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还没有好工作(整理版)

  选择
  
  我们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实是选择,因此在谈职业生涯的时候不得不提到这个话题。
  
  我始终认为,在很大的范围内,我们究竟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每天我们都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我可以不去写这篇文章,去别人的帖子拍拍砖头,也可以写下这些文字,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整理自己的思路,我可以多注意下格式让别人易于阅读,也可以写成一堆,我可以就这样发上来,也可以在发以前再看几遍,你可以选择不刮胡子就去面试,也可以选择出门前照照镜子……每天,每一刻我们都在做这样那样的决定,我们可以漫不经心,也可以多花些心思,成千上万的小选择累计起来,就决定了最终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未来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很多人会说我命苦啊,没得选择阿,如果你认为“去微软还是去IBM”“上清华还是上北大”“当销售副总还是当厂长”这种才叫选择的话,的确你没有什么选择,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选择。但每天你都可以选择是否为客户服务更周到一些,是否对同事更耐心一些,是否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是否把情况了解得更清楚一些,是否把不清楚的问题再弄清楚一些……你也可以选择在是否在痛苦中继续坚持,是否抛弃掉自己的那些负面的想法,是否原谅一个人的错误,是否相信我在这里写下的这些话,是否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生活每天都在给你选择的机会,每天都在给你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你可以选择赖在地上撒泼打滚,也可以选择咬牙站起来。你永远都有选择。有些选择不是立杆见影的,需要累积,比如农民可以选择自己常常去浇地,也可以选择让老天去浇地,诚然你今天浇水下去苗不见得今天马上就长出来,但常常浇水,大部分苗终究会长出来的,如果你不浇,收成一定很糟糕。
  
  每天生活都在给你机会,他不会给你一叠现金也不会拱手送你个好工作,但实际上,他还是在给你机会。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了不起的社会关系,我的父亲在大学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了边疆,那个小县城只有一条马路,他们那一代人其实比我们更有理由抱怨,他们什么也没得到,年轻的时候文化大革命,书都没得读,支援边疆插队落户,等到老了,却要给年轻人机会了。他有足够的理由象成千上万那样的青年一样坐在那里抱怨生不逢时,怨气冲天。然而在分配到边疆的十年之后,国家恢复招研究生,他考回了原来的学校。研究生毕业,他被分配到了安徽一家小单位里,又是3年以后,国家第一届招收博士生,他又考回了原来的学校,成为中国第一代博士,那时的他比现在的我年纪还大。生活并没有放弃他,他也没有放弃生活。10年的等待,他做了他自己的选择,他没有放弃,他没有破罐子破摔,所以时机到来的时候,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你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决定在你的每个小小的选择之间。
  
  你选择相信什么?你选择和谁交朋友?你选择做什么?你选择怎么做?……我们面临太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当中,意识形态层面的选择又远比客观条件的选择来得重要得多,比如选择做什么产品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而选择怎么做才重要。选择用什么人并不重要,而选择怎么带这些人才重要。大多数时候选择客观条件并不要紧,大多数关于客观条件的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要紧的是选择怎么做。一个大学生毕业了,他要去微软也好,他要卖猪肉也好,他要创业也好,他要做游戏代练也好,只要不犯法,不害人,都没有什么关系,要紧的是,选择了以后,怎么把事情做好。
  
  除了这些,你还可以选择时间和环境,比如,你可以选择把这辈子最大的困难放在最有体力最有精力的时候,也可以走一步看一步,等到了40岁再说,只是到了40多岁,那正是一辈子最脆弱的时候,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在那个时候碰上了职业危机,实在是一件很苦恼的事情。与其如此不如在20多岁30多岁的时候吃点苦,好让自己脆弱的时候活得从容一些。你可以选择在温室里成长,也可以选择到野外磨砺,你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吹冷气的工作,也可以选择40度的酷热下,去见你的客户,只是,这一切最终会累积起来,引导你到你应得的未来。
  
  我不敢说所有的事情你都有得选择,但是绝大部分事情你有选择,只是往往你不把这当作一种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选择,才会有比较好的未来。
  (未完待续)
  To 沉默到底
  
  是不是除了销售就没有办法量化考核,我可不敢像你那么肯定,至少,在我的公司是有对于非销售人员的量化考核的,只是需要花些时间去分析怎么考核比较合理。现在绩效评估的方法很多,虽然我还没找到一个满意的,但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人愿意去公平地评价别人的工作,总归是有办法评价的,只是愿不愿意的问题。
  
  或许你的老板是有问题的,这一点我也不敢肯定,虽然你列举的老板说的话听起来有问题,但你没有说上下文,也没有說他是在什么环境下对谁说的这个话。即使你的老板是这样想的,并不代表所有老板都是这样想的,至少我认识的企业不刻意要求加班的超过一半。有些老板本身就是工作狂,他觉得加班是快乐的,这样的人也是有的。
  To 唯光明故
  
