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以后怎么办? 人人都有老的一天。 现在的年轻人看着上年纪的人感觉自己如何的优越,殊不知这些老人当年都和你一样的生龙活虎,而你也终将老去,蹒跚佝偻。 工业城市计划经济时代的老厂区家属大院,最能看到这一点。某人当年曾经是厂篮球队的主力,三步上篮勇不可当,三分球让助威的姑娘们惊呼一片。80年代,车间之间拔河比赛的时候,他都是本队排在最前或者最后,裁判哨声后总是一声大吼震慑对方。现在如何?现在拄着拐杖、半身颤抖,走一步颠一下,围着家属大院每晚慢慢走步活动。 楼主本人一直在传递一个理念,尽管老去终究无法避免,总要为自己提前规划。就算你幸运的培养出来一个孝子,还是要为后代体贴,尽量减少他们的负担。很多老百姓想法很简单,比如老时候有两套房子,小的自住,另外一个出租补贴生活,常引来嘲笑一片,觉得这是老脑筋、不合时宜,但---总比老去什么都没有强。
接着说身边的事,当故事听吧。 都是普通百姓,没有高富帅、白富美之类的。人,长大后,最好不要再看安徒生,而要多读余华。 某大姐年轻时候离婚,带着孩子(男孩),国企下岗后做售货员多年,终究老了,国营的百货大楼已经被民营企业收购,变成了XX时尚购物中心之类的新名词。这里营业员,都是年轻女孩子,肤白貌美的,去卖化妆品;能说会道的,去了女装。又有谁要一个这样年纪、相貌普通的女性?售货员是当不下去了,后来,认识了一个男人,再婚了,去当后妈,后妈难当,后妈与继女之间的两个女人的为难戏折腾得新组建家庭里的所有人心神疲惫。忍着吧,带着男孩的女人再婚很难,毕竟这个男人给她找了新的工作,每月有几百元的收入还不算累。再后来,儿子长大了,不读书也不争气,事事和妈要钱,当她把自己私存的微薄的钱,几百元几百元的给了儿子,发现儿子来和她要钱居然是打车来的,而她自己这几十年也没几次舍得打车。后来的老公对她不满意,是啊,她自己私存钱,把钱给自己的儿子,男方难免会有想法,换谁都这样。可是,做母亲的,哪个能不为自己儿子着想呢? 第二次婚姻艰难维持,她的心早就死了,但是坚定的拖着不离婚。因为离了婚,当天离开这个男人的房子,当晚她就不知道可以在哪里去睡。问她过得这么苦,最希望的是什么?回答是,孩子小的时候最开始最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像你们这些争气孩子一样能上个大学,进个大单位,有个稳定工作。后来,早早就发觉儿子不是这块料,就想,不读书也没啥,只要他懂事,知道心疼妈,懂得生活不易,将来能养活自己。现在呢,基本就啥也不想了,就希望他别学坏,别违法,别进去,要是他进去了,这辈子的苦可真是白受了。
另一个故事,是个阿姨,比刚才的大姐年纪还要大不少。 退休后,老工厂区大院的街坊们总流传些关于这个阿姨的轶事。自从老伴死后,她进了这个谁谁的家,和人家儿女有矛盾后,没法过了。很快又进了谁谁谁的家。这里的谁谁和谁谁谁,都是这家大企业干了数十年的老工人,他们以及阿姨,和等等这样的无数人一样,一辈子奉献给了这家计划经济时期的大企业,一直工作一辈子,退休在这里。老年人再婚,大多数是不领结婚证的,双方都各有自己的财产,各有各的儿女,将来扯不清楚。毕竟,给自己的亲生儿女留下一些财物,都是人之常情。重新组建家庭的,谁不想着对自己的亲生孩子多接济照应呢?有几个不私下给亲生儿女私自留钱的呢? 在家属区散步遇到了阿姨,阿姨倒是很大方,和她同辈份的人打招呼,还顺便说我现在和老X一起过呢,有空去我家聊天啊... 后来,也听说了阿姨的一些事,基本都差不多,儿女不争气,她无所依靠,频繁的再婚(无证)是否和经济条件有关呢,旁人不得而知。只知道她和已经去世的原配老伴当年分到的唯一的那间面积极小的房产被不争气的孩子霸占着,她不如不找男人,就没有地方栖身。 人啊,可以不腰缠万贯,至少要能自立。可以不富有,至少要有自己栖身之所。
公马都来用 时间:2014-07-11 23:36:53 楼主,我刚买了东城的学区房。不是不想买西城海淀,实在买不起啊。你觉得东城发展如何? -------------- 东城学区?很好啊。老东城和老西城是最核心区域,也是教育最优资源的集中地。 当然具体还略有区别。教育排名是西海东,西城的高端教育资源与海淀相仿,考虑到西城的学生人数大体相当于海淀二分之一,因此升学竞争有极大优势,说他是第一教育强区不为过。东城的升学难易程度应该比海淀好,但有一点,北京市中学阶段最高端的教育资源是西城和海淀并立,东城还是差那么一点点。海淀面积大,学生多,人数多,好学校和差学校相差很大(西城就不这样),升学比率不如西城东城。但海淀在最优教育资源上,也就是最棒的那一类学校里,与西城平分秋色,成为京城教育高端,也就是这方面东城略差一点点。
