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生活中的奇事(二)

  
  奇怪的刘老头儿
  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却因此得到了好处。也指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今天讲到的事例似乎可以证明这一点:
  我朋友的初中同学,黄某,职业是郊外车驾驶员。
  黄某这人不错:上进且执着并有追求,经常见他去买彩票,下雨也不耽搁;为人善良:朋友就亲眼见到过一对老年夫妇从市区上车,因为老太太腿脚不灵便,慢吞吞的耽搁了不少时间,黄某不仅毫无怨言,等二老坐定后还关切的询问一句:宋大爷,你把老婆带郊外去扔呀?
  郊外车不比市区公交,总有些背背篓挑担子的农民乘车,黄某都尽量方便他们,到了郊区随叫随下,所以大家都爱乘他车,特别是一位拾垃圾的老头儿,姓刘,因为背篓大,还有异味,其他车都不欢迎,简直就把黄某的车当指定用车了。
  那是一个六一儿童节,黄某驾车从郊区进城,始发站就见到了老熟人刘老头,奇怪的是老头儿没有背他那个赖以成名的大背篼,反而一改往日邋遢造型,穿着身干净的确良薄中山装,俨然村委班子成员,正端详垃圾桶旁的易拉罐空瓶,看车进站了才忍痛转身上车。
  黄某热情的向他打招呼:进城过节呀?
  老刘呲牙一笑,客气的递上一支香烟,黄司机一愣,知道老刘平时都抽纯手工卷制乡村风格雪茄——叶子烟,今天突然拿出过滤嘴,虽然是不到五元的中档货,但也不同寻常,赶忙接过来夹在耳后,指指禁止吸烟的牌子:等哈儿抽。
  起点站上车的人也不少,均争先恐后的去抢座位,唯独老刘仍站在上车处,身板挺得笔直,展示自己村干部形象,黄某暗暗好笑,只得随他。
  车到了下一站,候车人群中有四五个村小的学生,打扮得精精神神,进城过节,看车到了就往前涌,老刘堵在门口,叫到:后门上,前面太挤了。
  几个小学生只得听话的从后门上车,其他乘客见并非如此,遂礼貌的把老刘扒拉一边儿,径直上来,嘴里还表示着歉意:这老头儿,疯疯癫癫的。
  黄某见老刘今天有些古怪,不由得加以注意。
  又到一站,后车门刚打开,就听一声尖叫,黄某还没反应过来咋回事,就瞥见拾垃圾老头儿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从前门到了后门,一手把折叠打开的车门往外拉开,一手拽出个小孩。
  黄某这才赶紧按动关门电钮,几步冲到后门一看:一个小学生可能不常坐公交车,站到了后门折叠处,旁人也没注意,被夹住了。
  所幸并无大碍,小孩只是胳膊被夹处有些发红,活动自如,听周围人安慰几句,也不再哭泣,随着其他几人下了车,黄某暗自庆幸,这要在城里,学生家长肯定得让他出些血;
  同时又觉奇怪,这折叠门电力控制,要拉开并非易事,老头好像全不费力,还一只手。
  看小孩子走下车,刘老头儿嘴里还念叨着啥,黄司机仔细一听:夹到总比撞到好……
  这老头,够神奇,黄司机心里暗想,正在此时,就听见一阵发动机轰鸣声传来,往车外一看,就见对面车道马路边一辆大红SUV高速启动,倒退着冲上人行道,撞进一家大玩具铺才停下来,橱窗店面撞得稀烂。
  刚下车的几个小孩惋惜的大叫道:哎呀,买不成玩具了。
  但仍心有不甘的从车头前横穿公路,前往玩具铺,过往车辆纷纷闪避,黄某见此情景,暗自为他们捏一把冷汗,善良的他不由得和蔼的高声提醒道:小鸡儿屎些,过马路要走人行道,想死啊!
  那天后,黄某再也没见过刘老头儿,但他有种感觉:只要管住自己的嘴,老刘会来见他的。
  感谢各位顶贴,谢谢了。
  @已被占用已被使用 2018-11-08 12:08:59
  从第一个帖子看到这里,看了这么多,也说说自己亲历的几件事
  1.水里的鱼
  二十多年前,一天夏日清晨,我和一位好友到一个公园里面散步,走到一个池塘边的时候,我看到池塘里有条鱼,鱼的一小部分身体露出水面,离我可能有十几米远。当时我捡起一块鹌鹑蛋大小的石子对着鱼砸了过去,因为距离远,也没想会砸到鱼。想不到的是,那个石子砸到了鱼,然后那条鱼就冲着我这边慢慢游了过来,游到我所处的池塘边不动了,我蹲下......
