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整理版)

  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并不是每个罪犯都会被抓到,并不是每个错误都会被惩罚,并不是每个贪官都会被枪毙,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得到回报,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坚持都会有人看到,并不是你每次都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并不是你的每一次善意都能被理解……这个,就是世道。好吧,世道不够好,可是,你有推翻世道的勇气么?如果没有,你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么?
  
  虽然并不是每次穿红灯都会被汽车撞,你觉得我应该劝你不要穿红灯还是鼓励你穿红灯?虽然并不是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有回报,你觉得我应该劝你继续努力还是劝你放弃?有很多时候,人需要一点耐心,一点信心。每个人总会轮到几次不公平的事情,而通常,安心等待是最好的办法。
  
  或许我的方法也有问题,但我更希望看到反对者拿出自己的办法,如果你们拿出更好的办法,我将非常乐意承认自己的浅薄,如果你没有办法,为什么不让别人试一试我的方法呢?我一直认为,给别人信心和勇气,其实已经在改变这个社会,已经在为改变这个国家作贡献了。
  期望
  
  期望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期望是对于未来的评估,比如买股票我们一定会对一个股票有期望,我们期望它会涨才会买。事实上我们却往往缺乏期望的本事,买股票如此,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
  
  还是我妻子的例子,她有一天跟我抱怨说“为什么我都跟他们说得那么清楚了,他们还是会做错?”我说,你知道他们每次都会犯错,而这一次你期望他们会不犯错?其实这是你的问题,你对别人期望太高。既然你都知道他们每次都会错,这一次你就应该假定他们还是会犯错,然后你准备好给他们改错的时间,准备发现他们为什么会犯错的原因。我们总是会对别人期望太高,然后失望又太深。
  
  以大多数人现在的心态,90%的情况下,别人会让你失望的,那不是他的错,而是你期望太高。如果你降低你的期望值,你会发现生活美好了很多。如果你的成功是基于过高的期望,大概,你不会成功。你必须以对别人比较低的期望值来构筑自己的未来,打个比方,做明年指标的时候,手下的销售人员都说他们能做2000万生意,你要是真信,你就惨了,最好先打好算盘,他们也就做500万,剩下的赶紧找其他办法来补足,指标也不要报太高。需要注意的是,心里降低对别人的期望值,但嘴巴上不能对别人讲,对别人还是要用积极鼓励的方式。
  
  很多人跟自己的直接上司搞不好关系,其实是因为对直接领导期望过高。有了功劳他上,有了责任你扛,有的时候他把领导当奴隶主,觉得可以对你呼来喝去,有的时候他简单粗暴,有的时候他拿不出什么好办法却打压你的方法……这是正常的期望值。他友善,他谦虚,他耐心,他脾气很好不乱骂人,他总是能看到你的努力和成绩,他总是在你失败的时候循循善诱,他总是会给你公平的待遇,他总会体谅你的苦衷,这属于过高的期望值。如果我们期望值过高,后果可想而知,巨大的落差带来巨大的失落感,觉得这公司真糟糕,怎么会让这么个烂人做领导?巨大到原来可能他只有20分坏而在强大的失落和愤懑中感觉有80分。如果你期望值比较低,原来就预计他有40分坏,结果他只有20分坏,反而你会觉得这份工作还不错,没你预期的那么糟糕。如果你都已经期望他会抢功劳,推责任,拍老板马屁,那么你还想不出办法来避免这些事情么?就像你明明知道马路上会有人抢你,你还被他抢到,那么你也有点问题了。这样做,不论结果怎样,都是惊喜。
  
  我们也会对我们的下属期望过高,你觉得他会自己没事的时候多研究研究专业知识,那你恐怕要失望了,无聊的时候MSN和QQ乃至“连连看”才是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如果你期望过高你会觉得很失败,为什么我这么拼命而这些人天天打游戏?为什么我那么多次苦口婆心他们就一点没有反应?如果你本来就预计他会偷懒,他会报销的时候做点小手脚,你还会那么震惊那么失望么?
  
