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上面那层,在这段婚姻里,没有受到尊重的人是我,而不是他。我一直试图小心翼翼的保护他敏感的自尊心,但是他不领情。他强烈的掌控欲导致他在任何事情上都不尊重我,我看似强势,其实只有我俩一致的问题上听我的,我俩不一致的问题都是听他的。你说二胎只是导火索,没错,之前累积了很多矛盾,有两次我是真的动了离婚的念头的。他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让我,所有的事情都是针尖对麦芒,我是真的不能接受的。别说我在这个家庭里付出比他多,就算是我完全不付出,作为一个男人也不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老婆吧?你说我是嫌弃他收入少,这个我是不承认的。从我认识他开始,他的收入能达到什么样的极限我就知道,如果我嫌弃他就不会跟他结婚。在这里再套一下那个恶俗的故事吧,一个女孩跟穷小子耗了几年选择了分手,穷小子说女孩嫌弃他穷。其实他穷女孩一开始就知道啊,只是嫌弃他不上进罢了。这件事情搁我身上就是,他不爱我不尊重我。所以我选择放弃。他一再的恶劣行径已经刷新了我对人性之恶的底线了、可能真的是我之前的生活环境太单纯了。
不生二胎就离婚,说说我的凤凰男老公
我们之间的矛盾从他的角度来讲,肯定是另一番说辞。像他这样从不认错的人,即使是他错了也甩锅到别人头上。他说不出来具体哪件事情我有问题,所以统一归结为我脾气性格不好。呵呵,我脾气不好从结婚前他就知道啊,我明确就跟他说过,而且我都表现出来了,倒是他,隐藏那么深,不然我是一定不会跟他结婚的。我呢,脾气是不太好,但性格没啥问题,但是他就一直把脾气性格不好这个帽子扣在我头上,只要发生矛盾就给我洗脑,是你有问题,你去看看心理医生吧,你去找心理专家聊聊吧,你去上心理学的课吧。如果不是我自己的内心够强大,可能换个女人真被洗脑自己有问题也说不定。他能甩锅到什么程度呢,女儿刚会走路没多久,他拉着女儿上楼梯,走得有点快,女儿就跪地上了,他说你小心点啊。我说你走的太快了啊,你慢点就行了,怎么还把责任往你女儿身上推?女儿就在旁边说,爸爸,你太快了。
他现在又反复了,要求名下无房无贷才配合过户,而公积金贷款在还完之前不能更名。这就是逼着我卖房呢。原本那天聊的是,我每月往他还贷的卡上打钱,他是同意的了,现在又出尔反尔了。呵呵。
你们也不必脑补他不想离婚,他是迫切的要离婚的,从他对我发狠的劲就能看出来,他那真是拿我当仇人,恨不得我立马去死。所以,他的反复,是不希望我好过。而且,我认为他是想捞一笔走的,当然,也可能我的这种猜测只是小人之心。但是毕竟经过这几年的相处我也大概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他这样要自尊好面子的人肯定不可能直接说我要房子的一半,所以就各种使绊了。
女儿下午发烧了,38度多,他把女儿送回来之后就走了,从冰箱里拿了一些酒走,我猜他是去喝酒。晚上八点左右女儿说要跟爸爸视频,接通了信号不好,也没说成话,后来改电话说了。他跟女儿说在吃饭,女儿就要求也去。他说好,我回来接你去。女儿就一直期待着他回来带她去吃饭,怎么哄都不睡觉。这就是我一直特别反感的他在育儿方面的做法,只要把孩子哄的不哭闹就行了,完全不顾后面的影响,我不喜欢这种答应了孩子又不履行承诺的行为。他跟孩子说很快就回去了,也一直不回来。过了九点半孩子还不睡,给他打电话也不接,后来我给他发了个微信:你说要带她去吃饭,所以你不回来她不睡觉,你要么尽快回来,要么跟她说清楚不能带她出去吃饭,让她赶紧睡觉。她现在发烧呢,应该早点睡觉。他过了十几分钟回了个微信说回来了。结果到了快十点半才到家,女儿就是硬熬着不睡。
中间我试图哄女儿睡觉,她说她要自己睡,让我去外面睡。我说外面是爸爸睡觉的地方,我没地方睡,女儿说外面是奶奶睡觉的地方,爸爸也可以睡妈妈也可以睡,我要自己睡。等他到家,他说要去外面跟爸爸睡,在外面他又跟爸爸说你去里面床上睡吧,我要自己在这里睡。就在刚才还一直在赶他。我不知道她今天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很奇怪。关键是,他不会以为是我教女儿这么做的吧?毕竟他只知道女儿赶他去里面床上睡的这段,不知道女儿赶我去外面床上的那段。我需要澄清一下吗?
