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衣婆》讲述我奶奶寿衣婆一生的故事,解密民间传统的入殓习俗。

  寿衣婆
  我奶奶活到101岁,人送外号寿衣婆,她用手缝制的寿衣在我们那边极为有名,甚至有人出高价买我奶奶缝制的寿衣,但我奶奶从来都没多收人家一分钱,我是她最小的孙子,从我记事起她便给我讲她给人家做寿衣穿寿衣的故事,而我要写的就是我奶奶寿衣婆的故事

  第一章穿寿衣的小姑娘
  1900年8月16号,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我的奶奶就出生在那个已经破败了的中国。
  奶奶说她的老家在靠近北京与天津的中间,算是个大户人家,可就在她一出生时,她的父亲便被一颗落在院子里的炮弹炸死了,留下了刚刚出生的她与那个还未从分娩痛苦中清醒过来的可怜母亲。一颗炮弹,毁了奶奶一个原本该幸福的家。
  家里人觉得奶奶是个灾星,便要将她溺死,她母亲誓死相夺,这才保了奶奶的性命,但是家族人依旧不会轻易的放过奶奶,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方法,说灾星不能穿人的衣服,否则还会克死家人,于是便找来寿衣给奶奶穿上,这一穿,就是十二年,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奶奶才脱去了她身上的寿衣。
  奶奶的故事就从1912年1月1号那天开始,因为那天正是历经296年的清朝灭亡,民国开始的元年。
  12岁的奶奶被母亲要求很严,从不敢让她踏出过家门,毕竟奶奶在其他人看来依旧是个灾星,还穿着寿衣,她的母亲也是出于保护她弱小的心灵,这才对她禁足了十二年。也正是这被禁足的十二年,让奶奶的刺绣与缝制要比那些已经成年的姑娘还要好,这也为奶奶之后做寿衣打下了基础。
  那天外面热闹极了,比往年还要热闹,鞭炮声从早上一直到晌午都没有断过,让被关在屋里的奶奶根本无法安心刺绣。
  奶奶搬了凳子看向外面,虽然她住的房子在院子的最里面,但是依旧能看到飘在屋檐上方的一些彩绸,奶奶的心理向往极了。
  一阵敲门声让吓的奶奶差点从凳子上跌落下来。
  “婶娘在吗?”听口吻外面的人似乎很着急。
  奶奶把门拉开一条缝隙,透着缝隙看到外面站着一个约比自己大几岁,长相极为秀气的姑娘,面上带着泪痕,怀里抱件寿衣,看上去刚刚哭过。
  “母亲不在。”奶奶怯怯的回答道。
  “妹妹,你知道婶娘去哪里了吗?”一听到奶奶的声音原本就焦急的姑娘赶紧问道。
  “不知道。”
  “这可怎么办?”一听到奶奶说不知道,姑娘顿时急的眼泪又掉了下来,看样子一定是要紧的不得了的事。
  “你别着急,母亲不会走很久,估计是外面热闹出去看了,你有什么事跟我说,我等母亲回来告诉她便是了。”见到姑娘着急的样子,奶奶赶紧宽慰。
  “你等婶娘来一定跟婶娘说,就说三爷爷咽气了,不知谁给做的寿衣上五蝠捧寿少了只蝠,现在衣服都脱掉了,寿衣穿不了,让她赶紧给绣上。”姑娘话说完,便将寿衣直接顺着门缝塞了进来。“寿衣先放在这里,我赶紧出去找找。”
  还未等奶奶回话,那姑娘便一路小跑的跑了出去。
  奶奶捡起那姑娘从门缝中塞进来的寿衣,抱到穿上给铺好,这是她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因为她身上穿的也是一件寿衣。
  那寿衣上的绣工并不好,准确的说是很粗糙,似乎是着急赶工,所以后背处的五蝠捧寿图案少了一只蝠。
  奶奶看出来那姑娘很着急,也知道了这是三爷爷的寿衣,衣服脱了没有寿衣穿,那可是对死者的大不敬,若是她找到母亲则罢,万一找不到恐怕等母亲自己回来再绣,太阳也都落山了。
  出于好心,奶奶便拿起了针线,开始为这寿衣绣上了第五个蝠。
  当奶奶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奶奶从外面赶回来的时候,奶奶已经将那第五只蝙蝠绣好了。
  太奶奶一把从奶奶手中夺过寿衣,一巴掌便打在了奶奶的脸上,那是太奶奶第一打奶奶,而且打的是那么用力,奶奶委屈的泪水早已无法控制的流了下来,而站在一旁的那个姑娘则一脸不解的看着太奶奶。
  “小婷,你跟你父亲说,就说我一会就将三叔公的寿衣绣好送过去。”太奶奶有点不好意思的冲着那姑娘说道。
  “来不及了婶娘,父亲说了,太阳下山之前一定要绣好,你看看太阳!”小婷姑娘指着已经落到院子后面的太阳着急的说道,“我看妹妹绣的就挺好的。”
  “不行!”一听小婷说这话,太奶奶赶紧将那寿衣放到身后。
  “可是,真的来不及了!”小婷姑娘见到太奶奶的态度顿时急的又要哭出来。
  “小婷,婶娘求你了,你可怜可怜你妹妹!”太奶奶说完就要给小婷姑娘跪下。
  “婶娘,你别这样,那您快点,我在这等着便是了!”小婷见到太奶奶都要下跪,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便不在逼迫太奶奶。
  “婶娘这谢谢你,我一定在太阳下山前给你绣出来。”
  说完这话,太奶奶也不再迟疑,拿起剪刀便将奶奶绣的蝙蝠给破掉,快速的在奶奶刚刚绣的地方又重新绣了一只蝙蝠。
  太奶奶终于将寿衣在太阳落山前绣好交给了小婷姑娘,目送小婷姑娘离开之后把门关上,然抱着奶奶失声痛哭起来。奶奶却不明白为什么刚刚打了自己却又抱着自己痛哭的母亲用意何在,她也不敢问,只能陪着母亲一起流泪,这件事奶奶一直到太奶奶离开后才知道原因,那是她第一次绣寿衣,是教她的阿婆告诉她的。
  当时因为战乱,家族已经没有了当年的财大气粗,所以三爷爷的寿衣才会出现粗糙的手工跟差错,但是三爷爷的葬礼依旧办的很风光,也正是这次风光的葬礼解救了奶奶,却也击垮了奶奶这个家族。
  那时民国初建,为了体现新社会新气象,剪辫子革命随之兴起,三爷爷葬礼当天,一群革命军突然闯进了奶奶的家,他们虽然打着剪辫子的名义,却是见到男人就杀,见到女人就抢,原本一场风光的葬礼,彻底的变成了这个家族的葬礼,那一天,家族上上下下的男人几乎被屠杀尽,但凡有点姿色的女人都被抢走,幸亏奶奶住地方在院子的最里处,而且简陋,算是躲过一劫。
  @WeaYWA 2019-02-15 19:26:41
  顶顶顶 坐等更新
  -----------------------------
  一直在更!谢谢!
