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是练笔吧!!戏说轻喷!
纯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唯一授权脱水版
http://www.douban.co
二奶回宫的电梯:
http://www.douban.co
二奶怀孕的电梯:
http://www.douban.co
二奶转正的电梯:
http://www.douban.co
二奶逆袭的电梯:
http://www.douban.co
皇后发威的电梯:
http://www.douban.co
【无责任八武则天-马桶台雷剧,可以休亦!】
大家都知道汉高祖刘邦原配吕雉是以残暴而出名的女人,史上最凶暴的折磨小三的酷刑之一──人彘就是此女的得意之作,一举奠定其人类史上最凶暴大奶之一的地位。
大家可以注意到,我在每一个形容词后面都用了一个之一,为什么?因为和另外一个晚她八百多年出生的女人比起来,吕后简直就是个圣母,这个女人姓武,名什么一直是个疑问,姑且就用她最为人知晓的那个来称呼吧,武则天。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武则天不仅改进了人彘的制造方法为骨醉,而且一杀杀俩;不仅两个情敌逃不了,而且她们的儿子家属,包括之前胆敢为她们说话的人,全部咔嚓,一个不留。和武则天的手法比起来,吕后简直就是个渣渣。更何况吕后可是霸占刘邦大奶的地位许多年,她要出手咔嚓个小三也是名正言顺,而武则天当时只是个刚被扶正的小三。
所以,武则天前半生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小三的奋斗逆袭史。
1
然而武则天这个小三也不是一般的小三,因为她的老公是皇帝,而且前夫和第二任都是皇帝,还是亲父子关系,不是董卓吕布那种伪父子。大家历史剧看多了,总觉得古代女人死了丈夫就该伴着胡萝卜守寡一辈子,其实不然。李唐皇室这一脉,估计是有胡人血统的关系,不仅好色,还常常会做出一些游走在乱伦边缘的举动。武后的第二任老公唐高宗的祖父辈李渊就是个出名的老色鬼,传说调戏过隋炀帝的妃子;爸爸辈唐太宗的第三个杨妃,是他自个儿的弟媳妇儿;孙子辈的唐玄宗就更出格,不仅抢了自己儿子的老婆杨贵妃,还爱得死去活来,千古留名。
皇帝讨老婆,必然马虎不得。骆宾王这个短命文人最著名的作品除了鹅鹅鹅以外,估计就要数那篇《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了,这篇文章把武则天黑成了炭,喷成了筛子,说她“地实寒微”,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丫是个穷二代。
如果武后是穷二代的话,我等屁民就只能去死了。武后十四岁入宫的时候,爸爸是正三品的利州都督,唐代官僚制度里,三品以上就是国之大臣,部长级。至于她妈妈,姓杨。等等,这个姓是不是有点熟?想想看,隋朝的皇帝姓啥?没错,也姓杨,一模一样的。人母亲可是跟皇室沾亲带故的,是隋朝四贵之一的杨雄的弟弟杨达的女儿,放现在就是某个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亲侄女。可见骆宾王实在是个低级黑,喷啥不好要喷人是穷二代,这就跟你喷韩红的时候喷人太瘦是一个道理。
所以武则天的故事不是一个女屌丝的励志发家史,那些想从这儿找心灵寄托的人可以下去了。然而骆宾王说丫是穷二代这句话,放现在看不通,放当时还是有点道理的,也不算乱喷。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初,中国的社会资源大多都被高门大阀所占据。当时江南地区的大姓有王、谢、袁、萧、朱、张、顾、陆等数十个,北方地区,尤其是李唐发迹的关中地区数韦、裴、柳、薛、杨、杜六家最显赫。武则天她妈是关中六大姓之一,她爸却不是。祖籍看父辈,就算妈是贵族,老子也只是个白丁而已。
高门大姓里出来的人世代做官,就算到唐初时可能一个大家里已经没啥显赫的人物了,人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光芒也足以闪瞎我等屌丝的狗眼。而且纵使家道中落,这些官N代们还有一个生财之道:买卖婚姻。在当时,有数不清的有钱人削尖了脑袋想和这些大家联姻,这种道理跟现在许多奔美国绿卡而跑去结婚的人差不多。
武则天她爸是个商人,有人说他是个卖建材的,但其实建材生意只是人生意中的一项而已,人爸可是个集团老总。武则天她爸发家的历史跟现在很多红顶商人差不多 ──包国家的工程。隋炀帝在位时喜欢搞面子工程,武爸瞅准了时机,发挥他的外交本领,成功地从政府那儿搞到了东都洛阳的改建工程,赚钱赚到手软。同时在修洛阳的时候还成功地和当时的宰相杨达搭上了关系──这也是他为啥日后能娶到官二代的原因之一。
武爸的发迹史有点像吕不韦──先是经商致富,致富后想给自己戴红顶,就发挥商人的贼眼优势,到处寻找可居的奇货。吕不韦找到了庄襄王,武爸则找到了李渊。武爸老家山西,山西是李渊的地盘,李渊就是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武爸看上了李渊的势,李渊则相中了武爸的财,可谓王八看绿豆对了眼。李渊当时就让武爸去给他管军备,这可是个肥差,放哪个朝代都是。大唐建国后李渊大封亲信,钦定了十六位开国功臣,武爸就是那十六分之一。
武爸在娶武妈之前有个老婆,还是个少数民族妹子,可惜死得早,武爸发家后没几天那个妹子就挂了。不过还好她挂得早,不然我们可能就没后来的故事了。因为武爸在她挂掉之后娶武妈的时候,武妈已经是个四十六岁的灭绝师太级剩女。如果那个少数民族妹子再晚挂几年,估计就没武则天这号人了。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有疑问──武妈她家有钱有势,还是皇亲国戚,纵使长得比凤姐还丑也早该嫁出去了吧?更何况武妈绝对不可能像凤姐,要不她也生不出日后能把高宗迷得七荤八素的武则天。
原因就是武妈是个宗教狂热份子──她信佛,而且信到骨子里的那种,在她老爸,也就是杨达挂掉以后发誓要为她老子一辈子诵经祈福。后来李渊觉得这不太像样子,整好武爸死了老婆,就把俩人给撮合到一块儿了。虽然武爸有钱有势,还有官做,但若不是杨家女儿是个灭绝师太老处女,他还没资格跟杨家攀这门亲。就是他这种出身,几十年后还要连累亲女儿被人喷。
武妈嫁过来之后勇当高龄产妇──给武爸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排名老二。武则天十一岁那年,武爸见马克思去了。武妈悲痛之下又想去给亡夫诵经祈福,剃度出家。可是转念一想,不对,我要出家了我这三个女儿可怎么办呀?
