。尤其是一些时刻,登临注视龙思思时,流露出的失望目光,刺痛了龙思思的自尊。
绝世无双的北疆天娇,一直想扳回一局。
在谋略方面,龙思思是非常自信的,相信自己绝对能胜登临一筹。
在谋略方面,龙思思是非常自信的,相信自己绝对能胜登临一筹。
“登临大哥,此三条行军路线,都是姐姐想的,你可有更好的路线?”龙清钧问,自从与登临相识,龙清钧心中就生出一种盲目的信念,登临等于奇迹,且大于姐姐。
登临沉思,稳妥的路线就是最佳的路线吗?或许是的,不过,此次行军,追求的胜利就仅仅是一城一地吗?
登临看向龙清钧,做了一个手势。
登临看向龙清钧,做了一个手势。
龙清钧咧嘴笑道:“嘻嘻,知道大哥要什么,姐姐早有准备呢。”他从桌子边拾起一叠纸张和两只炭笔递给登临。
“清钧,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龙思思瞪了龙清钧一眼,忽然又发现自己说错了话,歉意的看向登临,“登临君,思思并没有嘲笑你的意思,请见谅。”
登临微笑着摆了摆手,示意自己并不在意,然后从龙清钧手中接过纸和笔,将纸张铺在桌子角,右手执笔,弯腰在纸上刷刷写出一行字:“第二条路线最佳”。
龙思思和龙一对望一眼,均从对方眼读出了失望,第二条路线看似最便捷,其实最危险,刚才与诸将商讨时,就连一向胆子胜过脑子的张大嘴力挺此路线时,都显得有些没底气,其余诸将则是表示反对,五万大军在平原中进军,无险可守,与一万骑兵纠缠,实在是下策。
龙思思原本想着能从登临这里得到什么更高明的行军路线的,没想到会得到如此答案,心中非常失望。
看来,人无完人,他虽然勇猛无双,才情也堪绝世,但在天下大计方面,却是不行。他的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不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罢了。龙思思轻轻一叹。
一阵倦意涌上龙思思心头,今天诸事繁杂,实在是太累了。她揉了揉眉心,准备下令让诸人出去,甚至连这段时日心心念念的登临,顷刻间失去与之说话的兴趣。
曲高和寡,弦断有谁听,不外如是。
曲高和寡,弦断有谁听,不外如是。
不料,登临接着在纸上写下一段话,“你的天下战略,都如你今日这般设计,不与敌人正面决战吗?”
龙思思睁大美眸,似乎有一道霹雳在脑海中划过,她立刻明白了登临意之所指,与五胡异族一战,谋略固然重要,避实就虚亦为良策,但正面之战同样需要,敌人的实力没有被正面消耗前,汉军就不会获得真正的胜利。
登临又写下第三段话:“如果我们不与胡人一万骑兵正面决战,那还有谁与他们战斗,百姓吗,还是燕京城的城墙?”
祝书友们五一快乐。
龙一轻叹,敬服的看向登临,自己和大将军真是一叶障目,而这个少年的心中,却装着整个天下。
是啊,不击溃胡骑,就算夺回滦州,意义亦大打折扣,因为胡骑未灭,其在北疆腹地驰骋纵横,不知会产生多大的破坏。龙思思的脸上涌起淡淡的红云,幸亏她以黑巾敷面,众人看不到她的窘状,否则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自己引以为傲的智略,被登临这么一点拨,真的什么也不是。
登临并未结束,他在纸张之上接续书写:“当今北疆,太需要一场大胜了。”
是的,北疆的汉人们,无论军民,都被匈奴骑兵的阴影笼罩,现在,太需要一场酣畅淋漓的正面大胜,来竖立信心。如果,北疆的军队连正面战胜一万匈奴骑兵的信心都奉欠,又如何走出北疆,与五胡强敌直面?