  后来奶奶才知道,那根本不是什么革命军,而是一帮军阀,他们打着革命军的旗号四处掠夺财富,恰好行军到此地,见到三爷爷的葬礼如此风光,便以为是大户人家,必然有钱财可掠,于是便借着革命军剪辫子的名义对家族进行了掠夺与屠杀,最后一把火把奶奶的家全部烧没了。
  当十二岁的奶奶穿着寿衣从那间被大火熏黑的房屋内走出来之后,她的命运就彻底的与她身上的寿衣分不开了。

  第二章鬼婆
  奶奶望着被烧焦的家,看着到处的尸体,作为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她除了哭,什么也做不了。
  “丫头,过来!”
  就在奶奶已经哭的快要出不了声的时候,一个弯着腰拄着一半截烧焦木头的老太太在她前面不远处向她招手,她的身后背着一个大布包,似乎是那布包将她的背压弯的。
  奶奶看到死人自然害怕,突然来个活人让她让她觉得好像看到了希望一样,迈着步子哭着便走了过去。
  “你这丫头,怎么穿着寿衣啊。”老太太拉着奶奶的手,给她擦着眼泪,看到奶奶身上的衣服不由问道。
  “我从小就穿了。”奶奶哑着嗓子回答道。
  “这是你的家?”老太太看了看周围问道。
  “恩!”奶奶点点头。
  “也是个命苦的孩子,咱娘俩也算有缘,我看你家里也没什么人了,你要是不嫌弃,叫我一声婆婆,我就带你走。”老太太看着奶奶问道。
  “我还有母亲。”奶奶瞬间泪水就落下来了。
  “要不这样吧,丫头,我们在这里找找看,要是能找到你母亲的尸体,我们就把她葬了,你以后就跟着我。要是找不到,那我也不强求你,你就在这里等你母亲回来,行吗?”老太太似乎很喜欢奶奶,也看奶奶确实可怜,便建议道。
  “恩!”
  就这样,一老一小在这片被烧焦的院子里,开始一具尸体一具尸体的翻找,终于在三爷爷的灵堂边上,发现了那具已经被烧焦的太奶奶的尸体,奶奶还是从她头上的那根绣花针分辨出来的,那是这个家族里面太奶奶独有的习惯,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在头上别一根绣花针,而这个习惯奶奶也一直有。
  老太太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件崭新的寿衣,这寿衣与奶奶之前穿的略有不同,这寿衣绣的不是五蝠捧寿,而是凤凰,用料也不是常用的棉,而是极为金贵的蚕丝,无论是绣工还是缝工都是极为的精巧与细致,一看是出自能人之手,这自然也不是常人能穿的。
  “孩子,这是婆婆亲手为自己做的寿衣,给你母亲穿上吧,也算我送你的见面礼了。”
  就这样,婆婆将自己的寿衣穿在了太奶奶的身上,并将太奶奶安葬在家族被烧焦的院子里。
  “丫头,给婆婆磕个头,以后你就是婆婆的徒弟了。”
  奶奶赶紧跪下给老太太磕了三个响头,她知道母亲已经去世,现在能依靠的只有眼前这个不明身份的老太太了。
  婆婆给奶奶换掉了穿在身上十二年的寿衣,那是奶奶第一穿正常的衣服,兴奋在河边照了一个下午。之后又教了奶奶绣工,虽然奶奶觉得自己的绣工已经很厉害了,但是在婆婆眼里,却依旧不合格,甚至她要求比太奶奶还要严苛,一旦绣有差错,便会在奶奶的腿上抽条子,有时候抽的奶奶连路都走不了,但是奶奶的手却从未闲下来过。
  奶奶问婆婆究竟要带她去哪里,也问过婆婆究竟是谁,从哪里来?但是婆婆却从来不回答,只是说等奶奶绣工学好了,自然就会告诉奶奶。就这样奶奶跟着婆婆没日没夜的赶路,乞讨,学绣工,直到她绣工让婆婆满意的那一天。
  一晃一年过去了,奶奶像往常一样,坐在地上正在绣着婆婆要求她绣的牡丹花,突然一只蝴蝶落在了奶奶手边的绣花上,紧接着又来一只,奶奶看着蝴蝶兴奋的不行,她赶紧拿给婆婆看,婆婆看完后脸上终于露出了笑脸,那是奶奶第一见到婆婆的笑脸。
  婆婆也兑现了她的承诺,跟奶奶讲了自己的故事。
  婆婆没有名字,认识她的人都叫她一声鬼婆,她的母亲据说是一个宫女,因为跟一个侍卫产生感情而生了她,在皇宫内这本是死罪,可是婆婆的母亲偏偏是冷宫的宫女,无人知晓,于是便生下了婆婆,可是后来那侍卫不知为何抛弃了宫女,宫女伤心欲绝便寻了短见,留下了婆婆一人在冷宫由一位娘娘抚养长大,而那位娘娘正是苏州刺绣大户人家的女儿,后来不知犯了什么罪被满门斩首,而身在皇宫的娘娘也就被打入了冷宫。
  就这样婆婆在冷宫里一直陪着娘娘生活,后来娘娘病逝,临终给婆婆留下遗言,若婆婆有生之年能走出皇宫,就代她回到苏州,在自己父母的坟前磕上几个头,以表孝心。而如今清朝灭亡,皇宫已经被民国占领,所有的宫女都被遣散,婆婆这才走出皇宫,可是她并不知道苏州在哪里,而奶奶当时也不知道,所以婆婆带着奶奶走了一年,也未走出河北的地界。
  而鬼婆的由来则正是因为寿衣,原来除了冷宫人之外其他人并不知道婆婆的存在。直到有一次一个冷宫小太监突发疾病去世,按照宫里规矩,一旦小太监或者小宫女发病而死,都会卷了席子拉出宫埋掉,而去给那小太监敛尸的人一进太监房,见到他身上穿了一件做工极为精致的寿衣,甚至比宫里的那些皇亲国戚的寿衣还要精致几分,那些敛尸人为了那件寿衣竟然找人打了口棺材,将小太监安葬了,这事不仅在冷宫传开,更是传到了其他宫中的太监宫女耳朵里,虽然很多人不认识婆婆,但知道婆婆做的寿衣能让自己免于草席裹身,棺木入土,这对于本就凄惨身世的太监宫女来说是件莫大的幸事。后来这事有人追查,为了保护婆婆,便有人传出这寿衣不是人做的,是鬼婆婆做的,就这样,鬼婆一词便在宫里传开了。
  “我也绣过寿衣。”听完婆婆讲完她的故事,为了能和婆婆拉近关系,奶奶便说道。
  “你也绣过寿衣?!”婆婆对于十三岁奶奶的话很是震惊。
  “对啊,我给我三爷爷绣过寿衣,可是我妈把它拆了,又重新绣了!”奶奶依旧不解,当初太奶奶打的委屈还遗存在心中。
  “丫头,你知道你妈为什么把她拆了吗?”
  “不知道!”奶奶摇摇。
  “为别人做寿衣,通常都是为自己积德的,但是你作为未出阁的姑娘,一旦为别认绣了寿衣,就终身嫁不出去了,就算嫁出去,也会克夫的。”
  “可他们都说我是灾星,克死了我的爸爸,所我从小到大都穿的是寿衣。婆婆,我会不会真的是灾星,把我母亲克死了,也把我家里人都克死了!”奶奶说完顿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那种痛苦奶奶至今都难以释怀。
  @浮殇如风 2019-02-15 22:09:27
  支持楼主,支持天涯社区。
  -----------------------------
  感谢支持,希望多多关注!