各位还记得之前打酱油的那个少数民族妹子,武爸的原配吗?那个妹子给武爸生了两个儿子,武妈嫁过来的时候这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一个叫武元庆,一个叫武元爽。武妈嫁过来以后,这两个儿子心里就很不爽──我妈活着的时候没享过福,凭啥你这个老处女在咱爸最显赫的时候冒出来享清福?而且武妈由于是个官二代,从小娇生惯养惯了,不仅脾气不怎么好,还不会做家务,两个大儿子心里就更不舒服了。明里暗里常给武妈和三个妹妹穿小鞋。就是因为怕自己出家后女儿受人欺负,武妈才毅然决然地舍弃了佛祖,选择了家人。
大家可以注意到,我在每一个形容词后面都用了一个之一,为什么?因为和另外一个晚她八百多年出生的女人比起来,吕后简直就是个圣母,这个女人姓武,名什么一直是个疑问,姑且就用她最为人知晓的那个来称呼吧,武则天。
根据新唐书的记载,武则天不仅改进了人彘的制造方法为骨醉,而且一杀杀俩;不仅两个情敌逃不了,而且她们的儿子家属,包括之前胆敢为她们说话的人,全部咔嚓,一个不留。和武则天的手法比起来,吕后简直就是个渣渣。更何况吕后可是霸占刘邦大奶的地位许多年,她要出手咔嚓个小三也是名正言顺,而武则天当时只是个刚被扶正的小三。
所以,武则天前半生的历史可以看作是一部小三的奋斗逆袭史。
1
然而武则天这个小三也不是一般的小三,因为她的老公是皇帝,而且前夫和第二任都是皇帝,还是亲父子关系,不是董卓吕布那种伪父子。大家历史剧看多了,总觉得古代女人死了丈夫就该伴着胡萝卜守寡一辈子,其实不然。李唐皇室这一脉,估计是有胡人血统的关系,不仅好色,还常常会做出一些游走在乱伦边缘的举动。武后的第二任老公唐高宗的祖父辈李渊就是个出名的老色鬼,传说调戏过隋炀帝的妃子;爸爸辈唐太宗的第三个杨妃,是他自个儿的弟媳妇儿;孙子辈的唐玄宗就更出格,不仅抢了自己儿子的老婆杨贵妃,还爱得死去活来,千古留名。
皇帝讨老婆,必然马虎不得。骆宾王这个短命文人最著名的作品除了鹅鹅鹅以外,估计就要数那篇《为徐敬业讨武瞾叫檄》了,这篇文章把武则天黑成了炭,喷成了筛子,说她“地实寒微”,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丫是个穷二代。
如果武后是穷二代的话,我等屁民就只能去死了。武后十四岁入宫的时候,爸爸是正三品的利州都督,唐代官僚制度里,三品以上就是国之大臣,部长级。至于她妈妈,姓杨。等等,这个姓是不是有点熟?想想看,隋朝的皇帝姓啥?没错,也姓杨,一模一样的。人母亲可是跟皇室沾亲带故的,是隋朝四贵之一的杨雄的弟弟杨达的女儿,放现在就是某个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亲侄女。可见骆宾王实在是个低级黑,喷啥不好要喷人是穷二代,这就跟你喷韩红的时候喷人太瘦是一个道理。
所以武则天的故事不是一个女屌丝的励志发家史,那些想从这儿找心灵寄托的人可以下去了。然而骆宾王说丫是穷二代这句话,放现在看不通,放当时还是有点道理的,也不算乱喷。
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初,中国的社会资源大多都被高门大阀所占据。当时江南地区的大姓有王、谢、袁、萧、朱、张、顾、陆等数十个,北方地区,尤其是李唐发迹的关中地区数韦、裴、柳、薛、杨、杜六家最显赫。武则天她妈是关中六大姓之一,她爸却不是。祖籍看父辈,就算妈是贵族,老子也只是个白丁而已。
高门大姓里出来的人世代做官,就算到唐初时可能一个大家里已经没啥显赫的人物了,人几百年积累下来的光芒也足以闪瞎我等屌丝的狗眼。而且纵使家道中落,这些官N代们还有一个生财之道:买卖婚姻。在当时,有数不清的有钱人削尖了脑袋想和这些大家联姻,这种道理跟现在许多奔美国绿卡而跑去结婚的人差不多。
武则天她爸是个商人,有人说他是个卖建材的,但其实建材生意只是人生意中的一项而已,人爸可是个集团老总。武则天她爸发家的历史跟现在很多红顶商人差不多 ──包国家的工程。隋炀帝在位时喜欢搞面子工程,武爸瞅准了时机,发挥他的外交本领,成功地从政府那儿搞到了东都洛阳的改建工程,赚钱赚到手软。同时在修洛阳的时候还成功地和当时的宰相杨达搭上了关系──这也是他为啥日后能娶到官二代的原因之一。
武爸的发迹史有点像吕不韦──先是经商致富,致富后想给自己戴红顶,就发挥商人的贼眼优势,到处寻找可居的奇货。吕不韦找到了庄襄王,武爸则找到了李渊。武爸老家山西,山西是李渊的地盘,李渊就是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武爸看上了李渊的势,李渊则相中了武爸的财,可谓王八看绿豆对了眼。李渊当时就让武爸去给他管军备,这可是个肥差,放哪个朝代都是。大唐建国后李渊大封亲信,钦定了十六位开国功臣,武爸就是那十六分之一。
