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价关系。 我们讨论某项资产的价值,往往是指他和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房子涨价、股票涨价都是这个概念。货币是类似于海平面,潮涨潮落往往据此为基础。 也有其他比价关系。比如马未都曾经说过,一个老农民在80年代卖古董给文物商店,商店开价60元,老农民嫌少,这么好的东西我自己留着。现在这个东西当然很值钱了,有人说当时60元也不少,现在60不过是快餐的钱,在当时却相当于城市人3个月的工资。问题是,这样一件国宝,现在人的收入确实提高了,但是什么人的3个月工资能买一件国宝呢?这就是月薪收入与艺术品价值的比价关系。 再比如,80年代,能出国求学的往往是年轻人中的精英群体。由于当时中国人收入相比美国极其的低,就算公费留学,生活费等其他支出也会掏空全家乃至整个家族的所有财产。会出现家庭卖房、整个家族凑钱供一个孩子出国的情况。但是现在简单多了,几年前,很多人说什么出国留学啊,就算全自费,也不过就是帝都半套房子的钱。现在呢?大概三分之一套房子的钱吧。 当然,同时留学也从精英教育变成普通教育,现在一线城市常有家长苦口婆心、愁眉苦脸的教育孩子:儿子啊,你成绩太差了,一定要努力啊,否则考不上正经的大学,将来只能送你出国留学了。
成熟社会的趋势是相似的。 比如教育,80年代,我们听说美国的博士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能餐馆打工,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因为那时候国内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现在,我们的趋势也渐渐靠近,名牌大学的精英学生固然前途美好,但大学生研究生就业难逐年愈演愈烈。 比如食品占比,80年代家庭多数支出是食品占比,听说老外的食品占比很低,我们不理解,他们收入高但他们吃的也贵啊。现在,一线城市中产家庭固定支出中食品占比已经非常低了。过去,成年人去一趟鸿宾楼,回来能和别人吹一星期。现在无论穷富,没人会把去吃了一顿好的当做谈资和别人吹嘘。家庭是否富有的差别也不太会体现在吃的方面,一个外企精英与一个超级富豪,他们的身价会差出1万倍,但在吃的方面几乎没有差别。
即便上大学不当回事的美国,哈佛、耶鲁的学生出来依旧可用天之骄子形容,但整体上大学生不是什么稀罕物,社区大学的也算啊,野鸡大学也多啊。做不了精英,咱可以做方鸿渐或者唐骏啊(指学历,非成就)。 以后也是,你能出国读常春藤,当然还是牛逼,否则别的,还不如国内正正经经的学校。北京的孩子,能上北大当然好,实在不行就海跑。同样是大学生,含金量还不一样的。有纯金、有镀金、有黄铜,还有洗洗手过水就褪色的。
大自然界的江河奔流,人体内的血脉不息。 经济社会,奔流不息的是金钱(或曰资本),正如上述,只有不断的流淌才起发挥作用,沉淀的资本是死钱,不流动的钱对社会没有任何意义。 水无常形,但总是从高到低。资本无常态,总是奔向获利。
信用货币的环境下,死钱会被通货膨胀剥夺减值,因为他没有流动也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减值为天道。 那些本着金本位思想存放于银行的死钱,最终命运大体如此。顶多是银行代他们花,政府替他们花,薄薄的一点年化存款利息不足以抵抗作为风险兑价。
固定资产投入如何?简单说,对普通人就是买房。 你投入的资金,首先转化为政府的土地收入及税收,那么你作为一个光荣的纳税人,公路、铁路、医院、公园都有你贡献的份额; 其次,你的钱转化为建造房屋的大宗物资,钢筋、水泥、混凝土、合金、玻璃; 再次,你的钱变为装修材料,那些门窗、线管、墙漆、壁纸,然后是家具、床、衣柜、书桌、沙发,以及家用电器,电视、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多少企业因为如你一样的人的购买力而开工雇员,拉动生产。 当房地产广为诟病的时候,其实只留下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房地产,中国又有哪个行业能够对经济、对就业、对发展起到如此的拉动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吗?IT产业的发展能解决2000万人就业吗?不能。 除了房地产,哪个行业能够起到从水泥、有色、玻璃、造纸,到建材、装修、家具、家电的全方位全行业拉动呢?哪个行业能拉动亿万人等级的就业呢?没有。
如果有,你来告诉KE QIANG总理。他哪还至于如此着急的推出近期各项政策?! 汽车行业做不到,航空业做不到。曾经在最困难的时候,政府想到过铁公鸡,但都非常有限,比如铁路,拉动行业及范围的影响力大概只有房地产的零头。
所以买房人大可骄傲一下的。在你看到你的房子建设的时候,在你装修的时候,在你去家具城买家具的时候,在你去国美苏宁买电器的时候,在你交电费燃气费的时候.......你争取的美好生活,使得无数企业开工,产能得到释放,人员安排就业。 也许你难以置信,但你真的比你想象的伟大! 尽管你追求美好生活只是利己主义的动机,但哈耶克说“商业就是最好的公益”,道理如此!
