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年房子故事

  讲一个片段:某次与地方政府打交道,宴席上楼主与旁边的市委领导低声交谈。楼主问:咱们省里是否有一位XXX的副省?市长略微想了一下:省里的领导我都熟悉,没有,只有一个XXX是XXX。
  片段结束。
  请问这是干嘛呢?
  回到有些欢乐的场面。
  媒体上,那个号称不买房的马佳佳,说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大致意思是没有必要买房,有那个钱就买辆豪车,参加车友会,在豪车的车友会里认识有实力的朋友,一起做生意。然后打车一个很诱人的口号:同样的花钱,不一样的体验。
  看似有道理,是吗?
  记得以前另外一个美女生意人也说过,会用自己身上最后所有的钱,办好高尔夫会员卡,然后结识富人,共同做生意。
  道理似乎一样,听起来有些说服力。
  心灵鸡汤最大的危害,就是用一些直线条的似是而非的道理,得出一个她们自己愿意相信的荒谬结论。
  屌丝倾向于认为自己的失败,不是自身无能,而是社会不公平,他们总会用一种受迫害妄想来掩饰能力的不足;
  屌丝也会倾向于认为有钱人都是傻逼,哪怕以他微弱的智商,也能把有钱人糊弄的团团转。
  ----很可惜,现实不是这样。
  社会中各行业做的比较成功的人,尤其是35岁以上的成功人士,多数的,怎么说呢?都属于那种“粘上毛比猴儿都精”的人群。
  对于重要的合作项目,成功人士会展现出极高的智商和极强的能力,这本就是他们成功的原因。对于需要投入的内容,严密的背景调查几乎是必须的,尤其是对人的背景调查。
  回到前面的片段,就是一个看似无意的“背景调查”,很多打着高干子弟旗号的混混骗子就是在这样现行的。

  再回到那个可笑的马佳佳,她要是真的以为开一辆好车就能和成功人士做生意搞合作了,只能证明她还远远没到那个层面。
  只有同样层面的人,才有可能交流,进而有合作机会。只需要几句话,你的深浅就都在对方心里被掀开底牌了。
  不同层次的人,永远不可能平等对话!
  可能会有年轻女孩不服气:不是呀,我们就是这样成为朋友的,他还经常称赞我独立、有能力,而且对我很Nice.
  妹妹,你的那点底牌早就被对方撕开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当他称赞你的车的时候,心里是嗤笑的。你不但被他称赞“独立,靠自己能力,不依赖男人”,而且很可能被他哄上床之后的很久,经济上都处于“倒贴”状态。他当然高兴,称赞你几句他吃亏吗?
  背景调查?对你当然不用。确切说是不必要。他不在乎你的真假,如果真的好奇胸部是真肉弹还是假硅胶,他自己在床上检查你就好了,何必麻烦别人?
  外围女千千万,不是每个都能成为邓文迪;
  北漂女万万千,不是每个都能成为郭美美。
  千万不要把特例当做常态,也不是每个“避孕套西施”都能像马佳佳那样被媒体报道。
  年轻女孩就算自己豁的出去,万分之9999 的可能性,也不会成为郭美美或马佳佳。毕竟她们特殊的经历、多方面的复杂因素,成为媒体焦点,也算是有“品牌溢价”吧,别的女孩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其实这句话,不但适用于艺术家,也适用于绿茶婊!
  哪怕在商业街口乞讨,都需要面前有个纸杯子,否则即便路人愿意给你放几枚硬币,都没地方放。
  政府也是一样,哪怕是出于自身利益,也要经常进行宏观经济调节。总会有人从中受益,你想成为其中一个吗?人人都可以去想,但你总得先有个杯子吧,否则就算政府想发红包给你,都没有入手的地方。
  市场经济就是个“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运作方式,政府也是如此。比如最近的楼市托市政策,其实政府有自身的利益驱动,但在他的宏观举措之中,总会有人受益。楼主身边在帝都有房产的人,在这短短一两星期中多数都已经接到红包了。你没有资产,政府红包就算找你也无路可进,只能绕过你,飞到别人门前。可能是你的朋友,也可能是你的房东。
  你说,我不是没有资产,我有钱就是不买,好的,那就是说你选择了货币资产。那么你唯一指望的就是通缩!可是,纵观国内国外,历史和现代,无论什么社会制度,政府都天然具有通胀的冲动(而不是通缩),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不管是宋代交子还是元明宝钞。几乎所有的通缩都是在政府被迫的情况和社会处于非常态的情况下发生的。你要是非要指望这个,岂非太渺茫?