武爸在娶武妈之前有个老婆,还是个少数民族妹子,可惜死得早,武爸发家后没几天那个妹子就挂了。不过还好她挂得早,不然我们可能就没后来的故事了。因为武爸在她挂掉之后娶武妈的时候,武妈已经是个四十六岁的灭绝师太级剩女。如果那个少数民族妹子再晚挂几年,估计就没武则天这号人了。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有疑问──武妈她家有钱有势,还是皇亲国戚,纵使长得比凤姐还丑也早该嫁出去了吧?更何况武妈绝对不可能像凤姐,要不她也生不出日后能把高宗迷得七荤八素的武则天。
原因就是武妈是个宗教狂热份子──她信佛,而且信到骨子里的那种,在她老爸,也就是杨达挂掉以后发誓要为她老子一辈子诵经祈福。后来李渊觉得这不太像样子,整好武爸死了老婆,就把俩人给撮合到一块儿了。虽然武爸有钱有势,还有官做,但若不是杨家女儿是个灭绝师太老处女,他还没资格跟杨家攀这门亲。就是他这种出身,几十年后还要连累亲女儿被人喷。
武妈嫁过来之后勇当高龄产妇──给武爸生了三个女儿,武则天排名老二。武则天十一岁那年,武爸见马克思去了。武妈悲痛之下又想去给亡夫诵经祈福,剃度出家。可是转念一想,不对,我要出家了我这三个女儿可怎么办呀?
各位还记得之前打酱油的那个少数民族妹子,武爸的原配吗?那个妹子给武爸生了两个儿子,武妈嫁过来的时候这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一个叫武元庆,一个叫武元爽。武妈嫁过来以后,这两个儿子心里就很不爽──我妈活着的时候没享过福,凭啥你这个老处女在咱爸最显赫的时候冒出来享清福?而且武妈由于是个官二代,从小娇生惯养惯了,不仅脾气不怎么好,还不会做家务,两个大儿子心里就更不舒服了。明里暗里常给武妈和三个妹妹穿小鞋。就是因为怕自己出家后女儿受人欺负,武妈才毅然决然地舍弃了佛祖,选择了家人。
2
古代的皇帝有个怪癖好:在想不出可以有啥更好的东西可以奖赏给功臣的时候,就会想去干他们的女儿。这换现在得找人拼命的事,在那时可是多少人求也求不来的福气,机率约等于中五百万头彩。
武则天入宫的时候,李渊早被自己的亲儿子赶下台气死好多年了,她是被唐太宗召进宫的。那时不流行选秀女,所以武则天是走后门进的宫,这个后门有两个,一是她挂了的老子本来就是大官,虽然出身是次了点,但他的女儿勉强也有被皇上干的资格;二是武妈她娘家有人常在皇帝面前吹嘘自家的表侄女怎么怎么好blablabla,唐太宗听得动心,不顾去年刚死了的老婆长孙皇后,忙不迭地就把武则天召进了宫。
那些娘家亲戚是怎么夸武则天的呢?那简直夸成了一朵花──一是说她聪明,能读书会写字;二是说她性格好,很温柔;三是说她漂亮,虽然才十四岁,已经是个美人胚子。当然,头脑好长得好是真的,性格好却全属扯淡,此时还是个十四岁小loli的武则天日后会用屠刀来给读者证明这一点的。
但是这些亲戚们也并没有撒谎。之前说过,武爸死后留下武妈和三姐妹四个孤儿寡母,这也就算了,问题是家里还有两个长大成人且一直看这四个女人不爽的异母哥哥。这两个异母哥哥联合武家其他堂兄弟,从没给过母女四人好脸色,真是孤儿寡母被人欺。在冷暴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武则天,从小就练就了一身装羊吃老虎的好功夫,日后她就是用这手独门绝艺干掉王皇后的。
前文说过,武妈不会做家务,煮饭扫地缝衣绣花的功夫简直惨不忍睹。但是武妈是高门大阀出来的官二代,见多识广博览群书那是不用说的。沐浴在她的博学光环中,武则天从小就显得机敏有决断。大家之前看过影视剧,觉得古人都宣扬啥“女子无才便是德”“后宫嫔妃不能干政”blablabla……错!唐代很多女人不仅博览群书,而且最喜欢的业余活动就是当公知。唐太宗的大奶长孙皇后就是出了名的一代公知,不仅喜欢劝谏太宗不要咔嚓这个不要咔嚓那个,还亲手编了套册子叫《女子行为规范准则》,非常玛丽苏地喷了许多前代名媛,说丫都没自己贤德端庄,自己看不下去了所以才要编这套准则来劝诫天下妇女blabla……这要是换了雍正,估计早就把皇后咔嚓了。然而太宗不但不怪罪他老婆,还非常欣赏,常常说他老婆不但是个好老婆,还是个好大臣。又当老婆又当大臣使,难怪长孙皇后三十六岁就挂了,估计是过劳死。
经历隋末唐初的十多年大战乱,到唐太宗平定天下后,全天下的户口数还不到三百万。太宗于是开足宣传机器,在社会上发起鼓励早婚早育的造人运动。当时的唐朝法律规定,如果男子二十岁,女子十六岁还不马不停蹄地成家造人的话,必定罚你罚到倾家荡产。因此武则天十四岁入宫的时候,是当时女孩们嫁人的正常年纪,太宗也不算是猥琐了小loli.只是武妈四十六岁才破处,当然觉得十四岁的女儿是被猥琐了,于是在送她入宫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然而武则天非常林妙可地安慰她妈妈说:“老妈呀,我这可是进宫享福去,再怎么不好,总比在家天天看那俩傻逼翻白眼好吧?”武妈想想说的也是,才觉得稍稍安慰了点。