  第三章为婆婆做寿衣
  婆婆对于奶奶的痛哭并没有安慰她,而是坐在奶奶面前静静的看着奶奶哭。
  “婆婆,您觉得我是灾星吗?”奶奶见到婆婆对自己的痛哭不予理会,便止住了哭,胆怯的问向婆婆。
  “要是你自己觉得你是,婆婆说你不是,你也会觉得是婆婆在可怜你。可是孩子,如果婆婆觉得你是灾星,还会把你带在身边吗?”
  “我怕我也会克婆婆。”奶奶说这话心里害怕的很,如今她跟婆婆已经有了深厚的情感,若是婆婆再离她而去,她将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
  而奶奶的担心也是婆婆的担心,奶奶至今刚刚十三岁,又是个长相标志的女孩子,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几乎很难自己生存下去,就算可以生存,恐怕也会入了歧途,所以婆婆自己也清楚自己不知道能活到哪天,所以她才会如此严厉的要求奶奶,让她尽快的学会刺绣,至少有一门能养活自己的手艺。
  @迷途猫abc 2019-02-15 23:08:49
  没了吗???
  -----------------------------
  有!你要没睡我就继续更了!
  @充满了好奇心36 2019-02-15 23:20:47
  支持
  -----------------------------
  多谢支持,我一定会努力更新,有不好的还希望您多提意见!
  “丫头,婆婆不信这个,所以婆婆不怕克!”婆婆看着奶奶眼睛也湿润了。
  “婆婆,你教我做寿衣吧?”奶奶看着婆婆突然说道。
  “不行!”婆婆坚决拒绝道。
  “婆婆,我不嫁人,我就跟你在一起,您把自己的寿衣给了我母亲,我要亲手给您做一套更好的寿衣。我求求您的婆婆!”奶奶说完直接跪在了婆婆的面前。
  “丫头,做寿衣吃的是死人饭,你以后的日子还长,不能跟婆婆这种快入土的人比,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可不能犯傻。”婆婆赶紧上前扶着奶奶劝说道。
  “婆婆,我心意已决。如果您不教我,我就自己绣。”奶奶拧着性子道。
  “你这孩子,怎么不听婆婆话呢,婆婆不要你绣寿衣,婆婆自己绣。”婆婆有点着急,生怕奶奶背着她绣寿衣你,到时候就是想挽回都挽回不了了。
  “婆婆,您不要骗我了,要是能绣,您还要背着您的寿衣吗?”
  奶奶早就知道婆婆的手已经老化变形,根本不可能再拿绣花针,所以她才会坚决要给婆婆绣寿衣。
  “傻丫头,婆婆就是不穿寿衣,也不能毁了你。”
  “婆婆,如果不是您,我早就死在一年前了,如果不是您,我母亲也不可能穿着寿衣安葬,如果不是您,我也不会有今天的绣工,婆婆,我求求您,您就教我吧,我一定不会辜负您老人家的。”奶奶说完,便使劲的在地上磕头,额头都磕破了。婆婆颤抖的用那如枯枝般老化变形的手拉住了奶奶的身子,然后她又摸向奶奶细嫩的脸,此时婆婆也忍不住内心的悲伤,泪水瞬间从已经干枯的双眼中夺目而出。
  “婆婆教你!”婆婆这四个字说的很小声,却说的很用力,她知道这四个字对于奶奶未来的人生意义,同时也意味着自己的传承。
  “谢谢婆婆!”奶奶赶紧又磕了个头,这才带着笑意站起来。
  @牛牛的妞妞1962 2019-02-16 00:06:50
  很好看!等更新
  -----------------------------
  谢谢,有你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更新的!嘿嘿!
  做寿衣与做正常的衣服不一样,有很多的讲究,也有很多的避讳,而这些讲究与避讳到现在都基本已经丢失了,如今的寿衣多是机器成品,手工缝制与手工刺绣的基本已经绝迹,因为做一件普通的寿衣正常情况下没有半年根本做不来。而婆婆的那件寿衣,她自己亲手缝制并刺绣总共花了近三年的时间,可见其繁琐与精致的程度。
  婆婆教奶奶做的第一件寿衣就是她之前给太奶奶穿的那件“凤凰袍”,很多人都以为凤凰是一体,其实不然,凤与凰为两种,凤为雄,凰为雌,凤有凤冠,而凰则没有,凤有三尾,而凰只有两尾,这也只是直观的区别,还有许多细节的区别,在这里就不一一给大家讲解。奶奶光是绣画凤与凰就花费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而且还是让婆婆不满意,可见其复杂的程度。而这只是这件寿衣的其中一项,还有扇袖,祥云底绣,十六颗盘云扣,这些之后,还有贴身的无缝衣,任何地方都不能看到缝的痕迹,这些都是婆婆用自己余下的生命教会奶奶的,也是跟着奶奶一辈子的手法,奶奶用这种手法不仅改变了她灾星的命运,也养活了未来我们一大家子,更让奶奶成为远近闻名的寿衣婆,如果婆婆地下有知,知道了这些,会不会为当初教婆婆做寿衣而感到欣慰。而奶奶一直把婆婆的牌位放在最顶端,这也是对她老人家的最大的感恩吧!
  @DONGCHENHV 2019-02-16 00:25:23
  好贴要顶
  -----------------------------
  多谢多谢!喜欢我就多更!
  今晚不更了,明天上午继续更新!感谢大家的关注!明天点击破1000,小宅将连更8000字!
  奶奶跟着婆婆就这么边学着做寿衣,边赶路,又走了快一年的时间,而那一年是1914年,奶奶跟着婆婆走了两年,终于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河北,来到了给她带来更多痛苦跟成长的地方——山东。
  “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
  这诗是从一个私塾堂里传来的,那是奶奶第一次从婆婆以外的人口中听到苏州两个字,而那个私塾堂的名字奶奶至今记忆忧心,因为在那里奶奶第一次喜欢一个人,第一次为人亲手穿上自己做的寿衣,那个私塾堂的名字叫“寸草堂”。

  第四章寸草堂里的教书人
  “丫头,你听到有人说苏州了?”那是奶奶第一见到婆婆如此激动,抓着奶奶的那双老化变形的手也极为有力,有力到都抓疼了奶奶。
  “就刚刚从前面屋子里传来的,就是您说的苏州。”奶奶肯定的点点头。
  “这么说我们到苏州了?”婆婆激动的问向奶奶,其实奶奶也并不知道苏州在哪里,她也不清楚究竟到没到,只是听到前面传来的声音有苏州两个字,便告诉了有点耳背的婆婆,谁想婆婆会这么激动,“丫头,我们赶紧过去问问。”
  两年的赶路让婆婆的腰更弯了,踉跄着从地上爬起来,牵着奶奶的手,疾步走向刚刚奶奶所指的那间房子。
  在民国初期的时期,很多地方依旧没有女人进私塾堂,就算有钱大户的人家也都是专门请先生到家里教,或者去城里专门设立的女校,所以婆婆跟奶奶的到来引来了私塾堂内的一阵骚乱,一群半大的男孩将婆婆跟奶奶围在中间,不停的跳来跳去,口里叫嚷着一个当时候讽刺女性进学堂的顺口溜,“新社会,新气象,女人也想上学堂,大字不认两三个,没过几年便成娘。”他们认为婆婆是带奶奶来学堂学习的,所以才会如此的羞辱。
  “都给我回屋读书去!”教书先生极为严厉的口吻救了被围攻的婆婆与奶奶,那群孩子便叫嚷着散开回到了学堂里。
  奶奶对于那个教书的先生记忆尤为深刻,20出头的年岁,长相也极为标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标准的小鲜肉,他穿着西式的服装,带着一个金丝边的眼睛,说话的口吻也是温和的,这是奶奶记忆最深刻的男人,他的出现,让奶奶不由自主的心跳加快,小脸也绯红起来。
  “这位公子,请问这里可是苏州?”婆婆当时并没有在意奶奶的反应,她的心思全在苏州上。
  “你们要去苏州?” 那位小先生有点惊讶婆婆的问话。
  “对,我要带我孙女去苏州,都走了两年了,也不知道到了没有,刚刚我孙女说听到你们有人说苏州,便过来问问。”
  “你们从哪里过来的?”小先生听婆婆说走了两年,再看看婆婆那孱弱的身体有点惊讶的问道。
  “北边。” 婆婆说的含糊,不愿意跟人透露她的来处。
  “北边?黑龙江?” 小先生并没有觉得婆婆要隐瞒他,而是觉得婆婆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便告诉他北边,而他依据两人行走的时间猜测了中国的最北端。
  “嗯。”婆婆与奶奶当时也不知黑龙江在哪里,便点头应声。
  “奶奶,这里不是苏州,这里是山东潍县,离你说的苏州还有一千多里地呢。” 小先生看着这娘俩也可怜,心中不免有了怜悯之心,“要不这样吧,你们先在我这里歇歇,等我明天去县城问问有没有去苏州的火车票,我给你们买两张,你们坐火车过去。”
  那是奶奶第一听到火车这个词,但是奶奶却从未坐过火车,我们曾经多次想要带奶奶出去旅游,后来都是因为要坐火车被奶奶拒绝了,我想奶奶心中一定是对那一次火车给她幼小心灵的伤害难以释怀!
