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八月全国造船新订单同比下降68%,背后隐含的是外贸进出口大幅走低,不知道进出口额维持高位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房地产投资依然无忧,逆向思维让你找到真实
@业余套利 2015-09-29 16:08:14
现在货币政策确实存在两难。2009年大放水,大家不懂,特别是企业界根本不懂货币政策的威力,结果买房的发财,建厂的倒霉。这一次,市场已经有经验了,一旦放水,立刻会去京沪买房。怎么办?好办法是,减少税费罚,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都公平赚钱。不好的办法是,放开京沪限购,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 @财上海
-----------------------------
@月冷蓝田 2015-09-30 09:36:30
为什么我总感觉第二种可能性很大呢?昨天又发布了购车购置税减半的利好,应该也是应对车市的萧条,,,其实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是好事,但是能有效执行下去吗?
-----------------------------
@u_103817720 2015-09-30 10:58:55
汽车行业产能开始过剩,今年倒闭的4S店有4000多家,购置减税是一种利好,但作用有限,ZF应该学习日本,缩短车辆使用年限,现在一台车可以开16年,有些车行驶达100多万公里还在使用,旧的不报废,新的需求如何产生,经济是需要流动,需要不断产生需求,如果不能看到这点,汽车行业将会是大问题。
-----------------------------
促进汽车消费对管理层是非常好的事,反正路上车满了,头上摄像头也满了,想快点多交罚款,索性不开扔家里,成了彻底的高贬值率无用工具,这才是最棒的消费,花钱不用(保险,年检,保养,烧油,罚款,停车,装饰),15年就报废。对家庭,看不出有什么消费冲动,额都改骑摩托车了,车辆增多唯一利好的是停车位越来越NB了。
---------------------------------老乡们,我们不抢粮食,回村吧,老乡们,想跑也没地方,全国都解放了,老乡们,回村吧,再不回来,我们可就开枪了。
现在货币政策确实存在两难。2009年大放水,大家不懂,特别是企业界根本不懂货币政策的威力,结果买房的发财,建厂的倒霉。这一次,市场已经有经验了,一旦放水,立刻会去京沪买房。怎么办?好办法是,减少税费罚,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都公平赚钱。不好的办法是,放开京沪限购,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 @财上海
-----------------------------
@月冷蓝田 2015-09-30 09:36:30
为什么我总感觉第二种可能性很大呢?昨天又发布了购车购置税减半的利好,应该也是应对车市的萧条,,,其实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是好事,但是能有效执行下去吗?
-----------------------------
@u_103817720 2015-09-30 10:58:55
汽车行业产能开始过剩,今年倒闭的4S店有4000多家,购置减税是一种利好,但作用有限,ZF应该学习日本,缩短车辆使用年限,现在一台车可以开16年,有些车行驶达100多万公里还在使用,旧的不报废,新的需求如何产生,经济是需要流动,需要不断产生需求,如果不能看到这点,汽车行业将会是大问题。
-----------------------------
促进汽车消费对管理层是非常好的事,反正路上车满了,头上摄像头也满了,想快点多交罚款,索性不开扔家里,成了彻底的高贬值率无用工具,这才是最棒的消费,花钱不用(保险,年检,保养,烧油,罚款,停车,装饰),15年就报废。对家庭,看不出有什么消费冲动,额都改骑摩托车了,车辆增多唯一利好的是停车位越来越NB了。
---------------------------------老乡们,我们不抢粮食,回村吧,老乡们,想跑也没地方,全国都解放了,老乡们,回村吧,再不回来,我们可就开枪了。
@业余套利 2015-09-29 16:08:14
现在货币政策确实存在两难。2009年大放水,大家不懂,特别是企业界根本不懂货币政策的威力,结果买房的发财,建厂的倒霉。这一次,市场已经有经验了,一旦放水,立刻会去京沪买房。怎么办?好办法是,减少税费罚,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都公平赚钱。不好的办法是,放开京沪限购,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 @财上海
-----------------------------
@月冷蓝田 2015-09-30 09:36:30
为什么我总感觉第二种可能性很大呢?昨天又发布了购车购置税减半的利好,应该也是应对车市的萧条,,,其实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是好事,但是能有效执行下去吗?