  -----------------------------
  高级知识分子
  奇怪的张某
  我朋友曾说到过这样一人:
  张某,我朋友的同事,一起考公务员进的单位。
  一起工作近十年,感觉张某很是另类,别的机关人员尤其年轻人,或多或少都爱表现一下自己,以便受到领导赏识后脱颖而出,而他却截然相反,总努力把自己湮没于众人之中不被发现,好像兼职着台湾特种任务。
  不过不知是他太聪明还是太优秀的缘故,努力基本无效。他这种男人,就像漆黑夜空中的萤火虫,无论在哪里,都是那么的鲜明,那么多突出……
  零几年时流行司考,单位几乎所有四十以下的人员都积极掺和,看大家都在备考,张某不能显得太特殊,也去借了两本复习资料,因为是新人,不能像其他同事那样上班时间明目张胆的把书拿出来,只好中午吃完饭物尽其用,一本太薄,两本刚好,往办公桌上一摞,做枕头正合适,同办公室及单身宿舍的朋友几乎没见他怎么看过书。
  司考结束,全单位过关的屈指可数,就他和一名牌大学毕业生是A类证。
  得知结果后张某却很惶恐的样子,嘴里直说:运气,运气。
  机关每年都要举行中秋晚会,以往报名者众多,因为公务员中自我感觉文艺脓包丰富得直往外溢的人不少,均想乘此机会表现一下,于是工会 还需组织预选一下,把五十来岁的大姐的广场式民族独舞,快退休半老头儿的男低音陕北民歌等淘汰掉。
  但有一年不知何故,参与者寥寥,工会 再三鼓动也无效:半老头儿正为没升调研员怄气,大姐也因为练习广场舞太投入扭伤了脚……
  最后只得强行规定每个部门必须出一个节目,朋友部门人数少且集中了艺术细胞缺乏理工男,遂大力推荐张某独唱,理由是他洗澡时经常歌声嘹亮,感觉中气挺足。
  晚会上张某的独唱乏善可陈,但他演出完毕后被民乐演出队临时拉夫,顶替一名因为紧张拉稀的阮演奏人员,本来让他拿着乐器充充数即可,谁知在一众演奏者中,张某的阮弹得毫不逊色专业水平,以至另两名弹阮的演员都停下来让他独奏。
  晚会后大家纷纷惊叹张某的低调,同事好几年,竟不知道他是个民乐专业人士,遂有人向他拜师,张某婉言拒绝:我弹的不是吉他吗?
  诸如此类的事不一而足,张某不时有亮点被人发现,一几年的时候主动申请调去边远地区,不久就传来此人自杀的消息,大家都觉得非常惋惜。
  奇怪的李某
  堂哥前几日自广西返川,向我转述了一段从其他包工头处听来的传闻,挺奇异,特记录于下:
  李某,包工头同学,孤儿,貌不惊人,但极具传教士或者传销人员潜质,酷爱交流,不局限对象,曾校门口和童老师家狗探讨一下午,最终均保留意见,握爪言欢。
  课堂上李某也管不住嘴,到处找人讲话,因他言语风趣,又爱做些滑稽肢体动作,常逗得周围同学乐不可支,但这明显就是和授课老师抢生意,除了教自然的童老师,其余都恨不得将他开除了事。
  因为孤儿身份,学校倒不敢真的因此开除他,好在李某除了多嘴多舌,倒无其他坏毛病,久了也就熟视无睹了。
  童老师就住在学校里,平时总独来独往,显得挺清高,老婆没工作,在自家屋里开了个电子游戏室,赚小学生们的钱,其他老师有意见,童老师振振有词:寓教于乐!