中间我试图哄女儿睡觉,她说她要自己睡,让我去外面睡。我说外面是爸爸睡觉的地方,我没地方睡,女儿说外面是奶奶睡觉的地方,爸爸也可以睡妈妈也可以睡,我要自己睡。等他到家,他说要去外面跟爸爸睡,在外面他又跟爸爸说你去里面床上睡吧,我要自己在这里睡。就在刚才还一直在赶他。我不知道她今天为什么有这样的行为,很奇怪。关键是,他不会以为是我教女儿这么做的吧?毕竟他只知道女儿赶他去里面床上睡的这段,不知道女儿赶我去外面床上的那段。我需要澄清一下吗?
我刚才去给女儿吃了退烧药,女儿正自己睡呢。刚喝完酒应该很希望在床上躺着吧,但是他只能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手机,有点好笑。
昨天晚上他试图强迫我发生关系,在我的反抗下没有成功。今天早晨趁我还在睡着,他搞了突然袭击,成功了。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突然有这样的行径,前一天他还恨不得我去死,现在却对我做了这样的事情。他说你不用想太多,该离婚还是会离婚,我就是解决一下生理需要。他问我咨询过律师了吗?我说咨询了,他说你最好咨询清楚,我的律师说我可以分一半,对于我来讲不过是损失两三万律师费,你的损失比较大。我说好的,我知道了,我的律师不是这么讲的。他警告我一定要问清楚,我说律师肯定是向着自己的当事人说啊,不然你怎么会委托他,真正怎么判决还是看法院吧。后来他又问我,可不可以明天晚上带着孩子跟他回老家,我说不行啊孩子发烧呢,经不起折腾。他说你可不可以就算是火坑也为我跳一回,我说我们都到这一步了,为啥还要为你跳火坑呢。他也没再说别的。
今天早晨他跟女儿说,晚上爸爸要回老家呆两天,十一期间爸爸也要出去,这十几天爸爸不在家,你想爸爸了就跟爸爸打电话视频。我问他,你能告诉我让我跟你回老家干什么吗?他说没事他就随口一说,我说好吧,那我就随便一听吧。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恨我还要这样对我,他说你不用想太多我没啥意思。
刚才他又催我给他下个月的房贷了,一人一半,否则后果自负。
今天早晨他跟女儿说,晚上爸爸要回老家呆两天,十一期间爸爸也要出去,这十几天爸爸不在家,你想爸爸了就跟爸爸打电话视频。我问他,你能告诉我让我跟你回老家干什么吗?他说没事他就随口一说,我说好吧,那我就随便一听吧。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恨我还要这样对我,他说你不用想太多我没啥意思。
刚才他又催我给他下个月的房贷了,一人一半,否则后果自负。
我又开始焦虑了。我焦虑的信号特别明显,做梦,在梦里不停的跑,有的时候是平地有的时候是楼梯,却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刚才梦到要出差,还有一个半小时是火车发车时间,我却没收拾行李呢。收拾行李发现啥都找不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还剩一小时。对了,好像我有希望他帮忙拿行李箱和开车送我一下,但他后面就消失不见了。我就赶紧出门,发现忘带了行李箱,又回去拿,想打车也打不着车。总之就是各种慌乱,但又醒不过来,梦魇缠身的感觉好难过。
我刚才把下月房贷的一半转给他了,不想做过多纠缠。
他说:起诉离婚,你能接受房屋处理掉?你考虑下,提出可行方案。节后我会委托律师。
我说:不接受。涉及到孩子上学的问题,请你考虑清楚。这件事情,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包括你所说的要我付出的代价,其实承担代价的是孩子,你自己想想吧。
他说:这话我早就说明了。不用在重复。拿不出合理双方都可以接受方案。就让法院裁判吧。请不要提孩子,她不是谈判的筹码,对你我都是。
我说:OK
他说:起诉离婚,你能接受房屋处理掉?你考虑下,提出可行方案。节后我会委托律师。
我说:不接受。涉及到孩子上学的问题,请你考虑清楚。这件事情,受影响最大的是孩子,包括你所说的要我付出的代价,其实承担代价的是孩子,你自己想想吧。
他说:这话我早就说明了。不用在重复。拿不出合理双方都可以接受方案。就让法院裁判吧。请不要提孩子,她不是谈判的筹码,对你我都是。
我说:OK
直到今天,我才发现,他所谓的爱孩子也只是表象。他走的那天孩子发烧,自从走了之后他没问过一句,孩子烧退了吗?包括今天也只是说了离婚的事情,没有问过孩子。所以之前的各种宠爱孩子,可能就是本能吧,其实他并没有真的关心孩子。他最爱的就是他自己吧。
但我们常常忽略了,世界上没有绝对三观一致的两个人。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不同的原生家庭、教育环境、经历等中成长,必定不会和别人的三观完全一样。
其实,“三观不合”的矛盾根源,是双方在“三观不一致”的情况下,一方用自己的三观去绑架别人,强迫另一方接受他的价值观。
实质是:不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在人际关系里会那么累?