-----------------------------
来次真正的经济危机,才会让京沪深的房价跌下来
现在货币政策确实存在两难。2009年大放水,大家不懂,特别是企业界根本不懂货币政策的威力,结果买房的发财,建厂的倒霉。这一次,市场已经有经验了,一旦放水,立刻会去京沪买房。怎么办?好办法是,减少税费罚,鼓励各种所有制的企业都公平赚钱。不好的办法是,放开京沪限购,通过房地产拉动经济。 @财上海
-----------------------------
@月冷蓝田 2015-09-30 09:36:30
为什么我总感觉第二种可能性很大呢?昨天又发布了购车购置税减半的利好,应该也是应对车市的萧条,,,其实减免中小企业的税收是好事,但是能有效执行下去吗?
-----------------------------
来次真正的经济危机,才会让京沪深的房价跌下来
经济越搞越差,徐峥的片子越拍越好,港囧----------一部舍与得的佳作。
实体经济会持续恶化,中央政策只能缓解,此前分析中国发展的主线是权力为主导,体系分层围绕权力运行:货币超发后然后利用房地产进行回收的循环链条: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自官员可以进行灰色运作。都出现了裂痕甚至断裂,这是基础发展动力被破坏,重新构建发展动力,绝非一朝一夕可为。
中国籍生物医学家:屠呦呦。首次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才是中国的未来发展之路和转型方向。你发明了什么,创造了什么,你造出了什么财富。而不是分配了什么既有的财富,小强-----------弱智。
中国最有可能实现突破的不是电子行业,而是生物医疗行业。前者的创新现在都是大规模的集成时代,小资金小投入获得创新的机会基本等于0.生物制药则可能以小投入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这也是最近几年纳斯达克市场的核心是生物制药行业为领涨的含义。
@烈火动力 2015-10-05 17:17:57
告诉大家个事实吧,本人所在的湖南,四线城市吧,国庆前四天成交17套了,都是回乡置业的,意向足,上访量每天10几组,这是今年上半年难得一见的,个人感觉这是中国房价上涨的最后一波,要说原因只能说是做了7,8年地产后的个人感觉,这次无论是利率和政策都比08年更宽容,泡沫不会永远维持,预测很难。个人感觉等这波宽松所有利好释放完毕,房价不涨了就是见顶信号!
-----------------------------
如果贷款利率跌到每年4%以下(20年),估计你还得改变看法。
告诉大家个事实吧,本人所在的湖南,四线城市吧,国庆前四天成交17套了,都是回乡置业的,意向足,上访量每天10几组,这是今年上半年难得一见的,个人感觉这是中国房价上涨的最后一波,要说原因只能说是做了7,8年地产后的个人感觉,这次无论是利率和政策都比08年更宽容,泡沫不会永远维持,预测很难。个人感觉等这波宽松所有利好释放完毕,房价不涨了就是见顶信号!
-----------------------------
如果贷款利率跌到每年4%以下(20年),估计你还得改变看法。
背景资料:
屠呦呦,81岁的老太太了,这几天精神抖擞地飞到美国接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去了。自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40年来她一没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二没有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家都替她冤得慌,终于有一个这么重要的国际奖项给她发奖了,真是感动死人,如果她足够命长的话,以后获诺贝尔奖也是说不准的事情呢。
不过如果她真的获了诺贝尔奖,肯定有一拨人要被气得疯掉。因为到现在为止,学术界还很多人根本不承认青蒿素是屠呦呦发现的。在网上搜一下就能找到,一个科学网博客,一个新浪博客,都在没完没了论证这件事。
不过实际上,屠呦呦这名字早就跟青蒿素牢牢焊在一起了,尤其是在拉斯克奖树立的荣誉面前,再多的争议也只是八卦,也只是为她的故事锦上添花而已。
话说这争议是怎么回事呢……我先从头儿讲吧。中国文革时期科研经费相当低,就是越战给了青蒿素一个机会,据说中国领导人是应越南请求才举全国之力攻坚疟疾的。那会儿老科学家基本都被斗倒了,所以项目里净是中青年,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加入进去的时候是39岁。
