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同城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转帖)
说说以前在北京认识的两位同事,为事业打拼多年之后他们都面临人生的选择关口,要么继续在北京生存,买房结婚生子,承受高物价快节奏带来的生活压力,另一种选择是回到家乡(他们都来自于小城市),过一种看上去平稳的生活。
这两人的选择各异,一位在选择在北京死磕事业,三年前一咬牙买下北京一间小破房,全部储蓄搭进去不说,还背上沉重的贷款压力。
前几年,连我们这种旁观者都看得出来他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下馆子的次数、旅游次数、“买买买”的次数明显减少。与他的惨状相比,另一位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故乡的,则过了一段显然是舒适的日子。朋友圈的照片里不是今天聚个会就是明天旅个游,生活似乎很滋润。
当时,有不少人觉得选择留在北京的那个人是傻:干啥也别跟生活死磕啊。不过,几年过去,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他新跳槽的公司业绩逐渐有起色,其收入也一直在稳步增加,还添置了车和女友。加上其不动产的价值,此君的全部身家已开始接近八位数。
至于那位回到小城市的同事,似乎没有多少显著变化,收入几乎多年没变,所居住城市的房价据说还小跌,唯一增加的,是他不断膨胀的腰围。在货币迅速贬值的今天,你的收入如果没有增长,或者增长不明显,其实就等于你在变穷。
两个人选择不同的城市造成了几年之后他们财务上越来越大的差距,而随着时间流逝,差距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只是笔者观察到的个案,还是具有某种普遍性呢?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确存在,并且还在加剧。
根据《证券时报》在前段时间的报道,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同地区出现了较大的差距。根据前不久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21元,如果以此为参照标准,我们会看到,有一部分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5万元,还有一些城市和地区支配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如果连统计数据中的地区平均值都相差数倍,那么真实的收入差距,必将会远远高于此。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收入对比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中国当下的经济现实。
除了收入差距存在巨大鸿沟这一事实,我们还注意到今天的一个趋势是:越是有钱的城市,以后会变的更有钱的几率越高;越是穷的城市,以后变富的机会就越渺茫。根据历史的统计数据,城市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总体上升,但这些年人均收入却随着房价的变化愈加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富的地方越来越富,反之亦然。这种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预示着未来你选择在哪一个城市开展你的事业,很可能就会决定你一生的财富走向。
何以至此呢?为什么越有钱的地方,人会变得越有钱,越穷的地方,以后只会更穷呢?这是否不太公平?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个老生常谈的“标准答案”,那就是人口流向决定经济和收入水平。
例如说,大城市资源集中,这里有最好的社会服务、最多的就业机会、最好的教育资源等等,人们因此都往这里扎堆,当然收入就自然会高了。至于那些人口总是向外流的地方,缺乏必要的事业机会,留不住人,自然也不会为人们带来收入的显著增加。
这类答案并没有解答问题的实质。凭什么人多的地方收入就一定增加的多呢?其实,仔细想想,二者并没有直接联系。假如我们把全国最穷的人全部赶到一座城市里边,让这座城市人口密度成为中国最高的,但这样做也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经济状况,实际上也增加不了他们的收入。要想明白为何城市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能只看人口流向,而要参考其他指标。
说说以前在北京认识的两位同事,为事业打拼多年之后他们都面临人生的选择关口,要么继续在北京生存,买房结婚生子,承受高物价快节奏带来的生活压力,另一种选择是回到家乡(他们都来自于小城市),过一种看上去平稳的生活。
这两人的选择各异,一位在选择在北京死磕事业,三年前一咬牙买下北京一间小破房,全部储蓄搭进去不说,还背上沉重的贷款压力。
前几年,连我们这种旁观者都看得出来他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下馆子的次数、旅游次数、“买买买”的次数明显减少。与他的惨状相比,另一位选择离开大城市回到故乡的,则过了一段显然是舒适的日子。朋友圈的照片里不是今天聚个会就是明天旅个游,生活似乎很滋润。
当时,有不少人觉得选择留在北京的那个人是傻:干啥也别跟生活死磕啊。不过,几年过去,情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他新跳槽的公司业绩逐渐有起色,其收入也一直在稳步增加,还添置了车和女友。加上其不动产的价值,此君的全部身家已开始接近八位数。
至于那位回到小城市的同事,似乎没有多少显著变化,收入几乎多年没变,所居住城市的房价据说还小跌,唯一增加的,是他不断膨胀的腰围。在货币迅速贬值的今天,你的收入如果没有增长,或者增长不明显,其实就等于你在变穷。
两个人选择不同的城市造成了几年之后他们财务上越来越大的差距,而随着时间流逝,差距在未来只会越来越大。这种现象只是笔者观察到的个案,还是具有某种普遍性呢?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这种城市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确存在,并且还在加剧。
根据《证券时报》在前段时间的报道,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同地区出现了较大的差距。根据前不久发布的官方统计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821元,如果以此为参照标准,我们会看到,有一部分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已经超过了5万元,还有一些城市和地区支配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数。如果连统计数据中的地区平均值都相差数倍,那么真实的收入差距,必将会远远高于此。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收入对比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中国当下的经济现实。
除了收入差距存在巨大鸿沟这一事实,我们还注意到今天的一个趋势是:越是有钱的城市,以后会变的更有钱的几率越高;越是穷的城市,以后变富的机会就越渺茫。根据历史的统计数据,城市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总体上升,但这些年人均收入却随着房价的变化愈加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富的地方越来越富,反之亦然。这种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预示着未来你选择在哪一个城市开展你的事业,很可能就会决定你一生的财富走向。
何以至此呢?为什么越有钱的地方,人会变得越有钱,越穷的地方,以后只会更穷呢?这是否不太公平?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我们总是能听到一个老生常谈的“标准答案”,那就是人口流向决定经济和收入水平。
例如说,大城市资源集中,这里有最好的社会服务、最多的就业机会、最好的教育资源等等,人们因此都往这里扎堆,当然收入就自然会高了。至于那些人口总是向外流的地方,缺乏必要的事业机会,留不住人,自然也不会为人们带来收入的显著增加。
这类答案并没有解答问题的实质。凭什么人多的地方收入就一定增加的多呢?其实,仔细想想,二者并没有直接联系。假如我们把全国最穷的人全部赶到一座城市里边,让这座城市人口密度成为中国最高的,但这样做也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经济状况,实际上也增加不了他们的收入。要想明白为何城市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我们不能只看人口流向,而要参考其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