  每个人都要寻找适合自己的投资领域,眼光很重要,实力也很重要,自身资质和机遇更重要。
  身边一个女性友人,以容貌而论,就算不是天仙,也是女人中的一流。家传深厚,自幼喜欢绘画、书法。十来年前,在北京为她做了一个微波炉的菜,奈何火力不足,取出的肉菜皆生,带着血丝,令人惭愧。后来,她去了江南某景色秀丽的城市,活的有滋有味。
  天仙妹妹只混当地的两个圈子,一个是影视圈,一个是书画圈。
  影视我不清楚了,只知道她经常在镜头前拍些东西;书画圈还了解一些。这位妹妹书画功力颇厚,经常受到行中前辈的首肯,名水之畔,书画界仙友聚会,汇聚皆是皓首老人,唯天仙妹妹一袭白色似水长裙,立于众花甲老叟之中,挥毫泼墨,书法又偏偏是极其刚劲!
  想起《倚天屠龙记》中紫衫龙王冰湖之上,紫衫如花,长剑胜雪,不过如此吧......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房子几乎是最大众化、适宜性最强的投资领域。当然不是对人人如此,比如天仙妹妹,这些年来积累了不少名家大作,虽然不敢说她收藏的是什么极品,但是一流书画家的作品,确实还是数量不少。如果我猜测不错的话,此美女身价极其客观。
  别人当然可以羡慕,但也要知道,不是人人能做到这样。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书画功力又是让人称奇,身边上了年纪的书画大家被她“老师”、“前辈”、“叔叔”、“伯父”的叫着,兴致盎然之中,当然会馈赠得意之作给晚辈美女!
  人生,各有各的造化。
  不可复制,不可复制!
  如何面对房股双牛的投资市场。
  股市于不知不觉之间已在2013年开始悄然启动,2014年冬季哪怕瞎眼人都能看得出,代表迹象就是漫天飞着大象。成交量破了万亿,而且中石油这种航空母舰也能涨停,被吹到半空之上。房市(一线)也在政策之下趋势明显。
  两者投资的取舍和配置是个人判断的事情,重要的在于对两个不同市场周期的判断。当你左右为难时候,这也是判断依据。
  同时心里要想得开,世界上到处是钱,却不是人人挣得。张伯驹先生的《平复帖》哪怕是天文数字的拍卖价格,个人认为依旧有极大升值空间,但这个东西和普通人没关系。不是今天没关系,是自古以来就和普通人没关系,历史上除非那种昙花一现的极端期不正常的社会状态才可能普通人碰到,而且还是可遇不可求。
  差不多就得了。
  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对财富有什么不同见解?
  这也是我一直想要了解的。
  最年轻的时候,在学校里,大家都没钱,也不觉得自己没钱,有钱没钱差别不大。当年的二代们与农家子弟共同住在学校宿舍,吃一个食堂,尿一个厕所。金钱这个东西,没太多概念。
  比较年轻的时候,走上社会,金钱逐渐变得重要起来。那个时候的消费也很简单,租房,吃饭,唱KTV,泡妞.....如果不是到了买房的时候,钱似乎也不是个很要思考的问题。
  工作着、成长着,就成了单位里的中坚,当然还有家里的梁柱。日子开始变得复杂,月供要还,小孩要交学费报辅导班,老人要看病还有买菜钱。渐渐地,觉得金钱的分量越来越重,有的人甚至被压迫的呼吸不过来。
  时间是一条不可逆的长河。
  年龄越来越大,开始总结经验,开始思考。
  顺着人生的轨迹,很自然的就会想到:当人老了,对金钱,会是什么态度?
  是庄子那样超脱鄙视?是苏格拉底那样毫不介怀?
  慢慢的,心里会有自己的观念和感觉。
  因为生活充实了你的阅历,你知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的杜甫,生存能力和责任感实在糟糕,竟然使得自己最爱的小儿子活活饿死,那是怎样的悲哀?!
  由此你开始关注,关注身边的老年人,他们是否如古今圣哲那样云淡风轻,是否人生的阅历积累下来留下的会是超脱?
  结果很令人失望。老年人对金钱财富的在意和重视,甚至超过了青壮年!这才了解到《鹿鼎记》里亲王想给韦小宝送礼时候的思考:年轻人好色,老年人爱财!无论是菜市场上、超市里,街心广场上,或是医院里,从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彼此间的聊天,就知道,这个年纪的人对金钱重视的程度,估计要大大高于他们年轻的时候。
  道理也可以理解,年轻的时候还有希望,可以指望明天;年轻的时候还有能力,而现在体弱多病,缺少安全感。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对家族中的长辈,楼主从不吝惜。这不是情商表现,也没有功利所图,而是发自内心的希望让他们高兴。
  节日聚会中,看望那些退休年龄上下(50多到70岁)的长辈们,一盏少见的黑玉古砚,一盒精致的金骏眉,一壶名家紫砂,或是一叠阳澄湖闸蟹的提货券,常让长辈们高兴连连。
  对于年龄更大些的长辈(80、90岁),他们已经过了品茗赏物的年龄,他们最大的支出就是医药费支出。所以别的都是扯蛋,一般就是直接给钱。虽然大俗,但有大用!