那会儿研究方向之一就是从中药古方里找,在成百上千种中药里,青蒿一直表现不好,一直就不是首选。后来屠呦呦率先想到是提取方法错了,改用乙醚,结果用乙醚得到的青蒿提取物抗疟性超强,几乎达到100%。后来屠呦呦把这个方法在1972年全国工作会上一报告,大家就都知道了。
事情坏就坏在这儿。如果那会儿屠呦呦在大会报告前发表论文的话,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纠缠了。可惜当时的环境根本不让发表什么论文,发了也不许署名。所以没辙啊没辙……
找到方法之后就想法儿提纯呗。屠呦呦组里的一个人1972年底率先得到了“青蒿素II”结晶,另外有云南和山东省药物研究所分别在1973年4月和12月得到“黄蒿素”(云南)和“黄花蒿素”(山东)。后来1974年鉴定,认为这三种东西都是一个物质,都叫青蒿素了。
本来,无论按照方法还是纯化,屠呦呦小组都是最早的,如果她在纯化后也能立马发文章的话,估计也省了日后很多麻烦。但撇开这事不提,屠呦呦最落人把柄的,是她组的青蒿素II临床试验结果奇差。
云南与山东的青蒿素做临床试验都获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评价,可屠呦呦组的8例临床试验却在其中5例恶性疟患者身上出现1例反复、2例无效、2例心脏毒性反应的不良结果,不得不把试验停掉。据此,云南和山东都认为屠呦呦当时所得的青蒿素II其实根本不是抗疟有效单体,所以真正的青蒿素是由他们首先提纯得到的。
另外,他们还强调为什么他们的产物效果好呢,是因为他们获得青蒿素的方法跟屠呦呦不一样,所以说他们不是从屠呦呦1972年会议报告受到的启发,所以他们其实是独立想出来的,跟屠呦呦无关,所以屠呦呦没道理成为青蒿素的唯一发现者。
这种说法成立吗?我实在没有精力去翻看和比对那么多资料,所以也不好说他们到底是不是有道理,有几成的道理。不过为什么屠呦呦小组最初得到的青蒿粗提物抗疟效果显著,而进过纯化的提取物临床试验却出奇的糟糕?曾参与当年项目的化学家吴毓林猜想,原因也许出在原料植物的选择上——中药药材中有两种所谓的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和青蒿(Artemisia apiacea),现在知道仅黄花蒿中含有青蒿素,而且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大有关系,中国北方产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极低。因此,也许是屠呦呦组前后采用的药材产地不同,造成了药效的天壤之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屠呦呦其实都没有搞清到底该用哪种植物提取……
说回科研体制。后来屠呦呦他们还是发了论文的,1977年第一篇中文论文,以“青蒿素协助组”作为集体笔名, 1982年发表英文论文,集体笔名“青蒿素及其衍生抗疟药合作组”。这种貌似公平、实际上严重不公的署名方法真是为日后的纷争埋下地雷阵了。
另外,对于这么重要的原创新药(中国仅此一例啊),在发表论文前,屠呦呦还应该为药物化学结构申请专利的。可惜当时中国完全没有专利制度,也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什么都没有。
说来说去,我是支持青蒿素的发现应该归于屠呦呦的。借用饶毅他们论文里的话:由于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2)具体分离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组是在会议上得知屠呦呦小组发现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疟作用以后进行的,获得纯化分子也晚于钟裕容,所以,青蒿素的发现被归功于屠呦呦。
不过查看资料可知,屠呦呦这个人真的非常不得人心,她性格太差,做的很多事情也非常霸道无理,活该受到这么多的质疑和反对,有些质疑确实直中要害,比如屠呦呦名为组长,但在工作中是否是研究小组的PI?她是否霸占组内成员及其他合作者的功劳?是否故意抹杀竞争对手的成就?饶毅说她还私藏了一批中医研究院当年的原始材料,秘不示人,让很多事实无据可查……有人说她之所以没有被评为院士,很大程度上就是性格所累……
(中医药新药研发和市场化:是否能代活中国资本市场。----严密关注)