因为我们的女主要进宫嫁人了,所以作者先八一八武则天接下来十一年里的老公──唐太宗李世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已经觉得耳朵都快要聋掉了呢?早前说过,唐太宗在社会上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造人运动,他身为皇帝,自然身先士卒。他确实也做得很好──有十四个儿子和二十一个女儿,其中长孙皇后就一口气给他生了六个,占了子女总数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见长孙皇后很受太宗宠爱。长孙皇后去地下会公公李渊之后,太宗很是伤心了一阵子,之后进宫的武则天,还有那个传说一生下来五个月就会说话的妖怪徐才人,身上都有长孙皇后的影子(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想到了一部电视剧呢)。
武loli进宫后,太宗似乎很是喜欢,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媚”。恭喜loli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个有据可考的名字啪啪啪,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叫她武媚好了。武媚进宫的时候,皇后挂了,太宗最宠爱的妃子姓杨。那为什么太宗没有封这位杨妃为皇后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杨妃身份尴尬,以前是太宗他亲弟弟李元吉的老婆,而李元吉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太宗在玄武门咔嚓了。
太宗是个很矫情的皇帝,喜欢装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魏征生前把人夸成一朵花,死后却跑去砸人墓碑。明明心里爱煞了杨妃,却迟迟不肯把人家扶正。从对待小三的勇气上来讲,他儿子高宗胜过他许多倍,敢为了小三把正室扫地出门,这只能说是真爱的力量。
这里讲讲唐代的后宫制度。唐代后宫分为尚宫(管档案的)、尚仪(管礼仪的)、尚服(管服装的)、尚食(管伙食的)、尚寝(管陪睡的)、尚功(管首饰化妆品的)六局,皇后和皇帝平起平坐,都是超品,国家领导人级别,这六宫都归皇后管。
虽然太宗一向喜欢说自己节约,但他这后宫里还是养了一万多人──当然,这不是说他有一万多个老婆,这一万多人里还包括了宫女太监女官等等。这么多人皇后估计连把脸给认全都不可能,更不用说事必躬亲了。为了体恤老婆,唐太宗就说哎呀不如我们多招点妹子进来帮你分分忧解解难这样既是爽了你也是爽了我啊──当然,爽我的成分比较多。于是皇后之下设贵、淑、德、贤四妃,协助皇后管理六宫,都是正一品。
然而六局之下还有二十四司,就算是五个人还是管不过来。为了体恤这五个老婆,太宗决定招更多的妹子进来分忧解难。于是四妃之下又设九嫔(正二品),九嫔之下设九婕妤(正三品),九婕妤下设九美人(正四品),九美人下设九才人(正五品)……为了不引起大家过多的羡慕嫉妒恨,我就不继续往下扒了。而且继续往下扒也没啥意义了,因为我们的女主武媚刚进宫时,封的就是才人。
每级嫔妃都有自己的分管事务。武才人当时被分配的工作除了配皇帝睡觉以外,还有协助安排宫中的宴会玩乐,相当于现在的接待处副处长。乖乖不得了,接待从古至今都是生产力,何况这宫里接待的可都是皇亲国戚,干得好是应该的,干得不好那随时是有可能被咔嚓的。估计是因为沾了封号光的关系,武媚在工作中显得非常的有才。前文说过,武媚身上有那么一点点长孙皇后的影子,估计就是能为太宗分忧解难,将家务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从这些家长里短中,武才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处理问题和待人接物的才干升华,为以后干预朝政夺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武才人肯定很受太宗的宠爱啰?NO!事实是,直到太宗去地下跟他大奶相会为止,武才人当了十一年的才人,一级都没提过。为什么?因为太宗虽然欣赏她的才干,但不喜欢她的性格。当个女官使使挺顺手,但当老婆使就有点扎手了。前文说过,武才人在家里因为受两个哥哥的欺负,所以不得不装楚楚可怜。然而到皇宫以后,估计受了皇帝老公几次夸奖,再加上还是个中层干部,狐狸尾巴就翘起来了,性格中的一些暴力因子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太宗很喜欢养马,当时宫里有几匹特别高贵冷艳的千里马,叫师子骢,总不让人骑。有次太宗去探望这几匹高贵冷艳的时候,带着武才人一起去了。太宗当时随口问了句:“你看该怎么收拾这货?”
武才人当时还比较天真烂漫,不懂得把握皇帝老公的心理,没研究过太宗语录,不知道太宗以前因为马厩里死过一匹爱马,差点要宰了时任弼马温这段黑历史,于是说道:“姐觉得吧,这种傲娇货就该狠狠地抽。”
“哦?那如果没用的话呢?”
“那就用铁棍拍丫脑袋!”
“那如果还是没用的话呢?”