  婆婆那次破天荒的没有拒绝小先生的邀请,奶奶认为肯定是因为苏州的原因,要不然婆婆是不会轻易在陌生人家里过夜的。
  那晚是奶奶跟着婆婆两年以来睡的最踏实的一晚,大桶的洗澡水泡透了奶奶那细嫩的皮肤,就算不掐都能流出水,任谁看了都要多看两眼,就连小先生也不例外。松软的床,暖和干净的被子,这一切奶奶每次回想起来都会从心里乐出了声,可是那一晚之后,奶奶的命运又一次被改变了。
  第二天一早,小先生便去了县城,奶奶跟婆婆在学堂里等着,为了报答小先生,奶奶便一早起来将小先生的脏衣服都洗了,也将破衣袜都缝补起来,奶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那就应该就是现在所说的爱吧。奶奶的勤快与心思婆婆看在眼里,但是奶奶已经为她做了寿衣,就算婆婆有心想要把奶奶留下来,恐怕也是害了小先生,所以婆婆一句话也没说。
  婆婆跟奶奶等小先生一直等到后晌午,两人开始并没有担心,认为从这里到县城必定有些距离,直到奶奶为小先生缝衣服时被针扎了手指,一滴血滴在了他昨天穿的那件西式服装的胸口,奶奶心里顿时颤抖了一下,一脸惊恐的看着婆婆。
  “丫头,我们走!”婆婆伸手拉起奶奶便要走。
  “奶奶,他不会出什么事了吧?”奶奶见到婆婆要带自己离开,顿时急的哭出声来。
  “丫头别哭,跟婆婆我们去找找他。”婆婆看出来奶奶误会了她的意思,赶紧说道,一听婆婆要带自己去找小先生,奶奶赶紧止了哭,跟着奶奶出了学堂的门。
  还没走几步,就见一个男人急匆匆的向这边跑来,脸上满是惊恐。
  “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婆婆让奶奶拦住他问道。
  “打仗了,县城都是枪炮声,死了好多人。”男人惊恐的回答完婆婆的问话,挣扎着甩开了奶奶跑了,看样子他也是刚从县城逃命出来,赶回村里报信。
  “婆婆,现在该怎么办,先生他会不会有事啊?”奶奶听完那男人的话更加的担心起来,泪水已经止不住的流了起来。
  “丫头,过来。”婆婆将奶奶叫到身边,从地上抓了一把烂泥,直接糊在了奶奶那细嫩干净的脸上,“走,我们去县城。”
  就这样,一老一小相互搀扶着走向炮火连天的县城,在那个人人自危而朝不保夕的年代,婆婆的那坚定的步伐中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奶奶知恩图报的道理,也为奶奶幸运的活过那个年代起着巨大的作用。
  @迷途猫abc 2019-02-16 13:07:22
  没了吗?没了吗
  -----------------------------
  今天会一直更的,放心吧!
  第五章半尺白绫
  1914年,日本对侵占山东的德国宣战,而小先生为婆婆与奶奶买票的那一天,正是日本占领潍县火车站的那一天。
  婆婆带着奶奶走进了一片狼藉的县城,德日的一场争夺战争,死伤的依旧是中国人,那时的中国就如同奶奶的命运一样凄惨。
  车站已经被日本人把持着,婆婆跟奶奶远远的站在一个角落处,看着不断从里面拉出来的尸体,奶奶的心里说不出的痛,她不敢去看,她怕看到她担心的画面,但是不看又怕自己错过什么,就在这种担忧与害怕的心理下,她看见一具具尸体从车站里被拉出来。
  “啊!”奶奶突然惊恐的叫出声,婆婆赶紧用手堵住了她的嘴,奶奶的眼睛死死的盯着车站口,泪水顺着婆婆那双老化变形的手流下来,因为在一车尸体上,她看到了她熟悉的西式服装。
  奶奶的心第一次为了一个外人痛的那么厉害,几乎要碎裂一般,她至今都回忆不起孱弱的婆婆是如何把她拉离开那里的。
  婆婆将奶奶带到一间布店,虽然炮火刚刚洗礼过这座县城,但是炮火一过,为了生计的人依旧冒着生命危险开张自己微不足道的生意。
  “老板,给我来一尺白绫。”
  “我这里只收金银,其他的一概不收,现在兵荒马乱的,你要有金银我就卖给你,没有你也别瞎耽误我功夫。”老板见到婆婆的打扮毫不客气的回答道。
  在当时,通货膨胀极为厉害,而且战争不断,只有金银是硬通货,所以很多店铺为了逃命,便只收金银。
  婆婆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从布包里取出一根金线,约半米长。
  “你看这够不够?”
  老板接过金线打量了婆婆一番。
  “这根太细了,只够换半尺白绫的。”
  老板没等婆婆回话,便直接将金线揣入怀中,撕了半尺白绫给婆婆。婆婆也不说话,拿着半尺白绫便拉着奶奶走了。

  一出县城,婆婆便将那半尺白绫当成手巾顶在了奶奶的头上。
  “丫头,婆婆这辈子不愿意欠别人的,但是那公子是为了咱娘俩把命丢了的,所以咱得把他的尸体找回来,给他做件寿衣穿上,让他入土为安,也算是还他为咱娘卖命的情了,你答应不?”
  这是婆婆第一跟奶奶商量,虽然她心里知道奶奶的心思,但是却也意味着在婆婆眼里,奶奶已经长大成人,不在是两年前那个跟着她后面哭鼻子的小姑娘了。
  “恩!”奶奶点点头。
  “那行,等会你看到什么不要说话,婆婆让你干啥你就干啥,行不?”
