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个故事:庚子年茶会(二)
如果你喜欢我的故事,求赞
如果你不喜欢我的故事,求忽略
下面继续更
第十三个故事:庚子年茶会(二)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渡船之人行礼。
从前在风凌渡的时候,也不曾。
这自然不寻常。
这个人青年模样,儒雅之风。
有人见过早晨的朝阳吗?
清晨,第一缕霞光拨开迷朦夜空。
慢慢地整个天空开始变亮。
接着,太阳一出,黑暗退去。
会议厅门口。
这个人一进来,有那么一瞬间,我觉得整个会议厅都被照亮了。
因而,我觉得极不寻常。
要知道,会议厅内光线是比较暗的,光源都开的是辅助灯,壁灯,地灯,中心区的射灯等等。
中心区自然是需要亮度的,其他大部分区域,却是不够亮,够用就好。
而这个人进到门口之时,我却感觉到整个会议厅像被太阳照亮一般。
我从小喜欢太阳。
还特别喜欢晒太阳。
对我来说,太阳是温暖的,是明亮的,是熟悉的。
而我见到这个人之时,那种感觉,就像见到了太阳一般。
因而,赶紧行礼,请入座。
接着看到渡船之人也起身行礼相迎。
在那一瞬间,中心区的多位前辈也同时转过头,向门边看过来。
之后,中心区的多位前辈就转过头去,继续着后面的发言。
此时此刻,这个人坐在渡船之人身侧。
而我们几个人所在之处,似乎有了不同。
如何形容呢?
大概像是被什么透明的东西隔开了一般。
类似玻璃吧。
但是也不像。
因为玻璃虽然能够看清楚外面的情形,外面说话的声音却总是听不太清楚的。
这种透明的东西却是能够看见外面的人的情形,也能听到外面的人的声音的。
同时,我们所在的区域发生的事,外面却像看不见,听不见一般。
比如说科学怪人吧。
科学怪人看到我大吃一惊的模样,就想嘲笑我一番。
又看到渡船之人行礼相迎,又愣住了。
科学怪人本就和我坐的近。
看到我端茶送水忙半天,又坐下来,就忍不住对我说道:
火火,这是你邀请的客人吗?
火火,你也给我倒一杯茶好不好呢?
火火,你是觉得我长得帅还是他长得帅?
……
我心想,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又觉得尴尬无比。
要知道,这是公共场合,台上正讲话呢!
科学怪人的声音虽然不算大,这接连几个问题说出口,也难免让其他人侧目吧。
但是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科学怪人吧啦吧啦说了一大堆闲话,竟然没有人回头看我们一眼。
这就说明,没人听到科学怪人的讲话。
我那会儿就觉得心里暖暖的。
特别开心。
怎么说呢,如果用科学来解释,也许可以这么解释。
这是一种新材料。
这种新材料既有玻璃的透明质感,又没有玻璃的实质。
它无形无色,可以双向调节。
可以设置成能看到外界的图像,听到外界的声音。
可以设置成看不到外界的图像,听不到外界的声音。
可以设置成让外界看到内部的图像,听到内部的声音。
可以设置成外界看不到内部的图像,听不到内部的声音。
它可以设置成允许自由穿过。
也可以不允许穿过。
这种新材料,科学啥时候能实现呢?
我心下正思考着呢。
科学怪人打断了我的思绪。
火火,我是这么的帅。
火火,喜欢我的美女那么多……
我:然后呢?
火火,那你为什么不喜欢我呢?