“那就宰了做火烧呗。”
“呵呵后……”
这句呵呵后什么意思,大家懂的。
相对于武才人的霸气侧漏,御姐气质初显的范儿,太宗更欣赏林妹妹风格的软妹。太宗他自己就是个强人,如果再讨个女强人回来岂不是每天都得家庭暴力?这太不利于后宫的和谐稳定了。刚好这时后宫里有个小清新软妹,她的出现让武才人显得更不受宠了。
古代的皇帝有个怪癖好:在想不出可以有啥更好的东西可以奖赏给功臣的时候,就会想去干他们的女儿。这换现在得找人拼命的事,在那时可是多少人求也求不来的福气,机率约等于中五百万头彩。
武则天入宫的时候,李渊早被自己的亲儿子赶下台气死好多年了,她是被唐太宗召进宫的。那时不流行选秀女,所以武则天是走后门进的宫,这个后门有两个,一是她挂了的老子本来就是大官,虽然出身是次了点,但他的女儿勉强也有被皇上干的资格;二是武妈她娘家有人常在皇帝面前吹嘘自家的表侄女怎么怎么好blablabla,唐太宗听得动心,不顾去年刚死了的老婆长孙皇后,忙不迭地就把武则天召进了宫。
那些娘家亲戚是怎么夸武则天的呢?那简直夸成了一朵花──一是说她聪明,能读书会写字;二是说她性格好,很温柔;三是说她漂亮,虽然才十四岁,已经是个美人胚子。当然,头脑好长得好是真的,性格好却全属扯淡,此时还是个十四岁小loli的武则天日后会用屠刀来给读者证明这一点的。
但是这些亲戚们也并没有撒谎。之前说过,武爸死后留下武妈和三姐妹四个孤儿寡母,这也就算了,问题是家里还有两个长大成人且一直看这四个女人不爽的异母哥哥。这两个异母哥哥联合武家其他堂兄弟,从没给过母女四人好脸色,真是孤儿寡母被人欺。在冷暴力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武则天,从小就练就了一身装羊吃老虎的好功夫,日后她就是用这手独门绝艺干掉王皇后的。
前文说过,武妈不会做家务,煮饭扫地缝衣绣花的功夫简直惨不忍睹。但是武妈是高门大阀出来的官二代,见多识广博览群书那是不用说的。沐浴在她的博学光环中,武则天从小就显得机敏有决断。大家之前看过影视剧,觉得古人都宣扬啥“女子无才便是德”“后宫嫔妃不能干政”blablabla……错!唐代很多女人不仅博览群书,而且最喜欢的业余活动就是当公知。唐太宗的大奶长孙皇后就是出了名的一代公知,不仅喜欢劝谏太宗不要咔嚓这个不要咔嚓那个,还亲手编了套册子叫《女子行为规范准则》,非常玛丽苏地喷了许多前代名媛,说丫都没自己贤德端庄,自己看不下去了所以才要编这套准则来劝诫天下妇女blabla……这要是换了雍正,估计早就把皇后咔嚓了。然而太宗不但不怪罪他老婆,还非常欣赏,常常说他老婆不但是个好老婆,还是个好大臣。又当老婆又当大臣使,难怪长孙皇后三十六岁就挂了,估计是过劳死。
经历隋末唐初的十多年大战乱,到唐太宗平定天下后,全天下的户口数还不到三百万。太宗于是开足宣传机器,在社会上发起鼓励早婚早育的造人运动。当时的唐朝法律规定,如果男子二十岁,女子十六岁还不马不停蹄地成家造人的话,必定罚你罚到倾家荡产。因此武则天十四岁入宫的时候,是当时女孩们嫁人的正常年纪,太宗也不算是猥琐了小loli.只是武妈四十六岁才破处,当然觉得十四岁的女儿是被猥琐了,于是在送她入宫的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然而武则天非常林妙可地安慰她妈妈说:“老妈呀,我这可是进宫享福去,再怎么不好,总比在家天天看那俩傻逼翻白眼好吧?”武妈想想说的也是,才觉得稍稍安慰了点。
因为我们的女主要进宫嫁人了,所以作者先八一八武则天接下来十一年里的老公──唐太宗李世民。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已经觉得耳朵都快要聋掉了呢?早前说过,唐太宗在社会上发起了轰轰烈烈的造人运动,他身为皇帝,自然身先士卒。他确实也做得很好──有十四个儿子和二十一个女儿,其中长孙皇后就一口气给他生了六个,占了子女总数的六分之一,由此可见长孙皇后很受太宗宠爱。长孙皇后去地下会公公李渊之后,太宗很是伤心了一阵子,之后进宫的武则天,还有那个传说一生下来五个月就会说话的妖怪徐才人,身上都有长孙皇后的影子(说到这里,你们是不是想到了一部电视剧呢)。
武loli进宫后,太宗似乎很是喜欢,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媚”。恭喜loli终于有了人生中第一个有据可考的名字啪啪啪,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叫她武媚好了。武媚进宫的时候,皇后挂了,太宗最宠爱的妃子姓杨。那为什么太宗没有封这位杨妃为皇后呢?原因很简单──这个杨妃身份尴尬,以前是太宗他亲弟弟李元吉的老婆,而李元吉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太宗在玄武门咔嚓了。
太宗是个很矫情的皇帝,喜欢装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魏征生前把人夸成一朵花,死后却跑去砸人墓碑。明明心里爱煞了杨妃,却迟迟不肯把人家扶正。从对待小三的勇气上来讲,他儿子高宗胜过他许多倍,敢为了小三把正室扫地出门,这只能说是真爱的力量。
这里讲讲唐代的后宫制度。唐代后宫分为尚宫(管档案的)、尚仪(管礼仪的)、尚服(管服装的)、尚食(管伙食的)、尚寝(管陪睡的)、尚功(管首饰化妆品的)六局,皇后和皇帝平起平坐,都是超品,国家领导人级别,这六宫都归皇后管。
虽然太宗一向喜欢说自己节约,但他这后宫里还是养了一万多人──当然,这不是说他有一万多个老婆,这一万多人里还包括了宫女太监女官等等。这么多人皇后估计连把脸给认全都不可能,更不用说事必躬亲了。为了体恤老婆,唐太宗就说哎呀不如我们多招点妹子进来帮你分分忧解解难这样既是爽了你也是爽了我啊──当然,爽我的成分比较多。于是皇后之下设贵、淑、德、贤四妃,协助皇后管理六宫,都是正一品。
然而六局之下还有二十四司,就算是五个人还是管不过来。为了体恤这五个老婆,太宗决定招更多的妹子进来分忧解难。于是四妃之下又设九嫔(正二品),九嫔之下设九婕妤(正三品),九婕妤下设九美人(正四品),九美人下设九才人(正五品)……为了不引起大家过多的羡慕嫉妒恨,我就不继续往下扒了。而且继续往下扒也没啥意义了,因为我们的女主武媚刚进宫时,封的就是才人。
每级嫔妃都有自己的分管事务。武才人当时被分配的工作除了配皇帝睡觉以外,还有协助安排宫中的宴会玩乐,相当于现在的接待处副处长。乖乖不得了,接待从古至今都是生产力,何况这宫里接待的可都是皇亲国戚,干得好是应该的,干得不好那随时是有可能被咔嚓的。估计是因为沾了封号光的关系,武媚在工作中显得非常的有才。前文说过,武媚身上有那么一点点长孙皇后的影子,估计就是能为太宗分忧解难,将家务事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从这些家长里短中,武才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处理问题和待人接物的才干升华,为以后干预朝政夺取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那么,武才人肯定很受太宗的宠爱啰?NO!事实是,直到太宗去地下跟他大奶相会为止,武才人当了十一年的才人,一级都没提过。为什么?因为太宗虽然欣赏她的才干,但不喜欢她的性格。当个女官使使挺顺手,但当老婆使就有点扎手了。前文说过,武才人在家里因为受两个哥哥的欺负,所以不得不装楚楚可怜。然而到皇宫以后,估计受了皇帝老公几次夸奖,再加上还是个中层干部,狐狸尾巴就翘起来了,性格中的一些暴力因子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太宗很喜欢养马,当时宫里有几匹特别高贵冷艳的千里马,叫师子骢,总不让人骑。有次太宗去探望这几匹高贵冷艳的时候,带着武才人一起去了。太宗当时随口问了句:“你看该怎么收拾这货?”