不过,做出如此贡献,并不代表一定获利。道德和商业的逻辑并不是并行无碍。 就像开办企业,雇员生产的企业主也有很多会破产一样。 投资收益和积累财富需要智慧的头脑。
现代社会就是拼脑子的。 不是楼主诋毁勤劳致富。这意思是,你再勤劳,也比不过凌晨3点扫街的清洁工;你再努力流汗,也比不过建筑工地搬砖的小工。
贫穷的人往往意淫有钱人的生活多么的痛苦不堪;也常义正言辞的认为自己的贫穷是多么的道德。 别信他!长期贫穷的人,只有三个原因:要么懒,要么笨,要么贪。 没有别的原因了,如果一定要找出第四个,那就是:既懒,且笨,且贪!
你还有多少时间等? 在家里受宠爱的孩子,走上工作岗位,虽然知道自己只是单位中普通一员,但在具体做事上仍然有种拿着自己当小孩的倾向。没有工作主动性,被动等待分配任务,觉得自己年龄辈分小,时间还有很多...... 最近板上挂牌的九鼎,你看看他们都多大?按照原来社会的概念,就是一帮小屁孩。可就是这帮小屁孩各个成绩斐然,创造出巨大财富。 回顾他们的历程,在大学时候就开始卖耳机,走上社会开培训班...起点很低,什么挣钱干什么,一步步走到今天。 金庸笔下的高手是不会老的,一百多岁的周伯通可屹立武林之巅; 古龙笔下的英雄是会老的,武林中赫赫有名的望族前辈,可能在一个后生的挑战下,当着全武林落败,一世英名付之东流。 随着年龄增加,很多人不得不被迫适应比自己小很多的领导的颐指气使。时不我待,你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等?
中国学生在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爱说什么呢? “my english is poor,very very poor” 这个中国人的特点,体现在年轻学生身上,非常明显,很多外教都知道。 记得我当年的一个黑人外教就和我们说:别和我说你英语很衰,“i know your english is poor or not.” 这个情景给楼主印象很深。当我们长大了,这个性格特点一样存在。面对一个新工作的时候,本能躲避,实在赶鸭子上架了,也一再强调自己没经验,是外行。 其实,何必呢,是给自己找借口,还是什么原因?与你合作的人知道 You Niubi or not. 有的事提一提就得了,真上战场是要拼命的,不是说俺头次上战场,没经验,往你身上刺刺刀的时候,可能刺不好,您多担待。 每个人都有要面对不了解领域的时候,都有头次赶鸭子上架的时候,甩开膀子干就得了。既然初次挑战,谨小慎微,不如无知无畏。 就像郭德纲说的,虽然是头次造汽车,仍然坚信500块钱可以组装一辆汽车,给我8000块钱能给您造架飞机!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但是有什么规律呢?背后什么道理呢,我们有什么失误呢? 以国资为例。
猪的时代,是拆分为主,几个儿子,首先你们要分家,然后你们必须相互掐起来,一定要打架,美其名曰,打破垄断,提高竞争。 说的当然非常好听了,好像老百姓能得到实惠的样子,对于讨厌官商作风的普通人很有诱惑力。但是竞争提高的效率,是否足以弥补资源重置的浪费呢?比如过去一家通讯商,现在三五家,设备重置冗余三倍,竞争效率提高多少,能提高三倍吗?国外通讯设备商乐坏了,凭空多了一个大市场,首辅圣明! 另外,多数产业是与普通人关联不大的,比如机械装备,拆分的结果是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一盘散沙,在海外市场相互杀价,经常出现国外大型工程中中国央企之间的相互杀价,杀到最后,日本德国美国的供应商都跑了,市场上就剩下中国人之间相互拼刺刀,刀刀见红!
2003年,大管家李荣融开始,逐渐开始合并,从一百六十多家,径直合并到一百二十多家。 然后王大管家替任,现在又合并到了一百一十多家。 现在,再不会有人怀疑巨无霸也能合体了!既然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超级巨兽都有可能合并,那么合并个个把南北车之类的,还不是玩儿一样。
无脑之人,总是从身边说起,他们不明白高端装备制造的道理,也不了解核电/重工。有限的脑容量只能理论周围的事情,所谓“关注民生”。他们总说:你看中移动香港话费那么便宜,国内就这么贵,还不是垄断?!