  我们还会对我们的同事期望过高,你觉得他应该理解你的苦衷的时候他会摆你一道,你觉得他会和你一起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假装没看见,你期望他能对你的帮助感恩的时候,他说这都是他的功来,而你是不怀好意来抢功劳的。
  
  我们甚至会对自己期望太高,我们说我们很牛B,能做啥做啥,结果没做到。我们觉得自己跟某人关系很好很好,结果发现关键时刻他从来不帮忙。我们觉得自己能经得起诱惑,等诱惑真的摆在眼前,却说,死就死吧,顾不得那么多了。我们觉得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常常会一时冲动。没有达到期望值,人们就会给自己找借口,等找借口成为了一种习惯,人也就废掉了。
  
  对于工作的很多愤怒很多不满意其实是期望太高,如果期望不那么高,会发现你的工作其实还不错。而降低了期望值以后,根据比较低的期望值来做准备,就会发现结果都能在你的掌控之中,没有那么多“意外”了。有句话叫做“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
  (未完待续)
  这篇文章如果你当作菜谱看,想照着马上就做出来,大概是很难。如果你当作一个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规划看,花几年的时间做,应该,沒那么难。
  跳槽与积累
  
  首先要说明,工作是一件需要理智的事情,所以不要在工作上耍个性,天涯上或许会有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叫好,煤气公司电话公司不会因为觉得你很有个性而免了你的帐单。当你很帅地炒掉了你的老板,当你很酷地挖苦了一番招聘的HR,账单还是要照付,只是你赚钱的时间更少了,除了你自己,没人受损失。
  
  我并不反对跳槽,但跳槽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频繁跳槽的后果是让人觉得没有忠诚度可言,而且不能安心工作。现在很多人从网上找工作,很多找工作的网站常常给人出些馊主意,要知道他们是盈利性企业,当然要从自身盈利的角度来考虑,大家越是频繁跳槽频繁找工作他们越是生意兴隆,所以鼓动人们跳槽是他们的工作。所以他们会常常告诉你,你拿的薪水少了,你享受的福利待遇差了,又是“薪情快报”又是“赞叹自由奔放的灵魂”。至于是否会因此让你不能安心,你跳了槽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更加开心,那个,他们管不着。
  
  要跳槽肯定是有问题,一般来说问题发生了,躲是躲不开的,很多人跳槽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开心,如果这种不开心,在现在这个公司不能解决,那么在下一个公司多半也解决不掉。你必须相信,90%的情况下,你所在的公司并没有那么烂,你认为不错的公司也没有那么好。就像围城里说的,“城里的人拼命想冲出来,而城外的人拼命想冲进去。”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公司是不存在的。换个环境你都不知道会碰到什么问题,与其如此,不如就在当下把问题解决掉。很多问题当你真的想要去解决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难。有的时候你觉得问题无法解决,事实上,那只是“你觉得”。
  
  人生的曲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偶尔会遇到低谷但大趋势总归是曲折向上的,而不是象脉冲波一样每每回到起点,我见过不少面试者,30多岁了,四五份工作经历,每次多则3年,少则1年,30多岁的时候回到起点从一个初级职位开始干起,拿基本初级的薪水,和20多岁的年轻人一起竞争,不觉得有点辛苦么?这种日子好过么?
  
  我非常不赞成在一个行业超过3年以后换行业,基本上,35岁以前我们的生存资本靠打拼,35岁以生存的资本靠的就是积累,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代表几年的积累付之东流,一切从头开始,如果换了两次行业,35岁的时候大概只有5年以下的积累,而一个没有换过行业的人至少有了10年的积累,谁会占优势?工作到2-3年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工作不顺利,好像到了一个瓶颈,心情烦闷,就想辞职,乃至换一个行业,觉得这样所有一切烦恼都可以抛开,会好很多。其实这样做只是让你从头开始,到了时候还是会发生和原来行业一样的困难,熬过去就向上跨了一大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碰到几个瓶颈,你熬过去了而别人没有熬过去你就领先了。跑长跑的人会知道,开始的时候很轻松,但是很快会有第一次的难受,但过了这一段又能跑很长一段,接下来会碰到第二次的难受,坚持过了以后又能跑一段,如此往复,难受一次比一次厉害,直到坚持不下去了。大多数人第一次就坚持不了了,一些人能坚持到第二次,第三次虽然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可是跑到这里的人也没几个了,这点资本足够你安稳活这一辈子了。
  
  一份工作到两三年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变成熟手,这个时候往往会陷入不断的重复,有很多人会觉得厌倦,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搞懂了一切,从而懒得去寻求进步了。很多时候的跳槽是因为觉得失去兴趣了,觉得自己已经完成比赛了。其实这个时候比赛才刚刚开始,工作两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手下,和领导的关系,在业内的名气……还都是远远不够的,但稍有成绩的人总是会自我感觉良好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跟客户关系铁得要命,觉得自己在业界的口碑好得很。其实可以肯定地说,一定不是,这个时候,还是要拿出前两年的干劲来,稳扎稳打,积累才刚刚开始。
  
  你足够了解你的客户吗?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老板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你足够了解你的手下么?你知道他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吗?如果你不知道,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已经积累够了?如果你都不了解,你怎么能让他们帮你的忙,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如果他们不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情,你又何来的成功?
  (未完待续)
  楼上的朋友说的,对了一半,人生需要命运+天赋+努力+方法,可是如果你既没有好命,又没有天赋,你是埋怨上天沒给你这些,还是用你仅剩下的方法+努力来博一博?
  
