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新作;《饕餮娘子》(斑竹推荐)

  作者:肥肥的小贝满地跑 回复日期:2010-8-15 23:07:00
    嗯嗯嗯,追到第八页就忍不住上来冒个泡
    话说LZ在前面两章写到扬州某寺的时候写错字了哦,那座寺叫旌忠寺,MS以前属于老扬州城里的核心地区
    给LZ提供些老地名,希望能用上哈
    瘦西湖、大虹桥、皮市街、三元桥、南/北河下、东关街、御码头、多子街、天宁寺、仙鹤寺、南/北柳巷、文昌阁、四望亭,彩衣街、玉器街、打铜巷向社区报告违规内容
  
  ——————————————————————————
  谢谢你的建议啊~~不过我本意就是把地名半虚半实。
  首先柳青街和竹枝儿巷就是我杜撰的,明末的扬州就叫扬州,但我一直在文里叫江都,也是一样的道理。
  可能是因为看红楼梦太多的缘故吧,所以搞得自己写文的时候也不自觉就学了老曹大人的法子(当然不敢跟红楼梦比);把地名虚写一点,就不至于太累吧,考据上也可以省点功夫(其实是偷懒)~~~~~~
  不过还是很谢谢你这么有心!
  
  
  谢谢楼上贴《随园食单》的胖狐狸~~
  
  其实我一直没看过完整的《随园食单》,写《饕餮娘子》靠的主要还是《调鼎集》和一些总结综合性的古代饮食文化书籍,关于袁枚老人,我主要在芙蓉肺一章里写过他爱吃的鱼翅、燕窝,其做法要求都无比精致,在现在看来,只能空凭想象了。
  
  古人无论哪一方面,都比现代的人相对沉稳很多吧?还是心态~心态啊~~~
  27113#作者:断袖之谊 回复日期:2010-8-18 0:51:00
    道葭:鄙人拜读过楼主文章,不禁拍案而叹,楼主文笔又比较小说之风范,言语不乱,娓娓道来,令人赞叹。不过在下有一个地方想与楼主讨论,就是关于楼主小说之中武夷茶的部分。据我所知,武夷龙凤团茶发端于两宋,宋元时代一直是作为皇家贡茶。而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元璋为减轻茶农负担,取消武夷茶的团茶进贡,武夷茶农改制作散茶,茶叶质量大为降低,据史料记载,那时即便是进贡到宫中的武夷茶也只能是作为洗碗所用,无人再喝。直至清朝中后期,武夷茶农渐渐使用半发酵加工技术,加之大红袍,水金龟,铁罗汉,白鸡冠等名枞的陆续发现,才有了武夷岩茶后来的享誉天下。
    既然楼主文章定位在明末,在下窃以为市面上应该不再可能有宋时期又朝廷监制的龙凤团茶。
    这只是在下一人的看法,鄙人才疏学浅,可能有言语不周之处,还望楼主见谅向社区报告违规内容
  ————————————————————
  
  谢谢你的留言,看得出阁下也是位有心人。
  龙凤团和茶戏,都是在宋代最鼎盛。明末确实都没有了,尤其是文字记载中如此精湛绝伦的茶戏,后人都只能想象。《饕餮娘子》虽然刻意安排了一个时代背景,但是这其中的许多细节,又不能完全按照明代来规范啊,比如烹调中常常提到的洋糖,这是清代扬州的食谱里才有的说法,而我写饕餮娘子,也只是想制造这一个欢香馆(幻象馆)的途径,来表现一下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罢了。
  没记错的话,明代的官方主流似乎都刻意将很多东西简化了,尤其是茶戏,断了传承我真的觉得很可惜,想象一下,人们可以单凭一把长勺,就能在茶碗的水里搅动出动物的形态、清晰的文字,这是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情景?!
  ……我只能认为,这种事其实也跟当权者的素质有关吧……宋代的皇帝,以宋徽宗为首,都是真正的艺术家,而明朝的皇帝……额…………
  
  所以,看官就不必在意啦~
  答楼上,出了啊,第二部最近也会面市。
  
  敬请期待!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