  “恩!”
  娘俩在城外商量妥后,婆婆拉着奶奶的手,顺着拉尸体的车印走向了掩埋尸体的城外荒野。
  战争过后,为了防止瘟病,城里的死人都会被拉出城集中的焚烧或掩埋。
  “丫头,等会万一有人抓着你,你就把屎尿拉在裤子里,知道不?”
  “恩。”
  “那现在使劲哭!”
  婆婆一说完,奶奶便放开了嗓子大声的哭了起来,
  “谁,敢啥呢?”
  奶奶的哭声惊动了正在从车上拽尸体的人,冲着婆婆与奶奶喊道。
  “您就可怜可怜我这个老太婆吧,也可怜可怜这个傻丫头,我家就这么一个独苗啊,说没就没了。”婆婆也跟着哭诉起来。
  “这是死人场,你们不怕得病啊!”
  “我孙子就在你车里,您好心人,就让我把他尸体拉走吧,我老太太求求你们了。”婆婆说完便跪倒在地上咣咣的磕头。
  奶奶一见婆婆跪下也赶紧跟着跪下,而那两人的眼睛却一直瞅着奶奶,眼睛里带着一丝歹意。

  “那行,你过来看看哪个是你孙子。”一个年纪稍长一点的冲着奶奶说道。
  “您是大善人,我老太太谢谢您了。”
  婆婆说完就要牵着奶奶过去认尸体。
  “你老太太自己过来就行了,那小姑娘不能过来!”
  听到对方这么一说,婆婆便低下头小声的跟奶奶说道“现在就拉尿!哭的再大声点!”
  奶奶听完婆婆的话,咧着大嘴哭的更大声了,一会屁股下面一滩黄色的水便流了出来。
  婆婆颤巍巍的走到了尸体车前,背后传来了一个骂娘的声音。
  “他娘的,原来是个傻子,弄得老子一身晦气!”
  婆婆转头一看,那个年轻的正一脚踢在奶奶的脸上,一脸的嫌弃。
  “我的孩子!我不活了!”婆婆一把抱住身边年纪稍长的的运尸人,大声的痛哭起来。
  “算了,算了,算我们倒霉,你们自己找吧。”
  这些运尸人也都是些穷苦出身的人,见到婆婆跟奶奶也确实是可怜人,也不再为难,冲着年纪轻的招了招手,便甩开了奶奶,拉着地上的一辆空车离开了。
  “丫头,没事吧?”
  婆婆走过去扶起奶奶,奶奶的脸被踢的肿的老高,可见那人心中有多气氛。
  “没事,婆婆。”
  “丫头,跟婆婆赶紧找人。”
  就这样,一老一小时隔两年,又一次在尸体堆里找起来,小先生穿的本就与其他人不同,很快便找到他的尸体,而让奶奶再次泣不成声的事他手里还紧紧抓着为婆婆与奶奶买的两张火车票。
  “丫头,把白绫给我。”
  奶奶赶紧从头上扯下那半尺白绫交给婆婆,婆婆小心的把白绫展开,盖在了小先生的脸上。
  “夜里赶路不用怕,白绫遮面走回家,各路小鬼都让道,黄泉路上无牵挂!”婆婆念叨完之后爬在小先生的耳边又说道“婆婆害了你,你要怪就怪婆婆吧,婆婆这就带你回家。”
  婆婆跟奶奶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小先生的尸体抬上一辆快要散架的运尸车,奶奶在前面拉,婆婆在后面推着,娘俩将小先生的尸体运回到了寸草堂已经是后半夜鸡叫了。
  @迷途猫abc 2019-02-16 15:05:40
  哈哈哈哈,你是在哪个城市?
  -----------------------------
  江苏,南通!
  第六章 寿衣棺
  “丫头,我知道你对这公子有情,原来我想着你跟我去了,这情也就断了,没想到公子却是个命薄的人。”婆婆看着床上小先生的尸体悲痛的说道。
  “奶奶,是我害了先生。”奶奶突然跪倒在地,再次失声痛哭。
  “你这傻丫头,说的是哪门子傻话!”
  “真的婆婆,我不该对先生动情,要不是我动了情,先生也不会死,是我克死了先生。”
  “起来!”听完奶奶说完这话婆婆顿时恼怒一把将奶奶拉起来“你要是觉得你克死了他,那你今天在县城看到的那些人呢,他们又是被谁克死的?婆婆跟你一样,也对人动过情,动情就能克死人吗?那婆婆就天天对着外面那些坏人动情,他们能死吗?”
  婆婆将奶奶凶了一顿,她不是想要怪罪奶奶,她只是想要把奶奶内心中的自卑与自己是灾星的观念给扳过来,若真的任由奶奶这么发展下去,恐怕婆婆一走,奶奶也活不久。
  “婆婆!”奶奶抱着婆婆痛哭起来。
  “丫头,人的命天注定,不管怎么样,你都要好好的活下去,要是哪一天婆婆真的走了,你还得帮婆婆去苏州给娘娘的父亲磕头呢。”虽然奶奶依旧痛哭,但是婆婆却感受到了奶奶内心的变化。
  “婆婆,我一定会陪着你到苏州的。”奶奶坚定的声音再次认证了婆婆的感受,婆婆会心的笑了。
  “丫头真的长大了!”
  因为战乱的原因,学堂周边的村民都逃出避难了,所以她们等了两天却再也没有人来过,这让原本想要找人帮忙的婆婆也无计可施,无奈之下只能跟着奶奶一起将小先生的尸体擦洗干净。
  那是奶奶第一次见到男人的身体,婆婆原本是给她蒙住眼的,但是她架不住好奇还是透着缝隙看清了男人身体的样子,对于十四岁的奶奶来讲除了好奇之外别无他想,所以每次讲到这里奶奶就会笑,可我分明从她眼里看到了泪花。
  寿衣是奶奶亲手缝制的,后背是五蝠捧寿,前面则是绣的‘寸草堂’三个字,由于没有棺木,婆婆便教奶奶缝制了一套寿衣棺,寿衣棺的外观看着跟棺材相同,外面绣着双龙戏珠,里面用厚厚的浆糊将里子糊起来,干了之后便会撑起外面的绣面,底是奶奶那晚盖过的被子,这也许是奶奶寄托情感的一种方式。
  @多多mammm 2019-02-16 16:33:43
  马克
  -----------------------------
  多谢支持!
  小先生的寿衣也是奶奶给穿的,那是奶奶第一给死人穿寿衣,穿寿衣的很多讲究也是婆婆那时教她的,穿寿衣的顺序要从上往下穿,先戴帽子,再穿上衣,之后是裤子最后再穿鞋,这顺序万不可颠倒,先戴帽子是为了遮天,怕神灵伤了魂,最后穿鞋是怕若是寿衣未穿完便给穿上鞋,魂便走了,会衣冠不整,也会让后人衣食堪忧。这些讲究虽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是对于相信民间鬼神传说的人来说是极为要紧的,毕竟死亡自人类诞生以来都是极为重视的,如今很多人依旧坚持着那些古老的传统。
  当奶奶将小先生放进她自己缝制的寿衣棺后缝上那扇棺门,同时也缝上了她的心,一个花季般的少年第一的情窦初开便被一场战争给击碎了。
  @ty_137165614 2019-02-16 17:02:16
  给楼主赞一个,辛苦了
  -----------------------------
  多谢!感谢您的支持!