中国医药研究和西方的医药研究完全不同。中国基本都是大学在搞研究,就现在中国的大学教育环境,根本没有人潜下心去搞研究,这个学科的带头人和有潜力的学者,都在寻找出国定居的机会,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原因很简单,他们搞出的成果和他们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关联极少,成果大多被校方官僚所窃取。应该建立这种奖励制度,研发人必须是实验人和项目主要工作人员,项目成果转化后,所得有一半必须归项目组支配。项目组任何人员不得是校方官僚,想做研发,就放弃领导职务。
屠呦呦,81岁的老太太了,这几天精神抖擞地飞到美国接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去了。自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40年来她一没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二没有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家都替她冤得慌,终于有一个这么重要的国际奖项给她发奖了,真是感动死人,如果她足够命长的话,以后获诺贝尔奖也是说不准的事情呢。
不过如果她真的获了诺贝尔奖,肯定有一拨人要被气得疯掉。因为到现在为止,学术界还很多人根本不承认青蒿素是屠呦呦发现的。在网上搜一下就能找到,一个科学网博客,一个新浪博客,都在没完没了论证这件事。
不过实际上,屠呦呦这名字早就跟青蒿素牢牢焊在一起了,尤其是在拉斯克奖树立的荣誉面前,再多的争议也只是八卦,也只是为她的故事锦上添花而已。
话说这争议是怎么回事呢……我先从头儿讲吧。中国文革时期科研经费相当低,就是越战给了青蒿素一个机会,据说中国领导人是应越南请求才举全国之力攻坚疟疾的。那会儿老科学家基本都被斗倒了,所以项目里净是中青年,屠呦呦作为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加入进去的时候是39岁。
那会儿研究方向之一就是从中药古方里找,在成百上千种中药里,青蒿一直表现不好,一直就不是首选。后来屠呦呦率先想到是提取方法错了,改用乙醚,结果用乙醚得到的青蒿提取物抗疟性超强,几乎达到100%。后来屠呦呦把这个方法在1972年全国工作会上一报告,大家就都知道了。
事情坏就坏在这儿。如果那会儿屠呦呦在大会报告前发表论文的话,就没有后面那么多纠缠了。可惜当时的环境根本不让发表什么论文,发了也不许署名。所以没辙啊没辙……
找到方法之后就想法儿提纯呗。屠呦呦组里的一个人1972年底率先得到了“青蒿素II”结晶,另外有云南和山东省药物研究所分别在1973年4月和12月得到“黄蒿素”(云南)和“黄花蒿素”(山东)。后来1974年鉴定,认为这三种东西都是一个物质,都叫青蒿素了。
本来,无论按照方法还是纯化,屠呦呦小组都是最早的,如果她在纯化后也能立马发文章的话,估计也省了日后很多麻烦。但撇开这事不提,屠呦呦最落人把柄的,是她组的青蒿素II临床试验结果奇差。
云南与山东的青蒿素做临床试验都获得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评价,可屠呦呦组的8例临床试验却在其中5例恶性疟患者身上出现1例反复、2例无效、2例心脏毒性反应的不良结果,不得不把试验停掉。据此,云南和山东都认为屠呦呦当时所得的青蒿素II其实根本不是抗疟有效单体,所以真正的青蒿素是由他们首先提纯得到的。
另外,他们还强调为什么他们的产物效果好呢,是因为他们获得青蒿素的方法跟屠呦呦不一样,所以说他们不是从屠呦呦1972年会议报告受到的启发,所以他们其实是独立想出来的,跟屠呦呦无关,所以屠呦呦没道理成为青蒿素的唯一发现者。
这种说法成立吗?我实在没有精力去翻看和比对那么多资料,所以也不好说他们到底是不是有道理,有几成的道理。不过为什么屠呦呦小组最初得到的青蒿粗提物抗疟效果显著,而进过纯化的提取物临床试验却出奇的糟糕?曾参与当年项目的化学家吴毓林猜想,原因也许出在原料植物的选择上——中药药材中有两种所谓的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和青蒿(Artemisia apiacea),现在知道仅黄花蒿中含有青蒿素,而且黄花蒿中青蒿素的含量与产地大有关系,中国北方产的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极低。因此,也许是屠呦呦组前后采用的药材产地不同,造成了药效的天壤之别。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时屠呦呦其实都没有搞清到底该用哪种植物提取……
说回科研体制。后来屠呦呦他们还是发了论文的,1977年第一篇中文论文,以“青蒿素协助组”作为集体笔名, 1982年发表英文论文,集体笔名“青蒿素及其衍生抗疟药合作组”。这种貌似公平、实际上严重不公的署名方法真是为日后的纷争埋下地雷阵了。