  实干
  很久以前炎帝有个小女儿,叫做女娃,在东海游玩,被淹死了。女娃死了以后,气愤难平,化身作鸟,书中记载“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
  
  陶渊明说“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我总是被祖先身上这股子执著劲感动,不过今天要说的不是执著而是行动。精卫气愤之下没有上论坛发一篇帖子,把东海一通臭骂,然后控诉天下的黑暗世事的不公,而是立刻动手,化身为鸟开始填海。不知道后来东海被她填平了没有,但是相信总有一天会被她填平的。
  
  “人因梦想而伟大。”有了梦想还是要动手去做的,无论梦想得多么好,永远停留在梦想上最终不过是做梦而已。精卫的办法虽然笨了点,好在马上就动手做,也许做起来以后她会发觉这个方法效率不好,然后想办法改进,但是如果不动手去做,永远也实现不了梦想。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愚公是也。愚公想好了就动手做,换作现代网络人,一定是发一帖子《论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然后有人回《十个理由驳门前有山的不合理性》,双方开始论战,又发文《看看人家河曲智叟是如何对待门前大山的》,开始那人回曰《坚决反对智叟文化对我传统文化的侵蚀》,高帽子大理论满天飞舞,简直可以出一本论文集。最后一路论战到《从门前的大山看社会的黑暗和神仙的腐败》,责问为何天帝不过问此事,难道天帝是白吃供奉的么?门前的大山虽然是小事,但是神仙的责任不就是照护天下百姓么?岂能因善小而不为?众人一通感慨,是啊,是啊,但愿有圣人出,平乱世,大庇我等寒士俱欢颜。感概完毕,大家回家该睡觉睡觉,该吃饭吃饭,第二天就当这事情从来没发生过。
  
  生活中人们总是有着很多美好的想法和计划,可是大多数只是睡觉前躺在床上想想而已,总是想“等什么时候”有时间了再去做,岂知,若不动手开始做,这“什么时候”永远也不会到来,因此就只能总是做梦了。生活中并不会平白跳出一段空白的时间,即使有了这样的空白时间,大多数人也是在想办法找事情打发时间,看看电视,上上网,挖挖地雷,翻翻纸牌,而从不把这时间当作“什么时候”。
  
  快乐工作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靠自己去创造,不能坐在那里等,做就比不做好,按照电影《霸王别姬》里面说的,“人得自己成全自己。”开始的时候可能做得不好,没什么关系,有谁是一开始就会的,不会学起来就是了。做事情不像开灯,一拨开关,灯就亮了,再一拨灯就灭了。没这么简单容易,往往就和锻炼身体一样,花了很多时间,很多努力才能积累起一点点来,而这一点点,稍稍放纵就前功尽弃了。所以不可能有那么一天,突然想做就做成了,一定是不断积累,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也没有那种特效药,只要一个方法事情就做成了,不会有的。开始的时候方法笨一点没有关系,只要认真做就能不断改进,越早开始动手,积累的东西越多,越早碰到失败越接近成功。所以,不要等到那“什么时候”。
  
  人们说“什么时候”的时候,大多也就是说“没有时候”的意思,以前做销售的时候,如果我的客户对我说“什么时候”,我就知道他不想跟我做生意了,他如果想,他一定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
  
  前两天看一文章,里面提到电影学院招生,问道如何发展中国电影,答什么的都有,有说要学习好莱坞的,有说要加大投入多拍片的,有说要更加商业化的,惟独一女士答曰“应该每星期去看一次电影。”这,才是国人缺乏的实干精神。我相信很多人在工作当中都有很好的想法,宏大的理想,眩目的理论,但真要动手,却常常在等“什么时候”,岁月蹉跎,“什么时候”始终也没有来,而这些想法也始终只是想法,没变成具体的东西,你也就还是那样不成功。
  
  看人家精卫,一句废话没有,心里气,立刻动手。人生也是如此,最终回首自己这一辈子,总是问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或者想了什么。
  (未完待续)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