武才人当时还比较天真烂漫,不懂得把握皇帝老公的心理,没研究过太宗语录,不知道太宗以前因为马厩里死过一匹爱马,差点要宰了时任弼马温这段黑历史,于是说道:“姐觉得吧,这种傲娇货就该狠狠地抽。”
“哦?那如果没用的话呢?”
“那就用铁棍拍丫脑袋!”
“那如果还是没用的话呢?”
“那就宰了做火烧呗。”
“呵呵后……”
这句呵呵后什么意思,大家懂的。
相对于武才人的霸气侧漏,御姐气质初显的范儿,太宗更欣赏林妹妹风格的软妹。太宗他自己就是个强人,如果再讨个女强人回来岂不是每天都得家庭暴力?这太不利于后宫的和谐稳定了。刚好这时后宫里有个小清新软妹,她的出现让武才人显得更不受宠了。
因为我只懂一点儿…………
野史
七分正史两分野史一分脑补
3
那个小清新软妹就是徐惠,前文提过那个五个月就会说话的女妖怪。她五个月大的时候会不会说话是个迷,但可确认的是徐惠确实是个才多得按斤称的软妹。说到才华,此软妹不在武御姐之下。那为啥最后鲤鱼跃龙门的不是徐软妹而是武御姐呢?一切都是早恋惹的祸!软妹她太喜欢太宗了,太宗死后软妹难过得不思饮食汤药,二十四岁就病死了。
徐惠当初被召进宫的时候也是才人,但她明显比武媚得宠得多。到太宗跟这花花世界说再见的时候,徐惠已经是九嫔之一。因为在武媚和徐惠进宫之前,太宗不愿再立皇后,再得宠的妹子最多也只能当个妃子而已。但当时四妃的位子已经给坐满了,那些老干部又死皮赖脸地不退休,所以嫔位是能给这些新妹子们最高的位分。
徐惠进宫的时候才刚刚十一岁,有点令人发指,不知道太宗怎么下得了手。和武媚的干练泼辣,来不来就要把人宰了做火烧不同,徐惠的性格更像长孙皇后,知书达理,贤德端庄,能熟练背诵《女子行为规范准则》,因此更受太宗的喜爱。十年内跳了三级,从正五品的才人一路跳到了正二品的充容(九嫔之一)。
不过得宠也好,不得宠也好,徐惠和武媚都没有给太宗生过孩子。前面说过,太宗有三十五个孩子,然而这三十五个里有三十四个是太宗在长孙皇后死前生的,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只和当时位分最高、最得宠爱的杨妃造过一个。
长孙皇后去见马克思以后,太宗对和妹子们造人这事儿就不那么热衷了,有点长孙皇后把太宗那颗青春躁动的红心也一起带给了老马的感觉。所以皇后死掉这十几年里,无论那些新妹子们多受宠,没有一个能生出孩子的(是不是觉得很诡异)。再加上到了贞观后期,太宗的身子骨有点不行了,其实当时他还不老,才四十多岁。他得的是什么病呢?史书上说是风疾,这个风疾不是吹了风感了冒,而很可能是中风。太宗的儿子高宗后来也有得这个病的嫌疑。
贞观后期太宗的烦心事儿多,几个儿子不省心,成天给他上眼药;去打棒子国又被人虐,去了几回都棒子反咬一口。家事国事一起虐心,这病就一直反反复复不见好。终于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五十二岁那年,他挂了,跑地下去给他老子汇报工作去了。
武媚是个干练泼辣的御姐,她当初是怀着一腔热血,想着日后发达回家让那两个白眼哥哥给自己洗脚的野心进入皇宫的。没想到这皇帝不但不喜欢自己,老不给姐升官发财就算了,还TM在姐二十五岁的时候就翘辫子了!