另外,对于这么重要的原创新药(中国仅此一例啊),在发表论文前,屠呦呦还应该为药物化学结构申请专利的。可惜当时中国完全没有专利制度,也没有知识产权的概念,什么都没有。
说来说去,我是支持青蒿素的发现应该归于屠呦呦的。借用饶毅他们论文里的话:由于1)屠呦呦提出用乙醚提取,对于发现青蒿的抗疟作用和进一步研究青蒿都很关键;2)具体分离纯化青蒿素的钟裕容,是屠呦呦研究小组的成员;3)其他提取到青蒿素的小组是在会议上得知屠呦呦小组发现青蒿粗提物高效抗疟作用以后进行的,获得纯化分子也晚于钟裕容,所以,青蒿素的发现被归功于屠呦呦。
不过查看资料可知,屠呦呦这个人真的非常不得人心,她性格太差,做的很多事情也非常霸道无理,活该受到这么多的质疑和反对,有些质疑确实直中要害,比如屠呦呦名为组长,但在工作中是否是研究小组的PI?她是否霸占组内成员及其他合作者的功劳?是否故意抹杀竞争对手的成就?饶毅说她还私藏了一批中医研究院当年的原始材料,秘不示人,让很多事实无据可查……有人说她之所以没有被评为院士,很大程度上就是性格所累……
(中医药新药研发和市场化:是否能代活中国资本市场。----严密关注)
中国医药研究和西方的医药研究完全不同。中国基本都是大学在搞研究,就现在中国的大学教育环境,根本没有人潜下心去搞研究,这个学科的带头人和有潜力的学者,都在寻找出国定居的机会,几十年来,一直如此。原因很简单,他们搞出的成果和他们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关联极少,成果大多被校方官僚所窃取。应该建立这种奖励制度,研发人必须是实验人和项目主要工作人员,项目成果转化后,所得有一半必须归项目组支配。项目组任何人员不得是校方官僚,想做研发,就放弃领导职务。
【许小年:四万亿隐患不清除,我们便无法进入下一轮的增长】写的比较透彻,企业的发展在于持续创新,创新并不轻松,创新思维才是人类前行的原动力,互联网不是一种思维,是打着创新旗号的急功近利恶行。互联网经济和就业,只能二选一。中国欠缺的是底层创新,敢于回避急功近利的快速发展,从教育入手,重新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不是盯在加工业上赚几毛钱,不是靠破坏环境盲目扩大产能,不是在分配环节上动坏心眼。我们缺乏德国人的心细和下潜深度,更缺乏美国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缺乏英国人利益永恒的客观精神,这一切的源头都在于教育和社会权利制衡。
楼主:66端午88 时间:2015-10-05 17:59:16
@烈火动力 2015-10-05 17:17:57
告诉大家个事实吧,本人所在的湖南,四线城市吧,国庆前四天成交17套了,都是回乡置业的,意向足,上访量每天10几组,这是今年上半年难得一见的,个人感觉这是中国房价上涨的最后一波,要说原因只能说是做了7,8年地产后的个人感觉,这次无论是利率和政策都比08年更宽容,泡沫不会永远维持,预测很难。个人感觉等这波宽松所有利好释放完毕,房价不涨了就是见顶信号!
-----------------------------
如果贷款利率跌到每年4%以下(20年),估计你还得改变看法。
----------------------------------------------------------------
@烈火动力 2015-10-06 19:34:42
利率降到4以下的可能性很大,个人认为房价2—3年内很难降!利率未降到底
未来还有很大可能QE,全世界货币贬值都是争相恐后!看看澳洲房价,美国房价
就知道了,国内地产的风险时间节点在下一个鼠年!
-----------------------------
宋鸿兵分析指出:中国版的QE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了。只不过我们处理的负债是地方债,就是以省级政府担保,政府发行低于4%的长期债(银行买下来),然后把地方政府高达8%的债替换出来(发新债换旧债)。然后把这个高信用度的债抵押到央行,给银行流动性。如果不能抵押给银行,就不能算QE,现在省政府的债,就是QE的处理方式。
@烈火动力 2015-10-05 17:17:57
告诉大家个事实吧,本人所在的湖南,四线城市吧,国庆前四天成交17套了,都是回乡置业的,意向足,上访量每天10几组,这是今年上半年难得一见的,个人感觉这是中国房价上涨的最后一波,要说原因只能说是做了7,8年地产后的个人感觉,这次无论是利率和政策都比08年更宽容,泡沫不会永远维持,预测很难。个人感觉等这波宽松所有利好释放完毕,房价不涨了就是见顶信号!