  文职里面比较容易出头的是财务,在后面的内容里会说到,500强的CEO销售出身最多,财务出身第二。公司小的时候销售主导公司,而公司大了财务主导公司。
  
  其次是人力资源,其实人事是很重要的事情,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是中国的人事,照搬西方人事的东西,可是西方的人事那一套方法,是建立在西方的道德伦理观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的,应用到中国来,往往最后变成一个摆设,只能管管收发简历管管发工资。要不就是政工干部那一套谈心啊,家访啊之类的做法。
  
  再次是行政与客服,其实很多人行政与客服当成杂务总管,认为行政就是订个机票,旅馆,会议室,没水了换水没纸了买纸。而客服则是处理投诉,专门接电话挨骂。其实不然,行政和客服也可以做得很出色。
  
  我们拿足球队举例子,销售和市场就像前锋,总是被光环笼罩的,财务和人事就像中场,给前锋输送炮弹,并且控制比赛的节奏,而行政则是后卫,客服就是守门员,行政和客服做得好,公司管理井井有条,客户满意度很高,竞争对手自然难以攻破。
  
  问题在于,现在的行政人员不知道自己的定位,他们缺乏和其他部门的沟通,而且自己错把自己定位为不重要的角色,认为自己每天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了,也从不把公司业绩当成自己的任务,你把自己当一个3000块薪水的人来对待,老板怎么会把你当10000块薪水的人来对待?你要问我你的未来,先想想自己能创造什么别人需要的,无法替代的价值,你的未来就有了。
  二十多岁的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欲望,想打碎一切,重新分配财富,从而愤怒,从而“造反有理”,这能理解,但如果这个方法能够实现的话,难道不怕你年纪大了以后,后人来造你的反?而且,这和抢劫有区别么?你认为现在的财富分配不公?你有更公平的方法么?你分多了你觉得公平了,别人还觉得不公平了,岂不是还要重新打碎再来?你究竟只是愤怒,还是真的有思考?
  与别人相处
  
  如果你认为很多人都是SB,你认为人和人之间就像狗和狗一样不是你咬我就是我咬你,那么这一段不看也罢。
  
  我们在社会里没办法不跟人打交道,也没办法自己一个人做成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要做成事情就要相互依靠。和你打交道的人,基本上你没得挑选,就像你的父母你也没得挑选,你只能面对现实,你再不喜欢也没办法,因为这些人上帝不是为你创造的。更让人沮丧的是,往往喜欢你的人对你的事业没啥帮助,而你讨厌的人却掌握着你需要的资源。你怎么办?怎样和别人发展成为一种相互支持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攻讦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情商的最大作用。要讨厌一个人很容易,要让人讨厌也很容易,反过来却很难。
  
  你大概只有一种办法——让和你交往的人获得利益,前提是你也要获得利益,这个有个流行的说法叫做双赢。你想获得利益,那么你必须让你的雇主获得利益,你的客户获得利益,你的下属获得利益,你的同事获得利益,大多数时候所谓关系好,就是利益平衡得好,所谓关系不好就是利益平衡得不好。“亲兄弟,明算账。”利益平衡得不好,亲兄弟也是会翻脸成仇的。你是领导是因为你会平衡利益,你不是领导是因为你不会。这一方面中国人是行家了,整篇的《三国演义》都是在讲这个故事。大多数情况下,最聪明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让大家都获利,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成本最高方法就是把其他人都干掉自己独得利益。
  
  如果你想要双赢,你就要考虑对方要什么,比如找工作,员工也必须考虑一下公司要什么,要知道雇主并不欠你一份工作,只有你的产出大于雇主付你的薪水,雇主才会乐意雇用你。所以应聘者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雇佣我对方能得到什么利益,而不是急于问薪水多少?急于问薪水给对方的信号就是,我只关心我想要什么,我不关心你想要什么,这样不可能双赢的。同样当你作为雇主或者领导的时候,不考虑员工想要什么,也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全心投入,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和尚是成本最高的员工。
  
  很多时候,你有求于人,而人无求于你,比如你要销售东西给别人的时候,这个时候发现对方的需求就很重要了。发现需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倾听”,人长了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我们多听少说。多听少说不是为了礼貌,而是为了弄清楚对方的需求。想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有人向你推销东西,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是你却一点也不想听,只想快点打发他走,因为他不关心你的需求。根据我的观察,人都还是喜欢别人听自己讲些东西的,哪怕再沉默寡言的人也是希望有人听自己讲话的,之所以不讲是因为还不信任,这是人性。抛开了刚刚认识的紧张以后,人们还是比较喜欢说的。即使是国家 也有需要和人分享的东西,无论是高兴的还是不高兴的事情。肯听别人说,不去打断是个美德。人们往往也管不住自己的嘴,说着说着就把自己的心理话说出来了,这个时候才能抓住他的需求究竟是什么。好的销售是会听的销售,不是会说的销售。而会平衡利益的人是会听别人需求的人,而不是会说自己需求的人。
  