近来,多个城市开始解禁限购限贷。从中不难看出,房价地价跌了,谁最着急? 想起皇帝治国的故事,天下的恶事都是奸臣、太监、外戚干的,皇上永远是好的。政府永远是为人民考虑的,主要是开发商血液里就不道德。呵呵。。。我比较认可那种说法,开发商就是政府的夜壶。用的时候拿过来,不用时候砸个扁,还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你臭。 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政府地价在房价中的占比和构成。再说税费,前阵在央视税务风波中,万科发布了一个情绪化的声明,完全数字说话,告诉大家这个第一地产公司的运营成本中,税费(还仅仅是几项主要税费),就是万科A利润的三倍! 当然还有很多不好说明的,随便一个地产项目,需要衙门盖章的都足有上百个。百多个鬼门关,关关有大鬼小鬼,那路鬼没银子都打发不走。地产项目的灰色支出是惊人的。 谈点个人观点:房价上升通道中,限购限贷未必能抑制房价上涨;那么下降通道,也未必能促进房价回升。 我们要深入分析城市功能定位和支付能力人流走向,就如同我们要接受差异化的城市地产价格分化。 熟悉本文的网友会看到,我从不建议购买低等级、无明确定位的城市房产,那些发展前景混沌、到处大面积盖楼的城市是需要警惕的。优等生和后排同学的故事,讲了又讲,就是这个道理。我在讲述熟悉的北京,告诉你学区对房价提升等等,但你到了省会城市,发现那里差不多花个区区2、3万就可以上很好的学校,这样的地方你还要刻舟求剑吗?
同样是一段时间的房价下跌,背后的情景却是不一样的。比如: 鄂尔多斯的地产趋势,个人认为很难扭转,真正的下降通道,崩溃大趋势; 天津武清密密麻麻的楼受到蓝印户口的影响,前景也非常堪忧(但还是强于鄂尔多斯); 杭州虽然下降不小,个人认为前景甚至比看上去情况好些的武清还要好; 至于北京四环内、上海内环这类的地方,让我该如何说呢?我只能说,每当几年一次的价格松动(也就是我说的大趋势中的逆向小趋势),都是调换的好时机,以小换大,以次换好,以普通社区换高尚社区...
作者:ecupl123456 时间:2014-08-12 13:21:18 -------- 1、3不在行,2是可行的,而且尽可能多贷、久贷,很多人都这么干你已经意识的很晚了,通胀下贷款是资源和福利。
作者:ecupl123456 时间:2014-08-12 17:38:24 @看西山的子房 1033楼 2014-08-12 14:10:46 作者:ecupl123456 时间:2014-08-12 13:21:18 -------- 1、3不在行,2是可行的,而且尽可能多贷、久贷,很多人都这么干你已经意识的很晚了,通胀下贷款是资源和福利。 ----------------------------- 谢谢楼主!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点担心,新城或自贸区发展还要时间,那的房子也不会自住,就算开车上班也很不方便,出租租的人少,租金也很低,现在房地产走势不明朗,又或者以后房地产税出台,加上准备要孩子,担心压力,担心变成高位接盘,变成站在高岗上的人,其实归根到底,还是担心房地产走势不好,动力不足,感觉靠房子挣大钱的时代已去,这样的状况下再去投资,心里有点没谱,还请楼主指点。谢谢!谢谢! ---------- 虽然我很想帮你,但不得不多少带些冷酷的说,这是你应该自己做的判断和决定。 所有可能超过7%年收益的投资方案几乎都不可能无风险,做决定的是你,接受决策后果的也是你。你以后要承担一个家庭和未来的孩子,早点养成独立判断,是你和家庭的成长过程。
年轻的小伙子们,特别是正在学校里的和刚走上社会不久的,在这个时间,带上你喜欢的也喜欢你的女孩子,好好度过一个美好的周末夜晚吧。 也许过了很多年,被社会现实暴揍锤炼的遍体鳞伤血迹斑斑,你会痛心地发觉:你再努力挣钱,也比不上王思聪;你再笑容灿烂,也比不上金正恩;你再书法刚毅,也比不上毛新宇。 那时候,也许你身边的早已不再是她,生活中没有了她现在含情脉脉看你的眼神。那么就在现在,趁着自己的青葱岁月和意气风发,也趁着她的清纯之气和思想单纯,好好共同度过一段美好时光,让你和她一起开心幸福。然后用彼此的记忆深深留下这一刻。 世上最大的遗憾,是子欲养而亲不待;最惘然的思念,是曾经年轻的自己和心中的她。