-----------------------------
如果贷款利率跌到每年4%以下(20年),估计你还得改变看法。
----------------------------------------------------------------
@烈火动力 2015-10-06 19:34:42
利率降到4以下的可能性很大,个人认为房价2—3年内很难降!利率未降到底
未来还有很大可能QE,全世界货币贬值都是争相恐后!看看澳洲房价,美国房价
就知道了,国内地产的风险时间节点在下一个鼠年!
-----------------------------
宋鸿兵分析指出:中国版的QE事实上已经在进行了。只不过我们处理的负债是地方债,就是以省级政府担保,政府发行低于4%的长期债(银行买下来),然后把地方政府高达8%的债替换出来(发新债换旧债)。然后把这个高信用度的债抵押到央行,给银行流动性。如果不能抵押给银行,就不能算QE,现在省政府的债,就是QE的处理方式。
@66端午88 2015-10-06 12:40:38
【许小年:四万亿隐患不清除,我们便无法进入下一轮的增长】写的比较透彻,企业的发展在于持续创新,创新并不轻松,创新思维才是人类前行的原动力,互联网不是一种思维,是打着创新旗号的急功近利恶行。互联网经济和就业,只能二选一。中国欠缺的是底层创新,敢于回避急功近利的快速发展,从教育入手,重新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不是盯在加工业上赚几毛钱,不是靠破坏环境盲目扩大产能,不是在分配环节上动......
-----------------------------
@垮掉的视觉 2015-10-06 17:32:41
TPP是不是对中国很不利呢?端午哥
-----------------------------
再不利也不可能接受的,消减国家主权获得平等交易的机会。阿桑奇(维基解密)曾经解释过这个协定:就是跨主权资本(国际资本)利用这个协定可以直接告主权政府,而WTO有主权管辖权,外来投资必须遵守国内法律,FPP则是申请美国(在美的FPP仲裁机构,由美国把持)申诉。对于中国经济,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就是围绕主权(权力)运行的,也可以说是专门为中国量身定制的。因为其它集权国家要么不搞市场经济,要么搞权力制衡的市场经济,只有中国是举国体制的权力主导经济体系。
中短期可以对抗,可以挖FPP的墙角,比如加入FPP的国家,同时和中国搞了自贸协定,有数个这种国家,中国就可以通过投资和转口,将产能塞进FPP。不过美国也在防止你这么搞,时间一长还是会找到办法打击原产地中国的贸易。
一流的企业玩规则,二流的企业玩人材,三流的企业玩产品。不要眼馋一流的企业,人家早就玩透了人材,玩透了产品。中国的问题是:缺乏首创的创新产品,这是我们能看到的结果,看不到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不适合创新,形成的未来后果就是:产品附加值低,门槛低,整理利润不足,只能依靠数量获取利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恶果:环境污染,外贸依赖,消费不足,人力资源素质低,产能过剩严重。
【许小年:四万亿隐患不清除,我们便无法进入下一轮的增长】写的比较透彻,企业的发展在于持续创新,创新并不轻松,创新思维才是人类前行的原动力,互联网不是一种思维,是打着创新旗号的急功近利恶行。互联网经济和就业,只能二选一。中国欠缺的是底层创新,敢于回避急功近利的快速发展,从教育入手,重新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以创造价值为核心,不是盯在加工业上赚几毛钱,不是靠破坏环境盲目扩大产能,不是在分配环节上动......