  近期帝都房产在不断升温,成交活跃,中介带看房量几乎达到一个高点。价格从去年最后几个月已经开始暗涌,降低二套首付比例后,就关注价格趋势吧。以身边而论,很多学区房,包括一些老旧学区房都已经创了新高。部分较新的楼盘,也开始涨价,但还没有到2013年最高点的价格,生活环境虽然投资价值却没有追上学区。不过这里,也要提个醒,对于房产投资来说,位置、轨道交通、社区环境等角度的分析,是市场的分析手段。学区概念导致的老旧小区暴涨,实际上是行政指标的溢价,不是真正的市场行为,很可能因为政策的改变而迅速形成风险。行政政策是难以预计的,所以楼主本人的策略是综合配置,让房产中的好环境、新小区,与老环境、学区房保持在一个比例,对冲风险与收益。至于具体的比例,就看个人的观点了,自己把握这个度。
  部分股市投资收益,如果操作的人能够在合理时机出局并顺利兑现的话,也会转化为房子与车的购买力(一般不会转化为白菜土豆或者衣服的购买力)。
  某种程度上股市投资者会部分的为房产投资者助力,反之却不成立。
  @看西山的子房 2015-04-16 09:41:41
  部分股市投资收益,如果操作的人能够在合理时机出局并顺利兑现的话,也会转化为房子与车的购买力(一般不会转化为白菜土豆或者衣服的购买力)。
  某种程度上股市投资者会部分的为房产投资者助力,反之却不成立。
  -----------------------------
  @wangdbin1112 2015-04-17 13:07:53
  “某种程度上股市投资者会部分的为房产投资者助力,反之却不成立。”
  这句话说得妙,精辟!
  另外,关于北京的学区房,我也一直有这样的担心。
  老旧小区学区房价格高出同地段房子很多,仅仅是由于所在区域内的学校好,而这是 历史 形成的,老旧小区与优质教育资源两者没有逻辑上和协调性上的任何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 历史 遗留的东西会慢慢发生变化,会逐渐由 历史 遗留向真正的合......
  -----------------------------
  即便在二环买房,也努力选了一个区域内还算比较新的小区,就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一个海湾,偶尔有大浪来袭,人们各自凭自己本事生存。
  海上有大大小小的舢板,轻功好的,从一个漂浮的舢板跳到另一个舢板。迟钝些的,死守一个不放,运气好的能安然度过危机,运气不好的,被打沉到水里。当然还有那些能力最低的,从来都是湿着身子,泡在水里受苦。
  这轮中国降息降准周期中,先是定向工具,银行间创新,普通人不知不觉。后来发觉难以挡住经济下滑,开始撕开遮羞布漫天灌水,降息降准。货币大潮如山一般压来,到处是泛滥的流动性,多少老人毕生存款遭到洗劫,多少节俭家庭蒙受损失。但无可抱怨,这就是生活现实与常态。智者冲浪博弈,兴高采烈;庸者仓皇逃避,期待运气才能不落水;更有那蠢笨之人,从来泡在水中,已经沉沦苦难。
  @看西山的子房 2015-04-15 14:57:30
  因为懂得,所以珍惜。
  对家族中的长辈,楼主从不吝惜。这不是情商表现,也没有功利所图,而是发自内心的希望让他们高兴。
  节日聚会中,看望那些退休年龄上下(50多到70岁)的长辈们,一盏少见的黑玉古砚,一盒精致的金骏眉,一壶名家紫砂,或是一叠阳澄湖闸蟹的提货券,常让长辈们高兴连连。
  对于年龄更大些的长辈(80、90岁),他们已经过了品茗赏物的年龄,他们最大的支出就是医药费支出。所以别的都是扯蛋,......
  -----------------------------
  对你是小事一桩举手之劳,对于贫困年代走过来的、身体多病的长者却是很大的欢乐,这才是金钱的意义所在。
  牛市众生相。
  花蝴蝶兄弟,年纪轻轻,有点那么个投机市场的天分,不得不承认人有自己的能力。他千万身家,基本都从投机市场这些年挣得的。作为老北京拆迁二代,他是没什么必要买房的,这点是很多人比不了的。除了股市,商品市场的大宗和期货,都是他的投机领域。
  牛魔王大哥,年龄更大,起步更早,身价应该是花蝴蝶兄弟身家的2-3倍,更是财务自由状态,由于江湖上有些名号,现在手头资金构成竟然还有国企资金,这轮牛市里自是收益不菲。
  身边一个小兄弟由此兴冲冲的和我说:你知道吗,牛大哥现在开的是宾利!!我笑了笑,应该不是宾利,你看清了吗?小兄弟说我看着那个车很大的嘴。我说那个XXXX,前脸和宾利有点像,牛大哥很低调的,不会开宾利的。如果你哪天在京西某绿化很好的小区,看到一个普通中年人,穿着运动装,戴着眼镜,遛着狗,自己在旁边跑步,你不会多看一眼,但这个人可能就是牛魔王大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