民族之魂需要用勇士鲜血唤醒,以展示取出异族的坚决之心。
“大将军,卑将赞同登临的建议,恳请大军从中路行军,寻机与敌正面决战。”龙一对龙思思抱拳,正色说道。
“大将军,卑将赞同登临的建议,恳请大军从中路行军,寻机与敌正面决战。”龙一对龙思思抱拳,正色说道。
“姐姐,哦不,大将军,末将愿入飞鹰先锋,与敌一战。”龙清钧跟着抱拳道。
龙思思瞪了龙清钧一眼,“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也想加入飞鹰军?你就跟着登临君,多学学,你能有人家一成本事,本将军就让你加入飞鹰军。”
龙思思瞪了龙清钧一眼,“就你那三脚猫的功夫,也想加入飞鹰军?你就跟着登临君,多学学,你能有人家一成本事,本将军就让你加入飞鹰军。”
跟在登临大哥身后,妙极了。龙清钧喜滋滋的对登临抱拳,躬身施礼,“登临大哥在上,请受小弟一拜。”
龙思思的美眸脉脉注视着登临,柔声道:“登临君,舍弟顽劣,还望多多教诲。”
靠,这姐弟俩是商量好的吧。登临苦笑,将龙清钧扶起,人家连礼都施了,还能怎么办,受着吧。
靠,这姐弟俩是商量好的吧。登临苦笑,将龙清钧扶起,人家连礼都施了,还能怎么办,受着吧。
其实,龙清钧很对登临的胃口,否则,就算龙清钧给登临下跪磕头,登临都不会加以颜色的。
于是乎,华夏龙廷的开国大帝龙清钧,成了登临在这个世间的第一个小弟。
于是乎,华夏龙廷的开国大帝龙清钧,成了登临在这个世间的第一个小弟。
重甲
龙思思等人是一叶障目,思想陷入如何能最快、耗损最小夺回滦州,忽略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本质是杀戮和流血,是血勇的比拼,是敌我双方战士之间的死斗,是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一味取巧,讲究避实就虚,或许可以获取某场战斗或战役的胜利,但是对于战争大局,帮助却是有限。
龙思思等人是一叶障目,思想陷入如何能最快、耗损最小夺回滦州,忽略了战争的本质。战争的本质是杀戮和流血,是血勇的比拼,是敌我双方战士之间的死斗,是双方实力的此消彼长,一味取巧,讲究避实就虚,或许可以获取某场战斗或战役的胜利,但是对于战争大局,帮助却是有限。
五胡乱华之世,汉人被胡人欺辱,江山沦丧,汉人的勇气亦随之在减弱,胡骑战力之凶悍是汉人们的噩梦,以至于在北疆诸将的潜意识中,均有保存实力,避免与胡人正面决战的思维。
孰不知,有些事是绕不过的,必须要直面。人生如此,战争如此。
进军滦州的路线终于被确定,大将军决定,按照直线在平原行军,以五万精锐,迎击一万匈奴骑兵,与敌正面决战。
进军滦州的路线终于被确定,大将军决定,按照直线在平原行军,以五万精锐,迎击一万匈奴骑兵,与敌正面决战。
这些年来,北疆军队与匈奴骑兵开战,大多是依靠城池做防守反击,或者小股骑兵部队出击,奔袭敌人,如现在计划的这般,主力部队于平原之上寻敌决战,却是从来没有的。此战,无论结局,将会载入史册,因为,这是五胡乱华以来,汉人第一次以自己之血勇,挑战异族铁蹄。
不过,对于大将军来说,如果五万大军连一万胡骑都不能对付,那么,所谓的联盟之策和天下大计恐怕要重新思量了
“登临君,”龙思思注视着登临,“本将军欲让你加入飞鹰军,绶副将一职,辅佐龙一将军,如何?”
飞鹰军是北疆军队的王牌军队,虽然人数不多,仅四千人马,但战力彪悍,是北疆诸军之中,唯一能与匈奴人的精锐骑兵——王庭卫队匹敌的精锐,是北疆诸军心目中的圣地,无数战士,以加入飞鹰军为荣。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