因为有些人总喜欢把自己的三观凌驾于他人的三观之上,和自己三观不同的,全部摒除,评判你,贬低你。
李荣浩在新一季《中国好声音》,有一期为学员选了一首网络走红歌曲《你的酒馆为我打了烊》。没想到,竟被网友骂上热搜。
“网络歌曲算什么音乐?你是不是对音乐有什么误解?”
“李荣浩竟然选这样的歌曲,简直是太Low了。”
“身为一个导师,太没品味了。”
……
李荣浩发了长微博回应,主要想表达:人应该允许别人有喜欢任何人和事物的自由。
“你不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坏的,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因为没有一个实际的、具象的标准去衡量。”
但很多人继续喷:
你身为一个有素养的音乐人,竟然在推崇毫无内涵的网络歌曲?
李荣浩无奈再次回应:
我也有不喜欢的网络歌,也有不喜欢的唱片歌,但我绝不会因为个人的不喜欢,就说只要是这个类型的都是垃圾。个人不喜欢是个人的事,没必要一杆子拍死……
为什么人们不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呢?
人存活在世上,基于追求自我的存在感、安全感、优越感和满足感的原始动力,会竭力追求“稳定”,害怕面对各种矛盾冲突。
当内在认知出现冲突,会让我们对自我产生怀疑,威胁我们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所以,我们总会有一种倾向,即:我是对的。
你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我要找理由反驳你、否定你、说服你、改变你,才能维持自我的认知一致。
这就是经典的“认知失调”理论:
如果两种认知出现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的冲突和不适。
个体会借助“最小努力法则”,亦即采取,即采取最节省能量的行为,去干涉其中一种认知,使它们变得一致,去消解这种紧张不安。[1]
成熟的人,会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解决认知失调,不轻易干涉和评判他人的三观。
但有些人则会用“自我实现倾向”,用自己的三观来要求全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只认可和相信对自己有力的证据,去证明自己的三观才是绝对正确。
他们会把矛盾问题都二元对立起来,只有两个价值标准:“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
不仅以此要求自己, 也以此要求别人。
你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
你不接受我的三观,变得和我一样,就是有问题。
你不喜欢我喜欢的人和事,就是不正常。
你喜欢我不喜欢的人和事就是低级、low。
这是世界上最流氓的关系逻辑。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一直把这句话奉为真理。
虽然我们不一定会成为“杠精”,但生活中面对三观“不一致”时,我们都难免产生认知失调,用自己的三观去争对错输赢。
长期以往,结果就是,关系出现裂痕,倦怠,分手、离婚或绝交。
怎么避免呢?
我们常常说,要“理解”别人。
我觉得,“理解”这个要求有时候很难,我们甚至对自己的想法都无法做到100%的理解,何况对别人。
心理学家雅各布·拉姆兰兹和雅艾尔·本雅米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非整合”,即“维持着的不一致”。[2]
指的是一种“人类忍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
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人,在面对人和人之间的“不一致”时,能够维持这种“不一致”、承受矛盾、以及悖论,同时不感到紧张不适。
他们不会通过操控自己的认知、价值观、情感等,去解决紧张和不适,而会允许矛盾的多种认知、价值观、情感同时存在,接受并且维持它们。
同时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会让他们感到分裂,他们仍然感觉到自己是“整体的”。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尊重“不一致”。
是的,“尊重”就好。
比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你尊重我,我尊重你。
互相不争对错,不强迫对方改变。
允许别人跟我们不一样,也允许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尊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如连岳所说: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当我们用尊重的心态去面对彼此的“不一致”,你会活得舒服很多。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从不同的原生家庭、教育环境、经历等中成长,必定不会和别人的三观完全一样。
其实,“三观不合”的矛盾根源,是双方在“三观不一致”的情况下,一方用自己的三观去绑架别人,强迫另一方接受他的价值观。
实质是:不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
为什么我们在人际关系里会那么累?