  第七章一尸两命
  “丫头,婆婆年龄大了,也走不动了,如今知道了苏州在哪里了,恐怕也走不到了。”婆婆看着手中那两张带着小先生血迹的火车票,满眼的失落。
  “婆婆,您放心,就是背我也要把您背到苏州。”
  “傻孩子,苏州离这里有上千里路,你就是背我恐怕我也等不那个时候了。现在那公子还留下了两张火车票,婆婆我再去那车站看看。”
  “婆婆,您没看到车站里那些死人吗?现在人逃都来不及,难道我们还要自己去送死吗?!”
  这是奶奶第一次违背婆婆的意愿,她内心深处对于火车的恐惧便是从那时开始的。
  “丫头,你要是不愿意跟婆婆去,婆婆不勉强你,婆婆等不起了,这是婆婆最后的希望。”婆婆此时并没有往日的严厉,而是一种说难以诉说的平和。
  “婆婆!”奶奶见到婆婆心意已决,根本不听她的劝,直接跪倒在婆婆面前,乞求道。
  “婆婆的手艺你也学会了,如今你也算成人了,如今学堂的公子也去世了,学堂也没人了,要是没人管理恐怕要荒废掉,你要是不跟我走,就在这学堂里安顿下来吧。”婆婆不理会奶奶,绕开奶奶边向县城的方向走便叮嘱道,而奶奶则痛苦的伏在地上痛哭不已。
  一个刚刚14岁的花季少女,便亲眼见到了人间会如此的惨剧,见到了人性的凶残,眼前的一尸两命对奶奶的影响极大,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不再相信任何人,除了眼前的婆婆。
  “丫头,这母亲死的冤枉,我看不会有人来给她收尸了,我们也好人做到底,给她们娘俩做套寿衣穿上吧。”婆婆看着躺在地上的女人无奈的说道。
  “嗯——呜——!”奶奶嗯字还没张开口,女人下体的画面再次出现在脑海,胃里一阵翻腾又是一阵呕吐。
  那是奶奶第一次未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做寿衣,婆婆告诉她,孩子的寿衣是不能绣五蝠捧寿的,那样以后孩子再投胎就会短寿,所以一般都会给绣上方钱或者金元宝,可以让孩子下辈子找个有钱的家庭投胎转世。可是这孩子还未出生,根本穿不了寿衣,婆婆便让奶奶将孩子的寿衣用无缝针法缝在了她母亲的肚子上,这样才算给这对可怜的母子做好了他们的寿衣!
  @A幸福是一种心态 2019-02-16 22:42:27
  @宅男屌丝王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感谢您的赏金,今晚更新到此,明天继续,谢谢您的支持!
  “有人吗?谁来救救我妹妹?!”一个男人冲进了学堂,怀里抱着一个大着肚子的女人,血从女人的屁股下不停的往下滴。一见到正在往外走的婆婆,男人直接跪在婆婆面前“求求你,救救我妹妹。我求求你了!”男人说完便不停的给婆婆磕头。
  “赶紧放下来我看看。”婆婆见到女人脸色已经没有生气,便赶紧催促男人放下女人,“丫头,过来帮忙!”婆婆冲着奶奶招招手,奶奶赶紧爬起来跑过去。
  婆婆扒了女人的腿看了看女人的下体,本来就满是皱纹的额头更紧皱。
  “这是谁干的?!”奶奶恼怒的冲着男人问道。
  “是那帮日本人干的,我妹夫被他们抓走了,我妹妹便被他们给糟蹋了,求求你,救救我妹妹吧。”男人再次冲着婆婆磕头。
  奶奶永远都忘记不了她看到那个女人下体的样子,那是被刀生生的给割开的,她从没想过人会残忍到这种程度,她肚子里的孩子可以看到大半个脑袋,另外一半的脑袋被刀割掉了。奶奶看完直接趴在地上吐了起来。
  “她跟孩子都走了。”奶奶看着男人痛苦的说道。
  “这帮畜生,我要杀了他们!”听完婆婆的话,男人发疯的冲了出去。
  婆婆看着地上躺着的女人,又看了看奶奶,伸手把奶奶抱进怀里。
  “丫头,婆婆错了,婆婆不去坐火车了,咱娘俩一起走着去苏州。”
  听完婆婆的话,奶奶顿时抱紧了婆婆大哭起来。
  一个刚刚14岁的花季少女,便亲眼见到了人间会如此的惨剧,见到了人性的凶残,眼前的一尸两命对奶奶的影响极大,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不再相信任何人,除了眼前的婆婆。
  “丫头,这母亲死的冤枉,我看不会有人来给她收尸了,我们也好人做到底,给她们娘俩做套寿衣穿上吧。”婆婆看着躺在地上的女人无奈的说道。
  “嗯——呜——!”奶奶嗯字还没张开口,女人下体的画面再次出现在脑海,胃里一阵翻腾又是一阵呕吐。
  那是奶奶第一次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做寿衣,婆婆告诉她,孩子的寿衣是不能绣五蝠捧寿的,那样以后孩子再投胎就会短寿,所以一般都会给绣上方钱或者金元宝,可以让孩子下辈子找个有钱的家庭投胎转世。可是这孩子还未出生,根本穿不了寿衣,婆婆便让奶奶将孩子的寿衣用无缝针法缝在了她母亲的肚子上,这样才算给这对可怜的母子做好了他们的寿衣!
  @浅夏夜未眠ABC 2019-02-17 10:12:11
  楼主加油,坐等更新
  -----------------------------
  感谢支持,一直努力更新!
  为了能给这对可怜的母子有个完整的肉体下葬,女人的下体必须要给缝上,这个工作现在普遍都会在殡仪馆有专门的尸体整容尸来做,如果一具尸体身体有损坏,再投胎转世成人很可能就会有身体的残疾。婆婆拿不了绣花针,只能奶奶去做,可是奶奶当时因为害怕而不敢。
  “丫头,婆婆知道你害怕,但是你看看这个可怜的女人,想想她肚子里的孩子,要是这辈子她没有一个完整的身体入葬,就算她再投胎做人,也可能不是一个完成的女人,而她肚子里的孩子可能永生永世都再也做不了人。丫头,你既然跟着婆婆吃了死人饭,我们就应该对死人有敬畏,有责任。今天这娘俩遇到了咱娘俩,我们也受了她家人的头,要是我们不做好,这头我们能受的起吗!”
  “可是我?”奶奶的心里还是过不去那道坎。
  “丫头,现在日子乱了,到处都在死人,可能今天不是你在帮这娘俩,而是这娘俩在帮你,等婆婆走了,以后的日子你可能会遇到比这还让你接受不了的事,但是丫头,只要能活着,再难,咱咬着牙也得做。”
  “我做,婆婆!”