  和人相处很大程度上就像对着一面镜子,你对镜子愤怒,镜子里的人对你也愤怒,你对镜子微笑,镜子里的人对你也微笑。不少新人觉得人际关系不好处,记得这个道理就好了。你如果总是看到别人的缺点,别人自然看你的缺点,你如果看不上别人,别人也会看不上你。你伪装不了的,你的表情神态会告诉对方你究竟是怎么看待他的,所以,要搞好人际关系,先要从自己内心愿意和人打交道,愿意接触别人,愿意放开心扉,愿意接受别人的缺点,否则,很难。中国人有个道理,花花轿子人抬人,人在社会上要取得成就,需要相互抬举,而不是相互拆台。有些人的不成功就是因为他只会给别人拆台,不会抬举别人,比如击鼓骂曹的弥衡。要清高就别出来趟浑水,要趟浑水就别清高。
  
  和人相处的最好武器就是“从别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我听过一个例子,有个人要跳楼,劝他的人说“活着多好呀,生活多美好呀,不要跳楼。”这看上去是从跳楼者的角度来思考,实际上没有,对于要跳楼的人来说,他才不觉得生活美好,他正是因为觉得生活糟透了才要跳楼的。或许这个时候对他说“是的,我也觉得这个社会很tmd操蛋,但是你死了,你爸妈怎么办?妻子孩子怎么办?”会好一些。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我们替别人考虑了,其实我们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而不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别人考虑的。比如餐馆的服务员,总是说这个鱼翅比较好吃,这个老虎斑比较好吃,他们是站在自己要多赚钱的角度替顾客考虑的,并没有站在顾客要吃得实惠的立场上来替顾客考虑问题。
  
  学会从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会知道他要什么,什么是对他重要的,什么事不重要的,什么是他能够妥协的,什么是他会坚持的。了解着这些,他基本已经在你的掌控之中了,凡事总归能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才是长久与人相处的办法。这种协调不见得是公平的,弱势的时候吃些亏,强势的时候占些便宜,目的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目的。成功的人控制别人,不成功的人被人控制。而控制别人不是靠官大靠命令,而是靠控制别人的利益和需求。
  (未完待续)
  
  To cdmac
  
  你的情况还是描述地不够清楚,不过大抵上,我觉得你有两个选择,一个,留在当地尽孝,你可以看看当地最适合做什么,有什么资源,然后找人合伙做,你出力他出钱。以前我看到一个例子,河南有个小伙子做钧瓷,他做得很特别,所有质量有瑕疵的统统砸掉,虽然开始的时候大家觉得他傻,但靠着口碑,他把名气做出来了,现在他的产品是国礼。
  
  另一个,到大城市找工作,适当时机把父母接到大城市,或者等自己财务自由了以后多花些时间去陪父母。
  To 花柔玉静
  
  人和人个性不同,有人是天生好静的,也没什么不好。只是我看别人和你搭讪的意思不像是要打探你的生活,更像是想要和你交流,却不知道说什么好,可能因为你显得不太容易接近,所以别人选了个进可攻退可守的话题,如果你接着说,你们就可以聊聊天气,如果你不搭理,别人也可以不伤自尊。如果你安于和别人不交流,其实也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如果你想和别人交流,让自己看起来比较容易接触,比方说,开朗些,多笑笑。
  To cdmac again
  
  其实我很想告诉你,那不是逃避,可是我说了,你就安心了么?你大概还是会一遍遍问你自己,还是会一遍遍问每一根救命稻草,只要有一个人说是逃避,你就会动摇。既然你这么想战胜“逃避”,不如试上一试,或许,你想要的只是战胜“逃避”,28岁,试个两年也还勉强来得及。
  
  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这算不算逃避,我不是神仙。
  To 暖暖烟烟 浅浅游游 yuannuli
  
  关于文职的转换角色,我前面大致描述了一下各个文职的特点。选择文职的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什么企图心,或者说远大志向,而且不是以结果导向。这点其实是最致命的,老板往往不是不肯给文职人员机会,但是给了机会,文职人员往往松松垮垮,一旦碰到不松垮的,老板又忍不住让他去做销售市场了。
  
  没有企图心的话,会丧失很多机会,有企图心的人会跑到前面,占了位置。没有企图心也就意味着自己不主动,你不主动,有人主动,你觉得机会会给谁呢?每一个高层的职位,包括行政经理,都是负责制的,也就是说要以结果为导向,对结果负责,没有结果,做得再多也是零,有结果,你每天上网打游戏也没关系。但是大多数行政人员并不这样要求自己,总是强调自己做了,并不强调做的结果。比如,有的行政人员会说“我已经给王经理打过电话了,他电话不通。”不通就一直打到通么,老板打不也是一样,你的意思是让老板自己打到通?打过有什么意义,打通才有用么,做了和做成是截然不同的。
  
  上策是改变这两点,这两点不改变,终究是指标不治本的。
  
  中策是跟一个有前途的人,因为人都是喜欢熟悉害怕陌生的,用熟了的行政就是好行政,省掉很多磨合的过程,如果跟对人,他会帶着你的。
  
  下策是换职务,财务比较不容易被换掉,人事好些,行政最容易被换掉。好歹财务是有些技术含量在里面的,而且用熟了还是好用,要换人还要考虑新人多久能熟悉。
  
  下下策是靠多加班,靠别人可怜,靠自己更节衣缩食。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