作者:坐看千帆过尽 时间:2014-08-08 11:58:46 高度赞赏楼主关于粮食重要性的说法。 对商场战场的理论存疑。电影和文学作品里有夸大成分,信了这些而让自己的现实世界很残酷,不划算。 -------------------- 早就说了,普通人应心存善念,接触不到那个层面是好事。 其实也没想的那么残酷,至少不总那样。前阵楼主所在阵营就败了一次,眼睁睁看着对手(实际上从未谋面),在72小时内挣了普通人三辈子挣不到财富。没什么啊,那是人家的本事!输了也只有佩服。
作者:怀着敬意与人相左 时间:2014-08-18 17:45:16 因为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就算资质好,对社会有所思考,也要到30多岁以后了。有些道理,就看谁能知道的早,起点就不一样。 -- 复制这句话的,怎么感觉只有心酸呢? ------------- 为什么心酸?呵呵。没有弯路的完美人生本身是不完美的。 所以说家庭传承很重要。 最近有地级市领导和大国企领导把子女送来北京,让我们给机会让他/她入行。我们这边的答复是,现在我们的团队是一些在京顶尖院校的年轻人,他来了就要接受竞争,业务上不会放松任何要求,要他自己有准备。这里的实习生干起活来个个都像自己是合伙人,拿着实习生的薪水操着股东的心,年轻人们都资质极好而且很刻苦,加入这样团队不管你什么背景,不努力就会被自然淘汰(没项目组要你)。 这些所谓领导,其实换了行业或者到了北京,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力。他们也有自己的苦恼,至少子女发展有时候不能让他放心,而他们自己能力有些方面又力不从心。我常想,哪个父母不为孩子好呢?比如我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假如他/她的兴趣也愿意从事这个领域,那么他/她面前的路,虽然远比不了猪、瘟这样首辅的公子们,却也算很不错了。 去名牌院校逛一圈,那些同样天资聪慧、努力刻苦的孩子们,假设这些人的资质都一样,如果未来同样在资本圈里竞争,这些年轻人的起点能与我或我合伙人的孩子比吗? 他们小学时候,会有人告诉他人脉圈重要性吗,会有人帮他分析同学关系处理原则吗; 他中学时候,会有人强调数学几何对逻辑思维的训练吗; 他大学的时候,会有人提供他进入金融机构实习机会并告诉他这些经验资历比课本知识分数成绩更重要吗? 有没有人在他成长的年月里,在旁边引导他欣赏唐诗宋词的优美与对抗性运动对意志的磨练;李泽楷与梁洛施的花边新闻时候,有没有人告诉他和记黄埔发展背景与英国当年殖民模式的关系;淘宝购物的时候,有没有人讲述当年阿里和EBAY的支付大战;读了春秋战国的历史,有没有人给他讲诸子百家及后世的儒道之争,有没有人告诉他范蠡隐退携西子泛舟五湖,又如何大蓄牛羊成为陶朱公? 在他/她小时候,家里来的叔叔大爷们都是什么位置?一个名牌院校农村大学生遥不可及的大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律所实习机会,对他无非是父亲的一个电话。 心灵鸡汤往往敲掉贫寒的奋斗,而鄙视原本上流阶层的堕落,却不知,其实无论贫穷还是富有,同龄的年轻人其智商、水平、资质等都差不多在同一起跑线上。成功阶层的孩子,也许不比农村大学生聪明,但也绝不会比农村大学生笨。有了这些父母的引导,和社会阶层上的铺垫,他就获得了比其他人更好的起步机会。无论穷富,父母的责任有时候竟然就是牛群的相声那样,让孩子上了驴,送一程,以后达到多高的高度看他自己了。
我们有着全世界最根深蒂固、历史悠久的封建社会,也曾是涉及人口最多的计划经济国家。绵延至今,从政府高层官员到普通贫民百姓,都更倾向于期待明君伟人,而不是看重良性制度;更相信权利支配和计划规划,也不是深入考量经济规律。 我们不断提高最低底薪的行政性规定,却不懂得博弈后,底层就业者的就业率急剧下降,正常的上升空间也从一开始就被堵死,甚至会威胁社会稳定。 规划城际铁路网建设的时候,认为会促进形成核心带动周边的格局,却没想到恰恰相反,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却被核心城市不断抽血。 希望压制一线城市,促进低等级城市发展,所谓城市化最好是小城市化,城镇化尤佳。却看到,离开农业耕作的农民们,不是“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而是纷纷奔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 希望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却看到人口向西部迁移才不到1个百分点,就立即在10年之内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恶化,沙漠化荒漠化短期内剧烈恶化。这笔刚刚几年的生态环境债,可能子孙几代人都还不上。