  奶奶终于点了头,后来真的如婆婆所说的那样,那对母子帮了奶奶克服了巨大的心里障碍,让她在以后的日子救了很多人,也度过极为痛苦的岁月而活了下来。
  第八章活人祭
  安葬了那对可怜的母子,奶奶带着婆婆又一次奔着她们心中苏州的方向出发了,婆婆的腿脚已经很难撑起她那弯曲的身体,奶奶便将婆婆与她还没有做好的寿衣背在了身上。
  那时的山东境内到处都是逃难的难民,他们携家带口的向北或者向南的逃窜,躲避战乱,而很多山东的大户借机开始疯狂的掠夺难民,奶奶跟婆婆也因此落难。
  奶奶走了不足半月,便遇到了一群惊慌失措的难民向着奶奶来的方向逃窜,奶奶还没有反应过来,前面便传来了枪声。
  “丫头,放下我快跑。”婆婆听到枪声便知道不好,赶紧对奶奶说道。
  奶奶自然不肯放下婆婆,很快,便被一群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围了起来,他们人人手里都端着一杆长枪。带头的人看了奶奶一眼,又看了看她背上的婆婆与布包,便一把把布包扯了下来。
  扯下布包的人打开布包看到了奶奶为婆婆做的寿衣,这与他平时所见的寿衣不同,所以没有认出来是寿衣,只是看到了上面绣的凤凰,便以为是好东西,便将布包裹起来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追!”说完他打着马鞭又去追逐那群逃窜的难民,留下了婆婆与奶奶。
  奶奶以为是躲过一劫,寿衣被抢了不要紧,毕竟那是自己做的,大不了再做一件。可是谁想没等多久,那群骑着马的人再次返了回来,之前那群逃窜的难民则被一个个绑在一起,像被赶牲口一样的赶了回来。
  那带头在马上看了奶奶一眼,冲着后面说了句“一块带走。”就这样,奶奶背着婆婆,被那群骑马拿枪的人带进了一个高墙大院。
  “丫头,婆婆害了你啊。要是能逃出去,你就别管婆婆了。”婆婆看着周围哭丧着的难民与拿枪的人,小声的跟奶奶说道。
  “婆婆,我是不会丢下您的!”
  奶奶刚说完,周围便打了一阵枪,吓的这群难民赶紧的蹲在地上,捂住耳朵。
  “有请老太爷!”枪声一过,那个之前带头的人高声喊道,而周边的拿枪的人也紧跟着喊道“有请老太爷!”
  在一群丫鬟与老妈子的簇拥中,一位看着比婆婆还要孱弱和老态的老头被四个壮汉抬着太师椅抬了出来。
  “都给我跪下!”带头的人冲着蹲在地上的难民吼了一声,端枪的人便把朝天的枪口对准了那些难民,难民便被迫的纷纷跪下,不敢抬头。
  “老太爷,人都在这里了,您要谁您就用手指一指。”旁边一位衣着鲜亮,打扮妖艳的老妈子趴在老头的耳边大声的说道。
  “丫头,把身子贴地,千万不能让那老头看到你。”婆婆见到那老妈子的打扮说话的语气紧张起来。
  “怎么了婆婆?”奶奶好奇的问道。
  “那是招魂婆,她在给老头找人活祭呢。”婆婆小声的说道。
  奶奶第一次听说用活人当祭品,赶紧把身子趴的更低了。
  @ty_138879850 2019-02-17 12:03:43
  继续
  -----------------------------
  努力中!
  老太爷颤抖的将手抬了起来,指了指最前面一个男人,立刻有人把男人从地上拉起来,拽到一边,接着便有人塞给他半只烤鸡加两个白面馒头,男人兴奋的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那群原本跪在地上面露惊恐的难民一见老头点出来竟然有吃的,便纷纷的抬起头。希望能被老头看中,只有奶奶跟婆婆趴在地上,不敢动弹。
  老头指了将近十个人,除了开始的那个男人之外,之后全是年轻的女人,可能实在没有力气了,便把手放了下来。
  那招魂婆冲着带头的使了个眼色。带头人便大喊一声“送老太爷!”周边拿枪的则跟着喊“送老太爷!”
  四个大汉便抬起太师椅,在丫鬟与那个招魂婆的簇拥下,老头便被抬走了。
  @lujunjiechu 2019-02-17 12:55:04
  不要跑船了,把写书出版了。
  -----------------------------
  养活不了自己啊!
  那十几个被老头选中的人被拿枪的赶着跟在老头身后一起离开了,留下了奶奶和婆婆这些没有被选中的人。
  婆婆突然趁着奶奶没注意。用力的将奶奶的头摁在地上,而地上却垫着婆婆那只剩下骨头的变形的老手,瞬间奶奶的两颗门牙便被婆婆的手骨给磕断了,嘴巴也肿的老高。
  带头人围着这群人又转了两圈,他用枪口指了指一个未被老头选中的年轻女人,两个人便上前要把女人拉出来,谁想却被她旁边的男人抱住。
  “你们放过我老婆!”男人乞求的看着带头人。
  “砰!”的一声,带头人的枪口传来一声响,男人应声便倒在地上,眼睛瞪的老大。女人见到男人死了,顿时大哭起来,但是依旧被两个带枪的给拉扯出了人群,人群里便再也不敢有任何的声音,带头人陆陆续续的把人群里年轻的女人与男人都挑了出来,并且把他们分开两边,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奶奶却因为婆婆的举动再次躲过一劫没有被挑中。
  “都赶出去!”带头人一说完,周围端枪的人便开始了冲天放枪,再次向赶牲口一样的把婆婆与奶奶这群老弱病残赶出了大院!
  第九章招魂婆
  就在奶奶跟婆婆以为躲过了这场劫难,却没想没走出多远,便又被那群骑马的追了过来。
  还是那个带头人,他追过来仔细看了看奶奶与她背上的婆婆,便大声喊道“就是这两人,带走。”
  婆婆顿时被一个骑马的人直接从奶奶背上拎起来放在了马背上,奶奶想要去抢,却被带头的抓住胳膊也给拉上马背,两人趴在两匹马背上,被驼回了大院。
  还是刚刚的地方,一进院子,便看见之前那个招魂婆拿着奶奶为婆婆绣的寿衣站在院子里。一看到带头人带着婆婆与奶奶回来,脸上露出了欣喜的表情,快步迎了过来。
  “马姑姑,人给你带回来了。那衣服就是从她俩身上抢的。”带头人从马上下来,也将奶奶一把给拽了下来,婆婆也被人从马上拽下来,一起推到了马姑姑的跟前。
  “这寿衣是你们绣的?”马姑姑看着婆婆与奶奶满脸堆笑。
  “我绣的。”婆婆一把将奶奶拽到身后说道。
  “你是宫里出来的?”马姑姑看着婆婆问道。
  “是的!”