我告诉你,香港作为独立的㊣织体制,背后是有大量复杂因素的。
如果中移动允许诸侯独立,某个子公司单独经营北京的移动业务,你信不信可以做到比香港更便宜?但是不可能。因为“全国一盘棋”,有时候我们谈央企的社会责任,很多人不明白指什么,其实道理很简单。 邮票的发明,伟大之处就是“以近补远”,7分钱邮票,寄到农村远远覆盖不了成本,但是本市送信还有的赚,所以整个社会取了一个综合平衡,让邮寄的事情能够继续经营下去。
如果以成本定价,那么你信不信“村村通”是不会有人做的,即使做了当地农民也用不起。 “农网通”的结果,可能农民用电需要8块钱一度;一个快递包裹寄送到农村,可能500元,也不会有人去送。
而北京上海的人们完全可以享受15元包月,国内长途免费打。你信吗? 但是我们不能这么做,小山沟里的孙少平也要寄信的,边防哨所的子弟兵要接到家人寄送的棉衣....... 所以,你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些人:河水湍急,凌空吊索,一个邮递员背着邮件篓,腰上系着绳索,攀岩过河;常年无人的铁道路口,住着一对夫妻,每天拿着小锤子检查深山里的铁道安全。
几乎是不计成本去做必须做的事情。也只有我们的体制能允许。
无论汶川地震,还是长江翻船,当我们的军人出现在现场,这些年轻的军人用双手救出一个个生命的时候; 无论是小脚老太太侦缉队,还是红袖箍老头子联防员,北京朝阳区人民群众先后抓出了“苏联克格勃”(70年代)“薛蛮子”(2013)“王大导演”“CCAV主持人”(2013-2015,李代沫、张元、宁财神、张耀扬、高虎、尹相杰、王学兵、张博、黄海波)的时候; 无论奥运会,还是世博园,可以在短短几年内建设出大规模现代化的建筑的时候; 无论是港口码头,高速公路,还是高楼大厦,中国的城市每5年就变样的时候。 -----------西方国家(欧美),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东南亚),看着你,内心会感觉到深深的恐惧! 因为他们知道,组织行动的能力/反恐动员/高速建设等等这中国发生的一切,是他们永远无法做到的!
记得一个中国学者在美国做了一个民族自信心的演讲,有一段非常深刻: “你们(西方国家)也不用说自己的人QUAN好,也不用说自己的政治体制好,我们也不用说我们的体制好,争论了这么多年了,相互指责和贬低,累了。在过去30年中,中国给了世界一个奇迹。你们按照你们的体制发展,我们按照我们的体制发展,再给中国30年,我们看看谁的体制更好........"“我认为,时间会说明一切,中国不惧怕任何竞争。我们比比看。”
回过头来,子房预测一下未来10年的中国大型企业,趋势依旧是整合为主。 南北车之后,也能还有南北船(中船工业/中船重工),南北电装(东方/哈),南北材料(中建材/中材),南北兵器(兵器装备/兵器工业),南北航天(中航工业/中航科技/中航科工)等等。 10年后,大洋上会有多个中国的航母编队,一如经济领域形成了多个超级企业的银河舰队。
今天一则微信刷爆了朋友圈,接力呼吁给拐卖孩子的人贩子死刑,说的义正言辞的样子。 我们知道谋杀有死刑,贩某些种类毒品超过50克也是死刑,然而这并不能震慑谋杀和贩毒行为。如果什么都可以用死刑解决,这个世界岂不是太简单了。 想想看,如果贩卖人口的死刑判例一出,会什么后果? 当人贩子感觉到有败露危险,或者孩子卖不出去的时候,会选择杀死婴儿!!! 杀人毁尸增加破案难度,这些罪犯一定会这样选择,即便最后被抓住,最差的结果也无非都是死刑。所以草根永远是草根,草包永远是草包,愚昧是会害死人命的! 屌丝掌权是最可怕可悲的情景,幸好一般情况下都是精英执政。 同样的情况还有恶性强奸,一些罪犯手段残忍令人发指,但是如果不是人命案,高法一般不适用死刑判例。道理也是非常简单,记得某法学泰斗曾对当时某个轰动案例在媒体上发表言论,尽管手段极其残忍但也绝对不要有死刑判例,否则此判例一出,以后类似犯罪实施后犯罪分子会选择杀死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