某小兄弟生长于北方彪悍地区,生活过几个北方省份,又混迹于跨刀民族。生性可知。 后来大学里拿到了挺高的学历,又在大城市开始生活,仍不改本色。一次,偶然间才知道,他现在竟然还经常打架,按理说也是有媳妇的人了,挺意外。这哥们,球类健将,人高马大,迅猛敏捷。按他说法,一般打架的情况都是他比较占理的情况,比如对方没公德、或者不排队。他有时候去外省,当地人总是吵架吵了很久,就是不动手,看得他一旁都急。结果他到当地就是另外一个情况,对方自己这边觉得吵架还没吵起来,怎么他这边就已经开始动手了,“总是搞得对方很意外”。由于这哥们自认为自己占理而且对自己比较自信,按他自己的话:“有时候,对方三个人,我一个人,我也敢先动手”,“而且基本都能赢”。
从前有个庙,庙很小。 这个庙小,招不起职业僧人,只能挂单就算实习生。来实习的,每人实习工资A元,挺少。 老板说,虽然现在起步阶段,但是我们做的是个宏伟的事,希望你们能从业务层面认识到这个业务的价值,这个庙,会在2个月内给大家惊喜。 传销,典型传销套路,我们年轻,我们只认钱,来自清华北大的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小七。。。压根就没来----他们的年龄、阅历、业务水平,还不足以判断一个事情的价值。 小一是清华在读研究生,小二是北大在读研究生。招聘时候,认识了,进来开始实习。小一说,我觉得这个事情可能会有价值,但确实收入太低了,我有些犹豫。小二说,我也觉得低,如果要找,我应该能找更高的收入机会,但我看好这块业务和这个方丈,我想试试。
开会,小一在混; 做事,小一在混。 因为他不确定,不想投入太多。"别吃亏了" 业务,小二非常刻苦,老板让他2周完成,他熬了5个晚上,交了。 老板让他3天拿出来,他睡在了办公室,28小时,交了。 老板让他研究少林寺和白云观的同业发展情况,他研究后,拿出了少林寺和白云观的方案,老板还没来得急看,他又拿出了一本,里面有雍和宫和龙王庙的方案,告诉老板:有几个方面,雍和宫和少林武当都挺相似,具有很强的参考借鉴意义,龙王庙虽然和他们模式不同,但在求雨这个细分领域里甚至做得更好,也值得研究,这是我的研究成果。 方丈率领众僧去攻打峨嵋派。分工开会后,散了。小二追上方丈,拉着袍袖:方丈,为什么没我?方丈说,你不是在负责研究火器嘛,我几个组里,火器组的任务最重,你负荷已经不小了。小二说,我没问题,这一役,我也要参加。方丈准了,看着小二的背影:小子,有你的!
忘了说,小二不是一个人,是好几个人。他们各个都具有小二的特性。 几个月后,好几个小二们的工资翻了几倍。如果说小一小二最初的工资低于市场平均水平,那么现在,已经大大高出平均水平了。 小二仍在读着研究生,但兼职收入已经比家里父母都高了,甚至高于北京市同等水平全职僧人的薪水。更重要的,小二的武功出了名,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嵩山.......都高薪聘请小二去(只有峨眉山除外,被小二揍过一顿)。小二不着急,还没毕业呢,跟着方丈挺好!能长本事。 小二很吊,报纸上报道了他们围攻光明顶的伟大事迹!江湖中流传着他们的传说。小二要回学校一趟,因为导师邀请他,给他在阶梯教室专门办了一门选修课《小二挑战峨眉的心法及实操》,请小二给其他研究生讲课。 还忘了说,小一不在庙里了,他早就出局了,在整个庙享受胜利果实之前。
小二在系里的选修课《小二挑战峨眉的心法及实操》很成功,导师也是个只会念经不懂习武的理论派,小二讲的东西连导师都大呼过瘾,并评其为“首席大弟子”。导师让小二经常给其他师兄弟们上课,也可以指导培养本科生。 小二为了便于教学,编写了与选修课程同名的讲课提纲《Mr.Two' idea and real fucking》,在校园广为流传。 都说大学生就业难,小二现在却已经不着急了。五台山等大机构的聘书OFFER随时可得,同学出国他也懒的理,现在不是他去找好工作的问题,而是已经超越了找工作的阶段,因为庙里已经有了小二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