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陈功在安邦咨询2016经济研判内部会议上的发言稿,多方面都有提及。问题指出的足够,经济如何改革走向发展没有太多提及,但是看好债市是本文中可见的对未来预测的观点,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有点意思,也值得看看。
空前复杂的形势
2015年以来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是空前复杂。在历史上,中国也曾面临巨大的压力,但过去形势比较单纯,阵线分得清楚,而现在是真分不清楚了。历史上的中国,曾经是地理封闭的国家,几条大山脉和沿海大陆架国家,将中国团团围住,所以历史上的中国很封闭,实际很晚世界才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个国家存在。后来改革开放,很不容易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也曾经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道德高地之上,充满了希望,很多国家都羡慕中国,都在学习中国的开放。中国经济增长也在1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因素”影响到了世界。此后形势有变,不但很多国家的改革走到前面去了,而且由于“一带一路”的冲击,美国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开始了“重返亚太”的战略,实际上现在的中国,面临空前的软合围,这种合围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压力空前,这是建国几十年来从未没有过的情况。中国的百事不顺,与此有关。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
中国经济要转型,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上层建筑方面的很多“基本建设”都没有搞好,就像一个人身体有缺陷,跑得太快就断气了。再按照过去两位数增长率的那套搞法,自然是缺陷百出,漏洞太明显,在腐败、债务、环境、贫富、成本、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存在大问题,如果不转型、不改革,根本搞不下去。但怎么转型?实际上我们还不太会搞,不太会玩。这不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有些事情我们恐怕是看的太简单了,想的太简单了,就像一部车子过去一直向左开,你现在让它猛然向右拐,家大业大,百业难调,掉头很困难,弄不好就侧翻。很多人以为靠发文件、靠中央权威就能解决转型问题,这是过分迷信集权的意识,很危险,实际做起来也很困难。除非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非做好战略上的预规划,否则卡在那里,不上不下,资源耗尽,四处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的情况极容易出现。
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补缺口的问题,始终没有想好解决办法。过去中国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10%的GDP增长率都算低的,但宏观调控一下子降了3个百分点,2015年是6.9%,考虑到数字虚报,实际下降可能更多,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增长缺口,拉出了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不是经济增速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这个是真实存在的缺口,在市场、产业、企业、就业等很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反映。增长一慢,积压就多了,过剩产能与此有关。追根溯源,还是当初对如何弥补经济增长缺口,如何因应缺口搞好战略设计,没有想好办法,可能存在低估困难的情况。因为我们不是没有机会的,不是必然要走到这一步的,中国的资源储备在世界上看,都是丰富的,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有着辉煌10年的基础,市场体量已经上去了,人民币汇率始终坚挺,外资大量流入,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老百姓的储蓄所代表的财富总量,不断增长,直接突破了50万亿。现在看来,这些因素中的很多都在猛然间逆转了。
经济好坏的评价标准
评价经济好还是坏,看什么?看年初自己定的数据,还是看看基层的实际情况?连PMI指数都快做不下去了,一切很清楚,根本不用多谈什么了。国外有基金确实在“做空”,这个你没有办法的,只要你是开放经济体,人家就是做这个投资行业的,有的是办法“做空”,不在中国“做空”,也有办法在离岸“做空”,在世界市场“做空”,不做证券、货币,也可以做大宗商品,“做空”是防止不了的,而且都会反过头来影响我们的利率和汇率,形成金融风险,这就是开放经济体要面对的挑战,除非我们不开放了,全关掉。客观来看,关键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政策失误肯定是存在的,如果都正确,那里会有这么多的“做空”机会?现在预测中国经济简直太容易了,等于是号召人家来“做空”,这种情况在世界经济史中很罕见,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否则,情况终究还是改善不了。
中国经济的政策立场
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复杂,有些政策立场方面却很不可思议。一些学者的讲话口吻像上帝一样,说什么中国经济要从“科兹纳型套利经济”转为以发明创造为主导的“熊彼特型创新经济”。根据他们的理解,所谓转型,转的就是这个型:从找商机,到创新创业,再到去创造客户。不过,且慢,这是在说中国的事情还是在说美国的事情?美国的科技创新搞到现在还被普遍指责没有带来实质经济增长,还是“富豪经济”,美国的中产阶级为此抱怨连连。中国有13亿多人口,仅仅靠几个“马云”能养活得了吗?那些干了几十年的企业,好不容易做到了几十亿的规模,怎么可能说转型就转型?那些手艺人或是小商小贩,中学都没有好好上过,你让他们怎么转型?