  李某爱往游戏室钻,里面总有不少兜里没钱的小孩站旁边看人玩游戏,李某和他们有区别:根本没兜。
  李某身上总穿一套好心人捐赠的皮衣,开始挺洋气,穿得太久后衣兜因为经常放置过多贵重物品:五彩玻璃弹珠、手工精制包皮弹弓、镶滚珠纯木质陀螺等,终于不能承受之重,漏了,掉了不少奇珍异宝,令人扼腕叹息。
  义父母家兄弟姊妹多,平时工作也忙,自然无暇给他缝衣兜,李某只得将幸存动产转移兜外。
  童老师总在人少的时候让李某玩几把过过瘾,虽不要他钱,但时间短暂,不能玩得畅快。
  只有在特定时候,童老师会空出一台黑白电视机,让李某尽情玩耍,条件是需夜深人静时用红色毛笔写一些奇怪的字在一张张黄纸上,并再三叮嘱不能告诉旁人。
  李某遂对这个日子翘首以盼,有时一月一次,有时半年也遇不到,让他好不牵挂。
  初二寒假的一天,李某正家中给义弟讲道听途说的金庸武侠小说,童老师登门拜访,对义父母说要出去旅游,请李某明晚到家中守一下屋。
  李某一听高兴异常,知道师母最近从沿海托人带回了新式游戏机,好玩不说,连游戏控制柄都是长方形,不像原来盒子上面杵一根棍状,不知操作起来是否顺手,遂期待着早点到明晚。
  第二天早早吃了晚饭,李某拿着童老师昨天就送过来的钥匙去了学校,谁知一开门发现童老师在屋里,李某顿感失望至极,心里想着怎么也得玩几把才行。
  还没开口就听童老师说道:我今晚不走了,你也别回去,睡厅里那个小床吧。
  李某看看摆在厅里的几台游戏机,咽了咽唾沫:我可以打游戏吗?
  “玩通宵都行”
  李某还想得寸进尺的提出把义弟和好朋友带来有福同享。童老师已经进了里屋并关上门。
  只好带着些许遗憾忘我的投入到玛丽兄弟采蘑菇事业中去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玩得兴起的李某既没感到疲倦也没觉得寒冷,反而愈战愈精神,撸起袖子脱掉已经拉不拢拉丝的皮夹克,边嘴里对着游戏里面的敌人念念有词,边操作手柄向boss发起了一次又一次悲壮的冲锋。
  突然,就听隐隐有雷声传来,先还不在意,很快雷声就大了起来,并像就在头顶,李某遂暗暗担心,怕童老师会出来关掉电源。
  并觉得奇怪,为何冬天还有这么密的雷声,正胡思乱想,就听一声大炸雷响起,刹那间,李某骤然觉得自己心中充满了异样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物,世间种种都不过蝼蚁,丝毫不需在意,一句话,自己就像韩国人般的宇宙第一。
  并且感觉已不在大厅,具体何处也没细看,只觉得周遭拱卫着无数惨白的影像,这时自己心里冒出个念头:这雷不应该打。
  念头一出,无需言语,就觉得四周那些清影已经立即领会,纷纷恭身四散,瞬感晴空万里。
  所有一切,均在瞬间,不过却真的不再响雷。
  当然,最开心的是不必担心童老师来关电了。
  第二天快到中午了,李某仍精神抖擞酣战中,并不断祈求童老师继续懒觉。
  不过童老师还是开了房门,李某只得自觉的关了游戏机,站起身看到童老师倚在房门处,铁青着脸看着自己苦笑。
  李某暗想:的确有些过分,自己起码连续打了十多个小时游戏,电视机、游戏机都发热了,童老师至少损失五元收入……
  赶紧道了别回家,离开时总觉得童老师有些欲言又止模样。
  后来想起那天的情形,李某挺得意,感觉自己就像玉皇大帝。
  寒假一过,玉皇大帝就辍学随同学去了广西建筑工地搬砖。
  一天聚会,几个同乡闲聊,向来口无遮拦的李某说起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大家听后付之一笑。
  不久之后,一座新楼盘开工,老总请来法师做法,李某上前看闹热, 后不知所踪,听说被法师邀去了北京,不知真假。
  后记:童老师渐渐有些不正常,经常嘴里莫名其妙的念叨:有眼无珠,不识泰山……
  @元台光华 2018-11-13 00:00:40
  这是第三个id了 老哥你干啥老换呢
  -----------------------------
  第二个哟
  @sunny_zl_sf2016 2018-11-14 21:30:40
  楼主的语言风格冲淡了鬼故事的那种阴森气氛,给读者带来欢乐而不是恐怖,所以整个楼里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
  -----------------------------
  欢乐祥和而冷清
  @noman2018 2018-11-14 21:25:02
  故事挺精彩,楼主大大滴好人
  -----------------------------
  好人有好报
  @noman2018 2018-11-14 21:25:02
  故事挺精彩,楼主大大滴好人
  -----------------------------
  好人有好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