  “我就说嘛,这绣工也只有宫里才能有。那这小姑娘也是?”马婆婆开心的露出了后槽牙,转头又看了看奶奶。
  “她是我孙女。”婆婆一把将奶奶搂在怀里。
  “放心吧,有我在,没人敢拿你们怎么样。”马姑姑见到婆婆的举动温和的说道,“你们饿了吧,走,我们到屋里吃点东西。”
  说完拉起奶奶的手便向里院走,奶奶看着婆婆,婆婆点点头,便跟着马姑姑一起走进了这高墙大院之内。
  看着一桌子的山珍海味,奶奶馋的口水咽了又咽,但是婆婆没吭声,她不敢动筷子。
  “我看你比我大,叫您一声老姐姐,您答应吧。”马姑姑看着婆婆一脸笑的说道。
  “不敢。”
  “老姐姐您有这手艺,到哪里不能吃口饭,这兵荒马乱的也不至于带着孩子四处跑。要不是看到老姐姐您的寿衣,我就与老姐姐错过了。”马姑姑依旧跟婆婆套着近乎。
  “我只是个做寿衣的,吃的是死人饭,跟您不一样。”婆婆还是不领马姑姑的情。
  “瞧老姐姐您说的,我也是吃死人饭的。如今日子不好过,没办法,要不然谁能干这个。”
  “恐怕您吃的不光是死人饭吧。”婆婆看着马姑姑眼神透着一丝蔑视。
  “这丫头饿坏了吧,赶紧吃啊。”马姑姑避开了婆婆的眼神,撕了一只鸡腿放到了奶奶的碗里。
  奶奶看了看婆婆,没有敢动,马姑姑见婆婆不领自己的情,脸色也变的难看起来。
  “叫你一声老姐姐那是抬举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我马姑姑还从来没对人这么客气过,别以为自己有点手艺就了不起了,惹火了我,我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马姑姑气的站起来瞪着奶奶威胁道。
  “我这老不死的虽然吃死人饭,却也守着吃死人饭的规矩,不伤天害理,做人要对得起天地良心,做鬼也敢直面九殿阎王,你敢吗?”婆婆也不畏惧她的威胁,同样瞪着她说道。
  “你!”马姑姑刚要扬手打婆婆,突然门口一个丫鬟跑过来。
  “姑姑,老爷要见您,说让您带上那件寿衣,他也要看看。”丫鬟胆怯的说道,似乎很害怕这马姑姑。
  “这多嘴的家伙!”马姑姑小声的叨唠一句,然后冲着丫鬟“知道了!去跟老爷说我这就过去。”
  丫鬟一离开,马姑姑便拿起那件寿衣,走过来狠狠的挖了婆婆一眼“你好好给我考虑考虑,要不然我让你这孙女做祭品陪葬!”说完马姑姑便快步的离开了。
  “婆婆,现在怎么办?”奶奶担心的看着婆婆。
  “没事丫头,我们先吃饭。”
  婆婆说完便拿起筷子开始吃了起来,奶奶也不敢多问,便小心的跟着婆婆一起吃起来。
  奶奶跟婆婆饭还没吃几口,马姑姑带着一位约五十岁上下的男人走了过来,马姑姑对他很恭敬,一直走在他的身后。
  “这就是绣那寿衣的人?”男人走进来打量了一下婆婆,又看了看奶奶,有点怀疑的看了一眼马姑姑。
  “是的,老爷。”马姑姑赶紧回答道。
  “你是宫里出来的?”男人看着婆婆问道。
  “是的,老爷。”婆婆站起来恭敬的回道,这让一旁的马姑姑有点惊讶。
  “那行吧,你就留在这里吧,替老太爷把寿衣做好,到时候我会重重有赏的。”老爷很满意婆婆的举动。
  “老爷,老奴不敢!”
  “怎么,你不愿意?”男人有点不悦的看着婆婆。
  “做寿衣因人而异,无论是绣图还是针法都是有讲究的,老奴还未见过老太爷,不敢贸然的决定,万一绣出了跟老太爷八字不合的图来,怕会惹下灾祸。”
  “这简单,走,现在就跟我去见老太爷。”
  男人说完便转身走了出去,婆婆拉着奶奶便跟着男人出去了,走到马姑姑跟前看了她一眼。奶奶当时并不知道,婆婆为了救她与那些将要被老太爷当成活人祭的人,用自己的生命做了一场赌注。
  第十章浸血寿衣
  婆婆带着奶奶跟着那个男人进了这个院子的主房,那个老太爷半躺在床上,抽着大烟,整个屋子弥漫着大烟的味道,身后两个丫鬟伺候。
  “爹,那做寿衣的给带来了。”
  男人上前高声的叫了一声,老头便放下烟枪,旁边的丫鬟赶紧的上前给搀扶着坐起来。
  “啊!”老头看了眼婆婆,摇摇头,又看了眼奶奶,又摇了摇头,对着那男人挥挥手,意思是不满意。
  “爹,这是给你做寿衣的,不是祭葬用的!”男人知道老头理会错了意思,便走近两步高声说道。
  “啊,哦!”老头这才理解男人的意思,冲着婆婆跟奶奶招招手。
  “行了,你过去吧。”男人见老头招手,便对着婆婆说。
  婆婆牵着奶奶走了过去,奶奶心理紧张无比。
  “总管大人好啊,鬼婆给您请安了!”婆婆靠近了老头,在老头耳边悄声的说了这么一句,虽然小声,奶奶却听的清清的。
  婆婆这话一说完,原本萎靡的老头顿时眼珠子瞪的老大,一脸吃惊的看着婆婆。
  “你——是——”一直都不说话的老太爷突然张嘴说了话,这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爹!你能说话了!”男人更是吃惊。
  “都——都——退下!”老头说话虽然含糊不清,但是还是能听懂的。
  丫鬟们赶紧起来走了,男人盯着老头没有动。
  “你——也——走。”老头指着男人说道。
  “是,爹!”男人看了看婆婆,用眼睛瞪了一眼,被迫也退了出去。
  “你——真——是——鬼婆?”老头看着婆婆再次慢声慢语的问道,但是他眼中却充满着欣喜。
  “鬼婆怎么敢欺骗总管大人,若不是当年您高抬贵手,恐怕我也活到今天了。”
  原来这老头不是别人,正是当年清宫的太监副总管,也是李莲英的得意手下,而隐瞒婆婆身份不追查下去的也正是这位副总管,后来因为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李莲英被慈禧带跑了,他为了活命,带着八国联军抢了皇宫,自己也狠狠的捞了一大笔逃到山东,在这里建了这个院子,组建了一只为他效力的武装,成为这一带有名的大地主。
  @A幸福是一种心态 2019-02-17 21:00:54
  故事很好看,楼主辛苦了。若能持续更新我还会打赏哦~⛽️
  -----------------------------
  感谢您的打赏,我一定持续更新,感谢支持!
  奶奶说其实婆婆开始并不知道他就是那个总管,只是看他手上带的戒指与扳手都是宫里的东西,再者比婆婆还要年长的男人,却没有半点胡须,也只能是宫里的太监了。而能够组建这么一只武装,如此年迈却没有人敢反抗他,可见他的权数也是极为厉害,绝不是宫里一般的小太监,而且她也在宫中听过传闻,说副总管引洋人入宫,后来得了大量的银子跑了,以前婆婆一直认为是传言,现在她基本断定这老头必然是那总管无疑。婆婆本来也没有往他身上想,但是赶巧不巧,自己被迫被抓了进来,马姑姑又出言威胁,所以才要过来见他。
  “你们这些奴才都出来了,陛下他老人家谁伺候着呢?”总管毕竟是个太监,虽然出来这么久,但是对于皇帝还是有着几分敬畏的,此时他说话明显不再是气喘多病的样子,完全跟换了个人似的。
  “老奴只是一个宫女,哪里知道陛下的去处。总管大人您的病?”婆婆看着总管的变化也好奇的问道。
  “我这是半真半假,如今我身体确实大不如前,恐怕时日也不多了,我这么做也是想知道外面那群人对我是真是假。不过你来了我就放心了,我的寿衣就交给你了,你可要给我好好的做。”总管也不隐瞒婆婆,直言相告。
  “老奴绝不辱没总管大人的重托。”
  婆婆当时半句没有提马姑姑与活人祭的事,因为婆婆在做一个大局,这个局彻底瓦解了这个如堡垒一般的院子。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