我们有些学者幼稚的要命,言论惊人的不靠谱,动不动就讲,你现在不能干这个了,你不能做那个了,你要学习谁谁等等。似乎他们可以随意决定大家的命运,说你死就必须要死,你被淘汰了,你只能这样了!经济政策如果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是非常危险的,政府的职责在那里?当初是谁带领我们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样的问题,势必有人会问。有些人惧怕反思和总结,这样怎么能够进步?其实,经济就是经济,简单点反而市场情绪容易被调动。
增长和速度问题
增长和速度问题,我总是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中国经济总是像“钢铁侠”那样飞奔,肯定不行。“十三五”在想办法,想走良性增长的路子,这是正确的,也不能不如此。但怎么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政府提出向改革要红利,但怎么要?改革怎么改,才有红利?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清晰的、有说服力的答案。
改革靠发文件肯定是不行的,有人说,改革文件发了一大堆,但效果成疑,这应该是实话。早就说改革到了“深水区”,每一项改革都是系统工程,但现在的体制最怕的就是系统工程。因为只是说说话还好办,驱动大家为一个目标去做事,就很困难,这就是所有“系统工程”的难点。以这样的情况看,或许“红利”的出现还要等到将来,这也就意味着6%到7%的经济增长率,在中国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同时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都会存在一个限度的约束,不能有乐观的指望。除非中国的战略大计做出调整,否则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了。
美元加息问题
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复杂多变。美国经济现在不是好转的问题,而是处于顶峰阶段,再后面就是走不走下坡路的问题了。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已经降到5%以下,这是最好水平了。美国此次加息时机比较靠后,可能顾虑的就是世界经济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终究还是会来的,美元高涨带来了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导致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放缓,资产价格暴跌,这不可能不反过来影响美国经济。所以,我还是当初美联储宣布加息时的那句话:美国即便不重新再减息,也不敢轻易再加息了。
中国周边国家形势
中国周边国家形势微妙,不能说四面楚歌,也是八面埋伏。除了朝鲜在中国周边制造不稳定之外,越南与中国存在长期的南海争议,东盟也转身与美国达成TPP协议;此外,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盟友俄罗斯情况也相当不妙。俄罗斯财政部在今年初首次宣布,已经向25家外国银行提出了在今年发行国家债券的申请。这些银行包括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汇丰等欧美银行。这是自从西方制裁,俄罗斯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后首次向外国借债。根据俄罗斯的数据,其经济增长在2015年下跌幅度达3.7%。俄罗斯海关透露,去年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分别减少了42%和23%。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市场之一,也是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支持者。但如今的俄罗斯,正在日益成为中国的包袱,需要中国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来支持。
科技创新与转型
科技创新与转型,这个口号喊得很响,但能不能奏效,根本不是几年就可以看得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创新与转型对2016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于事无补。科技创新从来都是高风险的活动,通常都是交给市场去搞,交给市场去承担风险,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动用举国之力去搞科技创新的。当年的日本,说是要科技立国,也只是出了一些大政方针,以政策推动为主,没有像中国这样搞如此大规模的政策倾斜。看看现在的科技产业园遍地开花,其前景如何,相当令人怀疑。国家财富这样处理,合适吗?