因为有些人总喜欢把自己的三观凌驾于他人的三观之上,和自己三观不同的,全部摒除,评判你,贬低你。
李荣浩在新一季《中国好声音》,有一期为学员选了一首网络走红歌曲《你的酒馆为我打了烊》。没想到,竟被网友骂上热搜。
“网络歌曲算什么音乐?你是不是对音乐有什么误解?”
“李荣浩竟然选这样的歌曲,简直是太Low了。”
“身为一个导师,太没品味了。”
……
李荣浩发了长微博回应,主要想表达:人应该允许别人有喜欢任何人和事物的自由。
“你不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坏的,你喜欢的东西不一定就是好的,因为没有一个实际的、具象的标准去衡量。”
但很多人继续喷:
你身为一个有素养的音乐人,竟然在推崇毫无内涵的网络歌曲?
李荣浩无奈再次回应:
我也有不喜欢的网络歌,也有不喜欢的唱片歌,但我绝不会因为个人的不喜欢,就说只要是这个类型的都是垃圾。个人不喜欢是个人的事,没必要一杆子拍死……
为什么人们不允许别人和自己不一样呢?
人存活在世上,基于追求自我的存在感、安全感、优越感和满足感的原始动力,会竭力追求“稳定”,害怕面对各种矛盾冲突。
当内在认知出现冲突,会让我们对自我产生怀疑,威胁我们的存在感和安全感。
所以,我们总会有一种倾向,即:我是对的。
你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我要找理由反驳你、否定你、说服你、改变你,才能维持自我的认知一致。
这就是经典的“认知失调”理论:
如果两种认知出现不一致,就会导致心理的冲突和不适。
个体会借助“最小努力法则”,亦即采取,即采取最节省能量的行为,去干涉其中一种认知,使它们变得一致,去消解这种紧张不安。[1]
成熟的人,会用自己的内在力量去解决认知失调,不轻易干涉和评判他人的三观。
但有些人则会用“自我实现倾向”,用自己的三观来要求全世界,以自我为中心,只认可和相信对自己有力的证据,去证明自己的三观才是绝对正确。
他们会把矛盾问题都二元对立起来,只有两个价值标准:“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
不仅以此要求自己, 也以此要求别人。
你和我不一样,就是错的。
你不接受我的三观,变得和我一样,就是有问题。
你不喜欢我喜欢的人和事,就是不正常。
你喜欢我不喜欢的人和事就是低级、low。
这是世界上最流氓的关系逻辑。
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一直把这句话奉为真理。
虽然我们不一定会成为“杠精”,但生活中面对三观“不一致”时,我们都难免产生认知失调,用自己的三观去争对错输赢。
长期以往,结果就是,关系出现裂痕,倦怠,分手、离婚或绝交。
怎么避免呢?
我们常常说,要“理解”别人。
我觉得,“理解”这个要求有时候很难,我们甚至对自己的想法都无法做到100%的理解,何况对别人。
心理学家雅各布·拉姆兰兹和雅艾尔·本雅米妮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非整合”,即“维持着的不一致”。[2]
指的是一种“人类忍受认知/情绪上的复杂性的能力”。
具备“非整合”能力的人,在面对人和人之间的“不一致”时,能够维持这种“不一致”、承受矛盾、以及悖论,同时不感到紧张不适。
他们不会通过操控自己的认知、价值观、情感等,去解决紧张和不适,而会允许矛盾的多种认知、价值观、情感同时存在,接受并且维持它们。
同时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会让他们感到分裂,他们仍然感觉到自己是“整体的”。
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尊重“不一致”。
是的,“尊重”就好。
比三观一致更重要的,是你尊重我,我尊重你。
互相不争对错,不强迫对方改变。
允许别人跟我们不一样,也允许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尊重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如连岳所说:允许他人的道德观、生活方式和自己不同,将消除世上90%以上的烦恼。
当我们用尊重的心态去面对彼此的“不一致”,你会活得舒服很多。
刚看了武志红公众号的一篇文章,摘抄了一部分,感觉说的挺对的,我俩之间好像也是这么个问题,三观不一致没问题,但他没有学会尊重我。
昨晚做梦他搬家了,先把床搬走,然后陆陆续续零零碎碎的搬了好多东西,等他都搬走了,我重新摆放了之前放不下的家具,好像客厅摆了一套中国风的木质沙发和茶几,我看着由衷地说了一句,这样放舒服多了。这预示着我跟他正式在情感上做了切割吧,我想我心里应该是放下了。
整个搬家过程并不愉快,他丧着一张脸和他娘进进出出的收拾东西,中间孩子哭闹,我试图给孩子穿袜子,他娘还拿着手机拍我,估计是想留我虐待孩子的证据,我狠狠的看了她一眼,她没再拍了。这个梦还挺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