-----------------------------
@垮掉的视觉 2015-10-06 17:32:41
TPP是不是对中国很不利呢?端午哥
-----------------------------
再不利也不可能接受的,消减国家主权获得平等交易的机会。阿桑奇(维基解密)曾经解释过这个协定:就是跨主权资本(国际资本)利用这个协定可以直接告主权政府,而WTO有主权管辖权,外来投资必须遵守国内法律,FPP则是申请美国(在美的FPP仲裁机构,由美国把持)申诉。对于中国经济,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中国的经济运行方式就是围绕主权(权力)运行的,也可以说是专门为中国量身定制的。因为其它集权国家要么不搞市场经济,要么搞权力制衡的市场经济,只有中国是举国体制的权力主导经济体系。
中短期可以对抗,可以挖FPP的墙角,比如加入FPP的国家,同时和中国搞了自贸协定,有数个这种国家,中国就可以通过投资和转口,将产能塞进FPP。不过美国也在防止你这么搞,时间一长还是会找到办法打击原产地中国的贸易。
一流的企业玩规则,二流的企业玩人材,三流的企业玩产品。不要眼馋一流的企业,人家早就玩透了人材,玩透了产品。中国的问题是:缺乏首创的创新产品,这是我们能看到的结果,看不到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体系不适合创新,形成的未来后果就是:产品附加值低,门槛低,整理利润不足,只能依靠数量获取利润,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恶果:环境污染,外贸依赖,消费不足,人力资源素质低,产能过剩严重。
中国有自己的特色,拉美化倒是不至于,青岛化是大概率,既是以黑替灰,黑向灰付款购买保护,这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
因为在中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很难,创新和发明很难获得完善的保护,发明人除非直接操作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会妥善的升级为财富。所以,我们是个山寨的国家,山寨的企业怎么进行竞争,既然技术都是山寨的,你我他都是一样的抄袭,那只好不强调技术的先进,只能依靠产品的各种包装和外在噱头。
@烈火动力 36271楼 2015-10-06 21:16
前几天看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观点,把很多问题都归结于高汇率和人民币贬值太少,忽视了LZ讲的企业创新,企业有能力又何尝不能承受坚挺的汇率呢,是吧?可问题是我们的对外出口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太低,又没有自主的核心科技水平在里面,定价能力也差。你再看人家日本和欧洲,还有最开始的美国,人家都是高度发达国家,都在竞相货币贬值,我还在自诩不靠货币贬值促进经济,是不是有点搞笑?据了解,其实现在很多进口的东西比如牛奶,就比国内产的便宜,长此以往国内产业必然空心化,这都是冥币外升内贬的恶果!
-----------------------------
@月冷蓝田 2015-10-08 14:32:00
国外牛奶比国内便宜是因为国内“隐形成本非常高”,,,毕竟你懂。。。。
-----------------------------
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各种单位都得打点。
前几天看了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的观点,把很多问题都归结于高汇率和人民币贬值太少,忽视了LZ讲的企业创新,企业有能力又何尝不能承受坚挺的汇率呢,是吧?可问题是我们的对外出口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太低,又没有自主的核心科技水平在里面,定价能力也差。你再看人家日本和欧洲,还有最开始的美国,人家都是高度发达国家,都在竞相货币贬值,我还在自诩不靠货币贬值促进经济,是不是有点搞笑?据了解,其实现在很多进口的东西比如牛奶,就比国内产的便宜,长此以往国内产业必然空心化,这都是冥币外升内贬的恶果!
-----------------------------
@月冷蓝田 2015-10-08 14:32:00
国外牛奶比国内便宜是因为国内“隐形成本非常高”,,,毕竟你懂。。。。
-----------------------------
食品卫生监督检验,各种单位都得打点。
@66端午88 2015-10-09 22:48:05
因为在中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很难,创新和发明很难获得完善的保护,发明人除非直接操作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会妥善的升级为财富。所以,我们是个山寨的国家,山寨的企业怎么进行竞争,既然技术都是山寨的,你我他都是一样的抄袭,那只好不强调技术的先进,只能依靠产品的各种包装和外在噱头。
-----------------------------
@tsboy321 2015-10-10 13:58:10
三年老师对服装业了解吗?我是做服装的,做的是国内二线大牌,现在的服装行业也是同质化很严重,商场的人气也是越来越不行。请问服装行业有没有好的转型模式呢?大家都叫嚷的互联网+和用大数据分析店铺和顾客我都觉得不靠谱
-----------------------------
