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湄公河行动,八一八除了 角,世界上还有那些毒品地带与毒枭

  四川凉山
  很多人对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区的印象,都来源于媒体描述的贫穷,懒惰,还有一小部分人会带着一丝优越感。
  可是现在当地人口目前四百多万,彝族同胞占了二百多万,他们每年就有上百万人在外打工,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童工。
  老百姓外出打工致富的愿望如此强烈,真的能说他们懒惰吗?
  可是为什么那么贫困?宁愿外出也不想留在故乡?
  我想除了自然因素,追根究底,还是毒品这个罪魁祸首!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南至金沙江,北抵大渡河,东临四川盆地, 西连横断山脉。处在东经100°15′~103°53′和北纬26°03′~29°27′之间。 成昆铁路和川云国道纵贯全境,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通道。

  该地毒品大多来源于 角,由云南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沿江土路进入凉山州。
  清朝末年全国禁烟的时期,闭塞的大凉山才刚刚开始种植鸦片,接下来几十年的军阀混战,民国政府对如此偏远的地方无暇顾及,鸦片种植成为凉山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当地驻军也靠鸦片贸易赚军费。

  当地的大多数都是彝族,与汉族文化格格不入,自然环境差,教育水平低,无法靠自己的能力来谋生,发展落后,现在有些偏远村庄至今还没有通上电,许多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人们普遍挣扎在生存边缘。
  在一开始八九十年代,毒贩把握了“商机”在大凉山把鸦片当做一种奢侈品给村民消费,把它当成好酒好烟一样招待客人,彝族对这个危害一无所知,还以为是贵族才能享用的好东西,慢慢就很多人吸上了鸦片。
  后来因为贫穷,所以吸毒,因为吸毒,所以贩毒。

  (图片来源于地址:毒品艾滋阴霾下的“(四川彝族区)布拖”作者:外星人)
  
  正常来说贩卖运输毒品,50克的海洛因就可判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超过50克,比如一公斤就可能判死刑。如果有武装掩护并参与国际贩毒组织等情节,不用远远超过50克亦判死刑。
  可是贩毒人他们不在乎,如果1克他能够赚几百块钱的话,贩一公斤,哪怕他就贩一次,就能获利几十万!所以说这个对于年收入在贫困县以下的这些山区的闭塞村民来说,有部分人愿意去铤而走险,因为他贩一次毒挣的钱比一辈子挣的钱还多。
  贩卖毒品所能产生的巨额效益,在越是贫困的地区,越是能够超越法律和生命。
  当地政府每年都加大了打击贩毒的力度,但由于能力所限,还是有许多毒贩能够躲过各种各样的禁毒机制,将毒品传入凉山境内。
  大凉山贩毒人,和之前八卦的帖子里叱咤风云的外国毒枭相比,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他们没有什么武装,只是一群将脑袋别在裤腰带的苦人,可是直到现在,他们这群人除了收获贫穷,还收获了艾滋病。

  

  截至2010年年底,凉山累计查出艾滋病感染者已经超过了2万人,而实际上感染人数有可能达到六七万。
  吸毒本身并不会传染艾滋病,真正感染原因是使用了不干净的注射器,对于吸毒成瘾的人来说,要想用较少的毒品来获得最大的满足和快感,静脉注射是最佳的选择,吸毒者往往会凑在一起合用一支注射器,艾滋病病毒就在轮流使用的时候传播到每个人身上,尽管科学表明病毒在常温下只能存活几秒钟,但就吸毒而言,针管里面有一些血液,病毒在血细胞里可存活很长时间,无论这个针管放多久,危险始终存在。
  目前凉山发展依旧缓慢,基础设施落后,特别是交通条件。
  几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从县城出境的道路基本上都只有一条是柏油路,其它的县道、乡道、村道都是土路,条件艰苦。
  基础设施建设所需投入巨大,以当地的财力根本无力承担。如果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借助当地的旅游、民族文化和特色农业,加大禁毒力度,相信经济也会得到一定发展。

  


  图片摘自(毒品艾滋阴霾下的“(四川彝族区)布拖”作者:外星人)
  @起早晚睡
  感谢观看!引起关注已非常开心,如果涉及未侦破和披露的案件不必爆料,在前线的jc叔叔们一定要注意保重隐私和人生安全!
  楼主这几天工作好忙好忙,偶尔上线喵一眼,小广告都不发广告还给我打赏了,感谢哈哈!
  然后手忙脚乱把大家强烈抗议的两只美分党拉黑名单了,感谢群众赋予我的权利,无比光荣哈哈哈哈哈!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