我:……
之前的故事里我和大家提过,此地的美女老板喜欢张贴朱一龙的照片。
我看到的有大厅,包间,客房……
那是因为科学怪人长得有些像朱一龙。
那美女老板可能是很喜欢朱一龙吧。
也可能是喜欢科学怪人而喜欢朱一龙。
这些都无法知晓。
如果我和美女老板很熟悉,那倒是可以问上一问。
主要我和她也不熟悉。
不熟悉,自然是不好去打听这些。
毕竟那是美女老板内心深处的想法。
不过,美女老板张贴朱一龙照片啊,也有特别之处。
每张朱一龙的照片旁边,还写了一首诗。
据说是美女老板为这诗曾花大价钱呢。
特地的,请易学前辈给朱一龙算过命。
然后,根据所算的结果写的一首诗。
对,就是下面这首。

朱颜紫帅红正好,
十年磨剑战今朝。
左边家剑右胡杨,
遇御姐又看萧郎。
此子岂是池中物,
一遇镇魂便化龙。
浮生吹落英雄梦,
知否一路与君同。
我当时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也没觉得有啥。
今天,提笔写故事时回头来看……
一细想,似乎这首诗也是有些内涵的。
所以,不要以为美女老板只有钱。
人家除了有钱,还有美貌。
人家除了美貌,还有才华。
所以科学怪人长得有些像朱一龙,那么自然是帅的。
只是,我毫不犹豫地回答他,自然是这个人帅。
科学怪人就不乐意了。
努努嘴做了一个失望的小表情。
我看他这形容,也是自恋的很啊。
也不分什么场合。
就瞪了他一眼,做了一个嘘声手势。
然后,用眼神示意他看前方中心处。
中心处,已换了一位前辈在发言:
我们老一辈有时也想偶尔换一种形式和年轻人对话。
今天的活动形式,也是开放式。
如果大家对庚子年有疑问,也可以提出来。
也不要有顾虑。
大家一起品茶,吃些小食。
有问题可以提出来。
由我们这些老人来解答。
这时,台下学生群体中,有一个小学生站了起来。
工作人员递过话筒。
小学生先是给中心区前辈们行了一礼。
然后说道:
请问老师们,既然那么多人说庚子年就等同于瘟疫,战乱,洪水,地震……
那么问题来了,
非典SARS那一年,是不是庚子年?
新中国建国前八年抗战,是不是庚子年?
唐山地震那一年,是不是庚子年?
汶川地震那一年,是不是庚子年?
1998特大洪水那一年,是不是庚子年?
2008全球金融危机那一年,是不是庚子年?
2012末日论,那一年,是不是庚子年?
我听了这个小学生的提问,不由得在心中默默地点了个赞。
是啊,如果回望过去,那些年里发生的苦难之事,难道都是庚子年吗?
这确实是个值得称赞的好问题。
现在的小学生,不简单啊。
也许我们还以为他们是小孩子呢。
其实,看世界怎么说呢。
也许,小孩子看的反而更简单直接。
也许,大人反而有时眼花撩乱。
又也许,无关年龄。
那么,又和什么有关呢?
这确实值得思考。
中心处老前辈的声音传来:
这,是个好问题。
小娃娃,如你愿意,我们几位老人,你可选一位拜师。
哇……
现场一片掌声。
这时,我才有些明白几位前辈们此类活动,并非是随意邀请旁听之人的。
这种活动,能够被邀请参加之人,本就是综合素质非常高的人。
这从他们来到山庄下车那一刻开始,就能够看出来。
步入会场,更是如此。
几百人的活动,没有人窃窃私语。
没有人随意走动。
每个人都自觉遵守这里的规则。
如有不能遵守的人,也没有抗议,没有不满,没有影响其他人,只是自行退去。
现场井然有序。
其实,这并不容易。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些人,是从多少想参加本次活动的人中选出来的。
能来这里的人,是普通人。
却也不是寻常的普通人。
至少是综合素质见识等,远超过普通人的普通人。
其实,我见过很多人,到处找高人。
也见过很多人,到处找修仙群。
我写过的风凌渡的故事里,迷糊大姐也到处找师父。
然而,作为普通人的基本素质具备了吗?
到一个陌生的场合,当遵守这里的规矩,能自觉遵守吗?
何时该发言,何时该止语,能够做到吗?
如果知道关键词,能够认真对待吗?
能够提前做好功课,提前花时间去思考,深思熟虑再提问吗?
如果你提问的高人,提点一句半句,你能够珍惜吗?
也许旁听者来自不同行业。
他们也来自于不同的地方。
性别不同。
年龄不同。
身份不同。
……
但在前辈们的眼里,自有一番考量。
这考量的标准,却和年龄身份等无关。
这个小学生听到前辈的话,行了一礼。
然后将话筒递给工作人员,坐回原位。
举止很是得体。
未完待续,后面继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