不过姐是什么人物?姐早就给自己留了一手!太宗他老人家还在死去活来反复中风的那段日子里,武媚就开始在寻找接手下家了。这点能看出武媚身上确实流着武爸的奸商血脉,把自个儿当商品来来回回炒了好几回,价格还越炒越高,不得不说是天才。
太宗死前那几年,太子名叫李治。李治是太宗大奶长孙皇后的三儿子,本来不是法定上的太子候选人。但是因为他大哥,太宗立的第一个太子承干因为奢侈浪费又好色,被太宗给废了,立二哥李泰为第二个太子;他二哥李泰倒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有才,但是因为太有才了,总让因为玄武门之变而留下心理阴影的太宗心里有个疙瘩。终于,贞观十六年齐王李佑造反的事儿连累了第二太子,又给废了。
唐朝的法律规定,天子一定要由皇后的长子继承,如果长子没了,就立长子的长子,就是长孙。如果没有长孙,立皇后的其他儿子。只有在皇后的儿子全部死光或者全部废光以后,才能立其她妃子的儿子,否则就是犯法。为了不知法犯法,太宗才不得不立三儿子李治当太子,咱们就叫他三太子好了。
为什么说这个三太子是太宗不得已立起来的?因为这个三太子性格比较受,太宗不是很喜欢。除了之前的一太子二太子,太宗最喜欢的是皇三子李恪,这个李恪确实非常有才,但不是皇后生的。当时太宗的好基友,三太子他舅舅长孙无忌就一个劲儿地给太宗上眼药,劝太宗立李治,还经常把已经挂了好多年的长孙皇后搬出来隔应人,当然他要是知道日后这个决定会要了自己的老命,估计当时就该把李治给呑了。
太宗虽然不喜欢李治的个性,但对李治本人还是比较宠爱的。因为李治死娘那年才九岁,又是小儿子,太宗就一直把他养在身边,还派了当时身边最有才华的软妹薛婕妤去爱护小小李。当时唐朝制度规定皇子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出宫开王府,但这三太子一直到十五岁的时候都一直被太宗留在身边,可见太宗还是比较爱护自己这个小儿子的。再加上老基友又经常吹耳边风,自己又不好干出知法犯法的勾当,小小李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立为太子了。
小小李的性格受,怎么个受法呢?他二十岁那年,太宗亲自骑着马带着兵去打棒子国,本来打棒子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事,欢送会该办得励志喜庆才是。然而这丫竟然在会上哭了,还特么一哭就是好几天。太宗当时心里就不乐意了:你TM这是给老子送行还是送终呢?再加上后来太宗被棒子反咬了,灰溜溜地跑回长安,想起太子当时那副哭丧脸,心里该更不乐意了吧。
现在好多琼瑶剧为了诋毁我们的女主武才人,常常说她和李治是真爱,不是爱慕李治的太子之位,是在小小李当上太子之前就双双坠入爱河blabla……这未免太小看我们女主了。武媚是个胸中有丘壑的千古奇女子,谈情说爱之类的东西对她来说简直弱爆了!武媚和李治眉来眼去的事情是在李治当太子后,而当时的环境也给他俩互赠秋天的菠菜创造了大好时机。
太宗去寻棒子晦气却被棒子反咬一口后,身体就渐渐不行了,三天两头中风,中得老眼昏花死去活来。三太子虽然性格有点受,但却是个大孝子,太宗生病的时候,太子一直在床边侍奉汤药。皇帝老子生病了,宴会什么的不能再搞了,然而接待处副处长不能老闲在宫里吃白饭,武才人就被拨去管太宗的伙食去了。
太子和武媚当时都是二十出头,一直在太宗身边晃来晃去,太宗又病得神志不清,估计谁是谁都分不出来。这么多有利的先天条件摆在那里,如果男主和女主不发展点啥出来,你们对得起观众们这颗狗血的心么!太子懦弱,武媚御姐,性格正好互补,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狗男女。虽然碍着太宗的面子,真正的苟且之事估计没干,但言语上的挑逗是少不了的,有诗为证: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姐等到花儿都谢了,人儿都瘦了,泪儿都干了,想你,想你,好想你。
这首诗现在看上去非常文雅有内涵,但放在当时差不多是私信约P的水准了。有史学家说这首诗是武媚在感业寺当神婆的时候写的,但当时武媚和李治的恋情差不多已经半公开化,连李治当时的大奶王皇后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治更是三天两头就跑去啪啪啪,她完全不用把相思之情写得这么银镯。当然,作者不是史学家,不敢保证自己的推理就是对的,不过为了剧情需要,就先这么着吧!
那个小清新软妹就是徐惠,前文提过那个五个月就会说话的女妖怪。她五个月大的时候会不会说话是个迷,但可确认的是徐惠确实是个才多得按斤称的软妹。说到才华,此软妹不在武御姐之下。那为啥最后鲤鱼跃龙门的不是徐软妹而是武御姐呢?一切都是早恋惹的祸!软妹她太喜欢太宗了,太宗死后软妹难过得不思饮食汤药,二十四岁就病死了。
徐惠当初被召进宫的时候也是才人,但她明显比武媚得宠得多。到太宗跟这花花世界说再见的时候,徐惠已经是九嫔之一。因为在武媚和徐惠进宫之前,太宗不愿再立皇后,再得宠的妹子最多也只能当个妃子而已。但当时四妃的位子已经给坐满了,那些老干部又死皮赖脸地不退休,所以嫔位是能给这些新妹子们最高的位分。
徐惠进宫的时候才刚刚十一岁,有点令人发指,不知道太宗怎么下得了手。和武媚的干练泼辣,来不来就要把人宰了做火烧不同,徐惠的性格更像长孙皇后,知书达理,贤德端庄,能熟练背诵《女子行为规范准则》,因此更受太宗的喜爱。十年内跳了三级,从正五品的才人一路跳到了正二品的充容(九嫔之一)。
不过得宠也好,不得宠也好,徐惠和武媚都没有给太宗生过孩子。前面说过,太宗有三十五个孩子,然而这三十五个里有三十四个是太宗在长孙皇后死前生的,长孙皇后死后,太宗只和当时位分最高、最得宠爱的杨妃造过一个。
长孙皇后去见马克思以后,太宗对和妹子们造人这事儿就不那么热衷了,有点长孙皇后把太宗那颗青春躁动的红心也一起带给了老马的感觉。所以皇后死掉这十几年里,无论那些新妹子们多受宠,没有一个能生出孩子的(是不是觉得很诡异)。再加上到了贞观后期,太宗的身子骨有点不行了,其实当时他还不老,才四十多岁。他得的是什么病呢?史书上说是风疾,这个风疾不是吹了风感了冒,而很可能是中风。太宗的儿子高宗后来也有得这个病的嫌疑。
贞观后期太宗的烦心事儿多,几个儿子不省心,成天给他上眼药;去打棒子国又被人虐,去了几回都棒子反咬一口。家事国事一起虐心,这病就一直反反复复不见好。终于到贞观二十三年,太宗五十二岁那年,他挂了,跑地下去给他老子汇报工作去了。
武媚是个干练泼辣的御姐,她当初是怀着一腔热血,想着日后发达回家让那两个白眼哥哥给自己洗脚的野心进入皇宫的。没想到这皇帝不但不喜欢自己,老不给姐升官发财就算了,还TM在姐二十五岁的时候就翘辫子了!