冷静看待大数据
大数据其实就是一场“软件运动”,却被吹嘘得神乎其神。大数据有用吗?当然有用,而且不是今天才有用的,从上世纪80年代database数据库出现后就一直有用,现在不过是工具软件有了进步,更多了一些,好用了一些,所以我说这是一场软件运动。其实现实一点看这个问题,大数据主要是少数几家科技公司企图获得政策资源的一种噱头,他们凭借自己控制的网络资源大肆吹嘘,弄得不明就里的政府机构花了不少钱,有的还投资巨大。在科技方面,中国的政府机构确实还没有真正学会定位自己的使命。他们往往在不自觉之间,就从领导者变成了企业家。将来怎么算账,还是一个问题。
空前复杂的形势
2015年以来的世界形势和中国形势都是空前复杂。在历史上,中国也曾面临巨大的压力,但过去形势比较单纯,阵线分得清楚,而现在是真分不清楚了。历史上的中国,曾经是地理封闭的国家,几条大山脉和沿海大陆架国家,将中国团团围住,所以历史上的中国很封闭,实际很晚世界才了解到,原来还有这么个国家存在。后来改革开放,很不容易让世界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也曾经让中国站在了世界的道德高地之上,充满了希望,很多国家都羡慕中国,都在学习中国的开放。中国经济增长也在1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因素”影响到了世界。此后形势有变,不但很多国家的改革走到前面去了,而且由于“一带一路”的冲击,美国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开始了“重返亚太”的战略,实际上现在的中国,面临空前的软合围,这种合围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压力空前,这是建国几十年来从未没有过的情况。中国的百事不顺,与此有关。
中国经济转型问题
中国经济要转型,这是大势所趋,我们上层建筑方面的很多“基本建设”都没有搞好,就像一个人身体有缺陷,跑得太快就断气了。再按照过去两位数增长率的那套搞法,自然是缺陷百出,漏洞太明显,在腐败、债务、环境、贫富、成本、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存在大问题,如果不转型、不改革,根本搞不下去。但怎么转型?实际上我们还不太会搞,不太会玩。这不只是一个观念的问题。有些事情我们恐怕是看的太简单了,想的太简单了,就像一部车子过去一直向左开,你现在让它猛然向右拐,家大业大,百业难调,掉头很困难,弄不好就侧翻。很多人以为靠发文件、靠中央权威就能解决转型问题,这是过分迷信集权的意识,很危险,实际做起来也很困难。除非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非做好战略上的预规划,否则卡在那里,不上不下,资源耗尽,四处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的情况极容易出现。
经济增长问题
中国经济增长补缺口的问题,始终没有想好解决办法。过去中国是两位数的经济增长,10%的GDP增长率都算低的,但宏观调控一下子降了3个百分点,2015年是6.9%,考虑到数字虚报,实际下降可能更多,这样就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增长缺口,拉出了一个很大的缺口。这不是经济增速合理不合理的问题,这个是真实存在的缺口,在市场、产业、企业、就业等很多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反映。增长一慢,积压就多了,过剩产能与此有关。追根溯源,还是当初对如何弥补经济增长缺口,如何因应缺口搞好战略设计,没有想好办法,可能存在低估困难的情况。因为我们不是没有机会的,不是必然要走到这一步的,中国的资源储备在世界上看,都是丰富的,3万多亿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有着辉煌10年的基础,市场体量已经上去了,人民币汇率始终坚挺,外资大量流入,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老百姓的储蓄所代表的财富总量,不断增长,直接突破了50万亿。现在看来,这些因素中的很多都在猛然间逆转了。
经济好坏的评价标准
评价经济好还是坏,看什么?看年初自己定的数据,还是看看基层的实际情况?连PMI指数都快做不下去了,一切很清楚,根本不用多谈什么了。国外有基金确实在“做空”,这个你没有办法的,只要你是开放经济体,人家就是做这个投资行业的,有的是办法“做空”,不在中国“做空”,也有办法在离岸“做空”,在世界市场“做空”,不做证券、货币,也可以做大宗商品,“做空”是防止不了的,而且都会反过头来影响我们的利率和汇率,形成金融风险,这就是开放经济体要面对的挑战,除非我们不开放了,全关掉。客观来看,关键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政策失误肯定是存在的,如果都正确,那里会有这么多的“做空”机会?现在预测中国经济简直太容易了,等于是号召人家来“做空”,这种情况在世界经济史中很罕见,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和总结。否则,情况终究还是改善不了。
中国经济的政策立场
现在的经济形势很复杂,有些政策立场方面却很不可思议。一些学者的讲话口吻像上帝一样,说什么中国经济要从“科兹纳型套利经济”转为以发明创造为主导的“熊彼特型创新经济”。根据他们的理解,所谓转型,转的就是这个型:从找商机,到创新创业,再到去创造客户。不过,且慢,这是在说中国的事情还是在说美国的事情?美国的科技创新搞到现在还被普遍指责没有带来实质经济增长,还是“富豪经济”,美国的中产阶级为此抱怨连连。中国有13亿多人口,仅仅靠几个“马云”能养活得了吗?那些干了几十年的企业,好不容易做到了几十亿的规模,怎么可能说转型就转型?那些手艺人或是小商小贩,中学都没有好好上过,你让他们怎么转型?