定制服装,高端服装租赁,形象设计+服装个性化,细分化才有自己的市场,总之,门槛不能低。
因为在中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很难,创新和发明很难获得完善的保护,发明人除非直接操作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会妥善的升级为财富。所以,我们是个山寨的国家,山寨的企业怎么进行竞争,既然技术都是山寨的,你我他都是一样的抄袭,那只好不强调技术的先进,只能依靠产品的各种包装和外在噱头。
-----------------------------
@tsboy321 2015-10-10 13:58:10
三年老师对服装业了解吗?我是做服装的,做的是国内二线大牌,现在的服装行业也是同质化很严重,商场的人气也是越来越不行。请问服装行业有没有好的转型模式呢?大家都叫嚷的互联网+和用大数据分析店铺和顾客我都觉得不靠谱
-----------------------------
定制服装,高端服装租赁,形象设计+服装个性化,细分化才有自己的市场,总之,门槛不能低。
互联网以后,一件同质化的服装,也就赚10块,占用资源100块。裁裤腿收线脚也
10块利润,而且赶脚会越来越贵,不是让你做这个小生意,是不要做大家都干的事情。用工厂的品质,做出个性化服装,其实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在根据这个人的特点,肤色,身材,相貌设计出来的衣服,利润多100倍,也不贵。
10块利润,而且赶脚会越来越贵,不是让你做这个小生意,是不要做大家都干的事情。用工厂的品质,做出个性化服装,其实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在根据这个人的特点,肤色,身材,相貌设计出来的衣服,利润多100倍,也不贵。
@66端午88 2015-10-09 22:48:05
因为在中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很难,创新和发明很难获得完善的保护,发明人除非直接操作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会妥善的升级为财富。所以,我们是个山寨的国家,山寨的企业怎么进行竞争,既然技术都是山寨的,你我他都是一样的抄袭,那只好不强调技术的先进,只能依靠产品的各种包装和外在噱头。
-----------------------------
@tsboy321 2015-10-10 13:58:10
三年老师对服装业了解吗?我是做服装的,做的是国内二线大牌,现在的服装行业也是同质化很严重,商场的人气也是越来越不行。请问服装行业有没有好的转型模式呢?大家都叫嚷的互联网+和用大数据分析店铺和顾客我都觉得不靠谱
-----------------------------
@66端午88 2015-10-10 14:33:49
定制服装,高端服装租赁,形象设计+服装个性化,细分化才有自己的市场,总之,门槛不能低。
-----------------------------
@朱晨霞 2015-10-10 15:50:30
你的意思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对客户个性化设计才可能会有销路对吧
-----------------------------
其实就是搞产品差异化,给用户一个说服自己,给你高价成交的机会。至于说服的程度,在于你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什么?品牌,材质,辨识程度,外形等等一系列用户的内部的感知和外部的评价。
因为在中国落实知识产权保护很难,创新和发明很难获得完善的保护,发明人除非直接操作企业,自己的知识产权也不会妥善的升级为财富。所以,我们是个山寨的国家,山寨的企业怎么进行竞争,既然技术都是山寨的,你我他都是一样的抄袭,那只好不强调技术的先进,只能依靠产品的各种包装和外在噱头。
-----------------------------
@tsboy321 2015-10-10 13:58:10
三年老师对服装业了解吗?我是做服装的,做的是国内二线大牌,现在的服装行业也是同质化很严重,商场的人气也是越来越不行。请问服装行业有没有好的转型模式呢?大家都叫嚷的互联网+和用大数据分析店铺和顾客我都觉得不靠谱
-----------------------------
@66端午88 2015-10-10 14:33:49
定制服装,高端服装租赁,形象设计+服装个性化,细分化才有自己的市场,总之,门槛不能低。
-----------------------------
@朱晨霞 2015-10-10 15:50:30
你的意思是要有自己的想法,对客户个性化设计才可能会有销路对吧
-----------------------------
其实就是搞产品差异化,给用户一个说服自己,给你高价成交的机会。至于说服的程度,在于你是否满足了用户的需求。用户需要什么?品牌,材质,辨识程度,外形等等一系列用户的内部的感知和外部的评价。
中国版QE开始了,就是信贷资产再抵押,银行+保险再获高额度信贷支持,总额度在10万亿左右。房产再次宣告得到救赎。二线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上升至买入评级。
虚拟证券市场跌势将会结束,必然造成房市股市争夺资金。如果房价涨速加快,证券市场有可能走出慢牛行情。如果房产依旧低迷,证券市场有可能扭转向上,盯着房价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