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我对读经的理解。说起读经,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读经,是读给自己听的还是读给神仙们听的呢?容我分头道来。
假如我们读经是读给自己听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古文,明明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远不如白话文,那直接读白话文版的行么?肯定有人说不行,因为翻译过来必然会损失一部分奥义,汉字经典讲究的是一字之安,坚如磐石。怎么翻译都不对。那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自己翻译行不行呢?我现在翻译出一个版本天天念,过几年理解的深入了,再翻译一个新版本天天念,这样可以么?肯定还是不行的。更不要说念经读英文版法文版了,老修行们肯定是不认可的。总而言之,既然我们不能按照我们习惯的,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读经,看来读经似乎不是给自己读的。
那么是不是读给神仙读的呢?我们先假定神仙那没有巴别塔,类似潮汕客家方言的唐音他们能听懂,类似杭州话的宋音他们也能听懂,普通话念经他们也能听懂,现在很多地方用各种各样的方言念经他们依然都能听懂,但是,读错的怎么办?且不论全真,全真的经忏,忌讳很多,需要师父过经,什么地方哪个字,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念什么字等等。我们正一派的道人们从来都是照本宣科,我听了那么多,还从来没有听到过一个错别字都没有的早晚课呢。现在龙虎山印的蓝皮早晚课都有汉语拼音,古代可能很多道士,这一辈子念的都是错的,而且这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念错了。神仙们又做何感想呢?当然我们假设神仙有一个纠错功能,有一个容错率。那么这个容错的阙值在哪呢?如果有一个很没文化的道人,一本经书下来就不认识几个字,念了三分之一都是错的,祖师爷又做何感想呢?似乎也没听说谁因此遭了报应,结了孽缘吧。如果读正确这件事有这么重要,那么道门中似乎就应该把正音正字当作重中之重来对待,现实中也似乎没有这样的事,读错就读错吧,道法自然吧。这说的通么?
所以,我的结论是,读经,既不是给自己听的,也不是给神仙听的,对于自己来说,读一遍和看一遍,和抄一遍的区别,和对待小学课文这样做的区别是一样的。而神仙根本不关心有没有人在那念经,念的究竟是什么经,有没有念错。总之,念经,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读书是一样的,能从经籍中得到什么样的认识,什么样的感悟,和学习经文的方法,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我们是否不再需要念经了呢?我认为也不是的。至少,念经有这样的功能,大多数人,在念经中,往往容易达到心无旁骛,注意力,心力完全集中于经文的状态,这种心力的集中,在我看来就是几于道的,就是容易能通神的,就是有可能出现一些灵异的感应和现象的。我认为净土法门,念南无阿弥陀佛几千几万遍的修行方法,以及我们道门中学来的持天尊圣号的修行方法,也是这样的原理,内容不重要,集中心力重要。所以很多老和尚老居士,一辈子都不知道该念拿摸厄米陀佛,也一样修行,也一样精进。这种方法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有应用的地方。举个拉仇恨的例子,失眠的时候,很多人会数羊,近些年有人说了,数羊是因为英语中sleep和sheep差不多,我们中国人数羊就没用,应该数水饺。呵呵,最后数饿了。这只是个笑话,但是表达的意义在于,其实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空洞的事物上,最后把大脑放空,然后睡着了,这个过程重要。持咒,持圣号,念经,我认为都是如此。
最后想想,再补充一句,如果非要较真,说在这种心力集中的状态下,更易于对经文的理解,体悟,这我也是认同的。任何事情集中心力和不集中心力,做的效果和质量都是不一样的。最典型的是书法和绘画。但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并非在极度认真,严谨的状态下完成的,而是玩嗨了写的,后来他发现这种书法的境界难以复制,其实是玩嗨了的状态难以复制罢了。颜真卿的祭侄稿也是如此,悲愤不能复制而已。这些例子也可以作为我们修行的参照。
假如我们读经是读给自己听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古文,明明对古文的理解能力远不如白话文,那直接读白话文版的行么?肯定有人说不行,因为翻译过来必然会损失一部分奥义,汉字经典讲究的是一字之安,坚如磐石。怎么翻译都不对。那我按照我自己的理解自己翻译行不行呢?我现在翻译出一个版本天天念,过几年理解的深入了,再翻译一个新版本天天念,这样可以么?肯定还是不行的。更不要说念经读英文版法文版了,老修行们肯定是不认可的。总而言之,既然我们不能按照我们习惯的,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读经,看来读经似乎不是给自己读的。
那么是不是读给神仙读的呢?我们先假定神仙那没有巴别塔,类似潮汕客家方言的唐音他们能听懂,类似杭州话的宋音他们也能听懂,普通话念经他们也能听懂,现在很多地方用各种各样的方言念经他们依然都能听懂,但是,读错的怎么办?且不论全真,全真的经忏,忌讳很多,需要师父过经,什么地方哪个字,什么样的人,在什么场合,需要念什么字等等。我们正一派的道人们从来都是照本宣科,我听了那么多,还从来没有听到过一个错别字都没有的早晚课呢。现在龙虎山印的蓝皮早晚课都有汉语拼音,古代可能很多道士,这一辈子念的都是错的,而且这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念错了。神仙们又做何感想呢?当然我们假设神仙有一个纠错功能,有一个容错率。那么这个容错的阙值在哪呢?如果有一个很没文化的道人,一本经书下来就不认识几个字,念了三分之一都是错的,祖师爷又做何感想呢?似乎也没听说谁因此遭了报应,结了孽缘吧。如果读正确这件事有这么重要,那么道门中似乎就应该把正音正字当作重中之重来对待,现实中也似乎没有这样的事,读错就读错吧,道法自然吧。这说的通么?
所以,我的结论是,读经,既不是给自己听的,也不是给神仙听的,对于自己来说,读一遍和看一遍,和抄一遍的区别,和对待小学课文这样做的区别是一样的。而神仙根本不关心有没有人在那念经,念的究竟是什么经,有没有念错。总之,念经,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和读书是一样的,能从经籍中得到什么样的认识,什么样的感悟,和学习经文的方法,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我们是否不再需要念经了呢?我认为也不是的。至少,念经有这样的功能,大多数人,在念经中,往往容易达到心无旁骛,注意力,心力完全集中于经文的状态,这种心力的集中,在我看来就是几于道的,就是容易能通神的,就是有可能出现一些灵异的感应和现象的。我认为净土法门,念南无阿弥陀佛几千几万遍的修行方法,以及我们道门中学来的持天尊圣号的修行方法,也是这样的原理,内容不重要,集中心力重要。所以很多老和尚老居士,一辈子都不知道该念拿摸厄米陀佛,也一样修行,也一样精进。这种方法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也有应用的地方。举个拉仇恨的例子,失眠的时候,很多人会数羊,近些年有人说了,数羊是因为英语中sleep和sheep差不多,我们中国人数羊就没用,应该数水饺。呵呵,最后数饿了。这只是个笑话,但是表达的意义在于,其实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空洞的事物上,最后把大脑放空,然后睡着了,这个过程重要。持咒,持圣号,念经,我认为都是如此。
最后想想,再补充一句,如果非要较真,说在这种心力集中的状态下,更易于对经文的理解,体悟,这我也是认同的。任何事情集中心力和不集中心力,做的效果和质量都是不一样的。最典型的是书法和绘画。但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并非在极度认真,严谨的状态下完成的,而是玩嗨了写的,后来他发现这种书法的境界难以复制,其实是玩嗨了的状态难以复制罢了。颜真卿的祭侄稿也是如此,悲愤不能复制而已。这些例子也可以作为我们修行的参照。