我们有些学者幼稚的要命,言论惊人的不靠谱,动不动就讲,你现在不能干这个了,你不能做那个了,你要学习谁谁等等。似乎他们可以随意决定大家的命运,说你死就必须要死,你被淘汰了,你只能这样了!经济政策如果按照这样的路子走下去是非常危险的,政府的职责在那里?当初是谁带领我们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样的问题,势必有人会问。有些人惧怕反思和总结,这样怎么能够进步?其实,经济就是经济,简单点反而市场情绪容易被调动。
增长和速度问题
增长和速度问题,我总是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是速度问题!从“十一五”到“十二五”,中国经济总是像“钢铁侠”那样飞奔,肯定不行。“十三五”在想办法,想走良性增长的路子,这是正确的,也不能不如此。但怎么走?现在还是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政府提出向改革要红利,但怎么要?改革怎么改,才有红利?这些问题都还没有清晰的、有说服力的答案。
改革靠发文件肯定是不行的,有人说,改革文件发了一大堆,但效果成疑,这应该是实话。早就说改革到了“深水区”,每一项改革都是系统工程,但现在的体制最怕的就是系统工程。因为只是说说话还好办,驱动大家为一个目标去做事,就很困难,这就是所有“系统工程”的难点。以这样的情况看,或许“红利”的出现还要等到将来,这也就意味着6%到7%的经济增长率,在中国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同时中国的投资和消费都会存在一个限度的约束,不能有乐观的指望。除非中国的战略大计做出调整,否则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了。
美元加息问题
世界经济形势同样复杂多变。美国经济现在不是好转的问题,而是处于顶峰阶段,再后面就是走不走下坡路的问题了。美国现在的失业率已经降到5%以下,这是最好水平了。美国此次加息时机比较靠后,可能顾虑的就是世界经济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终究还是会来的,美元高涨带来了其他国家货币的贬值,导致对美国产品的需求放缓,资产价格暴跌,这不可能不反过来影响美国经济。所以,我还是当初美联储宣布加息时的那句话:美国即便不重新再减息,也不敢轻易再加息了。
中国周边国家形势
中国周边国家形势微妙,不能说四面楚歌,也是八面埋伏。除了朝鲜在中国周边制造不稳定之外,越南与中国存在长期的南海争议,东盟也转身与美国达成TPP协议;此外,中国最重要的传统盟友俄罗斯情况也相当不妙。俄罗斯财政部在今年初首次宣布,已经向25家外国银行提出了在今年发行国家债券的申请。这些银行包括了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以及摩根大通、摩根?斯坦利、汇丰等欧美银行。这是自从西方制裁,俄罗斯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后首次向外国借债。根据俄罗斯的数据,其经济增长在2015年下跌幅度达3.7%。俄罗斯海关透露,去年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分别减少了42%和23%。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市场之一,也是中国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支持者。但如今的俄罗斯,正在日益成为中国的包袱,需要中国提供更多的金融资源来支持。
科技创新与转型
科技创新与转型,这个口号喊得很响,但能不能奏效,根本不是几年就可以看得清楚的,可以肯定的是,创新与转型对2016年的经济增长将会于事无补。科技创新从来都是高风险的活动,通常都是交给市场去搞,交给市场去承担风险,很少有国家像中国这样,动用举国之力去搞科技创新的。当年的日本,说是要科技立国,也只是出了一些大政方针,以政策推动为主,没有像中国这样搞如此大规模的政策倾斜。看看现在的科技产业园遍地开花,其前景如何,相当令人怀疑。国家财富这样处理,合适吗?
冷静看待大数据
大数据其实就是一场“软件运动”,却被吹嘘得神乎其神。大数据有用吗?当然有用,而且不是今天才有用的,从上世纪80年代database数据库出现后就一直有用,现在不过是工具软件有了进步,更多了一些,好用了一些,所以我说这是一场软件运动。其实现实一点看这个问题,大数据主要是少数几家科技公司企图获得政策资源的一种噱头,他们凭借自己控制的网络资源大肆吹嘘,弄得不明就里的政府机构花了不少钱,有的还投资巨大。在科技方面,中国的政府机构确实还没有真正学会定位自己的使命。他们往往在不自觉之间,就从领导者变成了企业家。将来怎么算账,还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