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场考试
洞宾卖货于市场,议定其价后,买者突然反脸,只愿付其半价,洞宾无所争,照卖其货,洞宾不为得失扰心,俗人遇此,不争得面红耳赤,绝不干休甚而酿成凶杀命案。此试用意在劝人不可患得患失,须放下心。商场之借贷,常发生信用问题,当然财物以不乱借为原则,一旦发生纠纷,则须看淡一些,吃亏赔钱,不要想不开,甚而致病寻短,真是不值得!
第三场考试
洞宾元旦出门,遇乞丐倚门求施,于是洞宾即施与财物,而丐者索取不厌,且加恶语对骂,洞宾再三笑谢。此试人布施,忍辱之心。如果给钱还要挨骂,早就忍受不了,可见你的道行比洞宾差那么多,这科不及格!
第四场考试
洞宾牧羊山中,遇一饿虎,奔逐羊群,洞宾以己身挡之,虎迺释而去。此试为考人有否牺牲精神,为救羊命而舍身,恐怕世人做不到,然而应该不杀生,救物命,吃素修行,也会感动饥虎不吃肉的!
第五场考试
洞宾居山中草舍读书,一女容华绝世光艳照人,自言归家迷路,借此少憩,既而百般调弄,美色引诱,洞宾不为所动!因世人无色即用尽心机引诱女色,况美色自动现前,岂能把持得住。要成为天上客,不会在仙女面前失态,须炼此定静工夫。世人尽堕在色坑中,没有几人爬得上来,还想爬到天上,痴心妄想。
第六场考试
洞宾一日外出,及归,家财尽为盗劫尽,洞宾了无愠色,躬耕自给,忽锄下见金条数十片,急速掩埋之,一无所取。贪念一起,魔障即至。贪财色为人之通病,吕祖失金,面无愠色、心无悲观,锄下见金,意无贪念欢喜之心,自认非我劳力所赚,故不取之。世人喜好贪小便宜者,该惭愧矣。修道人戒贪,不为财色所动,才能与仙佛为伍。
第七场考试
洞宾遇卖铜器者,买之,回家一看,皆为金器。即访问卖主,还之。此试贪也。购买黄铜变金,世人定欣喜若狂,谢天谢地,感谢那个傻瓜,岂有归还之理?不义之财勿取,君子切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