不过姐是什么人物?姐早就给自己留了一手!太宗他老人家还在死去活来反复中风的那段日子里,武媚就开始在寻找接手下家了。这点能看出武媚身上确实流着武爸的奸商血脉,把自个儿当商品来来回回炒了好几回,价格还越炒越高,不得不说是天才。
太宗死前那几年,太子名叫李治。李治是太宗大奶长孙皇后的三儿子,本来不是法定上的太子候选人。但是因为他大哥,太宗立的第一个太子承干因为奢侈浪费又好色,被太宗给废了,立二哥李泰为第二个太子;他二哥李泰倒是一树梨花压海棠的有才,但是因为太有才了,总让因为玄武门之变而留下心理阴影的太宗心里有个疙瘩。终于,贞观十六年齐王李佑造反的事儿连累了第二太子,又给废了。
唐朝的法律规定,天子一定要由皇后的长子继承,如果长子没了,就立长子的长子,就是长孙。如果没有长孙,立皇后的其他儿子。只有在皇后的儿子全部死光或者全部废光以后,才能立其她妃子的儿子,否则就是犯法。为了不知法犯法,太宗才不得不立三儿子李治当太子,咱们就叫他三太子好了。
为什么说这个三太子是太宗不得已立起来的?因为这个三太子性格比较受,太宗不是很喜欢。除了之前的一太子二太子,太宗最喜欢的是皇三子李恪,这个李恪确实非常有才,但不是皇后生的。当时太宗的好基友,三太子他舅舅长孙无忌就一个劲儿地给太宗上眼药,劝太宗立李治,还经常把已经挂了好多年的长孙皇后搬出来隔应人,当然他要是知道日后这个决定会要了自己的老命,估计当时就该把李治给呑了。
太宗虽然不喜欢李治的个性,但对李治本人还是比较宠爱的。因为李治死娘那年才九岁,又是小儿子,太宗就一直把他养在身边,还派了当时身边最有才华的软妹薛婕妤去爱护小小李。当时唐朝制度规定皇子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出宫开王府,但这三太子一直到十五岁的时候都一直被太宗留在身边,可见太宗还是比较爱护自己这个小儿子的。再加上老基友又经常吹耳边风,自己又不好干出知法犯法的勾当,小小李就这么莫名其妙地被立为太子了。
小小李的性格受,怎么个受法呢?他二十岁那年,太宗亲自骑着马带着兵去打棒子国,本来打棒子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事,欢送会该办得励志喜庆才是。然而这丫竟然在会上哭了,还特么一哭就是好几天。太宗当时心里就不乐意了:你TM这是给老子送行还是送终呢?再加上后来太宗被棒子反咬了,灰溜溜地跑回长安,想起太子当时那副哭丧脸,心里该更不乐意了吧。
现在好多琼瑶剧为了诋毁我们的女主武才人,常常说她和李治是真爱,不是爱慕李治的太子之位,是在小小李当上太子之前就双双坠入爱河blabla……这未免太小看我们女主了。武媚是个胸中有丘壑的千古奇女子,谈情说爱之类的东西对她来说简直弱爆了!武媚和李治眉来眼去的事情是在李治当太子后,而当时的环境也给他俩互赠秋天的菠菜创造了大好时机。
太宗去寻棒子晦气却被棒子反咬一口后,身体就渐渐不行了,三天两头中风,中得老眼昏花死去活来。三太子虽然性格有点受,但却是个大孝子,太宗生病的时候,太子一直在床边侍奉汤药。皇帝老子生病了,宴会什么的不能再搞了,然而接待处副处长不能老闲在宫里吃白饭,武才人就被拨去管太宗的伙食去了。
太子和武媚当时都是二十出头,一直在太宗身边晃来晃去,太宗又病得神志不清,估计谁是谁都分不出来。这么多有利的先天条件摆在那里,如果男主和女主不发展点啥出来,你们对得起观众们这颗狗血的心么!太子懦弱,武媚御姐,性格正好互补,乃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狗男女。虽然碍着太宗的面子,真正的苟且之事估计没干,但言语上的挑逗是少不了的,有诗为证: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姐等到花儿都谢了,人儿都瘦了,泪儿都干了,想你,想你,好想你。
这首诗现在看上去非常文雅有内涵,但放在当时差不多是私信约P的水准了。有史学家说这首诗是武媚在感业寺当神婆的时候写的,但当时武媚和李治的恋情差不多已经半公开化,连李治当时的大奶王皇后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李治更是三天两头就跑去啪啪啪,她完全不用把相思之情写得这么银镯。当然,作者不是史学家,不敢保证自己的推理就是对的,不过为了剧情需要,就先这么着吧!
楼主更新比较慢,因为为了让漏洞错误尽量少点,好多细节需要翻书,很累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